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新博士稍作休息,第二天就雷厉风行地带领研究员外出研究盐碱地的地质条件了。
齐政劝他可以多休整一下,他反驳说道:“我们过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不是为了坐着当老爷的。早一天摸清楚状况,你们就能早一天进行治理开发。休息的话什么时候不能休息呢?死后有的是时间休息。”
齐政叹服,只能让谢开济安排好人员负责李维新团队的后勤,确保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陈建也带着实验室研究员协助研究,对盐碱地的含盐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地下水位埋深等地质数据进行摸查。
待掌握了第一手地质数据后,李维新博士和陈建联袂来访。
“经过我们几十年的治理研究表明,没有最先进的技术,只有最合适的技术。不同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往往是不同的,而即使是同样的成因,往往采取的治理措施也不一样。”李维新博士首先说道。
齐政点头表示理解。
这就像医生,同样的症状可能有不同的病因,譬如男人老出虚汗,可能是肾亏气虚;但也有可能是,衣服穿多了……
关键是要对症下药。同样是得气管炎,有人需要远离雾霾;有人可能只需要,多开窗通风以换点新鲜的雾霾……
“长期以来,盐碱地改良相关项目主要是采取挖排碱沟、灌溉洗盐、机械深耕、换土等物理措施,虽然见效快,但由于投资较大、费工费力,并且会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对下游地区也容易造成次生盐渍化。”
这同样很好理解,说到底,这些物理措施仅仅是靠用水冲洗将土壤里的盐碱转移,但是物质是不会平白消失的。上游的这块盐碱地治理好了,可能下游的另一块好的耕地又泛上来盐碱,治标不治本,不能彻底根治盐碱。
“因此我们在环渤海盐碱地治理过程中,摸索了一套标本兼治的物理、化学、生物和耕作改良等综合措施,效果显著。”
李维新博士详细介绍道,例如物理上采取机械深翻,咸水结冰灌溉法改善土壤结构,熟化土壤;采用地膜覆盖穴播技术,抑盐阻盐;化学上施土壤调理剂,中和盐碱;生物改良上种植棉花、玉米、牧草等耐盐碱作物等;耕作改良上施用羊粪、牛粪等有机肥,提高肥力……
“这边跟环渤海地区同属海滨地区,情况大体类似,但比黄淮海地区的重度盐碱化好的是,这边不过是中度盐碱化。按照我们的经验,应该做好统筹安排,分期分区治理……”
齐政认真听着李维新博士的方案,若有所思。
应该说,他的方案很合理,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也相对成熟,但有个问题……
“李博士,按照你的规划,分期分区治理,这二十万亩的盐碱地,大概多久能改良到良田的程度?”耐心听完方案后,齐政问道。
李维新博士给出预估时间,“保证足够投入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三年。”
齐政闻言立即摇头,“这太慢了!”
要知道,一个奶源牧场的建设,也至少需要三年,但是乳业的风起云涌可容不得嘉谷等这么长时间。齐政还打算靠灵阵加速牧场的建设,怎么可能慢悠悠地花三年时间单纯改良土壤?
李维新面不改色,心里却暗叹一声。陈建早就跟他讨论过这一点,做企业的跟他们的想法不一样,总是希望尽早投入,尽早产出。
“那么最直接最快的方法就是灌水洗盐了。这边地下水丰富,可以采取这种最常用的方法。但说实话,这样一来工程大,成本高;二来随着冲洗盐碱成分,有机质也被冲洗掉,既浪费水,又带来土壤的退化严重。我不建议这样追求速度。”
简单来说,灌水洗盐在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高时,用淡水漫灌,使盐分随水分下渗到土壤深层。
但是就跟做菜盐放多了一样,你重新将菜用水冲洗了一遍,到头来确实是不咸了,但泡过后的菜肴,那品相,可想而知了……
齐政将目光投向陈建。
陈建综合企业需求和现实状况,最后说道:“单纯的灌水洗盐肯定不可取,这边由于地下水位较浅及海水倒灌等原因,仅仅采用这个办法的话,盐碱地不过是治一阵就好一阵,刚刚脱盐很快就返盐,效果不能持久。”
“但能不能结合其他的改良措施呢?我觉得可以这样,先从小块区域试验一下,结合深耕深翻应用灌水洗盐,看看实际效果,再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如果有推广的价值,就采用;没有,再改善。”
齐政和李维新对视一眼,点点头。也是这个理,总得看看实际效果才有讨论的意义。
何况,齐政更想结合灵阵,看看双管齐下能有多大的效果。
……
靠近罗口村的一千亩盐碱地被划出来,作为试验地。
几台大型深耕机在来回深耕深翻土地,轰隆隆的马达声震人耳膜;表层土壤中的盐分被翻扣到耕层下边,含盐较少的下层土壤则翻耕到表面。
另一边,通过开凿透析水井,架设变压器和电线,通电抽取地下水,反复用淡水对表土进行循环浸灌透析,使盐碱层降解下渗。
而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碧波清华阵”默默运转,将盐分渗入的地下水慢慢过滤,降低地下水的矿化度。
李维新和陈建则带领研究团队,一边检测灌水洗盐后的土壤含盐度,一边往实验田添加磷石膏、粉煤灰等含钙改良剂,以作对照参考。
