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檀子豢谍鸩杀哀牢山,向威王展示了不战屈人万里的能力,让威王下定决心自稷下分出一个同级机构。
檀宫建立的初衷竟然是作为一个专门的谍报机构!
威王当年并没有选择将这个机构大白天下,因而在史书当中,几乎找不到檀宫的痕迹。
当时仕于齐国的兵家诸子,没有一人在号称兼容百家的稷下学社兼任教授,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间谍是国之利器,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忠诚,因此檀宫只在两齐王族中选拔死士。
庆云琢磨着,按这帛书上说,自己的先祖庆轲自孩提时就被就被择入檀宫培养。
在同级诸生当中盖,崔,高,庆,都是当年吕氏王族的后人。
陈,虞则和田氏同族。
这几支族人在各自潜伏的国度都开枝散叶,脉延后世,看似都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因此帛书中虽然没有仔细描写当时檀宫如何训练管理,但那必然是一套成熟,严谨,而且有效的制度。
盖聂,读到这个名字,庆云皱了皱眉。
这盖家和庆家的恩怨纠缠了数百年,倒也真是冥冥其数。
庆轲刺秦王前曾见过盖聂,并为盖聂折辱。
今日张影锋正是用这段往事羞辱庆轲,方致场面失控。
不知道这本手札里会不会提到当初具体的情形呢?
庆云正要再看下去,手臂却被按住,竟未察觉暅之已在身后。
“今天就到这里吧,我们在梁国被通缉,还没逃出安全范围。
明天一早要出发,务必要赶在天黑之前抵达洛京。
洛京是都城,不会因为梁国这些芝麻大的小事海捕扰民。
到了那里,我们就安全了。有的是时间。”
暅之的语气非常温和,到真有些兄长风范。
庆云自然不会与他相争,便找了块皮料,剪下一条做了书签,生怕其他材料会伤了帛页。
然后用绸布将书包好,再小心翼翼地收回铁盒,这才去安歇。
第二日去洛京的路上,庆云的问题明显就比前些天更深入了些,
“师姐,此次门中盛会,不知道有资格成为檀君候选的,有些什么样的人物?”
瓠采亭想了想,答道:“有资格竞争檀君的,不出十族。
除了檀王两氏,还有共王七子的后人,再加上以国为氏的齐氏嫡王族。
这些年门人四散,相互联系并不多。听说王虞两族已经定居江南无意北返。
陈师叔虽然来了,但他和盖坤,我的师父高氏一脉,都已经明确表示无意竞争檀君之位。
崔家和吕家这些年混得都还不错。
尤其崔家目前是江北第一等门阀,虽然受国史、檀宗刺王两案有些影响,依然地位超然。
齐家虽然动向不明,但这一支已经凋敝百年,怕是掀不起什么风浪。
我觉得如果檀家的后人不出现的话,能够争夺檀君位置的,应该只有崔吕两家了。
崔家虽然势大,近些年却没什么杰出的人才,吕家固然只有一个吕文祖,结果却在五五之数。殷师妹,你觉得呢?”
殷色可莞尔轻笑,“师姐的分析,自然精辟。
我师父已经很久不过问门中事务了,这次推举檀君,他会不会到场尚未可知。
高家这些年在魏国虽然也是根深叶茂,但始终被崔家压了一头,我猜高家必是要扶植吕文祖的。
这次你们特地连陈师叔都请了回来,想来是志在必得。
对外家五祭酒,怕是也做了不少工作吧?”
瓠采亭露出一丝狡狯的神色,不置可否,“只是苏祭酒的态度,还未明确呢。”
“苏观主啊,莫说是议选檀君,哪怕是议选天子,他也是不会感兴趣的。”
采亭面露得色,“苏观主只要不发声,对吕师伯就是好消息。”
殷色可俏皮地吐了吐舌头,驳道,“可是我还有一个坏消息,没告诉师姐。”
“什么?”
“檀家还留有后人,此刻也已经到了魏国。
这一次五大祭酒就是听说这个消息才打算重新聚拢门人择定檀君的。”
庆云一开始听得很是认真,但是听到瓠采亭论檀宗十家,却独独没有提起庆家,心下难免黯然。
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庆家现在就剩下他一根独苗。
而以他的资历,怕是连表态的资格都没有。
后来见瓠殷二女斗起嘴来,更感无趣,于是双股一夹,用皮鞭对马臀狠狠地抽了一记。
那马吃痛,希律一声窜了出去。
前方正好是岔路,那马随意挑了个方向冲了过去。
庆云不停扬鞭,可怜的马儿没命似得逃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只见道路渐窄,地势渐高,路旁林深草密,已然脱离了官道。
庆云虽然头脑还在发热,也察觉走错了方向,正欲拨马回走,隐约间听到前方不远处有呼喝之声。
年轻人最是好奇,他只是想听清那群人在说什么,手上的缰绳便自然又松了下来。
那马的屁股仍是辣辣生疼,怪叫着依旧前奔,撒蹄绕过坡路转折处。
横里正撞见十来个蒙面人截着三骑路人怒声呵斥,看上去像是剪径劫匪。
庆云心情低落,正愁无处发泄,偏偏路遇不平。
嘿嘿,他连想都没想,一声大喝便拔剑便冲了过去。
被拦住的三人里,为首的是位公子,风度翩翩,温润如玉,面色从容毫不慌张。
此时见眼前已然打作一团,身旁两名魁梧汉子正要下马援手,却被那公子伸手拦住,
“且慢,这孩子剑法不错,足以自保。且先看看那些蒙面人的底细。”
庆云憋着一口闷气杀入蒙面人之中,甫一交手,便暗暗叫苦。
眼前这伙人岂是寻常剪径小贼?
