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15年年中的时候,约翰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教育上!
从欧洲赚到的海量黄金约翰并没有用来继续投资,因为亨特拉尔财团如今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了,他必须要给其他财团留出足够的出路。所以大量的资金由亨特拉尔银行运作,一笔笔的从北美来到中国,投入到工业以及教育当中,其中教育的比例非常之高。
一所所的中小学,在更多的地方拔地而起!
在江浙地区使用了多年之久的中小学教材,除了国学之类的内容之外,获得了大多数教育界人士的认可。因此从1915年开始,北洋政府发布了一道命令,向全国推行亨特拉尔体系的中小学教材。而为了推广这些教材,约翰不顾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制定了一个为期五年,总投入高达一亿美元的庞大计划,准备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省份建成上千所中小学,并在各个省份的省会建成一个师范大学……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十年的大计划——总计十五所医学院的大计划!
1914年3月,和历史上一模一样,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北京收购了协和医学堂,同年7月美国设计师柯立芝抵达北京,开始设计中西合璧的学校和医院建筑群。只不过和历史上稍有不同的是,或许是要湘雅医学院别苗头的意思,洛克菲勒的第一笔投资规模比同期增长了足足一倍之多!
1915年8月,卡内基基金会投资的卡内基大学在广州开建。这所历史上原本没有的医学院,因为卡内基的一个念头而投入了四百万美元的头期巨资,并且避开了亨特拉尔财团的江浙沪以及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北京,选择了中国的南方。
1915年9月,湘雅医学院新生开学季。
主持了又一届新生开学仪式之后,湘雅医学院的校长颜福庆向学校校董会提交了辞职申请,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他奋斗了十年之久的长沙。
1915年10月,颜福庆就任亨特拉尔中国医学教育基金会会长一职。
1915年11月1日开始,用了三个月时间,颜福庆的脚步从广西南宁开始,到武汉、南昌、合肥、厦门、太原等,开始丈量几年前由约翰和容闳一起构造的医学院建设版图。学校的建设两年前已经全面铺开,大多数是专科学校的投入并不算大,但是为了组织足够的师资资源,颜福庆又在1916年2月回到了长沙,然后在3月到了上海,拜访众多美国留学归来的医师们……
在这个过程中,亨德拉尔制药和中华医学会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1913年,亨特拉尔制药和医疗器械公司中国分公司成立。成立的第一年公司盈利一万美元不到,但是第二年这个数字暴增为13万美元,到了1915年年底的时候,亨特拉尔制药公司的盈利已经突破了30万美元!
在中国这片地方,这个数字已经很庞大了。
毕竟这个时代的中国现代医师数量不多,哪怕经过约翰这么多年的努力,也不过几万人而已,而且大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城市,服务的对象也多是外国人和少数经济富裕的中国人而已。事实上,亨特拉尔制药公司的大客户并不在中国,而是一海之隔的日本,而且每年的出口额都在疯狂的增加之中。
亨特拉尔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几乎垄断了这些医师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
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约翰持之以恒的留学生资助政策,导致了亨特拉尔系的医师数量多达上千人,而且由于压倒性的能力和素质,他们几乎就代表了这个时代现代医学的最高水平,这一点从日渐增多的学术论文上就能看出来了。相对于那些留日的医师们来说,亨特拉尔体系的医师和德国留学归来的医师们几乎是压倒性的。
实力上的强大,带来的是巨大的影响力。
德国系和美国系的医师们,几乎都是亨特拉尔制药和医疗器械的铁杆支持者,在他们的带动下,几乎全中国的医师们都没有了其他选择。
另一方面,中华医学会的推广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伍连德和颜福庆的努力下,中华医学会在1914年初成立了。在两位医学巨头的号召下,各大城市的医师们纷纷加入了这个号召力巨大的组织。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加入中华医学会的医师数量就超过了五千人,而拥有了亨特拉尔制药二十年的股份分红权利,医学会自然也是拼命的为其进行着宣传……
除了投资制药公司和医学会,亨特拉尔财团还投资上百家现代医院。
或许用医院这个词并不是很准确,因为这些所谓的医院大多也只不过是一栋小楼,三五个医师而已,稍大一些也就是七八个人罢了。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小诊所似得医院存在,让现代医学开始慢慢在省会一级的城市开始推广开来。而且因为有着成熟的技术和模式,相对于当年举步维艰的颜福庆和胡美来说,他们的行医之路可就顺利多了。
在上百家“小诊所”铺开了路之后,南宁、南昌和合肥等地开始筹建可以容纳数十名医师的中等规模医院,而在南京、杭州、重庆和太原,一座规模仅次于湘雅医院的大型医院正在拔地而起!
