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政只是冷眼旁观,就让国内外窥视仙茗大米的势力心里一凛。
有心人都知道了,仙茗大米只适合在南开市范围内生长。
但嘉谷轻描淡写的“敲山震虎”,就让所有人包括本地农民都知道了,在南开市这片土地上,嘉谷对于仙茗大米的掌控权坚不可摧。
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了,你知道那里有好东西,但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落入别人手中。
谁会吐血,谁会抓瞎,自有体会。
市面上对于仙茗大米和嘉谷牛奶的追捧依然火热;外人的觊觎之心依然不减;但齐政已经将这纷纷扰扰都暂时抛到了一边。
因为,一位他仰慕已久的老人家主动来访杂交水稻之父,袁老先生莅临嘉谷总部,齐政亲迎。
一位专注于农业科研,一位专注于农业产业,在农业领域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一老一少,初次见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没有什么高谈阔论,反而充斥着一种相互的敬佩之情。
齐政对袁老先生的敬服没有人奇怪,但袁老先生看着年轻的齐政,心里也有一种“国有英才”的叹服。
他自认不过是在水稻杂交育种方面做出一些成绩,但齐政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是探索出了一个可以说较符合中国农业未来的出路和方向,于国于民,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从中国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遇到的困难之大,需要的时间之长,作为一名“老农人”,袁老先生是最清楚不过了。
一方面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工业加工的组织化程度比较高;一方面是相对滞后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模式……大市场与“小”规模的农产品生产怎么结合,不是说培育出了高产品种就能解决的。
袁老先生关注到嘉谷的时间有些滞后,但不妨碍他对嘉谷的赞赏不同于国内只是表面形式的合作社模式,嘉谷开始实现真正的农业专业化分工、工厂式生产,让种植者通过统一的种子、农药、化肥、设施等技术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并与市场成功结合。
当然,嘉谷的运气也相当不错对于科研人士来说,运气是必不可少的。他不也是“遇上”了一株野生稻,才在杂交水稻上取得突破的吗?
“天价大米”仙茗大米、环境适应性更强的黄金葵大米和丝苗米、“简版”稻花香大米、“嘉籼1号”……尽管他自己是致力于提高水稻产量,但对于嘉谷选择选育口感更好、附加值更高的水稻品种,他也没有丝毫反感之情。
甚至于,他这次前来,也是想“蹭蹭”嘉谷的好运气。
……
而齐政看着眼前这位穿着一件普通格子半袖衬衫,皮肤黝黑,身材瘦小,一看就是多年下田、风吹日晒的老人家,心中就只剩敬仰之情了。
这位看起来像是一位老农民的科学家,堪称当代神农氏。正是因为他的伟大研究,才让中国的13亿人口终于吃上了饱饭。
说起来,此前他与袁老先生的最“密切”的“接触”,大概就是前世在网络上的维护袁老先生的一场场论战了。
当其时,袁老先生因为买了两部手机,摸了一下豪车,有了一栋别墅……都被喷子们恶意诽谤。
齐政岂能看到自己敬仰的老人家受此恶意攻击?当下站出来力挺!他在网络上说的一句话“袁老先生,您最大的错误,就是把一群白眼狼喂得太饱了”,赢得了一片喝彩声。
这一世,他终于有机会与这位老人家面对面交流了。
“袁老,应该是我去拜访您的,只是一直找不到机会。”齐政温声道。
袁老先生摆摆手:“我们不搞这些虚头巴脑的,齐董……”
“袁老,您叫我小齐就行了。”齐政插言道。
老实说,齐政真是有些日子没有被叫过小齐了,但在袁老先生面前,他老老实实地低头自称“小齐”。
袁老先生呵呵笑了起来,也就改口道:“好,那小齐,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
“您说。”
“你应该知道,我这些年都在攻关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每亩900公斤的目标,希望在这两年实现……”
其实,今年您就能实现了齐政在心里接话道。
回想一下关于袁老先生的记忆,他正是在今年的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攻关中达到亩产926.6公斤,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实现。
“除了超级杂交稻,我最近还关注到海水稻,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水稻种质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
海水稻?齐政一愣。
印象中,袁老先生应该是在几年后,才注意到海水稻,然后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吧?
