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这天,李花儿和李果儿再次去了香炉寺。
谁知刚刚到寺前,就见那往善堂去的路,已经被衙役围了起来。
几个正在那儿闲聊天的衙役见她们往这面瞧,立刻舞着佩刀:“滚,这儿封了。”
李花儿见状,不由皱了眉头。
李果儿看这情景,有些怕:“姐姐?”
李花儿沉吟片刻,拉着她进了寺庙,刚好就看见了上次那个小师父,依旧在那儿打扫院子。
如今中秋时候,落叶纷纷,比之前段日子难扫很多,不过那小和尚却很耐心,一点点儿地扫着,嘴里还念着佛经。
李花儿走过去,合十礼道:“小师父。”
小和尚抬起头,看见李花儿,想了想才道:“你是上次去善堂寻人的?”
李花儿笑道:“是,今日我也是来寻人的,不过却被官差拦住了……可是善堂出了事儿?”
小和尚摇了摇头:“不是,只是我们这儿过些日子要预备接人,县老爷怕冲撞了贵人,就先将下山的路挡了,不许人下来。”
李花儿听说,就知道是前段时候,自己在寺庙门口听见的话了。
那小和尚说罢,见李花儿抱着包袱,又道,“你要去寻谁?或者我帮你送上去?”
李花儿一听,忙将包袱拿了下来,笑道:“那多谢小师父了,这些东西是送给一个姓张的妇人的。”
那小和尚一听,就道:“是峡村那个李张氏?”
李花儿忙道:“是。”
小和尚却不接包袱了,而是笑道:“那你等我一等。”
他说着话,转身就跑到了寺庙之后的禅房,不多时,领着一个禅师走了出来。
正是上次在寺前看见的那位。
那禅师走过来,打量了李花儿一番,礼道:“阿弥陀佛,是李家的两位小施主?”
小和尚在一旁道:“这是我们住持师父。”
李花儿忙合十回礼:“住持师父,我们姐妹二人正是姓李,本想趁着中秋节的时候来看看娘亲的,却不想上不了山。”
住持和蔼地笑着:“小施主也知道平水州如今的事情,纵然佛门之地,也身不由己。”
李花儿笑了:“小女明白,所以还请师父们帮忙,将东西送上去吧,不过是些过冬的衣服鞋袜,还有些吃食……里面有些肉干,师父要是忌讳,就先不送那个了。”
住持道:“那都无妨,道圆。”他对身旁的小和尚道,“将东西抱了上山,给张施主送去。”
道圆小和尚立刻过来接了包袱,转身就往外去了。
李果儿眼瞅着道圆去的方向,心里依旧闷闷的。
李花儿却知道这时候,这些大和尚也身不由己,如此已算好了,便礼道:“多谢住持师父。现在这情形,我们也不好多待,就先下山了。”
住持又念了声佛号,点头道:“如今秋露重,施主下山的时候,当心路滑。”
李花儿再次道了声谢,便向山下去了。
……
待出了寺门,李果儿偷偷看着在那儿聊天吃酒的差役,小声抱怨:“没来闹,来了也闹,那什么太子几时才走?”