五家顶级医学院和十所中型医学院的计划,正式开始了!
上千万美元的起步资金,被投入到这些医学院和医院的建设之中,而在北洋政府的支持下,各省的地方政府也投入了相应的资金和地皮,进行全力支持。毕竟和湘雅签订的协议一样,亨特拉尔财团的所有投入将会在二十年后交付地方政府,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儿!
除了亨特拉尔财团,没有人有这个实力和财力了。
要知道,除了建筑等初期投入之外,一所顶级医学院如湘雅和协和,光是器械设备的投入就是上百万美元,一般的医学院也要二三十万,至于说师资和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也不小,而且还要一年年的持续下去!没有亨特拉尔财团的支持,光靠政府或者本地士绅的话,就算他们能够筹集到这一笔天文数字的资金,又上哪儿去找数量足够的教师?
以湘雅医学院为领头羊,亨特拉尔医学教育体系正式在中国生根发芽了。
从1915年到1919年,整整五年的时间,亨特拉尔财团用超过一亿美元的巨额投入,在中国长沙、南京、杭州、重庆和太原建成了五所顶级医学院,每年招收不到三百名八年制学生;而在南昌、南宁等地建成了十所小型的医学院,每年招收超过五百名三年制学生。而到这些学校转交给中国政府的时候,十五所学校的招生对象早已不仅仅是临床,包括了公共卫生、药学和护理等各个专业,每年毕业的人数突破了六千人……
从欧洲赚到的海量黄金约翰并没有用来继续投资,因为亨特拉尔财团如今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了,他必须要给其他财团留出足够的出路。所以大量的资金由亨特拉尔银行运作,一笔笔的从北美来到中国,投入到工业以及教育当中,其中教育的比例非常之高。
一所所的中小学,在更多的地方拔地而起!
在江浙地区使用了多年之久的中小学教材,除了国学之类的内容之外,获得了大多数教育界人士的认可。因此从1915年开始,北洋政府发布了一道命令,向全国推行亨特拉尔体系的中小学教材。而为了推广这些教材,约翰不顾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制定了一个为期五年,总投入高达一亿美元的庞大计划,准备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省份建成上千所中小学,并在各个省份的省会建成一个师范大学……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十年的大计划——总计十五所医学院的大计划!
1914年3月,和历史上一模一样,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北京收购了协和医学堂,同年7月美国设计师柯立芝抵达北京,开始设计中西合璧的学校和医院建筑群。只不过和历史上稍有不同的是,或许是要湘雅医学院别苗头的意思,洛克菲勒的第一笔投资规模比同期增长了足足一倍之多!
1915年8月,卡内基基金会投资的卡内基大学在广州开建。这所历史上原本没有的医学院,因为卡内基的一个念头而投入了四百万美元的头期巨资,并且避开了亨特拉尔财团的江浙沪以及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北京,选择了中国的南方。
1915年9月,湘雅医学院新生开学季。
主持了又一届新生开学仪式之后,湘雅医学院的校长颜福庆向学校校董会提交了辞职申请,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他奋斗了十年之久的长沙。
1915年10月,颜福庆就任亨特拉尔中国医学教育基金会会长一职。
1915年11月1日开始,用了三个月时间,颜福庆的脚步从广西南宁开始,到武汉、南昌、合肥、厦门、太原等,开始丈量几年前由约翰和容闳一起构造的医学院建设版图。学校的建设两年前已经全面铺开,大多数是专科学校的投入并不算大,但是为了组织足够的师资资源,颜福庆又在1916年2月回到了长沙,然后在3月到了上海,拜访众多美国留学归来的医师们……
在这个过程中,亨德拉尔制药和中华医学会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1913年,亨特拉尔制药和医疗器械公司中国分公司成立。成立的第一年公司盈利一万美元不到,但是第二年这个数字暴增为13万美元,到了1915年年底的时候,亨特拉尔制药公司的盈利已经突破了30万美元!
