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觉得自己以前的眼界是有多狭窄,其实世上不止有程婉一个女人,也不是个个都跟她一样喜欢明哲保身,抛弃丈夫。
他何必为了那样一个薄情寡义的女人做傻事呢?他才四十岁不到,如果有心,等往后日子好了,还是可以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生活。
倘若真的死了,哪里能看到自己扬眉吐气的一天?连十几岁的孩子都懂的事,他为什么要钻牛角尖?
思含说的没错,一个国家,一个名族,要发展要不被人欺负,怎么可能离得开文化教育?虽然这个时候是黑暗了一些,但总有一天会有曙光照进他们的生命里的。
慢慢等着就是,为什么要急着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和判断?
“是,你的思含很好。我当初犯了浑,还是他救活回来的呢。”想起往事,牛正刚忍不住自嘲,“那时候我心情不好,无法接受现实,一心求死,不肯吃东西,准备饿死自己。大家都没办法,刚好思含来了,二话不说就往我嘴里塞红薯。那干巴巴的红薯我咽不下,差点被噎死。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感受到了死亡的痛苦。忽然就觉得,死其实没那么痛快,很可怕,很恐怖,我还是不要事了。好好地活着不好吗?为什么要去死呢。
思含跟我说,如果我死了,就什么都没了。人家给我的评价就是一个无用的不敢面对艰难的弱者。她说的很对,我不想做一个弱者,要做个勇敢的人。”
牛正刚的话彻底让刘春香瞪大了眼睛,她不相信地看着眼前的男人。
“不会!你还寻过死?天呐!好在你没死,你要死了,那我的孩子们怎么办?谁来教她们?还有那天的情况那么危急,谁来救我?”
牛正刚惊讶的无言以对,感觉刘春香的关注点好像弄错了。
她难道不该夸赞思含吗?为什么要关注他死不死的问题?
不过她说的也没错,他要是死了,这些事里是不可能有他的,也许,这就是因果报应的说法。
“正因为我没事,才对思含当初的救命之恩有了补偿。思含妈妈!你说是不是?”
低下头略微地想了想,觉得牛正刚的话很对。
刘春香:“你说的没错,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是这么奇怪。你要是没来王家村,你不会认识我家大丫,她也不可能救你,你也不可能救我。牛同志!往后可要好好珍惜自己,别想那些不好的事。要比惨,世上再没人比我更惨了。
十七岁那年,我哥哥没了,家就跟着散了。到手的工作指标傻傻地被人哄骗了去,说好的要赡养我父亲的问题一直不肯兑现。后来我父亲也没了,留下我一个。
生了五个女儿被婆婆看不起,赶出来了,你说谁有我惨?老天开眼,赐给我一个聪明能干的女儿依靠,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这日子要怎么过下去。”
牛正刚纠正她:“你错了,不是赐给你一个聪明的女儿,应该是四个,你们家老五怎么样我不知道,其余四个全都是天才。不管学什么都比别人快,你瞧瞧你家四丫,才几岁,那英语背的那叫一个顺溜呀,连我都震撼。
可惜孩子们不能去正规的学校系统地学习,不然往后肯定都是独当一面的国之栋梁。思含妈妈!你就等着看!你以后的日子好着呢。”
其实刘春香知道自己的几个孩子都很聪明,可头一回听见牛正刚这么夸赞她们,心里还是很受用,脸上笑的更欢了。
“牛同志!要真有你说的那么好,那我第一个要感谢的人是你。如果没有你,她们也不可能成才。我一直都在教育她们,要记得牛伯伯对她们的好。”
牛正刚傻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后脖子:“嘿嘿嘿!我很荣幸能做她们的启蒙老师。往后世道要真的好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她们。你放心!咱们的友谊可是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的,一定比别人来的牢靠,我这么说没错?”
见他笑,刘春香也笑,觉得跟牛正刚说说话,心里的郁闷都抒发了不少。这人特别幽默,还有学问,来王家村之前一定是干大事的。
刘春香也没跟他客气,大大方方地说道:“嗯!没错。要是我们真的去了京都,你在那地界熟,可不得照顾着点儿。”
牛正刚点头:“你这话我爱听,要真的能够回去,我肯定义不容辞照顾你们。我在这里也没少得你们照顾,特别是思含,对我们几个那可真的是雪中送炭呀。
不止我,还有许叔和徐姨,柳依依,我们大家伙都商量好了,即便我们这辈子还不了思含的恩情,也得告诫后人记住王家村有个叫王思含的小姑娘曾经不余遗力地帮助过我们。
我是没有后人了,就只能是自己尽力偿还这份恩情。思含让我给几个小丫头补课,我求之不得。反正我无聊的很,正好陪着孩子们打发打发时间。一举两得,更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
他的语气非常真诚,刘春香听的出来,也看得出眼前的男人是个爽利人。只是跟她一样命不好,被人抛弃。
成了孤家寡人一个。
哪怕曾经多么幸福快乐,现在的他就是个没有亲人依靠,被打成了臭老九的知识分子。
她家大丫的眼光看人是很准的,估计他们一搬来就开始在想着这事了,不然也不会对他们如此照顾。
人都是相互的,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坏。
“谢谢!你们都太客气了。大家都是邻居,能帮一把是一把,不必要放在心上。”
刘春香这话才叫客气呢,人家帮助了他们,怎么可以不放在心上,那还是人吗?牛正刚知道她为人心善,也不勉强她跟自己的意见一致。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想,谁也改变不了谁,他又何必强人所难?
“应该的。”牛正刚苦笑,“当初我们来的时候两手空空,一粒米粮都没有,要不是思含接济,我们几个哪怕饿不死也得饿半死。这样的恩情,谁能忘?”
