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四月上旬, 换算成公历已是五月上中旬的天气,若搁在现代, 出门也就穿个薄衬衫或t恤, 但宋时却穿了里面两层,捂得严严实实, 还特地包了件厚实的松江布袍子过去。
窑场温度高, 穿厚一点可以防止炉内扑出来的热流灼伤。
他从箱底拣出一身有些褪色的旧青衫, 衣褶都是现熨开的, 却照样意态洋洋, 那种即将成大业的神采从敏利的目光、飞扬的眉尾、微微勾起的唇角流淌出来, 直令人不敢逼视。
俞书办牵着马在门外等他, 乍见他这副神彩, 竟忽略了他身上衣衫,上前夸赞道:“大人这身衣裳是什么料子的?定是京里名家手艺,衬得大人这般好气色。”
他话抢得太快, 拍完马屁才看出那身衣裳是件旧衣裳, 忙又改口夸大人生得英俊,人抬衣裳。
不,事业才是男人最好的装饰品。
宋大人微微一笑, 翻身上马, 意气风发驰向城北。
烧石灰的窑场就在天台山脚下武乡谷中,离着他昨天看的采石场不远,采石场中运下来的石块就地捶碎、锻烧,烧好后再装车送往各处用灰泥的地方。
这处窑场同上头采石场一样, 也是官窑,知府大人亲身巡视,自然又是一番大动静。宋领导下乡视察的有经验了,抬起右手往空中一摆,沉声喝道:“本府今日为修缮王府所用石料而来,无暇受这些虚礼。叫人都起来,盯着灰窑,本府要看烧窑时众人如何干活的!”
管事唯唯点头,立刻回去众人盯紧自己的窑,露出些勤快机灵劲儿,叫大人看着放心。俞书办凑上前来,引着他到了今早叫窑场预留给他们的一眼窑洞前。
宋时从家带来的于师傅就站在窑前,窑外不远处堆着一座小山似的石料堆,又一堆粗直的、仿佛小树般的木柴。
石灰窑极为高大,外形有些像陕北窑洞,不过是砖石建的,顶上是弧顶,里面清得干干净净,只余一地炭灰染出的黑。宋时在南方见的石灰窑四围都是见圆的,见了这边好像语文书里窑洞般的样式还有些不习惯,凝眉问道:“这边的窑烧起来温度和南边儿的不会有差别吧?”
于师父笑道说:“大人放心,保定的石灰窑也是建成这般样式的,咱们家自己虽不用,知道该如何控火。”
何况这边还有许多积年烧石灰的匠人呢。他殷勤地跟宋时说:“这边儿以前也采出过大人特指的这种石料,往往和别的石料掺和着锻烧,烧出的石灰也和别的没多大不同,锻烧的火候工夫也应该差不多的。”
一般生石灰烧制温度在900-1100度左右,轻烧白云石的锻烧温度则在900-1000度,温度的确差不多。宋时心中有成算,便让他寻个有空闲的老匠人来,问他平常如何烧制石灰。
无非是在窑内铺上一层石料一层木炭,烧上七日即成。
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遗址中便发现了石灰岩燔烧的石灰,《周礼·秋官·司寇》中便有“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的记载,《周礼·冬官·考工记》中也有“谏帛……淫之以蜃”,其中的蜃与蜃炭都是指贝壳烧成的石灰。石灰不只可以涂墙,便是指在练帛过程中要用蜃壳燔烧的石灰水刷在丝帛上,用以漂白和脱去生丝外的一层胶。
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技术,虽然没有现代工艺对原料、温度、时间的精确把握,但烧出的石灰品质也是足够优良的。
他细问了备料、铺料、燃料等事,轻轻颔首,指着高大的窑室说道:“这白云石的烧法也和石灰差不多,不过这是给周王殿下燔烧的,必须比寻常烧石灰更精细。石料要洗得干净,捡出大小差不多的石块,差得太多的不可放在一炉烧,窑里温度不可太高更不可太低,火力要稳……”
若石料大小差得太大,一炉中过大过小的石块在同样的火候下煅烧不到位,就容易产生生烧、过烧的问题,成为废料。
有废料不可怕,可怕地是它不和水发生反应,会影响到他以后配制水泥、农药时放料的比例精确度。
本来就是土法上马,不够精细了,这些问题一定不能出!