那十余人手中青光闪烁,都是明晃晃的长剑,虽然不是什么神兵利器,但一看就是时常保养的上等武具,绝对不是等闲毛贼所能拥有。
他且战且退,看了几招,只见头前攻得最凶的两人用的竟然都是东宗剑法,心下微凛。
难道是因为昨日我们挑了东宗的场子,所以引动东宗的江湖势力暗中盘查?
他又偷闲扫了一下被拦住的三人,两名壮汉,带着一位眉清目秀的佳公子。
那公子神情笃定,俊逸风姿照人不敢直视。
哦!是了,这些强人莫不是在怀疑那位公子是女子易容改扮来的?
这三名路人甲乙丙恐怕是做了我们的替罪羊才遭盘查?
想到己等三人闯的祸事,已然殃及“无辜”,自然更不能置身事外,于是心下便有了盘算。
暅之他们看着自己跑向这条路,应该很快就会追上来,只要拖得片刻,四人联手,这十余人也不足虑。
于是庆云大喝一声,“你们要找的便是小爷,休要扰了旁人。来,来,来,且与小爷战个痛快!”
那三人先是呆了一呆,不过如他们这等剪径拦路的营生,遇到挑战,只能有一种反应。
四道剑影,顿时缠得又紧了几分。
那公子听得微微蹙了蹙眉,完全不明白这是什么情况。
向左手那个中年大汉问道,“席叔,你怎么看?”
那汉子恭谨地一抱拳:“大人,这些人应该来自斩蛇山庄。”
公子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小家伙呢?”
中年大汉又看了几招,摇了摇头,“这小子剑术太杂,有法无。有些像是檀宗的,又有些像似西宗的,不对,道宗?哎,不猜了!下官眼拙,看不出来!”
“嗯,你去接应一下吧。我看他快撑不住了。”
“唉!”那汉子应了一声,翻身下马,趁势跨前一步,随后又是一步跨出。
他的步伐并不快,跨步的动作怕是连寻常人也能看得真真切切,但不知怎得,就是这样随意几步,便跨前数丈,逼近了战团。
庆云此时的状况果然不是很好,确切地说,是非常糟糕。
他一察觉到对方是硬点子,便已经换了对策,手中剑舞得风雨不透,偶尔佯攻也不过是围魏救赵,只想多支撑片刻。
饶是如此,仍是过于轻敌,他岂能料到这十余人都是斩蛇山庄的高手?
若是单独放对,恐怕修为都不在自己之下,领头的二人更是强悍。
只不过被他这没头没脑的一冲,对方不知深浅,不知来路,也不知还有没有援兵。
再加上人多手杂,所念所想所虑皆有不同,一时间力使不在一处,反而互相掣肘,这才让一心取守势的庆云撑了十数照面。但其间凶险,怎是一句险象环生了得?
但偏偏那壮汉依旧将步子踱得悠哉游哉,堪堪近了战团,才向背后信手一探,摸出一柄巨斧。
那斧头不知是什么材料打制的,赫然是赤红的血色!
持斧的双手缓缓举起,再斜斜劈落,那动作非常随意,斧头的去势也分外清晰,就像是山野樵夫的伐木把式,看上去毫无威胁。
落在阵型最后的两位剑士早已瞥见那壮汉的动作,却丝毫没有在意。
和前面那个不知深浅,不知门派的少年比起来,身后的这个憨货不足为虑。
眼看对方举起斧头,那么也就是闪个身,一剑戳回去,便能料理了。
他们心里如此寻思,手脚便也是如此动作。两人一左一右,瞬步响转,面上各自挂着一丝蔑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壮汉轰然倒下的一刻。
可是不知怎得,那抹诡异的笑容,就这样僵在了二人脸上。
他们面部的神经瞬间僵硬,连疼痛都没有感觉到,脊柱的主神经便被切断,二分为四,血光暴现。
那柄赤红的巨斧刃锋闪过一缕兴奋的神光,又仿佛是在嘲笑,但在一瞬间便又化身为贪婪的凶兽,再次将头缓缓扬起。
奇变虽是陡生,那些冷血剑士反应更快,战斗重心霍然转移。
有三名剑士早转过神,剑光霍霍,自三个方向向那壮汉绞来。他们早已看清那一斧的来路,沉重笨拙的横斩依然是那样平淡无奇,怎么可能快过灵蛇吐信般的剑招?
“咔~噗~!”筋肉,骨头,钢剑,似乎是在同时断开。
几种声响,不分先后,混成了一声不脆不闷的干响。
又是六片尸身,散落在地上。
“赤斧!赤斧显灵了!”混乱中也不知是谁一声惊叫,那群蒙面人眼见五位同伴瞬间瘫倒在血雨之中。
哪还不知来了硬点子,一时便如惊弓之鸟,也顾不得庆云,向两侧密林四散逃去。
赤斧乃是汉代民间崇拜的散仙,眼见那大汉神威凛凛,如天将下凡,须眉染血,手中巨斧摧影摇光,可不正如赤斧本尊显道?
神佛杀心起,
凡人刍狗同!