热闹的场景引来了不少村民的围观,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什么,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毫无例外,他们都希望嘉谷能取得成功,将这不毛之地的盐碱荒滩变成风清地绿的良田,也能带领他们发家致富。
测试后得到的数据集中到李维新博士手上,他看着资料,表情有些怪异。
“怎么了?”齐政好奇地问道。
李维新又从头核对了一遍,目光复杂地抬起头。
“效果……好得不可思议……”他停了一下,继续道:“土壤含盐量直降60%以上,关键在于,浅层地下水的含盐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他一时顾不上齐政,陷入了思考,喃喃自语道:“土壤的孔隙度是比较理想……地下水的话,大概跟盐分的沉积有关……”
齐政一挑眉,所以说他有时很喜欢这些科学家,因为他们即使遇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也往往会从科学的角度考虑,虽然可能不符合真相,但是总有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
实践证明,灵阵配合灌水洗盐,确有奇效,这就够了。至于李维新怎么解释,齐政并不关心。
“所以,这种方法行之有效?”齐政试探地问道。
李维新反应过来,倒是有些纠结,“目前看来……是的,但我算了一下,这样下来,每亩盐碱地的平均治理资金大约需要1000元,而且真的太耗人力物力了。二十万亩盐碱地啊,如果全部采用这样的方法,快是快了,但投资太大了……”
齐政对此微笑不语。
李维新一时摸不透齐政的想法。
直到第二天,当他出门,看到村子外营地林立,一支支车队轰鸣着开进营地,挖掘机、拖拉机一辆接着一辆,司机们笑呵呵地互打招呼,等待着嘉谷的工作人员分配场地,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李维新望着这大规模的队伍,一时目瞪口呆。
齐政也走过来,乐呵呵地看着车队,感受着车队司机们浑身上下充盈着的工作热情,十分满意。
李维新瞪着齐政,“没开玩笑吧,你真的打算这样大干快上……”
眼前的大队伍,似乎充分展现了齐政的决心,他一时无法置信。
齐政嘿嘿一笑,故作神秘地对李维新说道:“李博士,有一点你大概不知道,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嗯?”李维新被挑起了好奇心。
“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嘉谷,很有钱!”
李维新瞪大了双眼。
……
齐政劝他可以多休整一下,他反驳说道:“我们过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不是为了坐着当老爷的。早一天摸清楚状况,你们就能早一天进行治理开发。休息的话什么时候不能休息呢?死后有的是时间休息。”
齐政叹服,只能让谢开济安排好人员负责李维新团队的后勤,确保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陈建也带着实验室研究员协助研究,对盐碱地的含盐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地下水位埋深等地质数据进行摸查。
待掌握了第一手地质数据后,李维新博士和陈建联袂来访。
“经过我们几十年的治理研究表明,没有最先进的技术,只有最合适的技术。不同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往往是不同的,而即使是同样的成因,往往采取的治理措施也不一样。”李维新博士首先说道。
齐政点头表示理解。
这就像医生,同样的症状可能有不同的病因,譬如男人老出虚汗,可能是肾亏气虚;但也有可能是,衣服穿多了……
关键是要对症下药。同样是得气管炎,有人需要远离雾霾;有人可能只需要,多开窗通风以换点新鲜的雾霾……
“长期以来,盐碱地改良相关项目主要是采取挖排碱沟、灌溉洗盐、机械深耕、换土等物理措施,虽然见效快,但由于投资较大、费工费力,并且会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对下游地区也容易造成次生盐渍化。”
这同样很好理解,说到底,这些物理措施仅仅是靠用水冲洗将土壤里的盐碱转移,但是物质是不会平白消失的。上游的这块盐碱地治理好了,可能下游的另一块好的耕地又泛上来盐碱,治标不治本,不能彻底根治盐碱。
“因此我们在环渤海盐碱地治理过程中,摸索了一套标本兼治的物理、化学、生物和耕作改良等综合措施,效果显著。”
李维新博士详细介绍道,例如物理上采取机械深翻,咸水结冰灌溉法改善土壤结构,熟化土壤;采用地膜覆盖穴播技术,抑盐阻盐;化学上施土壤调理剂,中和盐碱;生物改良上种植棉花、玉米、牧草等耐盐碱作物等;耕作改良上施用羊粪、牛粪等有机肥,提高肥力……
“这边跟环渤海地区同属海滨地区,情况大体类似,但比黄淮海地区的重度盐碱化好的是,这边不过是中度盐碱化。按照我们的经验,应该做好统筹安排,分期分区治理……”
齐政认真听着李维新博士的方案,若有所思。
应该说,他的方案很合理,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也相对成熟,但有个问题……
“李博士,按照你的规划,分期分区治理,这二十万亩的盐碱地,大概多久能改良到良田的程度?”耐心听完方案后,齐政问道。
李维新博士给出预估时间,“保证足够投入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三年。”
齐政闻言立即摇头,“这太慢了!”
