创伤弧菌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陌生,在场的店员和跟进来看热闹的几位老顾客甚至连具体是哪四个字都不太确定。
如果张子安说什么动物有毒,就算说是昨天划伤赵焊工手掌的那条鱼貌似没毒其实基因突变有了毒,赵焊工和吴电工肯定都会深信不疑,但细菌这方面……听起来太玄乎了。
在大家的认识里,受伤之后最容易感染的是破伤风,这创伤弧菌是什么鬼?
张子安知道自己如果不解释清楚,想让这个比驴还倔的赵焊工乖乖去医院大概不可能,于是耐心地把创伤弧菌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弧菌大约有九十多种,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没有直接的危害,因此张子安也只知道这一种弧菌,毕竟这种弧菌跟海洋生物密切相关。
创伤弧菌在1976年才被单独拿出来当作一种全新的病原体,从这时候起才得到人们的逐渐重视。
这种弧菌只能存活于海水中,嗜盐且喜高温,一般当气温高于30摄氏度时,海水的温度也会高于20摄氏度,此时这种弧菌就开始活跃起来,所以往往人被感染都是在温带的夏季,或者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年大部分时间内。
只要温度适宜,创伤弧菌在海中的分布极为广泛,不论是吃了没煮熟的海鲜还是破损的伤口接触到了海水,都可能感染创伤弧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海产品标签上提示了相关警告。
话虽如此,健康人群拥有足够的抵抗力,其实不太容易感染创伤弧菌,高危人群是生活在海边的患有慢性肝病的男性。
没错,年轻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的保护,极少会感染创伤弧菌,只能说小姐姐果然到处受优待,连细菌都对小姐姐网开一面……
不过当女性上了年纪,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后,感染机率就会接近于男性,这就是所谓的自古细菌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吧。
之所以强调是生活在海边的人面临更大的危险,因为只有生活在海边的人们才有机会吃到新鲜的刚出水的海产品,也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被食物感染创伤弧菌,尤其是在处理海产品的过程中,比如刮鳞除内脏的时候伤到手时……反倒是生活在内地的人,由于吃的海产品都是冷冻的,反而不存在被食物感染创伤弧菌的可能。
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不论多咸的海水,一旦结了冰都会脱盐成为淡水,又喜高温又嗜盐的创伤弧菌被冰包裹着,很快就冻死了。
只能说,生活在海边的人们享受着海产品最鲜美天然味道的同时,也面临被这种可怕细菌感染的可能。
正如吴电工吐槽的那样,上了年纪的退休老人,有几个是完全健康的?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慢性疾病,年轻人也基本都是亚健康状态。
赵焊工喜欢喝酒,张子安没看到他的体检报告,但料想他有一定程度的酒精肝,这在工厂退休的中老年男人里就更常见了。
肝脏不健康的中老年男性,这就决定了赵焊工是属于最可能感染创伤弧菌的那一批人。
创伤弧菌的可怕之处,一是在于发病快,从感染开始算,48小时内就可能致死,由于病例比较少,一般估计致死率在40以上,如果治疗不及时,就算保住条命,也很可能不得不截肢;二是在于这种细菌被人类了解得太少,人类现在连它的致病机理都不太确定,医学院里甚至连提都不会提到这种细菌。
因为对创伤弧菌所知甚少,感染者发病之后往往像赵焊工一样满不在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即使去了医院治疗,医生也可能由于对这种病的无知而采用错误的治疗方案,甚至……可以断言,这种病的病例之所以少见,并不是因为感染者真的那么少,而是因为其中一部分感染者在不明不白中就已经死了。
讲道理,创伤弧菌的致死率这么高,不是说它有多么屌炸天,陆地上一些细菌比它更屌,但人类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免疫系统对海中的细菌几乎没有任何定向免疫力,不像流感,几乎每年都换着花样来一遍,因为流感病毒如果不换着花样变异,人类的免疫系统可能早就不怕流感了。
这就像猫第一次输狗血,猫的免疫系统对狗血细胞茫然无知,所以没有产生排斥反应,但其实已经悄悄标记了狗血细胞的特征,如果敢输第二次,免疫系统分分钟就大军压境。
夏天大家都喜欢去海边玩水,解暑降温,还能一饱眼福,玩得尽兴时,却总忘了大海的可怕,海中潜藏着各种各样的危险,不仅是明面上的鲨鱼水母暗礁狂潮,连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居民也在时刻准备入侵人体。
张子安把创伤弧菌的可怕之处简单地讲了一遍,听得连大大咧咧的赵焊工也蔫了,脸上都没了血色,他们平时总是自嘲半只脚踏进了棺材,但真正面临死亡危险的时候,谁不珍惜自己的命呢?
“老赵!还坐着干什么?赶紧去医院!”吴电工最先反应过来,拽住赵焊工的胳膊就往外拉,“小张,剩下的活儿等我以后找人过来做,你不用管……”
“等下!”
张子安又跑回二楼,从药柜里翻出几片药递给赵焊工,“先吃点儿药对付着,到了医院直接挂急诊,说你感染了创伤弧菌,必须马上得到治疗,态度可以强硬一些,否则有些医护人员可能因为不了解这种细菌而怠慢。”
赵焊工此时已六神无主,不假思索地用矿泉水服下药,连问都没问一声,慌张地摸出手机,“我……我想给老伴打个电话……”
“哎呀!平时你风风火火,一到这时候就婆婆妈妈!”吴电工恨铁不成钢地夺过手机,“先到医院再说!走!”