那汉子信步错臂之间,又是数爿肢骸坠落尘头。
马上公子似乎也不太乐见如此血腥的场景,抬腕托唇轻轻咳了几声。
那大汉闻声便停了脚步,望着亡命奔逃的剑士背影,嘴角间挂起一丝笑意,带着三分嘲笑,另有七分,却是惋惜。
只听咻咻几声清响,林中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飞速攒动,紧接着就听得啊呀数声,自不同方向传来。
那阵杀猪般的喊声一落,四下便重归一片死寂。
庆云自然已经看呆,如木鸡般不能言语,而林中的脚步声也已完全断绝,想来那批蒙面人里,并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目击如此一场虐杀,那公子的神色依然一如常态,镇定地吩咐道,“检查一下尸体。”,语气虽不严厉,却自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威严。
那大汉应了声诺,随手在身边的碎尸里摸了摸,果然摸出几块腰牌,便转身呈给白衣公子。
“席叔好眼力,果然是他们。
这腰牌且留着,日后或有用处。
让叔明去查查还有没有漏网,莫留下活口,泄露了行踪。”
那大汉听罢,便吮住双指,吹了个响哨。
林中便也响起长短不一一阵连续的口哨作为回应。
白衣公子淡然吩咐了一切,便将目光望向了庆云。
此时身后又有三匹马到了,正是暅之等人,眼见这一地狼藉,不明情况。
因见着庆云杵在那里并没有要动手的意思,便没有冒然出手,只是警惕地望向对面三人。
庆云此时心乱入麻,他刚才听那公子淡然地吐出“莫留下活口”五字,便在盘算对方是否会对己方猝然出手。
但又念及方才那十余悍匪的死状,自觉即便现在示警,让暅之等人拨马先行,也未必逃得出对方林中潜伏的手段。
若是对方真的起了杀心,此时四人便绝无幸免之理,那么既然对方还没有动,何必主动刺激他们呢?
心念及此,庆云只是拱手一揖,也是尽量淡然说道,“多谢这位公子为在下解围。”
那白衣公子微微一哂,似乎并无恶意,
“不妨,其实他们本就是为我而来。
少侠仗义出手,还没有谢过。
只是我等此行颇有不便,这里的后事还望几位少侠帮忙料理一下。
方才发生的事情,还望莫向旁人提及,否则难免会惹祸事上身。
好自为之,告辞!”
公子说罢微微抱拳,纵马自庆云身边驰过,目光又有意无意间扫了一眼祖暅之,随即便不再回头,绝尘而去。
身后两位壮汉,忙也提缰跟上,并无言语。
二女方才在戒备之中,因而强忍这一地残枝血块带来的不适感。
此时见对方三人已走,不由一股酸腥顶在喉头。
暅之急忙下马帮庆云用沙土掩了血迹,在将尸体拖入林中,点了一把山火,四人这才才重新上路。
擦这摊屁股,到不是因为方才那公子的吩咐。
而是念及他们在梁国郡刚刚犯事,若附近紧接连出了大案,很容易被并案侦缉。
届时洛都也会依照梁国送来的线索仔细排查,对他们来说,自然是个大麻烦。
待一切停当,几人才拨马重回官道。
庆云便将事情的原委仔细分说了一遍。
暅之自言自语道,“赤斧,赤斧?你说那赤斧汉被称为席叔?”
庆云点了点头。
暅之了然道,“是了,也难怪他们如此谨慎。
这一行人是从齐国来的,那个公子一定是某位身份超然的王室贵胄,否则怎么请得动席阐文做他的护卫?”
瓠采亭嘴快,抢问道,“这席阐文是什么人?”
“嗯,席将军是故光禄大夫萧赤斧的副将。
昔日萧赤斧掌中一柄赤斧万夫莫当,席阐文乃是他座下第一猛贲。
二人相交莫逆,浴血互濡。
自萧赤斧死后,那叱咤谁何所用的巨斧便赠与了席阐文。
萧赤斧嫡子萧颖胄袭爵,为齐卫尉,便由席阐文代授武功。
萧颖胄字云长,以字行,使一口龙脊偃月刀,走的也是大开大阖有进无退的路子。
依庆弟所述,估计白衣公子身旁另一位大汉便是那萧云长了。”
汉晋时期的光禄大夫,可不是明清时期伺候皇上膳食的小官。
而是辖羽林,郎中,负责拱卫王族治安的禁卫将军。
当时皇帝的禁卫部队,殿内大小官员均受光禄勋光禄大夫制,殿外兵卒受卫尉制。
所以既然那白衣公子是由卫尉部队亲自护卫,身份自然非同一般。
“祖哥哥,你也是齐国武官出身,可知道林中那怪兽是什么东西?
刚才经庆哥哥一说,我瞥见路旁的树林就头皮发麻。”
这殷色可的嘴,可真是越来越甜,几个人刚刚熟络,称呼便越见亲昵。
那一声不知是庆哥哥还是情哥哥叫出来,说者虽然无意,但不知听者是否也能古井不波呢?
“哪里会有什么怪兽!料来只是响箭而已。”
庆云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响箭?不可能!在林中瞄准放箭?绝对不可能!”
“寻常人或许不可以,但对于你刚刚提到的那人,不过是小菜一碟。
太史叔明,那个号称可以飞矢绣花的男人,说来也算是愚兄的一位故人。”
庆云恍然大悟,“难怪,难怪那个公子临行的时候特意打量了一下你。
想来是那个什么叔明认出你来了。
我当时还在想,席阐文下令搜人的时候,林子里打回的口哨怎么那么复杂。
如果只是表达回应,这样的暗语未免太不实用了。”
暅之见庆云能有如此见地,目光颇为嘉许,“不错,大抵就是如此了。
那位公子我一时尚猜不出身份。
他们既然来自齐国,必有要事,实在不宜曝露。
大概因为我也出自齐国武官,他们料想我必可猜出他们身份,不会做出他们不利的事情。”
采亭听他们聊了半晌,此时才插上话,
“还好是有二哥在,否则说不定我们也和那些蒙面人一样,落个死无葬身之地。
那几个恶汉,哎呀,真是想想都后怕。”
“可怕吗?”几人此时有说有笑,马步也放得缓了些,暅之有心开个玩笑,将声音放哑,故作神秘地说道,
“他们三个还不是最可怕的。
太史叔明是当年竟陵王蓄养的死士,那伙人里与他齐名的还有一位,他才真正称得上可怕。
那人名叫褚万春,浑名褚童子,没有人知道他长什么样子,是高是矮,是胖是瘦,甚至是男是女。
只知道一旦被他缠上,只有死路一条。
可是个能止小儿孩啼的狠角色!”