要知道,一个奶源牧场的建设,也至少需要三年,但是乳业的风起云涌可容不得嘉谷等这么长时间。齐政还打算靠灵阵加速牧场的建设,怎么可能慢悠悠地花三年时间单纯改良土壤?
李维新面不改色,心里却暗叹一声。陈建早就跟他讨论过这一点,做企业的跟他们的想法不一样,总是希望尽早投入,尽早产出。
“那么最直接最快的方法就是灌水洗盐了。这边地下水丰富,可以采取这种最常用的方法。但说实话,这样一来工程大,成本高;二来随着冲洗盐碱成分,有机质也被冲洗掉,既浪费水,又带来土壤的退化严重。我不建议这样追求速度。”
简单来说,灌水洗盐在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高时,用淡水漫灌,使盐分随水分下渗到土壤深层。
但是就跟做菜盐放多了一样,你重新将菜用水冲洗了一遍,到头来确实是不咸了,但泡过后的菜肴,那品相,可想而知了……
齐政将目光投向陈建。
陈建综合企业需求和现实状况,最后说道:“单纯的灌水洗盐肯定不可取,这边由于地下水位较浅及海水倒灌等原因,仅仅采用这个办法的话,盐碱地不过是治一阵就好一阵,刚刚脱盐很快就返盐,效果不能持久。”
“但能不能结合其他的改良措施呢?我觉得可以这样,先从小块区域试验一下,结合深耕深翻应用灌水洗盐,看看实际效果,再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如果有推广的价值,就采用;没有,再改善。”
齐政和李维新对视一眼,点点头。也是这个理,总得看看实际效果才有讨论的意义。
何况,齐政更想结合灵阵,看看双管齐下能有多大的效果。
……
靠近罗口村的一千亩盐碱地被划出来,作为试验地。
几台大型深耕机在来回深耕深翻土地,轰隆隆的马达声震人耳膜;表层土壤中的盐分被翻扣到耕层下边,含盐较少的下层土壤则翻耕到表面。
另一边,通过开凿透析水井,架设变压器和电线,通电抽取地下水,反复用淡水对表土进行循环浸灌透析,使盐碱层降解下渗。
而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碧波清华阵”默默运转,将盐分渗入的地下水慢慢过滤,降低地下水的矿化度。
李维新和陈建则带领研究团队,一边检测灌水洗盐后的土壤含盐度,一边往实验田添加磷石膏、粉煤灰等含钙改良剂,以作对照参考。
热闹的场景引来了不少村民的围观,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什么,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毫无例外,他们都希望嘉谷能取得成功,将这不毛之地的盐碱荒滩变成风清地绿的良田,也能带领他们发家致富。
测试后得到的数据集中到李维新博士手上,他看着资料,表情有些怪异。
“怎么了?”齐政好奇地问道。
李维新又从头核对了一遍,目光复杂地抬起头。
“效果……好得不可思议……”他停了一下,继续道:“土壤含盐量直降60%以上,关键在于,浅层地下水的含盐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他一时顾不上齐政,陷入了思考,喃喃自语道:“土壤的孔隙度是比较理想……地下水的话,大概跟盐分的沉积有关……”
齐政一挑眉,所以说他有时很喜欢这些科学家,因为他们即使遇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也往往会从科学的角度考虑,虽然可能不符合真相,但是总有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
实践证明,灵阵配合灌水洗盐,确有奇效,这就够了。至于李维新怎么解释,齐政并不关心。
“所以,这种方法行之有效?”齐政试探地问道。
李维新反应过来,倒是有些纠结,“目前看来……是的,但我算了一下,这样下来,每亩盐碱地的平均治理资金大约需要1000元,而且真的太耗人力物力了。二十万亩盐碱地啊,如果全部采用这样的方法,快是快了,但投资太大了……”
齐政对此微笑不语。
李维新一时摸不透齐政的想法。
直到第二天,当他出门,看到村子外营地林立,一支支车队轰鸣着开进营地,挖掘机、拖拉机一辆接着一辆,司机们笑呵呵地互打招呼,等待着嘉谷的工作人员分配场地,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李维新望着这大规模的队伍,一时目瞪口呆。
齐政也走过来,乐呵呵地看着车队,感受着车队司机们浑身上下充盈着的工作热情,十分满意。
李维新瞪着齐政,“没开玩笑吧,你真的打算这样大干快上……”
眼前的大队伍,似乎充分展现了齐政的决心,他一时无法置信。
齐政嘿嘿一笑,故作神秘地对李维新说道:“李博士,有一点你大概不知道,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嗯?”李维新被挑起了好奇心。
“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嘉谷,很有钱!”
李维新瞪大了双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