吴电工连拉带拽,像拖死狗一样把赵焊工拉出店外,挥手拦住一辆出租车,直奔最近的医院。
如果张子安说什么动物有毒,就算说是昨天划伤赵焊工手掌的那条鱼貌似没毒其实基因突变有了毒,赵焊工和吴电工肯定都会深信不疑,但细菌这方面……听起来太玄乎了。
在大家的认识里,受伤之后最容易感染的是破伤风,这创伤弧菌是什么鬼?
张子安知道自己如果不解释清楚,想让这个比驴还倔的赵焊工乖乖去医院大概不可能,于是耐心地把创伤弧菌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弧菌大约有九十多种,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没有直接的危害,因此张子安也只知道这一种弧菌,毕竟这种弧菌跟海洋生物密切相关。
创伤弧菌在1976年才被单独拿出来当作一种全新的病原体,从这时候起才得到人们的逐渐重视。
这种弧菌只能存活于海水中,嗜盐且喜高温,一般当气温高于30摄氏度时,海水的温度也会高于20摄氏度,此时这种弧菌就开始活跃起来,所以往往人被感染都是在温带的夏季,或者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年大部分时间内。
只要温度适宜,创伤弧菌在海中的分布极为广泛,不论是吃了没煮熟的海鲜还是破损的伤口接触到了海水,都可能感染创伤弧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海产品标签上提示了相关警告。
话虽如此,健康人群拥有足够的抵抗力,其实不太容易感染创伤弧菌,高危人群是生活在海边的患有慢性肝病的男性。
没错,年轻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的保护,极少会感染创伤弧菌,只能说小姐姐果然到处受优待,连细菌都对小姐姐网开一面……
不过当女性上了年纪,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后,感染机率就会接近于男性,这就是所谓的自古细菌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吧。
之所以强调是生活在海边的人面临更大的危险,因为只有生活在海边的人们才有机会吃到新鲜的刚出水的海产品,也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被食物感染创伤弧菌,尤其是在处理海产品的过程中,比如刮鳞除内脏的时候伤到手时……反倒是生活在内地的人,由于吃的海产品都是冷冻的,反而不存在被食物感染创伤弧菌的可能。
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不论多咸的海水,一旦结了冰都会脱盐成为淡水,又喜高温又嗜盐的创伤弧菌被冰包裹着,很快就冻死了。
只能说,生活在海边的人们享受着海产品最鲜美天然味道的同时,也面临被这种可怕细菌感染的可能。
正如吴电工吐槽的那样,上了年纪的退休老人,有几个是完全健康的?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慢性疾病,年轻人也基本都是亚健康状态。
赵焊工喜欢喝酒,张子安没看到他的体检报告,但料想他有一定程度的酒精肝,这在工厂退休的中老年男人里就更常见了。
肝脏不健康的中老年男性,这就决定了赵焊工是属于最可能感染创伤弧菌的那一批人。
创伤弧菌的可怕之处,一是在于发病快,从感染开始算,48小时内就可能致死,由于病例比较少,一般估计致死率在40以上,如果治疗不及时,就算保住条命,也很可能不得不截肢;二是在于这种细菌被人类了解得太少,人类现在连它的致病机理都不太确定,医学院里甚至连提都不会提到这种细菌。
因为对创伤弧菌所知甚少,感染者发病之后往往像赵焊工一样满不在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即使去了医院治疗,医生也可能由于对这种病的无知而采用错误的治疗方案,甚至……可以断言,这种病的病例之所以少见,并不是因为感染者真的那么少,而是因为其中一部分感染者在不明不白中就已经死了。
讲道理,创伤弧菌的致死率这么高,不是说它有多么屌炸天,陆地上一些细菌比它更屌,但人类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免疫系统对海中的细菌几乎没有任何定向免疫力,不像流感,几乎每年都换着花样来一遍,因为流感病毒如果不换着花样变异,人类的免疫系统可能早就不怕流感了。
这就像猫第一次输狗血,猫的免疫系统对狗血细胞茫然无知,所以没有产生排斥反应,但其实已经悄悄标记了狗血细胞的特征,如果敢输第二次,免疫系统分分钟就大军压境。
夏天大家都喜欢去海边玩水,解暑降温,还能一饱眼福,玩得尽兴时,却总忘了大海的可怕,海中潜藏着各种各样的危险,不仅是明面上的鲨鱼水母暗礁狂潮,连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居民也在时刻准备入侵人体。
张子安把创伤弧菌的可怕之处简单地讲了一遍,听得连大大咧咧的赵焊工也蔫了,脸上都没了血色,他们平时总是自嘲半只脚踏进了棺材,但真正面临死亡危险的时候,谁不珍惜自己的命呢?
“老赵!还坐着干什么?赶紧去医院!”吴电工最先反应过来,拽住赵焊工的胳膊就往外拉,“小张,剩下的活儿等我以后找人过来做,你不用管……”
“等下!”
张子安又跑回二楼,从药柜里翻出几片药递给赵焊工,“先吃点儿药对付着,到了医院直接挂急诊,说你感染了创伤弧菌,必须马上得到治疗,态度可以强硬一些,否则有些医护人员可能因为不了解这种细菌而怠慢。”
赵焊工此时已六神无主,不假思索地用矿泉水服下药,连问都没问一声,慌张地摸出手机,“我……我想给老伴打个电话……”
“哎呀!平时你风风火火,一到这时候就婆婆妈妈!”吴电工恨铁不成钢地夺过手机,“先到医院再说!走!”
吴电工连拉带拽,像拖死狗一样把赵焊工拉出店外,挥手拦住一辆出租车,直奔最近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