李花儿拉着她的手,缓步向山下去,笑道:“算了,好歹东西能上去,又知道娘亲如今安全,就挺好的了。”
李果儿依旧噘着嘴,很是不服气。
如今这山路果然滑得很,上山的时候还不觉十分难走,下山的时候,就有些怕人了。
姐妹二人互相搀着,好容易下了山,坐牛车到了渡口,却又看见了四个官差,按着官刀,在渡口上吆五喝六地威风。
李花儿忙带着李果儿,避开了人群,皱着眉头看那几个官差。
就听见一个官差站在渡口之上,向着对岸望了望,啐了一口,气道:“呸!要过河的时候,偏偏没船了。”
有一个官差道:“既然没船,我们就到旁边的茶铺子喝茶好了,在这儿晒哪门子的太阳。”
其他的官差立刻应声,四个人骂骂咧咧地就坐到了旁边的茶铺里。
那茶铺的妇人,也不敢惹他们,立刻让茶小二出来,好生照顾。
岂料这四个官差喝茶也不安生,还要在言语上轻薄那妇人。
那妇人甚是尴尬,却又不敢得罪这群人。
李果儿怕得抱着李花儿,李花儿轻轻捂了李果儿的耳朵,皱了眉头。
她本来就因着封山的事情,对这些官差没有好感,如今又看见了这些人横行霸道的。
她很想教训这几个人一下。
就在这时候,刚好有人为了躲这群官差,先上了渡口。而在那人走到第三块木板的时候,李花儿就听见了一声极细微的响动。
她微微皱了眉头,以脚轻轻踩了踩那块木板,又寻着那声音,看向了木栏杆的一侧。
她轻轻一笑,心中突然有了个主意。
“果儿。”李花儿俯下身子,在李果儿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话。
李花儿听说,颇为茫然地看着李花儿。
李花儿对她眨了眨眼睛,趁着众人只对着那几个官差敢怒不敢言的当口,偷偷溜到了渡口下面。
果然就发现其下的桩子已经霉烂、裂开,只靠已经松动的木楔子支撑。
李花儿记起了前段时候,那些人忙着修渡口的情景。
也不知道都修什么了,就修成这样。
想着,她抬手,用力将那木楔子松了松。
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木楔子,被李花儿这一扯,更松了。
她心中度量着渡口上的人,只将木楔子送到了一个位置,就停手,而后,只当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样,回到了渡口上,和李果儿并排站着。
就在这时候,那渡船已经从对岸来了,由远而近。
那官差们见渡船来了,也不交茶钱,立刻起身,哄开众人,往渡口走来。
众人慌忙避开,只李花儿站在渡口边上,一动不动。
渡船上下来了二十多个渡客,见官差们来了,吓得都擦着边,跑下了渡口。
李花儿听着其下定桩难以支撑的声音,心中更有计较了。
那几个官差已经大摇大摆地走上了渡口。
李花儿突然开口笑道:“喂,几位官爷。”
几个官差停了脚步,刚好就站在了那第三块木板之上。
李花儿笑道:“几位官爷,这渡口上不得的,桩子是坏的。”(未完待续。)
谁知刚刚到寺前,就见那往善堂去的路,已经被衙役围了起来。
几个正在那儿闲聊天的衙役见她们往这面瞧,立刻舞着佩刀:“滚,这儿封了。”
李花儿见状,不由皱了眉头。
李果儿看这情景,有些怕:“姐姐?”
李花儿沉吟片刻,拉着她进了寺庙,刚好就看见了上次那个小师父,依旧在那儿打扫院子。
如今中秋时候,落叶纷纷,比之前段日子难扫很多,不过那小和尚却很耐心,一点点儿地扫着,嘴里还念着佛经。
李花儿走过去,合十礼道:“小师父。”
小和尚抬起头,看见李花儿,想了想才道:“你是上次去善堂寻人的?”
李花儿笑道:“是,今日我也是来寻人的,不过却被官差拦住了……可是善堂出了事儿?”
小和尚摇了摇头:“不是,只是我们这儿过些日子要预备接人,县老爷怕冲撞了贵人,就先将下山的路挡了,不许人下来。”
李花儿听说,就知道是前段时候,自己在寺庙门口听见的话了。
那小和尚说罢,见李花儿抱着包袱,又道,“你要去寻谁?或者我帮你送上去?”
李花儿一听,忙将包袱拿了下来,笑道:“那多谢小师父了,这些东西是送给一个姓张的妇人的。”
那小和尚一听,就道:“是峡村那个李张氏?”
李花儿忙道:“是。”
小和尚却不接包袱了,而是笑道:“那你等我一等。”
他说着话,转身就跑到了寺庙之后的禅房,不多时,领着一个禅师走了出来。
正是上次在寺前看见的那位。
那禅师走过来,打量了李花儿一番,礼道:“阿弥陀佛,是李家的两位小施主?”