忽然间,路旁一颗大树轰然倾倒,重重砸在马道上,横住了去路。
四匹马都被惊得扬蹄长嘶。
断落的树干只留了一人多高的一杵在那里,竟然开口说了话!
那金属摩擦般刺耳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
“祖家小儿!
你爹是怎么教你的?
居然学会在人背后饶舌?
难道真要我替祖老儿来给你点教训么!”
随后磔磔干笑数声,那树干便不知如何缩成了半尺来高的一个木墩。
几人也不知道是自己眼花还是因为惊马颠簸,竟没有一人看清那截“树干”是怎么消失的。
想来是那公子留了后手,如果方才自己说了什么对那齐国公子行动不利的话,恐怕仍是难逃一劫。
此时想来,四人不觉已是冷汗涔涔。
》敲黑板时间《
本中用了断枝两个字,是一种去盒斜借代。有些比较红色液体刺激性气味的地方,可能需要略微做一些细处理。各位看官担待一下。
我们接着上一的姓氏话题我们讲一讲田齐和姜齐。
田齐和姜齐的说法其实是不该并称的,因为田齐王族来自陈国,妫姓田氏,田取的是氏;而姜齐姜姓吕氏,姜取的是姓。以田齐姜齐界定两齐是现代称法,并非“史称”。诸史之中,唯见别分田齐而称者,未见独称姜齐者。关于这段历史,正确的史称是“田氏代齐”,其中田,齐均为氏。田氏代齐后,亦称齐氏,此前的齐王分家各有姓氏,但并非姜氏。
一旦成为嫡王族,无论田吕均冠以国氏齐。比如(姜)齐桓公未登基前也不能叫吕小白,而应该叫齐公子小白,或者简称公子小白。而其后田氏所代,就是这个齐国国氏的使用权。(田)齐桓公,齐王午在出土文物中的铭为“陈侯午”,其子威王,齐王因齐铭“陈侯因齐”,至宣王才有“齐王辟疆”铭物,可见田氏代齐其实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某种角度而言,齐国是被陈国用一种不可言喻的方式灭了国。
对于身份变化引起的称呼变化,有一个更典型的样板可以分析,他就是商鞅。商鞅本是卫国公孙(公子之子),所以被称为公孙鞅,卫公孙鞅,卫鞅,都是符合王族无氏,以国为氏的规矩的。后来公孙鞅到了秦国,受秦王礼遇,被封在商地,有了自己的封地,便以封地为氏改称商鞅。至于史记中分解不同,上一我们曾经提到过其中缘由。
王族在获得封地后,就会自立分家以封地为氏;哪怕没有封地,若是和嫡族亲缘渐远,也会从家族前辈名字中取字为氏以别与嫡族。
我们就可以用本作中的出现例子,盖,崔,高,庆,吕都出于姜齐王族。其中吕氏是相对古老的本家,太公望受封前就是吕氏。盖氏出自齐襄公,公子齐季逃亡入鲁,鲁王封于盖地,以封地为氏。崔氏出于齐丁公,封公子叔乙于崔邑,以封地为氏。高氏出于齐文公,公子高后人取字为氏。庆氏出于齐桓公,公孙庆克后人取字为氏。姜齐田齐两齐所出五十余氏,是现代姓氏主要源头之一。姬姜是黄炎(古)姓,今日姓氏绝大部分都出于这两个族群,因此华夏又称炎黄之后。
这里说的有些远了。在上一结尾我们说到,姓氏史也是历史研究的一部分,姓氏的本家与分家,后世主要门阀郡望的迁徙和扩散,其中因由补充了很多正史没有讲清的细。比如在周朝,姬为王(古)姓,赵韩魏(晋)燕卫郑鲁吴这些具有非常影响力的大国都是姬姓,这些国家分布在天南海北,所以姬姓氏裔遍天下是很正常的。但姜(古)姓当时仅有齐国一个大国王族,为什么也可以将裔孙遍洒天下呢?可见在当时,齐国一定是采取了一些特殊的策略和举措。关于其中细,历史没有直言。就像秦代姓氏易俗,历史也没有直言,但结果却是那样绝决有效。
本文檀宫养谍的设定,便是基于齐姓遍天下这一历史史实作出的大胆假设。
当然,这种姓氏称法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帝舜的姓有两个,姚与妫,都是尧帝赐的,帝舜的有虞氏部落之前没有姓。帝舜部落对姓氏的用法有些混淆,《史记》中,以姓称男的唯一一例出自妫姓。此外楚王不以国为氏,坚持熊氏,也是写入姓氏考的,大概是因为他们以有熊氏正源的一种自居吧。
孔子姓子,老子姓嬴,吴起姓姬,庆轲姓姜,屈原姓芈,田单姓妫,但是这些(古)姓都不入男子称呼。所以,所以某百科上那些半吊子,非要弄巧成拙把好好的夏后氏都改称姒某某,周王某都称姬某某,西伯昌十八个儿子没有一个以姬为氏的。吕尚周旦古之并称,都变成了什么姜芽鸡蛋?哎,这要回到民国那会儿,先生都得被气死。
补遗: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特别补遗。比如周王发已逝,应称谥号周武王。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他的称呼不是名字,想问他的名字究竟叫什么?
首先,名字就是称呼习俗,应当从意识里接受古代姓氏名字使用与现在不同。其次,对于周武王的注解,最标准的答案应为:大周,姬姓。武王,名发。
姬姓不是冠给个人的,而是周王族所有女性称呼。天子无氏,有国号,便是王氏。
檀宫建立的初衷竟然是作为一个专门的谍报机构!
