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畔的伏松县,中国的人参之乡。
天气有些阴沉,嘉谷的人参种植园内,员工打开参帘,一棵棵亭亭玉立的人参植株,层层平展的叶子上,高高地伸出一顶红鲜圆润的宝石一样团簇的参果,偶有风来,款款摆动,别有一番风韵。
这是人工开辟的参地,开在森林环绕的山坡上,远望参床一列列排得非常整齐。
而在一片未开垦的湿润、少光、通风良好的半坡林地里,齐政和吉省省委大佬刘高官缓步而行。
在紫星药业的郭春发传递了吉省政府的意愿后,齐政先从西北沙漠回到总部与公司高层商讨了一下意见后,才动身前往吉省。
而新上任的省委刘高官随后就带队考察嘉谷的人参种植基地。
很显然,相对于人工种植的人参,刘高官对嘉谷在江湖上传得沸沸扬扬的野生人参移植林更感兴趣。
“这就是嘉谷移栽的野生人参?”看着林下高度在30厘米至70厘米之间,长有像人的巴掌般平展的复叶的人参植株,淡淡的黄绿色小花组成伞状的花序,在植株的顶端随林间的清风微微摆动,刘高官饶有兴致地问道。
很难想象,这些朴素得几乎和周边的绿色融在了一起的植株,就是珍稀至极的野生人参。
“对,这就是我们移植的大概是世界上最后一批群生的野生人参,为了保证它们活得更好更长久,可费了不少劲。”齐政轻声回答道。
好吧,不说这批“野生人参”本来就是齐政“催生”的,有灵阵在手,保证成活其实一点都不费劲。
但明面上,嘉谷确实为此耗尽心思单单为了营造仿野生状态的腐殖土层,就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
当然,这样的研究不是毫无意义。按照传统的种植方法,人工密集种植人参,在这样的山地生长3年后,供养人参的养分逐渐耗尽,就要移参到新开垦出来的处女地上,否则人参就会因营养不良等问题大量掉苗。也就是说要接连砍伐和开垦两块林地,才能保证人参长到勉强可以采挖上市。
但嘉谷通过对野生人参的生长环境研究,基本解决了传统林下种参的这个难题。
刘高官自然知道这一点。他还知道不少人对嘉谷拥有这一批上年份的野生人参极为眼红。但那又怎样?除了嘉谷,谁能保证大规模移栽野生人参的成活率?
数十株百年以上的野生人参,上百株从十几年到几十年参龄不等的野生人参,这可是“真正”的野生人参,他也赞同留着研究和育种,而非杀鸡取卵,一下子全部采挖了。
说到底,这是嘉谷的运气和实力。
当然,刘高官对于野生人参也仅仅是好奇,他考察嘉谷的人参种植基地,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满足了好奇心后,刘高官说到正题了:“齐董,嘉谷已经是国内人参种植业的龙头了,我也就直说了,省委觉得嘉谷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
“虽然我们省开启了‘人参产业振兴工程’,但整体情况其实不容乐观。就全省而言,人参产业是多个县的支柱产业,不过整个人参产业没有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和品牌机制,产业整体效益不高,可以说‘既不富民,也不富县’。”
齐政微微点头,以示认真倾听。
“人参种植依然是以散户居多,人参加工依然是以初级加工为主。中间商或初级加工商在市场采购鲜参时为了利润,压参农的价;加工厂做的是粗加工,市场需求量小,在销售成品时,也会被压价;最终是谁都只能赚一点儿辛苦钱。”
“解决人参产业‘打烂仗’的问题,得有龙头企业。”刘高官停下脚步,“我省人参产业需要一种资源整合,统一资源和种植,在人参核心产区形成相对‘垄断’……”
毫无疑问,要进行人参行业的资源整合,嘉谷集团是绕不开的一个角色。
最初政府提出整合主体的时候,有人觉得应该让人参制药企业担当一直以来,制药企业都是人参的主要需求方。而要做大人参产业的产值,原料参的占比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主要贡献还是要靠人参深加工产业。
不过刘高官觉得,大型制药企业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精加工,而不是投入巨资进行人参的种植,大制药企业和人参种植户应该各司其职。
不是他小看人参深加工企业,纵观申报“药食同源”的以人参作为原材料的食品、保健品,除了寥寥几家有拳头产品,其他的产品都面临着同质化、简单化的问题,缺乏自己的特色。
而在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开发上做得最成功的紫星药业,背后站着的,不就是嘉谷集团吗?
