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死,赵国亡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做出亡赵的政令,派出了三位能打的战将(杨端和、王翦、羌瘣)。出动至少三十万兵力,三路进发,南北夹击,一战而破邯郸。

    秦国大举来攻,先来看赵王迁反应?

    赵王迁继位以来,都在和秦国打。有输,也有赢。

    赵王迁从继位至今,赵国屡遭秦国攻打,接连丢失宜安、平阳、武城、狼孟等地。最大的一次损失,是赵将扈辄战死,十万将士被杀。

    索性地是李牧出场,在宜安之战、肥之战,击败了秦军,斩杀十万,秦将桓齮逃亡。番吾之战,再败秦国北大军,并将秦军驱逐出境,搬回了脸面。

    这两年,赵国运气不好,先有一场大地震,后闹饥荒。秦国,在这个时候大举出兵。赵王迁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与秦国一战。

    如果不打,赵国就会沦为韩国的下场,被灭国。赵王迁不想赵国成为下一个韩国,一个字:战。

    那么,赵国能打?

    答案:没有选择。

    那么,赵国能打吗?

    赵王迁没有选择,但也有打底气,理由:

    1、赵国有可战之力,据估计,赵国尚有十万之兵。(能力)

    2、赵国有名将李牧,且打败过秦军,有威名。(名将)

    3、赵王迁想打,不愿成为亡国之君。(态度)

    面对秦国大举来攻,若问,赵王迁将会以谁为将,前去迎战秦军。非武安君李牧莫属。

    同时,赵王迁还派了一个能打的人:司马尚。

    由于史料残缺,对于司马尚的记载,寥寥无几。赵王迁选择以他为将,能够侧面得到几个信息:

    1、司马尚善武力,有军功,还有威望。

    2、司马尚和李牧配合很默契。

    秦始皇以杨端和、王翦伐赵,赵王迁以李牧、司马尚迎战秦军。战国四大名将之二的李牧、王翦,展开巅峰的军事对决。

    战国四大名将之中的白起和廉颇,生活在同一时代。可惜的是,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白起和廉颇,没有正面交手,不知道,谁更厉害,成为了名将千古遗憾。

    王翦和李牧生活在同一时代,却交上了手,没有成为千古遗憾。

    面对秦国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而,赵国这边,兵微将寡,粮草匮乏。国内又不稳定:饥荒、地震。

    面对不利局势,李牧对战杨端和、王翦,又会如何打好这场战役。他能否再创辉煌,名扬诸侯?

    接下来,先看一下,王翦、李牧、杨端和的基本信息。

    先前军功:

    王翦:阏与破赵,得九城。

    杨端和:两伐魏、一次伐赵,一生也没有败绩。

    李牧:北破匈奴,扬威塞北;南败强秦,一战封君。

    从军功来看,李牧比杨端和、王翦,作战经验丰富些,立下军功更多,名气更大。

    军力对比:史料虽没有记载双方的兵力,但,秦国亡赵是下足了本钱,派出了能打能战之兵。亡韩,动用了十万兵力。亡赵,至少在这个数字以上。据估计,秦国出动了至少三十万兵力。赵国面对社稷存亡,派出了最后可战之师,可谓是倾国之力。

    赵国输不起,李牧不能输。

    从战力来看,秦、赵双方旗鼓相当。但,赵国没有多余的新生兵力补充,这是一大劣势。秦国输一战,动摇不了根本。赵国输一战,就可能亡国。

    从兵源来看,赵国不如秦国。

    从主将的军事素养来看,李牧和王翦旗鼓相当。虽然,此时王翦的名气,比不过李牧。但,他能和李牧对战,没落败,的确厉害。

    那么,李牧和王翦之间的对决,最终会走向何方?是李牧再创辉煌,击败王翦,名声大振。还是王翦,击败李牧,名扬诸侯?