威王当年并没有选择将这个机构大白天下,因而在史书当中,几乎找不到檀宫的痕迹。
当时仕于齐国的兵家诸子,没有一人在号称兼容百家的稷下学社兼任教授,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间谍是国之利器,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忠诚,因此檀宫只在两齐王族中选拔死士。
庆云琢磨着,按这帛书上说,自己的先祖庆轲自孩提时就被就被择入檀宫培养。
在同级诸生当中盖,崔,高,庆,都是当年吕氏王族的后人。
陈,虞则和田氏同族。
这几支族人在各自潜伏的国度都开枝散叶,脉延后世,看似都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因此帛书中虽然没有仔细描写当时檀宫如何训练管理,但那必然是一套成熟,严谨,而且有效的制度。
盖聂,读到这个名字,庆云皱了皱眉。
这盖家和庆家的恩怨纠缠了数百年,倒也真是冥冥其数。
庆轲刺秦王前曾见过盖聂,并为盖聂折辱。
今日张影锋正是用这段往事羞辱庆轲,方致场面失控。
不知道这本手札里会不会提到当初具体的情形呢?
庆云正要再看下去,手臂却被按住,竟未察觉暅之已在身后。
“今天就到这里吧,我们在梁国被通缉,还没逃出安全范围。
明天一早要出发,务必要赶在天黑之前抵达洛京。
洛京是都城,不会因为梁国这些芝麻大的小事海捕扰民。
到了那里,我们就安全了。有的是时间。”
暅之的语气非常温和,到真有些兄长风范。
庆云自然不会与他相争,便找了块皮料,剪下一条做了书签,生怕其他材料会伤了帛页。
然后用绸布将书包好,再小心翼翼地收回铁盒,这才去安歇。
第二日去洛京的路上,庆云的问题明显就比前些天更深入了些,
“师姐,此次门中盛会,不知道有资格成为檀君候选的,有些什么样的人物?”
瓠采亭想了想,答道:“有资格竞争檀君的,不出十族。
除了檀王两氏,还有共王七子的后人,再加上以国为氏的齐氏嫡王族。
这些年门人四散,相互联系并不多。听说王虞两族已经定居江南无意北返。
陈师叔虽然来了,但他和盖坤,我的师父高氏一脉,都已经明确表示无意竞争檀君之位。
崔家和吕家这些年混得都还不错。
尤其崔家目前是江北第一等门阀,虽然受国史、檀宗刺王两案有些影响,依然地位超然。
齐家虽然动向不明,但这一支已经凋敝百年,怕是掀不起什么风浪。
我觉得如果檀家的后人不出现的话,能够争夺檀君位置的,应该只有崔吕两家了。
崔家虽然势大,近些年却没什么杰出的人才,吕家固然只有一个吕文祖,结果却在五五之数。殷师妹,你觉得呢?”
殷色可莞尔轻笑,“师姐的分析,自然精辟。
我师父已经很久不过问门中事务了,这次推举檀君,他会不会到场尚未可知。
高家这些年在魏国虽然也是根深叶茂,但始终被崔家压了一头,我猜高家必是要扶植吕文祖的。
这次你们特地连陈师叔都请了回来,想来是志在必得。
对外家五祭酒,怕是也做了不少工作吧?”
瓠采亭露出一丝狡狯的神色,不置可否,“只是苏祭酒的态度,还未明确呢。”
“苏观主啊,莫说是议选檀君,哪怕是议选天子,他也是不会感兴趣的。”
采亭面露得色,“苏观主只要不发声,对吕师伯就是好消息。”
殷色可俏皮地吐了吐舌头,驳道,“可是我还有一个坏消息,没告诉师姐。”
“什么?”
“檀家还留有后人,此刻也已经到了魏国。
这一次五大祭酒就是听说这个消息才打算重新聚拢门人择定檀君的。”
庆云一开始听得很是认真,但是听到瓠采亭论檀宗十家,却独独没有提起庆家,心下难免黯然。
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庆家现在就剩下他一根独苗。
而以他的资历,怕是连表态的资格都没有。
后来见瓠殷二女斗起嘴来,更感无趣,于是双股一夹,用皮鞭对马臀狠狠地抽了一记。
那马吃痛,希律一声窜了出去。
前方正好是岔路,那马随意挑了个方向冲了过去。
庆云不停扬鞭,可怜的马儿没命似得逃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只见道路渐窄,地势渐高,路旁林深草密,已然脱离了官道。
庆云虽然头脑还在发热,也察觉走错了方向,正欲拨马回走,隐约间听到前方不远处有呼喝之声。
年轻人最是好奇,他只是想听清那群人在说什么,手上的缰绳便自然又松了下来。
那马的屁股仍是辣辣生疼,怪叫着依旧前奔,撒蹄绕过坡路转折处。
横里正撞见十来个蒙面人截着三骑路人怒声呵斥,看上去像是剪径劫匪。
庆云心情低落,正愁无处发泄,偏偏路遇不平。
嘿嘿,他连想都没想,一声大喝便拔剑便冲了过去。
被拦住的三人里,为首的是位公子,风度翩翩,温润如玉,面色从容毫不慌张。
此时见眼前已然打作一团,身旁两名魁梧汉子正要下马援手,却被那公子伸手拦住,
“且慢,这孩子剑法不错,足以自保。且先看看那些蒙面人的底细。”
庆云憋着一口闷气杀入蒙面人之中,甫一交手,便暗暗叫苦。
眼前这伙人岂是寻常剪径小贼?