再一寻摸,推动“人参产业振兴工程”的力量背后,嘉谷的影子也无处不在;而嘉谷自进军人参行业以来,一年比一年加大投资,控制的人参产量其实已经非常可观。
一般来说,当一个企业可控制的人参产量达总产量的1/3时,就能影响市场价格嘉谷的人参产量自然没有达到总量的1/3,但如果就优质的上年头的人参产量,嘉谷占据的份额超过了一半。
也就是说,嘉谷其实已经有了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那还费什么劲儿?除了嘉谷,“国参”崛起还能依靠谁?
更何况,在农业上,能比嘉谷靠谱的企业,全世界都没有几家了。刘高官不是不知道,中央可是有不少大佬极为欣赏嘉谷集团。
话说到这份上了,齐政也不矫情:“刘高官,嘉谷愿意承担这个责任,组建一个人参种植联盟,但我们也需要政府方面的支持。”
刘高官笑道:“这是自然,你尽管说。”
齐政毫不怯场:“主要是政策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嘉谷要主导‘长白山人参’品牌的建设工作……”
第一点要求就让刘高官讶然不已。
真敢提啊!
人参产业振兴,品牌先行!吉省这几年陆续申请注册了马德里联盟82个成员国和10个特定国的“长白山人参”国际商标;完成了中国“驰名商标”、吉省“著名商标”和春城“知名商标”的“三名”商标认定,这被认为是振兴吉省人参产业的关键一步。
现在齐政张口就要主导关键的品牌建设,不可谓不大胆。
刘高官却对嘉谷展现的这种锐气欣赏不已。没有这样的胆气,怎么扛起人参产业振兴的大旗?
齐政解释道:“既然要整合资源,就要全产业链整合。品牌建设是基于市场化的整合,通过制定准入条件,禁止出现企业存在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
“另一方面,就是种植源头的整合。我们嘉谷认为,今年的人参行业到达了一个拐点,当务之急是规范行业的秩序。通过整合,可以做一些产量的管理机制如果供过于求,那就通过一系列的收储机制来保障人参价格;如果产量不足,也有储备可以对市场进行投放……”
刘高官暗暗点头,嘉谷考虑得十分全面,关键就看执行力了。
“齐董,按照嘉谷的方案,全省人参产业有把握在十年内实现千亿产值吗?”
齐政微微一笑:“我们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实现参业产值千亿的目标。”
刘高官眼里精光一闪,“嘉谷这么有信心?”
正带领整个集团向着营收两千亿的目标逼近的齐政,对于目前全省刚过一百亿的参业产值,毫无压力道:“嘉谷有这个信心!”
……
天气有些阴沉,嘉谷的人参种植园内,员工打开参帘,一棵棵亭亭玉立的人参植株,层层平展的叶子上,高高地伸出一顶红鲜圆润的宝石一样团簇的参果,偶有风来,款款摆动,别有一番风韵。
这是人工开辟的参地,开在森林环绕的山坡上,远望参床一列列排得非常整齐。
而在一片未开垦的湿润、少光、通风良好的半坡林地里,齐政和吉省省委大佬刘高官缓步而行。
在紫星药业的郭春发传递了吉省政府的意愿后,齐政先从西北沙漠回到总部与公司高层商讨了一下意见后,才动身前往吉省。
而新上任的省委刘高官随后就带队考察嘉谷的人参种植基地。
很显然,相对于人工种植的人参,刘高官对嘉谷在江湖上传得沸沸扬扬的野生人参移植林更感兴趣。
“这就是嘉谷移栽的野生人参?”看着林下高度在30厘米至70厘米之间,长有像人的巴掌般平展的复叶的人参植株,淡淡的黄绿色小花组成伞状的花序,在植株的顶端随林间的清风微微摆动,刘高官饶有兴致地问道。
很难想象,这些朴素得几乎和周边的绿色融在了一起的植株,就是珍稀至极的野生人参。
“对,这就是我们移植的大概是世界上最后一批群生的野生人参,为了保证它们活得更好更长久,可费了不少劲。”齐政轻声回答道。
好吧,不说这批“野生人参”本来就是齐政“催生”的,有灵阵在手,保证成活其实一点都不费劲。
但明面上,嘉谷确实为此耗尽心思单单为了营造仿野生状态的腐殖土层,就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
当然,这样的研究不是毫无意义。按照传统的种植方法,人工密集种植人参,在这样的山地生长3年后,供养人参的养分逐渐耗尽,就要移参到新开垦出来的处女地上,否则人参就会因营养不良等问题大量掉苗。也就是说要接连砍伐和开垦两块林地,才能保证人参长到勉强可以采挖上市。
但嘉谷通过对野生人参的生长环境研究,基本解决了传统林下种参的这个难题。
刘高官自然知道这一点。他还知道不少人对嘉谷拥有这一批上年份的野生人参极为眼红。但那又怎样?除了嘉谷,谁能保证大规模移栽野生人参的成活率?