宋时在技术方面是既严于律己了要严以待人的,拿着修建周王府的用料必须精细的借口,将轻烧白云的几样技术要点灌输给了本地管事和替他烧窑的几位匠人。
老工匠还没说什么,旁听的管事和俞书办都抢着答应,窑场管事更是信誓旦旦地担保要让场里所有的匠人、力夫都停下手里的活计,加紧给周王拣石烧灰。
宋时扬手一摆:“周王殿下爱民如子,岂肯为修王府而劳动这么些人,耽搁百姓们做生活?俞书办替我盯着烧白云石的事,雇些觅汉来分拣、清洗石块便是,需用多少银子,你回头写个文书,开会时报上来,本府给你批银子。”
还要写什么文书?还要开会时报上?
那早晚的例会不是说只是几位老爷们开,不干他们这些书办的事吗?这一两银子就能买几百斤的石料,大人抬抬手就拨出款子了,也值得当堂上报?
俞书办以为大老爷是预先敲打自己,连忙指天誓日地赌咒发愿,保证绝不从中捞油水,求大人一定要信任他。
宋府尊正气凛然地说:“本府岂是那等多疑之人?只是初放外任,又没带个师爷相助,什么事都要与同僚多商量商量,请诸位大人帮助。修缮王府这样的大事,更须全府上下一心,俞生如今管的正是其中极要紧的一项,怎能不亲自到府中众官面前陈说?”
俞书办这才知道老爷不是防备他,而是有意提拔重用,顿时喜上眉梢,连声道:“谢大人栽培!”
宋时止住他的礼数,又问:“我要的煤什么时候送到?我原打算借这窑烧完石灰再烧煤炭炼焦,眼看着这白云石要烧七日,煤运来也没甚用,还得另寻一个窑场……”
炼焦时会产生焦炉气,窑顶上得开烟道放烟,这种三面封闭,只留一道出送料口的窑看来也不大合适。
他将炭窑的要求说了一下,围着他的几位本地文书、管事、匠人心中隐隐都有了想法,窑场管事最急着表现,几乎是抢着说:“大老爷要用窑烧煤炭,可是有意烧制那等炼铁时用的铁碳?若是要铁炭,咱们汉中也有,山西更多,既是为建王府而用的,只需叫人采买便是。小的有些熟人在煤矿,愿为大老爷采买!”
俞书办不料他自己引荐的地方管事竟敢当面分他的宠,霎时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高声劝道:“府尊大人是为周王殿下备炭,岂能用那外路的东西?必定是咱们府里天生地产,府尊大人亲自安排人做的才是最好的!这天台山是产木料的地方,山下建了几处烧炭的炭场,炭窑正合大人所说的意思,大人何不去看看?”
是啊……他要的是煤焦油和沥青,焦炭只能算个搭头,花银子买焦炭做什么。
不过既然离着汉中不远便有焦炭场,他又何妨先叫人到各大煤窑收购现成的焦油、沥青,顺便请几个有真材实料的炼焦师父,在汉中开起自己的炼焦厂呢?
毕竟煤干馏也分高中低温,不同温度干馏出来的焦油组成成份不大一样。中低温煤焦油中沥青含量低,相对更清澈,而高温煤焦油中的沥青含量高,沥青又可以拌混凝土、铺路、刷房顶……各有各的用途。
他还是得在附近有个高品质的窑,方便自己搞技术研发,慢慢摸索出合适的烧炼流程,再将技术和产品推广到全国——
他一个开个挂的现代人不搞技术进步,就躺着吃六百年前祖宗们的福利么?
这样的作风能办好什么事?
宋大人默默地自我批评了几句,转头安排那两位给他搞宫心计的下属:“此事宜早不宜迟。俞管事且替我盯盯这里,有送煤来的便叫他们暂放此处,我以后还有安排……”
他问了一句,才知管事姓侯,便道:“侯管事知道府中何处有炼焦炭的?有几处?出了咱们府又有哪几处?待会儿随本府回去,我有些事要问你,或许还要你帮着采买些东西。”
侯管事顿时一片喜气透上面颊,仿佛得了宠的妃子,身板儿微微挺直,声音都拔高了几分,朗声应道:“小的的友人就是炼焦的工匠,就在这些都知道的,大人要问,小的连夜将他带来给大人回话!”
他一双腿都有点痒,恨不得立刻飞奔下山去给大老爷弄人、弄烧好的铁炭来。
一旁的俞书办只恨自己棋差一招,竟叫他真对上了大人的心思,暗暗后悔。但他也颇有城府,绝不肯在脸上露出什么,而是暗暗盯住了那堆白云石和宋大人家乡带来的真正心腹于匠人。
只要这石头烧得好,王府建得好,大人还能看不见他的好处?