那十余人手中青光闪烁,都是明晃晃的长剑,虽然不是什么神兵利器,但一看就是时常保养的上等武具,绝对不是等闲毛贼所能拥有。
他且战且退,看了几招,只见头前攻得最凶的两人用的竟然都是东宗剑法,心下微凛。
难道是因为昨日我们挑了东宗的场子,所以引动东宗的江湖势力暗中盘查?
他又偷闲扫了一下被拦住的三人,两名壮汉,带着一位眉清目秀的佳公子。
那公子神情笃定,俊逸风姿照人不敢直视。
哦!是了,这些强人莫不是在怀疑那位公子是女子易容改扮来的?
这三名路人甲乙丙恐怕是做了我们的替罪羊才遭盘查?
想到己等三人闯的祸事,已然殃及“无辜”,自然更不能置身事外,于是心下便有了盘算。
暅之他们看着自己跑向这条路,应该很快就会追上来,只要拖得片刻,四人联手,这十余人也不足虑。
于是庆云大喝一声,“你们要找的便是小爷,休要扰了旁人。来,来,来,且与小爷战个痛快!”
那三人先是呆了一呆,不过如他们这等剪径拦路的营生,遇到挑战,只能有一种反应。
四道剑影,顿时缠得又紧了几分。
那公子听得微微蹙了蹙眉,完全不明白这是什么情况。
向左手那个中年大汉问道,“席叔,你怎么看?”
那汉子恭谨地一抱拳:“大人,这些人应该来自斩蛇山庄。”
公子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小家伙呢?”
中年大汉又看了几招,摇了摇头,“这小子剑术太杂,有法无。有些像是檀宗的,又有些像似西宗的,不对,道宗?哎,不猜了!下官眼拙,看不出来!”
“嗯,你去接应一下吧。我看他快撑不住了。”
“唉!”那汉子应了一声,翻身下马,趁势跨前一步,随后又是一步跨出。
他的步伐并不快,跨步的动作怕是连寻常人也能看得真真切切,但不知怎得,就是这样随意几步,便跨前数丈,逼近了战团。
庆云此时的状况果然不是很好,确切地说,是非常糟糕。
他一察觉到对方是硬点子,便已经换了对策,手中剑舞得风雨不透,偶尔佯攻也不过是围魏救赵,只想多支撑片刻。
饶是如此,仍是过于轻敌,他岂能料到这十余人都是斩蛇山庄的高手?
若是单独放对,恐怕修为都不在自己之下,领头的二人更是强悍。
只不过被他这没头没脑的一冲,对方不知深浅,不知来路,也不知还有没有援兵。
再加上人多手杂,所念所想所虑皆有不同,一时间力使不在一处,反而互相掣肘,这才让一心取守势的庆云撑了十数照面。但其间凶险,怎是一句险象环生了得?
但偏偏那壮汉依旧将步子踱得悠哉游哉,堪堪近了战团,才向背后信手一探,摸出一柄巨斧。
那斧头不知是什么材料打制的,赫然是赤红的血色!
持斧的双手缓缓举起,再斜斜劈落,那动作非常随意,斧头的去势也分外清晰,就像是山野樵夫的伐木把式,看上去毫无威胁。
落在阵型最后的两位剑士早已瞥见那壮汉的动作,却丝毫没有在意。
和前面那个不知深浅,不知门派的少年比起来,身后的这个憨货不足为虑。
眼看对方举起斧头,那么也就是闪个身,一剑戳回去,便能料理了。
他们心里如此寻思,手脚便也是如此动作。两人一左一右,瞬步响转,面上各自挂着一丝蔑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壮汉轰然倒下的一刻。
可是不知怎得,那抹诡异的笑容,就这样僵在了二人脸上。
他们面部的神经瞬间僵硬,连疼痛都没有感觉到,脊柱的主神经便被切断,二分为四,血光暴现。
那柄赤红的巨斧刃锋闪过一缕兴奋的神光,又仿佛是在嘲笑,但在一瞬间便又化身为贪婪的凶兽,再次将头缓缓扬起。
奇变虽是陡生,那些冷血剑士反应更快,战斗重心霍然转移。
有三名剑士早转过神,剑光霍霍,自三个方向向那壮汉绞来。他们早已看清那一斧的来路,沉重笨拙的横斩依然是那样平淡无奇,怎么可能快过灵蛇吐信般的剑招?
“咔~噗~!”筋肉,骨头,钢剑,似乎是在同时断开。
几种声响,不分先后,混成了一声不脆不闷的干响。
又是六片尸身,散落在地上。
“赤斧!赤斧显灵了!”混乱中也不知是谁一声惊叫,那群蒙面人眼见五位同伴瞬间瘫倒在血雨之中。
哪还不知来了硬点子,一时便如惊弓之鸟,也顾不得庆云,向两侧密林四散逃去。
赤斧乃是汉代民间崇拜的散仙,眼见那大汉神威凛凛,如天将下凡,须眉染血,手中巨斧摧影摇光,可不正如赤斧本尊显道?
神佛杀心起,
凡人刍狗同!