    接下来,看一下,李牧和王翦的战术。

    李牧的战法:先守后攻。

    秦国兵峰正盛,一战不能胜,就不能随意出击。

    王翦的战法:与赵国打消耗战。

    接下来看一下,李牧最后一战,王翦开启亡国之战。

    当杨端和兵围邯郸,王翦兵出井陉,完成了对赵国邯郸南北夹击。秦军和赵国对战,秦国诸将才发现,赵国军力很强盛,还有名将李牧。想要亡赵,很难。

    不能用武力,正面攻破赵军,拿下邯郸。只能想其他办法。毕竟,秦国的综合国力,远胜于赵国。哪怕与赵国打消耗战,秦军输得起,赵国是不能输。

    王翦等人想了一个办法,以围为攻,拖垮赵国。尤其是赵国邯郸因为地震、饥荒,粮食短缺,不足以支撑持久的战争。

    李牧不愧是良将,不仅克服了很多问题,稳定士气,还与秦军僵持一年多,尚无败绩。

    秦国君臣明白一个事实:要灭赵国,就要除去李牧。

    长平之战,那一幕又上演:离间计。

    秦始皇用离间计的同时,又拿钱财贿赂赵相郭开等人,让这些人为秦国助攻,除掉李牧。

    赵国邯郸流传一个谣言:李牧欲叛赵,并与秦国达成协议,共同亡赵。

    赵王迁听了,很害怕,召集郭开等人商议对策。

    郭开等人,也忌惮李牧军功。此时的李牧是武安君,若再败秦,郭开的地位不保。再加上,赵国太弱,秦国很强,这些人也要为自己谋出路。赵国可以亡,他们不会为赵国去死。

    这些人团结在一起,以李牧、邯郸为礼,献给秦国,为以后谋条生路。

    当赵王迁质疑李牧的时候,这些人也跟着起哄,说李牧不满,有谋反之心。为了坐实李牧之罪,不惜捏造罪名,蛊惑赵王迁。

    按年龄推算,赵孝成王在位二十一年,继位时候,还没到主政的年纪。赵悼襄王是赵孝成王第三个儿子,继位时,也未立冠,在位七年,就死了。赵王迁继位,应该还是小孩子。

    及至,秦始皇灭赵,赵王迁当了六年国君,或许成年了。

    面对国破家亡,赵王迁早已经没了主意。再加上,郭开等人助攻,更是方寸大乱。尤其是赵王迁下命令,让李牧出战,李牧不听诏令,更让他惊恐。

    赵王迁效仿祖父赵孝成王的方法:换将。

    那么,赵王迁又能以何人取代军功之甚武安君李牧?

    在郭开等人的推荐下,宗室赵葱、齐人颜聚,出现在赵王迁的面前。

    赵葱和颜聚有什么本领能够取代李牧?

    太史公认为,这两人军事才能是有的,但,不是力挽狂澜的名将。因为对李牧命运的同情,所以,这两人只留下了简单的信息。

    当然,这两人能够得到赵王迁的重用,说明一点:赵王迁很信任他们。

    赵葱、颜聚取代李牧、司马尚,赵国最高层的指挥人被替换。为了防止李牧东山再起,郭开等人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李牧。

    可怜的李牧,空怀一腔报国之志,遇到一位年弱无主见的君王,没有战死疆场,却被无耻的小人冤杀。

    正所谓:李牧亡,赵国亡。

    赵王迁杀的不是一个李牧,而是寒了将士之心,自毁长城。

    那么,赵王迁为什么要杀李牧?

    有以下观点:

    1、秦国离间计的作用。

    2、郭开的助攻。

    3、赵王迁太年轻了。

    我觉得应该在加一点:韩国降将内史腾亡韩的案例。

    赵王迁自然知道,李牧是赵国的擎天柱。赵王迁同时也明白,李牧的能力。如果李牧真的要反,赵国必将灭亡。

    秦国的离间、郭开的助攻、赵王迁的年轻、降将内史腾亡韩,这是构成李牧被冤杀的原因。当赵王迁换下李牧,李牧不从,直接让赵王迁动了杀心。

    李牧之死,是很多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郭开那张嘴,除掉了赵国两大名将:赶走廉颇,冤杀李牧。

    我在《君王篇之秦始皇》谈及到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

    李牧之死,带来了连锁反应:

    1、北地将士不服赵葱,又见信仰的军神被杀,不愿再战。

    2、司马尚害怕被杀,携着妻儿逃亡。

    王翦趁着李牧死、司马尚逃亡,赵国将士军心不齐,发动攻势。李牧死后,秦国用了三个月,攻破邯郸。

    公元前228年,赵王迁献城投降,赵国灭亡。进而留下了一句令人感慨千古的话:李牧死,赵国亡。

    这里有个问题:王翦和李牧,谁厉害。

    从史料得知一个信息:秦亡赵,从公元前229年-公元前228年,还利用了反间计除掉李牧,才取得获胜。

    进而能够得到两个信息:

    1、李牧战略部署和作战计划是正确的,成功抵挡了秦军强大的攻势。

    2、王翦不能攻破李牧阵营,凭借强大的国力,也不能战胜李牧。?所以,王翦想了一个办法,离间赵国君臣。在郭开的助攻下,赵王迁冤杀了李牧,才取得胜利。

    李牧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没有输给王翦,却是输给了自己人。

    如果是李牧率领秦军,对战王翦。获胜的人,会是谁?

    能够以贫困之师且国内一团糟(地震、饥荒、主疑、佞臣当道)的情况下,阻挡秦国精锐之师一年多。这足以说明,李牧之将才,无愧于战国四大名将的称谓。

    总之呢?李牧谢场的方式,不是被敌人所败,而是被自己人冤杀。李牧悲惨的命运,也令后世无限的感慨,进而发出了一句:李牧死,赵国亡。

    李牧没有亲眼目睹赵国的灭国,或许,也是一大幸事。

    一代名将,就此告别了历史舞台。那么,谁会成为终结春秋战国几百年乱世,开启大一统王朝的名将呢?

章节目录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傲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傲双并收藏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