他何必为了那样一个薄情寡义的女人做傻事呢?他才四十岁不到,如果有心,等往后日子好了,还是可以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生活。
倘若真的死了,哪里能看到自己扬眉吐气的一天?连十几岁的孩子都懂的事,他为什么要钻牛角尖?
思含说的没错,一个国家,一个名族,要发展要不被人欺负,怎么可能离得开文化教育?虽然这个时候是黑暗了一些,但总有一天会有曙光照进他们的生命里的。
慢慢等着就是,为什么要急着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和判断?
“是,你的思含很好。我当初犯了浑,还是他救活回来的呢。”想起往事,牛正刚忍不住自嘲,“那时候我心情不好,无法接受现实,一心求死,不肯吃东西,准备饿死自己。大家都没办法,刚好思含来了,二话不说就往我嘴里塞红薯。那干巴巴的红薯我咽不下,差点被噎死。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感受到了死亡的痛苦。忽然就觉得,死其实没那么痛快,很可怕,很恐怖,我还是不要事了。好好地活着不好吗?为什么要去死呢。
思含跟我说,如果我死了,就什么都没了。人家给我的评价就是一个无用的不敢面对艰难的弱者。她说的很对,我不想做一个弱者,要做个勇敢的人。”
牛正刚的话彻底让刘春香瞪大了眼睛,她不相信地看着眼前的男人。
“不会!你还寻过死?天呐!好在你没死,你要死了,那我的孩子们怎么办?谁来教她们?还有那天的情况那么危急,谁来救我?”
牛正刚惊讶的无言以对,感觉刘春香的关注点好像弄错了。
她难道不该夸赞思含吗?为什么要关注他死不死的问题?
不过她说的也没错,他要是死了,这些事里是不可能有他的,也许,这就是因果报应的说法。
“正因为我没事,才对思含当初的救命之恩有了补偿。思含妈妈!你说是不是?”
低下头略微地想了想,觉得牛正刚的话很对。
刘春香:“你说的没错,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是这么奇怪。你要是没来王家村,你不会认识我家大丫,她也不可能救你,你也不可能救我。牛同志!往后可要好好珍惜自己,别想那些不好的事。要比惨,世上再没人比我更惨了。
十七岁那年,我哥哥没了,家就跟着散了。到手的工作指标傻傻地被人哄骗了去,说好的要赡养我父亲的问题一直不肯兑现。后来我父亲也没了,留下我一个。
生了五个女儿被婆婆看不起,赶出来了,你说谁有我惨?老天开眼,赐给我一个聪明能干的女儿依靠,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这日子要怎么过下去。”
牛正刚纠正她:“你错了,不是赐给你一个聪明的女儿,应该是四个,你们家老五怎么样我不知道,其余四个全都是天才。不管学什么都比别人快,你瞧瞧你家四丫,才几岁,那英语背的那叫一个顺溜呀,连我都震撼。
可惜孩子们不能去正规的学校系统地学习,不然往后肯定都是独当一面的国之栋梁。思含妈妈!你就等着看!你以后的日子好着呢。”
其实刘春香知道自己的几个孩子都很聪明,可头一回听见牛正刚这么夸赞她们,心里还是很受用,脸上笑的更欢了。
“牛同志!要真有你说的那么好,那我第一个要感谢的人是你。如果没有你,她们也不可能成才。我一直都在教育她们,要记得牛伯伯对她们的好。”
牛正刚傻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后脖子:“嘿嘿嘿!我很荣幸能做她们的启蒙老师。往后世道要真的好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她们。你放心!咱们的友谊可是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的,一定比别人来的牢靠,我这么说没错?”
见他笑,刘春香也笑,觉得跟牛正刚说说话,心里的郁闷都抒发了不少。这人特别幽默,还有学问,来王家村之前一定是干大事的。
刘春香也没跟他客气,大大方方地说道:“嗯!没错。要是我们真的去了京都,你在那地界熟,可不得照顾着点儿。”
牛正刚点头:“你这话我爱听,要真的能够回去,我肯定义不容辞照顾你们。我在这里也没少得你们照顾,特别是思含,对我们几个那可真的是雪中送炭呀。
不止我,还有许叔和徐姨,柳依依,我们大家伙都商量好了,即便我们这辈子还不了思含的恩情,也得告诫后人记住王家村有个叫王思含的小姑娘曾经不余遗力地帮助过我们。
我是没有后人了,就只能是自己尽力偿还这份恩情。思含让我给几个小丫头补课,我求之不得。反正我无聊的很,正好陪着孩子们打发打发时间。一举两得,更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
他的语气非常真诚,刘春香听的出来,也看得出眼前的男人是个爽利人。只是跟她一样命不好,被人抛弃。
成了孤家寡人一个。
哪怕曾经多么幸福快乐,现在的他就是个没有亲人依靠,被打成了臭老九的知识分子。
她家大丫的眼光看人是很准的,估计他们一搬来就开始在想着这事了,不然也不会对他们如此照顾。
人都是相互的,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坏。
“谢谢!你们都太客气了。大家都是邻居,能帮一把是一把,不必要放在心上。”
刘春香这话才叫客气呢,人家帮助了他们,怎么可以不放在心上,那还是人吗?牛正刚知道她为人心善,也不勉强她跟自己的意见一致。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想,谁也改变不了谁,他又何必强人所难?
“应该的。”牛正刚苦笑,“当初我们来的时候两手空空,一粒米粮都没有,要不是思含接济,我们几个哪怕饿不死也得饿半死。这样的恩情,谁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