那汉子信步错臂之间,又是数爿肢骸坠落尘头。
马上公子似乎也不太乐见如此血腥的场景,抬腕托唇轻轻咳了几声。
那大汉闻声便停了脚步,望着亡命奔逃的剑士背影,嘴角间挂起一丝笑意,带着三分嘲笑,另有七分,却是惋惜。
只听咻咻几声清响,林中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飞速攒动,紧接着就听得啊呀数声,自不同方向传来。
那阵杀猪般的喊声一落,四下便重归一片死寂。
庆云自然已经看呆,如木鸡般不能言语,而林中的脚步声也已完全断绝,想来那批蒙面人里,并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目击如此一场虐杀,那公子的神色依然一如常态,镇定地吩咐道,“检查一下尸体。”,语气虽不严厉,却自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威严。
那大汉应了声诺,随手在身边的碎尸里摸了摸,果然摸出几块腰牌,便转身呈给白衣公子。
“席叔好眼力,果然是他们。
这腰牌且留着,日后或有用处。
让叔明去查查还有没有漏网,莫留下活口,泄露了行踪。”
那大汉听罢,便吮住双指,吹了个响哨。
林中便也响起长短不一一阵连续的口哨作为回应。
白衣公子淡然吩咐了一切,便将目光望向了庆云。
此时身后又有三匹马到了,正是暅之等人,眼见这一地狼藉,不明情况。
因见着庆云杵在那里并没有要动手的意思,便没有冒然出手,只是警惕地望向对面三人。
庆云此时心乱入麻,他刚才听那公子淡然地吐出“莫留下活口”五字,便在盘算对方是否会对己方猝然出手。
但又念及方才那十余悍匪的死状,自觉即便现在示警,让暅之等人拨马先行,也未必逃得出对方林中潜伏的手段。
若是对方真的起了杀心,此时四人便绝无幸免之理,那么既然对方还没有动,何必主动刺激他们呢?
心念及此,庆云只是拱手一揖,也是尽量淡然说道,“多谢这位公子为在下解围。”
那白衣公子微微一哂,似乎并无恶意,
“不妨,其实他们本就是为我而来。
少侠仗义出手,还没有谢过。
只是我等此行颇有不便,这里的后事还望几位少侠帮忙料理一下。
方才发生的事情,还望莫向旁人提及,否则难免会惹祸事上身。
好自为之,告辞!”
公子说罢微微抱拳,纵马自庆云身边驰过,目光又有意无意间扫了一眼祖暅之,随即便不再回头,绝尘而去。
身后两位壮汉,忙也提缰跟上,并无言语。
二女方才在戒备之中,因而强忍这一地残枝血块带来的不适感。
此时见对方三人已走,不由一股酸腥顶在喉头。
暅之急忙下马帮庆云用沙土掩了血迹,在将尸体拖入林中,点了一把山火,四人这才才重新上路。
擦这摊屁股,到不是因为方才那公子的吩咐。
而是念及他们在梁国郡刚刚犯事,若附近紧接连出了大案,很容易被并案侦缉。
届时洛都也会依照梁国送来的线索仔细排查,对他们来说,自然是个大麻烦。
待一切停当,几人才拨马重回官道。
庆云便将事情的原委仔细分说了一遍。
暅之自言自语道,“赤斧,赤斧?你说那赤斧汉被称为席叔?”
庆云点了点头。
暅之了然道,“是了,也难怪他们如此谨慎。
这一行人是从齐国来的,那个公子一定是某位身份超然的王室贵胄,否则怎么请得动席阐文做他的护卫?”
瓠采亭嘴快,抢问道,“这席阐文是什么人?”
“嗯,席将军是故光禄大夫萧赤斧的副将。
昔日萧赤斧掌中一柄赤斧万夫莫当,席阐文乃是他座下第一猛贲。
二人相交莫逆,浴血互濡。
自萧赤斧死后,那叱咤谁何所用的巨斧便赠与了席阐文。
萧赤斧嫡子萧颖胄袭爵,为齐卫尉,便由席阐文代授武功。
萧颖胄字云长,以字行,使一口龙脊偃月刀,走的也是大开大阖有进无退的路子。
依庆弟所述,估计白衣公子身旁另一位大汉便是那萧云长了。”
汉晋时期的光禄大夫,可不是明清时期伺候皇上膳食的小官。
而是辖羽林,郎中,负责拱卫王族治安的禁卫将军。
当时皇帝的禁卫部队,殿内大小官员均受光禄勋光禄大夫制,殿外兵卒受卫尉制。
所以既然那白衣公子是由卫尉部队亲自护卫,身份自然非同一般。
“祖哥哥,你也是齐国武官出身,可知道林中那怪兽是什么东西?
刚才经庆哥哥一说,我瞥见路旁的树林就头皮发麻。”
这殷色可的嘴,可真是越来越甜,几个人刚刚熟络,称呼便越见亲昵。
那一声不知是庆哥哥还是情哥哥叫出来,说者虽然无意,但不知听者是否也能古井不波呢?
“哪里会有什么怪兽!料来只是响箭而已。”
庆云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响箭?不可能!在林中瞄准放箭?绝对不可能!”
“寻常人或许不可以,但对于你刚刚提到的那人,不过是小菜一碟。
太史叔明,那个号称可以飞矢绣花的男人,说来也算是愚兄的一位故人。”
庆云恍然大悟,“难怪,难怪那个公子临行的时候特意打量了一下你。
想来是那个什么叔明认出你来了。
我当时还在想,席阐文下令搜人的时候,林子里打回的口哨怎么那么复杂。
如果只是表达回应,这样的暗语未免太不实用了。”
暅之见庆云能有如此见地,目光颇为嘉许,“不错,大抵就是如此了。
那位公子我一时尚猜不出身份。
他们既然来自齐国,必有要事,实在不宜曝露。
大概因为我也出自齐国武官,他们料想我必可猜出他们身份,不会做出他们不利的事情。”
采亭听他们聊了半晌,此时才插上话,
“还好是有二哥在,否则说不定我们也和那些蒙面人一样,落个死无葬身之地。
那几个恶汉,哎呀,真是想想都后怕。”
“可怕吗?”几人此时有说有笑,马步也放得缓了些,暅之有心开个玩笑,将声音放哑,故作神秘地说道,
“他们三个还不是最可怕的。
太史叔明是当年竟陵王蓄养的死士,那伙人里与他齐名的还有一位,他才真正称得上可怕。
那人名叫褚万春,浑名褚童子,没有人知道他长什么样子,是高是矮,是胖是瘦,甚至是男是女。
只知道一旦被他缠上,只有死路一条。
可是个能止小儿孩啼的狠角色!”