窑场温度高, 穿厚一点可以防止炉内扑出来的热流灼伤。
他从箱底拣出一身有些褪色的旧青衫, 衣褶都是现熨开的, 却照样意态洋洋, 那种即将成大业的神采从敏利的目光、飞扬的眉尾、微微勾起的唇角流淌出来, 直令人不敢逼视。
俞书办牵着马在门外等他, 乍见他这副神彩, 竟忽略了他身上衣衫,上前夸赞道:“大人这身衣裳是什么料子的?定是京里名家手艺,衬得大人这般好气色。”
他话抢得太快, 拍完马屁才看出那身衣裳是件旧衣裳, 忙又改口夸大人生得英俊,人抬衣裳。
不,事业才是男人最好的装饰品。
宋大人微微一笑, 翻身上马, 意气风发驰向城北。
烧石灰的窑场就在天台山脚下武乡谷中,离着他昨天看的采石场不远,采石场中运下来的石块就地捶碎、锻烧,烧好后再装车送往各处用灰泥的地方。
这处窑场同上头采石场一样, 也是官窑,知府大人亲身巡视,自然又是一番大动静。宋领导下乡视察的有经验了,抬起右手往空中一摆,沉声喝道:“本府今日为修缮王府所用石料而来,无暇受这些虚礼。叫人都起来,盯着灰窑,本府要看烧窑时众人如何干活的!”
管事唯唯点头,立刻回去众人盯紧自己的窑,露出些勤快机灵劲儿,叫大人看着放心。俞书办凑上前来,引着他到了今早叫窑场预留给他们的一眼窑洞前。
宋时从家带来的于师傅就站在窑前,窑外不远处堆着一座小山似的石料堆,又一堆粗直的、仿佛小树般的木柴。
石灰窑极为高大,外形有些像陕北窑洞,不过是砖石建的,顶上是弧顶,里面清得干干净净,只余一地炭灰染出的黑。宋时在南方见的石灰窑四围都是见圆的,见了这边好像语文书里窑洞般的样式还有些不习惯,凝眉问道:“这边的窑烧起来温度和南边儿的不会有差别吧?”
于师父笑道说:“大人放心,保定的石灰窑也是建成这般样式的,咱们家自己虽不用,知道该如何控火。”
何况这边还有许多积年烧石灰的匠人呢。他殷勤地跟宋时说:“这边儿以前也采出过大人特指的这种石料,往往和别的石料掺和着锻烧,烧出的石灰也和别的没多大不同,锻烧的火候工夫也应该差不多的。”
一般生石灰烧制温度在900-1100度左右,轻烧白云石的锻烧温度则在900-1000度,温度的确差不多。宋时心中有成算,便让他寻个有空闲的老匠人来,问他平常如何烧制石灰。
无非是在窑内铺上一层石料一层木炭,烧上七日即成。
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遗址中便发现了石灰岩燔烧的石灰,《周礼·秋官·司寇》中便有“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的记载,《周礼·冬官·考工记》中也有“谏帛……淫之以蜃”,其中的蜃与蜃炭都是指贝壳烧成的石灰。石灰不只可以涂墙,便是指在练帛过程中要用蜃壳燔烧的石灰水刷在丝帛上,用以漂白和脱去生丝外的一层胶。
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技术,虽然没有现代工艺对原料、温度、时间的精确把握,但烧出的石灰品质也是足够优良的。
他细问了备料、铺料、燃料等事,轻轻颔首,指着高大的窑室说道:“这白云石的烧法也和石灰差不多,不过这是给周王殿下燔烧的,必须比寻常烧石灰更精细。石料要洗得干净,捡出大小差不多的石块,差得太多的不可放在一炉烧,窑里温度不可太高更不可太低,火力要稳……”
若石料大小差得太大,一炉中过大过小的石块在同样的火候下煅烧不到位,就容易产生生烧、过烧的问题,成为废料。
有废料不可怕,可怕地是它不和水发生反应,会影响到他以后配制水泥、农药时放料的比例精确度。
本来就是土法上马,不够精细了,这些问题一定不能出!