在中国这片地方,这个数字已经很庞大了。
毕竟这个时代的中国现代医师数量不多,哪怕经过约翰这么多年的努力,也不过几万人而已,而且大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城市,服务的对象也多是外国人和少数经济富裕的中国人而已。事实上,亨特拉尔制药公司的大客户并不在中国,而是一海之隔的日本,而且每年的出口额都在疯狂的增加之中。
亨特拉尔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几乎垄断了这些医师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
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约翰持之以恒的留学生资助政策,导致了亨特拉尔系的医师数量多达上千人,而且由于压倒性的能力和素质,他们几乎就代表了这个时代现代医学的最高水平,这一点从日渐增多的学术论文上就能看出来了。相对于那些留日的医师们来说,亨特拉尔体系的医师和德国留学归来的医师们几乎是压倒性的。
实力上的强大,带来的是巨大的影响力。
德国系和美国系的医师们,几乎都是亨特拉尔制药和医疗器械的铁杆支持者,在他们的带动下,几乎全中国的医师们都没有了其他选择。
另一方面,中华医学会的推广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伍连德和颜福庆的努力下,中华医学会在1914年初成立了。在两位医学巨头的号召下,各大城市的医师们纷纷加入了这个号召力巨大的组织。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加入中华医学会的医师数量就超过了五千人,而拥有了亨特拉尔制药二十年的股份分红权利,医学会自然也是拼命的为其进行着宣传……
除了投资制药公司和医学会,亨特拉尔财团还投资上百家现代医院。
或许用医院这个词并不是很准确,因为这些所谓的医院大多也只不过是一栋小楼,三五个医师而已,稍大一些也就是七八个人罢了。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小诊所似得医院存在,让现代医学开始慢慢在省会一级的城市开始推广开来。而且因为有着成熟的技术和模式,相对于当年举步维艰的颜福庆和胡美来说,他们的行医之路可就顺利多了。
在上百家“小诊所”铺开了路之后,南宁、南昌和合肥等地开始筹建可以容纳数十名医师的中等规模医院,而在南京、杭州、重庆和太原,一座规模仅次于湘雅医院的大型医院正在拔地而起!
五家顶级医学院和十所中型医学院的计划,正式开始了!
上千万美元的起步资金,被投入到这些医学院和医院的建设之中,而在北洋政府的支持下,各省的地方政府也投入了相应的资金和地皮,进行全力支持。毕竟和湘雅签订的协议一样,亨特拉尔财团的所有投入将会在二十年后交付地方政府,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儿!
除了亨特拉尔财团,没有人有这个实力和财力了。
要知道,除了建筑等初期投入之外,一所顶级医学院如湘雅和协和,光是器械设备的投入就是上百万美元,一般的医学院也要二三十万,至于说师资和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也不小,而且还要一年年的持续下去!没有亨特拉尔财团的支持,光靠政府或者本地士绅的话,就算他们能够筹集到这一笔天文数字的资金,又上哪儿去找数量足够的教师?
以湘雅医学院为领头羊,亨特拉尔医学教育体系正式在中国生根发芽了。
从1915年到1919年,整整五年的时间,亨特拉尔财团用超过一亿美元的巨额投入,在中国长沙、南京、杭州、重庆和太原建成了五所顶级医学院,每年招收不到三百名八年制学生;而在南昌、南宁等地建成了十所小型的医学院,每年招收超过五百名三年制学生。而到这些学校转交给中国政府的时候,十五所学校的招生对象早已不仅仅是临床,包括了公共卫生、药学和护理等各个专业,每年毕业的人数突破了六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