忽然间,路旁一颗大树轰然倾倒,重重砸在马道上,横住了去路。
四匹马都被惊得扬蹄长嘶。
断落的树干只留了一人多高的一杵在那里,竟然开口说了话!
那金属摩擦般刺耳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
“祖家小儿!
你爹是怎么教你的?
居然学会在人背后饶舌?
难道真要我替祖老儿来给你点教训么!”
随后磔磔干笑数声,那树干便不知如何缩成了半尺来高的一个木墩。
几人也不知道是自己眼花还是因为惊马颠簸,竟没有一人看清那截“树干”是怎么消失的。
想来是那公子留了后手,如果方才自己说了什么对那齐国公子行动不利的话,恐怕仍是难逃一劫。
此时想来,四人不觉已是冷汗涔涔。
》敲黑板时间《
本中用了断枝两个字,是一种去盒斜借代。有些比较红色液体刺激性气味的地方,可能需要略微做一些细处理。各位看官担待一下。
我们接着上一的姓氏话题我们讲一讲田齐和姜齐。
田齐和姜齐的说法其实是不该并称的,因为田齐王族来自陈国,妫姓田氏,田取的是氏;而姜齐姜姓吕氏,姜取的是姓。以田齐姜齐界定两齐是现代称法,并非“史称”。诸史之中,唯见别分田齐而称者,未见独称姜齐者。关于这段历史,正确的史称是“田氏代齐”,其中田,齐均为氏。田氏代齐后,亦称齐氏,此前的齐王分家各有姓氏,但并非姜氏。
一旦成为嫡王族,无论田吕均冠以国氏齐。比如(姜)齐桓公未登基前也不能叫吕小白,而应该叫齐公子小白,或者简称公子小白。而其后田氏所代,就是这个齐国国氏的使用权。(田)齐桓公,齐王午在出土文物中的铭为“陈侯午”,其子威王,齐王因齐铭“陈侯因齐”,至宣王才有“齐王辟疆”铭物,可见田氏代齐其实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某种角度而言,齐国是被陈国用一种不可言喻的方式灭了国。
对于身份变化引起的称呼变化,有一个更典型的样板可以分析,他就是商鞅。商鞅本是卫国公孙(公子之子),所以被称为公孙鞅,卫公孙鞅,卫鞅,都是符合王族无氏,以国为氏的规矩的。后来公孙鞅到了秦国,受秦王礼遇,被封在商地,有了自己的封地,便以封地为氏改称商鞅。至于史记中分解不同,上一我们曾经提到过其中缘由。
王族在获得封地后,就会自立分家以封地为氏;哪怕没有封地,若是和嫡族亲缘渐远,也会从家族前辈名字中取字为氏以别与嫡族。
我们就可以用本作中的出现例子,盖,崔,高,庆,吕都出于姜齐王族。其中吕氏是相对古老的本家,太公望受封前就是吕氏。盖氏出自齐襄公,公子齐季逃亡入鲁,鲁王封于盖地,以封地为氏。崔氏出于齐丁公,封公子叔乙于崔邑,以封地为氏。高氏出于齐文公,公子高后人取字为氏。庆氏出于齐桓公,公孙庆克后人取字为氏。姜齐田齐两齐所出五十余氏,是现代姓氏主要源头之一。姬姜是黄炎(古)姓,今日姓氏绝大部分都出于这两个族群,因此华夏又称炎黄之后。
这里说的有些远了。在上一结尾我们说到,姓氏史也是历史研究的一部分,姓氏的本家与分家,后世主要门阀郡望的迁徙和扩散,其中因由补充了很多正史没有讲清的细。比如在周朝,姬为王(古)姓,赵韩魏(晋)燕卫郑鲁吴这些具有非常影响力的大国都是姬姓,这些国家分布在天南海北,所以姬姓氏裔遍天下是很正常的。但姜(古)姓当时仅有齐国一个大国王族,为什么也可以将裔孙遍洒天下呢?可见在当时,齐国一定是采取了一些特殊的策略和举措。关于其中细,历史没有直言。就像秦代姓氏易俗,历史也没有直言,但结果却是那样绝决有效。
本文檀宫养谍的设定,便是基于齐姓遍天下这一历史史实作出的大胆假设。
当然,这种姓氏称法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帝舜的姓有两个,姚与妫,都是尧帝赐的,帝舜的有虞氏部落之前没有姓。帝舜部落对姓氏的用法有些混淆,《史记》中,以姓称男的唯一一例出自妫姓。此外楚王不以国为氏,坚持熊氏,也是写入姓氏考的,大概是因为他们以有熊氏正源的一种自居吧。
孔子姓子,老子姓嬴,吴起姓姬,庆轲姓姜,屈原姓芈,田单姓妫,但是这些(古)姓都不入男子称呼。所以,所以某百科上那些半吊子,非要弄巧成拙把好好的夏后氏都改称姒某某,周王某都称姬某某,西伯昌十八个儿子没有一个以姬为氏的。吕尚周旦古之并称,都变成了什么姜芽鸡蛋?哎,这要回到民国那会儿,先生都得被气死。
补遗: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特别补遗。比如周王发已逝,应称谥号周武王。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他的称呼不是名字,想问他的名字究竟叫什么?
首先,名字就是称呼习俗,应当从意识里接受古代姓氏名字使用与现在不同。其次,对于周武王的注解,最标准的答案应为:大周,姬姓。武王,名发。
姬姓不是冠给个人的,而是周王族所有女性称呼。天子无氏,有国号,便是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