宋时在技术方面是既严于律己了要严以待人的,拿着修建周王府的用料必须精细的借口,将轻烧白云的几样技术要点灌输给了本地管事和替他烧窑的几位匠人。
老工匠还没说什么,旁听的管事和俞书办都抢着答应,窑场管事更是信誓旦旦地担保要让场里所有的匠人、力夫都停下手里的活计,加紧给周王拣石烧灰。
宋时扬手一摆:“周王殿下爱民如子,岂肯为修王府而劳动这么些人,耽搁百姓们做生活?俞书办替我盯着烧白云石的事,雇些觅汉来分拣、清洗石块便是,需用多少银子,你回头写个文书,开会时报上来,本府给你批银子。”
还要写什么文书?还要开会时报上?
那早晚的例会不是说只是几位老爷们开,不干他们这些书办的事吗?这一两银子就能买几百斤的石料,大人抬抬手就拨出款子了,也值得当堂上报?
俞书办以为大老爷是预先敲打自己,连忙指天誓日地赌咒发愿,保证绝不从中捞油水,求大人一定要信任他。
宋府尊正气凛然地说:“本府岂是那等多疑之人?只是初放外任,又没带个师爷相助,什么事都要与同僚多商量商量,请诸位大人帮助。修缮王府这样的大事,更须全府上下一心,俞生如今管的正是其中极要紧的一项,怎能不亲自到府中众官面前陈说?”
俞书办这才知道老爷不是防备他,而是有意提拔重用,顿时喜上眉梢,连声道:“谢大人栽培!”
宋时止住他的礼数,又问:“我要的煤什么时候送到?我原打算借这窑烧完石灰再烧煤炭炼焦,眼看着这白云石要烧七日,煤运来也没甚用,还得另寻一个窑场……”
炼焦时会产生焦炉气,窑顶上得开烟道放烟,这种三面封闭,只留一道出送料口的窑看来也不大合适。
他将炭窑的要求说了一下,围着他的几位本地文书、管事、匠人心中隐隐都有了想法,窑场管事最急着表现,几乎是抢着说:“大老爷要用窑烧煤炭,可是有意烧制那等炼铁时用的铁碳?若是要铁炭,咱们汉中也有,山西更多,既是为建王府而用的,只需叫人采买便是。小的有些熟人在煤矿,愿为大老爷采买!”
俞书办不料他自己引荐的地方管事竟敢当面分他的宠,霎时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高声劝道:“府尊大人是为周王殿下备炭,岂能用那外路的东西?必定是咱们府里天生地产,府尊大人亲自安排人做的才是最好的!这天台山是产木料的地方,山下建了几处烧炭的炭场,炭窑正合大人所说的意思,大人何不去看看?”
是啊……他要的是煤焦油和沥青,焦炭只能算个搭头,花银子买焦炭做什么。
不过既然离着汉中不远便有焦炭场,他又何妨先叫人到各大煤窑收购现成的焦油、沥青,顺便请几个有真材实料的炼焦师父,在汉中开起自己的炼焦厂呢?
毕竟煤干馏也分高中低温,不同温度干馏出来的焦油组成成份不大一样。中低温煤焦油中沥青含量低,相对更清澈,而高温煤焦油中的沥青含量高,沥青又可以拌混凝土、铺路、刷房顶……各有各的用途。
他还是得在附近有个高品质的窑,方便自己搞技术研发,慢慢摸索出合适的烧炼流程,再将技术和产品推广到全国——
他一个开个挂的现代人不搞技术进步,就躺着吃六百年前祖宗们的福利么?
这样的作风能办好什么事?
宋大人默默地自我批评了几句,转头安排那两位给他搞宫心计的下属:“此事宜早不宜迟。俞管事且替我盯盯这里,有送煤来的便叫他们暂放此处,我以后还有安排……”
他问了一句,才知管事姓侯,便道:“侯管事知道府中何处有炼焦炭的?有几处?出了咱们府又有哪几处?待会儿随本府回去,我有些事要问你,或许还要你帮着采买些东西。”
侯管事顿时一片喜气透上面颊,仿佛得了宠的妃子,身板儿微微挺直,声音都拔高了几分,朗声应道:“小的的友人就是炼焦的工匠,就在这些都知道的,大人要问,小的连夜将他带来给大人回话!”
他一双腿都有点痒,恨不得立刻飞奔下山去给大老爷弄人、弄烧好的铁炭来。
一旁的俞书办只恨自己棋差一招,竟叫他真对上了大人的心思,暗暗后悔。但他也颇有城府,绝不肯在脸上露出什么,而是暗暗盯住了那堆白云石和宋大人家乡带来的真正心腹于匠人。
只要这石头烧得好,王府建得好,大人还能看不见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