看到齐政似乎有些疑惑,袁老先生不由得解释道:“海水稻其实只是一个形象的称呼,本质就是耐盐碱水稻,可以在恶劣的盐碱地中生长甚至结实、繁衍后代。”
“虽然现在还有很多良田没有去耕好,可能没有多少人会去种条件不太好的盐碱地。但作为研究,肯定是有必要的,如果哪天我们的粮食不够吃了,任意选择一块地方都可以种。”
齐政是知道的,但他也不解释,只是默默点头。
袁老先生中气十足道:“无论是超级杂交稻,还是海水稻,我觉得都要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结合。拿海水稻来说,要不断发掘水稻耐盐碱基因,并将其转育到籼粳交高产杂交稻,特别是第三代杂交稻上。”
“而我在中科院看到嘉谷‘高能生长因子’的详细资料,上面说其具有促使生物基因稳定的作用,实在是见猎心喜,就跑过来打搅小齐你了……”袁老先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明了来意。
齐政恍然大悟,继而有些心酸。
都81岁了,这样一位老人,按理说,都获得这么多成就了,完全可以颐养天年,或者在空调房里吹着空调指挥别人干就可以了。
可他说,电脑里种不出水稻。然后是六十年如一日地忍受着蚊虫叮咬和酷暑高温,亲自下田做研究。
苦吗?苦!可是老人家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
甚至于在了解到“高能生长因子”对水稻育种研究有帮助,不惜亲自到嘉谷来“求人”,还因为其珍贵性而感到不好意思。
有几个人能做到,明明能舒服的地躺赢,却依旧要为了别人的生命辛苦到这份上的?
又有几个人,能在80多岁的时候,还面朝黄土背朝天,披星戴月地坚持,只不过是在操心别人的温饱的?
为其提供“高能生长因子”当然是没问题的,但齐政心知肚明,真正在育种中起大作用的,还是靠“开挂”布阵。
要不要为袁老先生助一把力呢?
在看到老人家微微泛红的脸色之时,齐政心里就有了决定。
他看到的,不是一个耄耋老人历经艰难终于得享殊荣。而是一个人,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的伟大力量。
正如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里写过: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
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受过那么多非议,诋毁,诽谤,都没能拖住他的脚步,袁老先生为的,大概也就是我们民族的生存而已。
面对这样一位生而伟大的科学家,他齐某人何惜助推一把?
他不但愿意助其一臂之力,还愿意为其开放更多资源:“袁老,‘高能生长因子’不敢说应有尽有,但提供一些给您研究是没问题的。而且,我们实验室还有不少成果,可能对您的研究有些帮助,比如‘吃盐牧草’……”
肉眼可见的,袁老先生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
有心人都知道了,仙茗大米只适合在南开市范围内生长。
但嘉谷轻描淡写的“敲山震虎”,就让所有人包括本地农民都知道了,在南开市这片土地上,嘉谷对于仙茗大米的掌控权坚不可摧。
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了,你知道那里有好东西,但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落入别人手中。
谁会吐血,谁会抓瞎,自有体会。
市面上对于仙茗大米和嘉谷牛奶的追捧依然火热;外人的觊觎之心依然不减;但齐政已经将这纷纷扰扰都暂时抛到了一边。
因为,一位他仰慕已久的老人家主动来访杂交水稻之父,袁老先生莅临嘉谷总部,齐政亲迎。
一位专注于农业科研,一位专注于农业产业,在农业领域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一老一少,初次见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没有什么高谈阔论,反而充斥着一种相互的敬佩之情。
齐政对袁老先生的敬服没有人奇怪,但袁老先生看着年轻的齐政,心里也有一种“国有英才”的叹服。
他自认不过是在水稻杂交育种方面做出一些成绩,但齐政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是探索出了一个可以说较符合中国农业未来的出路和方向,于国于民,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从中国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遇到的困难之大,需要的时间之长,作为一名“老农人”,袁老先生是最清楚不过了。
一方面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工业加工的组织化程度比较高;一方面是相对滞后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模式……大市场与“小”规模的农产品生产怎么结合,不是说培育出了高产品种就能解决的。
袁老先生关注到嘉谷的时间有些滞后,但不妨碍他对嘉谷的赞赏不同于国内只是表面形式的合作社模式,嘉谷开始实现真正的农业专业化分工、工厂式生产,让种植者通过统一的种子、农药、化肥、设施等技术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并与市场成功结合。
当然,嘉谷的运气也相当不错对于科研人士来说,运气是必不可少的。他不也是“遇上”了一株野生稻,才在杂交水稻上取得突破的吗?