数十株百年以上的野生人参,上百株从十几年到几十年参龄不等的野生人参,这可是“真正”的野生人参,他也赞同留着研究和育种,而非杀鸡取卵,一下子全部采挖了。
说到底,这是嘉谷的运气和实力。
当然,刘高官对于野生人参也仅仅是好奇,他考察嘉谷的人参种植基地,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满足了好奇心后,刘高官说到正题了:“齐董,嘉谷已经是国内人参种植业的龙头了,我也就直说了,省委觉得嘉谷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
“虽然我们省开启了‘人参产业振兴工程’,但整体情况其实不容乐观。就全省而言,人参产业是多个县的支柱产业,不过整个人参产业没有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和品牌机制,产业整体效益不高,可以说‘既不富民,也不富县’。”
齐政微微点头,以示认真倾听。
“人参种植依然是以散户居多,人参加工依然是以初级加工为主。中间商或初级加工商在市场采购鲜参时为了利润,压参农的价;加工厂做的是粗加工,市场需求量小,在销售成品时,也会被压价;最终是谁都只能赚一点儿辛苦钱。”
“解决人参产业‘打烂仗’的问题,得有龙头企业。”刘高官停下脚步,“我省人参产业需要一种资源整合,统一资源和种植,在人参核心产区形成相对‘垄断’……”
毫无疑问,要进行人参行业的资源整合,嘉谷集团是绕不开的一个角色。
最初政府提出整合主体的时候,有人觉得应该让人参制药企业担当一直以来,制药企业都是人参的主要需求方。而要做大人参产业的产值,原料参的占比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主要贡献还是要靠人参深加工产业。
不过刘高官觉得,大型制药企业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精加工,而不是投入巨资进行人参的种植,大制药企业和人参种植户应该各司其职。
不是他小看人参深加工企业,纵观申报“药食同源”的以人参作为原材料的食品、保健品,除了寥寥几家有拳头产品,其他的产品都面临着同质化、简单化的问题,缺乏自己的特色。
而在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开发上做得最成功的紫星药业,背后站着的,不就是嘉谷集团吗?
再一寻摸,推动“人参产业振兴工程”的力量背后,嘉谷的影子也无处不在;而嘉谷自进军人参行业以来,一年比一年加大投资,控制的人参产量其实已经非常可观。
一般来说,当一个企业可控制的人参产量达总产量的1/3时,就能影响市场价格嘉谷的人参产量自然没有达到总量的1/3,但如果就优质的上年头的人参产量,嘉谷占据的份额超过了一半。
也就是说,嘉谷其实已经有了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那还费什么劲儿?除了嘉谷,“国参”崛起还能依靠谁?
更何况,在农业上,能比嘉谷靠谱的企业,全世界都没有几家了。刘高官不是不知道,中央可是有不少大佬极为欣赏嘉谷集团。
话说到这份上了,齐政也不矫情:“刘高官,嘉谷愿意承担这个责任,组建一个人参种植联盟,但我们也需要政府方面的支持。”
刘高官笑道:“这是自然,你尽管说。”
齐政毫不怯场:“主要是政策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嘉谷要主导‘长白山人参’品牌的建设工作……”
第一点要求就让刘高官讶然不已。
真敢提啊!
人参产业振兴,品牌先行!吉省这几年陆续申请注册了马德里联盟82个成员国和10个特定国的“长白山人参”国际商标;完成了中国“驰名商标”、吉省“著名商标”和春城“知名商标”的“三名”商标认定,这被认为是振兴吉省人参产业的关键一步。
现在齐政张口就要主导关键的品牌建设,不可谓不大胆。
刘高官却对嘉谷展现的这种锐气欣赏不已。没有这样的胆气,怎么扛起人参产业振兴的大旗?
齐政解释道:“既然要整合资源,就要全产业链整合。品牌建设是基于市场化的整合,通过制定准入条件,禁止出现企业存在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
“另一方面,就是种植源头的整合。我们嘉谷认为,今年的人参行业到达了一个拐点,当务之急是规范行业的秩序。通过整合,可以做一些产量的管理机制如果供过于求,那就通过一系列的收储机制来保障人参价格;如果产量不足,也有储备可以对市场进行投放……”
刘高官暗暗点头,嘉谷考虑得十分全面,关键就看执行力了。
“齐董,按照嘉谷的方案,全省人参产业有把握在十年内实现千亿产值吗?”
齐政微微一笑:“我们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实现参业产值千亿的目标。”
刘高官眼里精光一闪,“嘉谷这么有信心?”
正带领整个集团向着营收两千亿的目标逼近的齐政,对于目前全省刚过一百亿的参业产值,毫无压力道:“嘉谷有这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