小和尚在一旁道:“这是我们住持师父。”
李花儿忙合十回礼:“住持师父,我们姐妹二人正是姓李,本想趁着中秋节的时候来看看娘亲的,却不想上不了山。”
住持和蔼地笑着:“小施主也知道平水州如今的事情,纵然佛门之地,也身不由己。”
李花儿笑了:“小女明白,所以还请师父们帮忙,将东西送上去吧,不过是些过冬的衣服鞋袜,还有些吃食……里面有些肉干,师父要是忌讳,就先不送那个了。”
住持道:“那都无妨,道圆。”他对身旁的小和尚道,“将东西抱了上山,给张施主送去。”
道圆小和尚立刻过来接了包袱,转身就往外去了。
李果儿眼瞅着道圆去的方向,心里依旧闷闷的。
李花儿却知道这时候,这些大和尚也身不由己,如此已算好了,便礼道:“多谢住持师父。现在这情形,我们也不好多待,就先下山了。”
住持又念了声佛号,点头道:“如今秋露重,施主下山的时候,当心路滑。”
李花儿再次道了声谢,便向山下去了。
……
待出了寺门,李果儿偷偷看着在那儿聊天吃酒的差役,小声抱怨:“没来闹,来了也闹,那什么太子几时才走?”
李花儿拉着她的手,缓步向山下去,笑道:“算了,好歹东西能上去,又知道娘亲如今安全,就挺好的了。”
李果儿依旧噘着嘴,很是不服气。
如今这山路果然滑得很,上山的时候还不觉十分难走,下山的时候,就有些怕人了。
姐妹二人互相搀着,好容易下了山,坐牛车到了渡口,却又看见了四个官差,按着官刀,在渡口上吆五喝六地威风。
李花儿忙带着李果儿,避开了人群,皱着眉头看那几个官差。
就听见一个官差站在渡口之上,向着对岸望了望,啐了一口,气道:“呸!要过河的时候,偏偏没船了。”
有一个官差道:“既然没船,我们就到旁边的茶铺子喝茶好了,在这儿晒哪门子的太阳。”
其他的官差立刻应声,四个人骂骂咧咧地就坐到了旁边的茶铺里。
那茶铺的妇人,也不敢惹他们,立刻让茶小二出来,好生照顾。
岂料这四个官差喝茶也不安生,还要在言语上轻薄那妇人。
那妇人甚是尴尬,却又不敢得罪这群人。
李果儿怕得抱着李花儿,李花儿轻轻捂了李果儿的耳朵,皱了眉头。
她本来就因着封山的事情,对这些官差没有好感,如今又看见了这些人横行霸道的。
她很想教训这几个人一下。
就在这时候,刚好有人为了躲这群官差,先上了渡口。而在那人走到第三块木板的时候,李花儿就听见了一声极细微的响动。
她微微皱了眉头,以脚轻轻踩了踩那块木板,又寻着那声音,看向了木栏杆的一侧。
她轻轻一笑,心中突然有了个主意。
“果儿。”李花儿俯下身子,在李果儿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话。
李花儿听说,颇为茫然地看着李花儿。
李花儿对她眨了眨眼睛,趁着众人只对着那几个官差敢怒不敢言的当口,偷偷溜到了渡口下面。
果然就发现其下的桩子已经霉烂、裂开,只靠已经松动的木楔子支撑。
李花儿记起了前段时候,那些人忙着修渡口的情景。
也不知道都修什么了,就修成这样。
想着,她抬手,用力将那木楔子松了松。
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木楔子,被李花儿这一扯,更松了。
她心中度量着渡口上的人,只将木楔子送到了一个位置,就停手,而后,只当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样,回到了渡口上,和李果儿并排站着。
就在这时候,那渡船已经从对岸来了,由远而近。
那官差们见渡船来了,也不交茶钱,立刻起身,哄开众人,往渡口走来。
众人慌忙避开,只李花儿站在渡口边上,一动不动。
渡船上下来了二十多个渡客,见官差们来了,吓得都擦着边,跑下了渡口。
李花儿听着其下定桩难以支撑的声音,心中更有计较了。
那几个官差已经大摇大摆地走上了渡口。
李花儿突然开口笑道:“喂,几位官爷。”
几个官差停了脚步,刚好就站在了那第三块木板之上。
李花儿笑道:“几位官爷,这渡口上不得的,桩子是坏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