“天价大米”仙茗大米、环境适应性更强的黄金葵大米和丝苗米、“简版”稻花香大米、“嘉籼1号”……尽管他自己是致力于提高水稻产量,但对于嘉谷选择选育口感更好、附加值更高的水稻品种,他也没有丝毫反感之情。
甚至于,他这次前来,也是想“蹭蹭”嘉谷的好运气。
……
而齐政看着眼前这位穿着一件普通格子半袖衬衫,皮肤黝黑,身材瘦小,一看就是多年下田、风吹日晒的老人家,心中就只剩敬仰之情了。
这位看起来像是一位老农民的科学家,堪称当代神农氏。正是因为他的伟大研究,才让中国的13亿人口终于吃上了饱饭。
说起来,此前他与袁老先生的最“密切”的“接触”,大概就是前世在网络上的维护袁老先生的一场场论战了。
当其时,袁老先生因为买了两部手机,摸了一下豪车,有了一栋别墅……都被喷子们恶意诽谤。
齐政岂能看到自己敬仰的老人家受此恶意攻击?当下站出来力挺!他在网络上说的一句话“袁老先生,您最大的错误,就是把一群白眼狼喂得太饱了”,赢得了一片喝彩声。
这一世,他终于有机会与这位老人家面对面交流了。
“袁老,应该是我去拜访您的,只是一直找不到机会。”齐政温声道。
袁老先生摆摆手:“我们不搞这些虚头巴脑的,齐董……”
“袁老,您叫我小齐就行了。”齐政插言道。
老实说,齐政真是有些日子没有被叫过小齐了,但在袁老先生面前,他老老实实地低头自称“小齐”。
袁老先生呵呵笑了起来,也就改口道:“好,那小齐,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
“您说。”
“你应该知道,我这些年都在攻关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每亩900公斤的目标,希望在这两年实现……”
其实,今年您就能实现了齐政在心里接话道。
回想一下关于袁老先生的记忆,他正是在今年的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攻关中达到亩产926.6公斤,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实现。
“除了超级杂交稻,我最近还关注到海水稻,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水稻种质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
海水稻?齐政一愣。
印象中,袁老先生应该是在几年后,才注意到海水稻,然后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吧?
看到齐政似乎有些疑惑,袁老先生不由得解释道:“海水稻其实只是一个形象的称呼,本质就是耐盐碱水稻,可以在恶劣的盐碱地中生长甚至结实、繁衍后代。”
“虽然现在还有很多良田没有去耕好,可能没有多少人会去种条件不太好的盐碱地。但作为研究,肯定是有必要的,如果哪天我们的粮食不够吃了,任意选择一块地方都可以种。”
齐政是知道的,但他也不解释,只是默默点头。
袁老先生中气十足道:“无论是超级杂交稻,还是海水稻,我觉得都要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结合。拿海水稻来说,要不断发掘水稻耐盐碱基因,并将其转育到籼粳交高产杂交稻,特别是第三代杂交稻上。”
“而我在中科院看到嘉谷‘高能生长因子’的详细资料,上面说其具有促使生物基因稳定的作用,实在是见猎心喜,就跑过来打搅小齐你了……”袁老先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明了来意。
齐政恍然大悟,继而有些心酸。
都81岁了,这样一位老人,按理说,都获得这么多成就了,完全可以颐养天年,或者在空调房里吹着空调指挥别人干就可以了。
可他说,电脑里种不出水稻。然后是六十年如一日地忍受着蚊虫叮咬和酷暑高温,亲自下田做研究。
苦吗?苦!可是老人家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
甚至于在了解到“高能生长因子”对水稻育种研究有帮助,不惜亲自到嘉谷来“求人”,还因为其珍贵性而感到不好意思。
有几个人能做到,明明能舒服的地躺赢,却依旧要为了别人的生命辛苦到这份上的?
又有几个人,能在80多岁的时候,还面朝黄土背朝天,披星戴月地坚持,只不过是在操心别人的温饱的?
为其提供“高能生长因子”当然是没问题的,但齐政心知肚明,真正在育种中起大作用的,还是靠“开挂”布阵。
要不要为袁老先生助一把力呢?
在看到老人家微微泛红的脸色之时,齐政心里就有了决定。
他看到的,不是一个耄耋老人历经艰难终于得享殊荣。而是一个人,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的伟大力量。
正如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里写过: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
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受过那么多非议,诋毁,诽谤,都没能拖住他的脚步,袁老先生为的,大概也就是我们民族的生存而已。
面对这样一位生而伟大的科学家,他齐某人何惜助推一把?
他不但愿意助其一臂之力,还愿意为其开放更多资源:“袁老,‘高能生长因子’不敢说应有尽有,但提供一些给您研究是没问题的。而且,我们实验室还有不少成果,可能对您的研究有些帮助,比如‘吃盐牧草’……”
肉眼可见的,袁老先生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