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拓展而去细分出确切心理知识,而后者则是为了方便区分人群为目的,简单从形式主义上简单作的算命类推论。
金原则:对事物的一种构想。
水知识:对事物的一种具体理解。
木善良:对事物的一种内心的反应。
火真诚:基于内心反应的一种行动。
土分析:在行动过程中的一种分析。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构想--落实到具体如何实现构想--产生行动的想法--行动--在行动中分析--总结经验,进行规划,构想。
五行地理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土掌管中,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所以都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实是买“金、木”,不买“水、火”。这是因为“水、火”无形,“金、木”有形。
季节关系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因有四季而有四行,但夏天和秋天之间要有过渡段,因此便有了土,土代表气的平稳运动。
五行时辰
时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24小时共分为12个时辰,从晚上11点开始,与12属相相对应: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按五行来说:
寅、卯、辰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
巳、午、未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代表中方,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代表四方。
这种观点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为:
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日落于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观点二
这种观点起源于当代学者聂文涛对《素问》的训诂。
五行的性质应从“平气”、“不及”、“太过”三方面考虑。平气时,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太过: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从这三面考虑之后,才能体会出中医学思维中对生命自我维护的理解。对人体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医学的差别所在。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五行的各种意义上面已经分析,为了清楚起见,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1)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2)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3)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4)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5)指藉着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馀(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物象归类
五音:徵、角、宫、商、羽。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味:苦、酸、甜、辛、咸。
五方:南、东、中方,西、北。
五色:赤、青、黄、白、黑。
五行,是用五个文字符号代表物质能量的形态间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其中:
五行相克(克即胜过)是描述物质形态的相互关系。
金克木(物理上很容易理解,简单的助记就是哪个更坚硬,就胜过软一点的),木克土,土克水(这里的土仅指泥土而非广义的大地),水克火,火克金(用道德经话来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五行相生(生即出现转化)是描述事物的变化规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中科院曾邦哲从数学拓扑几何学或图论的角度认为五行的联接方式正好等价于金刚石晶体化学键连接模型(结构论),称之为超稳态结构模型。
正因如此,我们就能从阴阳五行中理解万事万物的规律,又正如《道德经》所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的运动。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五行属性
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籍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密切的关系。
原始的五行物质元素说,上升为五行学说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作为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来应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为此,根据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类‘方法,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
属性归类
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
(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春属木,肝气旺于春,春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
应当指出上述是该表横的联系,若从纵的方面来看,则表示此五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胜复的关系。
归类意义
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
五行四季(五行旺相休困)
1春木旺,火相,土死,金囚,水休;2夏火旺,土相,金死,水囚,木休;3秋金旺,水相,木死,火囚,土休;4冬水旺,木相,火死,土囚,金休。
基本规律
五行的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病理状态。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所以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则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虚)证候,临床则为少见。
事物属性
1归类法:
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2推演法: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
3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
对人体来说,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
金原则:对事物的一种构想。
水知识:对事物的一种具体理解。
木善良:对事物的一种内心的反应。
火真诚:基于内心反应的一种行动。
土分析:在行动过程中的一种分析。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构想--落实到具体如何实现构想--产生行动的想法--行动--在行动中分析--总结经验,进行规划,构想。
五行地理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土掌管中,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所以都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实是买“金、木”,不买“水、火”。这是因为“水、火”无形,“金、木”有形。
季节关系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因有四季而有四行,但夏天和秋天之间要有过渡段,因此便有了土,土代表气的平稳运动。
五行时辰
时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24小时共分为12个时辰,从晚上11点开始,与12属相相对应: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按五行来说:
寅、卯、辰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
巳、午、未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代表中方,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代表四方。
这种观点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为:
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日落于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观点二
这种观点起源于当代学者聂文涛对《素问》的训诂。
五行的性质应从“平气”、“不及”、“太过”三方面考虑。平气时,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太过: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从这三面考虑之后,才能体会出中医学思维中对生命自我维护的理解。对人体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医学的差别所在。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五行的各种意义上面已经分析,为了清楚起见,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1)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2)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3)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4)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5)指藉着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馀(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物象归类
五音:徵、角、宫、商、羽。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味:苦、酸、甜、辛、咸。
五方:南、东、中方,西、北。
五色:赤、青、黄、白、黑。
五行,是用五个文字符号代表物质能量的形态间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其中:
五行相克(克即胜过)是描述物质形态的相互关系。
金克木(物理上很容易理解,简单的助记就是哪个更坚硬,就胜过软一点的),木克土,土克水(这里的土仅指泥土而非广义的大地),水克火,火克金(用道德经话来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五行相生(生即出现转化)是描述事物的变化规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中科院曾邦哲从数学拓扑几何学或图论的角度认为五行的联接方式正好等价于金刚石晶体化学键连接模型(结构论),称之为超稳态结构模型。
正因如此,我们就能从阴阳五行中理解万事万物的规律,又正如《道德经》所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的运动。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五行属性
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籍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密切的关系。
原始的五行物质元素说,上升为五行学说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作为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来应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为此,根据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类‘方法,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
属性归类
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
(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春属木,肝气旺于春,春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
应当指出上述是该表横的联系,若从纵的方面来看,则表示此五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胜复的关系。
归类意义
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
五行四季(五行旺相休困)
1春木旺,火相,土死,金囚,水休;2夏火旺,土相,金死,水囚,木休;3秋金旺,水相,木死,火囚,土休;4冬水旺,木相,火死,土囚,金休。
基本规律
五行的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病理状态。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所以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则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虚)证候,临床则为少见。
事物属性
1归类法:
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2推演法: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
3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
对人体来说,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