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鸾归桐最新章节!
哪怕知道这是在梦里,这是前世,这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但郭圣通的心还是提到了嗓子眼。
平乱易,平心乱。
连着两年日食,朝臣宗戚还有各郡国会如何议论?
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刘秀还能坚持下去吗?
坚持的话,会不会引发更严重的反弹?
而就此放弃,不仅意味着前功尽弃,还意味着君权被践踏。
正如刘疆所言,刘秀现在很难很难吧。
可她——
她什么都为他做不了。
既如此,那他选择始终陪伴着他的阴丽华又有什么错呢?
她满心苦涩地睁开眼。
眼前的一切忽地剧烈地震荡起来,她慌忙扶住身边的几案,
可柱梁竟然轰然向她砸过来——
她大骇,厉声尖叫起来。
“桐儿……”
耳边传来急切的呼唤。
她惴惴然地自梦中醒转过来,正对上刘秀关切的眼眸。
她长出了一口气来缓和激烈的心跳,而后出自本能地摇头。
这梦太长太真,但她想她现在应该是回到现实中了吧?
毕竟,前世的她此时早已失宠。
“做噩梦了吗?桐儿。”他搂她入怀,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安抚着她,
她身心俱疲,没有心思编造一个恐怖的梦境,只含糊其辞应付了两句,便坐起了身子来。
“我饿了,你饿吗?”
刘秀也坐起身来:“想吃什么?”
郭圣通想了想:“汤饼吧,大冬天的没有比吃碗热汤饼更好的了。
用乌鸡汤下,卧个荷包蛋,再下把菘菜。”
寒冬腊月的,新鲜蔬菜都是官园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催生的。
比之春夏自然生长的,味道自然是要差点。
就连刘康都摇头叹息,说缺食材之本味。
可汤面里不下点小青菜,实在是少了点什么。
刘秀理解不了少了什么,但现下他也随波逐流:“行,朕也要一份跟你一样的。”
他拉过被把郭圣通团团围紧,穿上鞋下了地:“还得要一会呢,等快好了再下地吧。”
他走后,郭圣通便果真呆呆地枯坐着。
她想弄清楚前世的一切,但如今更重要的是明年二月会不会发生日食?
今年春天是侥幸逃过了,可明年呢?
连着两次天降异象都能逃过?
她不认为能如此好运。
而一旦日食,哪怕只有一次,也会让豪强巨富们抓住把柄!
天子,天子——
既为天之子,如何能不顺应天意?
她无法想象那时情景。
她闭了闭眼,把脸埋向被中。
一阵脚步声响起。
刘秀回来了。
身后还跟着端着托盘的青素。
她忙收敛心神,掀开被子下地。
汤饼是把和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片下锅煮熟。
郭圣通自小就爱吃汤饼,因着这个齐越宝还练就了一手绝活,他的面片能薄如纸。
可卫国还是不满意,她前段时间撅着嘴问郭圣通:“不能细一点吧?这样会更方便吃一点。”
郭圣通笑:“汤饼汤饼,自然得像饼一点。”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
母女俩说过就算,都没当回事,却叫青素上了心,特意去了趟少府问齐越宝能不能把汤饼做成细长条的?
齐越宝自然是一拍手连声说能。
他一头扎进厨房,反复和面拉面。
他先用鸡蛋调和用细绢筛过的面,再揉搓如箸著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
宜以手临铛上,揉搓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这样一碗全新的汤饼端上食案,立刻就征服了所有人。
孩子们喜欢不用再一片一片夹着吃,而是一筷子一筷子往里送的感觉。
刘秀喜欢它筋道的口感,而郭圣通喜欢它更能吸收汤味。
鸡汤澄清,椭圆的荷包蛋,白葱花,绿香菜末……
还有酱牛肉、拌海带丝、拌金针菇三样小菜。
浓郁的香气氤氲开来,郭圣通吸了口气,由衷的笑意漫上她的嘴角。
面食好克化,因此母亲在她小时候总是给她吃各种面食,
而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饼最能叫人心情愉悦。
她执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一碗热汤饼下肚,浑身都舒服起来。
刘秀陪着她又在殿中踱步一刻钟消食后,两人才重新洗漱躺下。
“还怕吗?”刘秀问她。
她失笑:“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子了,还能被个噩梦搅得睡不着?”
可话是这么说,等刘秀迅速睡熟后,她望着帐子顶许久无法入睡。
她知道日食就在明年二月,可又有什么用?
她能阻止日食吗?
不能。
对刘秀说吗?
更不能。
没有人能改变天象。
她只能尽力争取民心。
******
正月十五元宵夜,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郭圣通凭栏远眺,但见宫门前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蔚为壮观。
卫国拉了拉她的衣袖,奶声奶气地问她:“母后,为什么今天才放花灯?”
郭圣通俯身摸了摸她的头:“因为今天是元宵啊。”
刘秀笑着抱起唯一的掌上明珠,和她说起元宵的起源:“孝文帝为庆祝绛侯周勃在正月十五这天平定了诸吕之乱,便于每年的正月十五大肆庆祝。
正月即元月,夜即宵,正月十五便为元宵节了。”
卫国年纪虽小,但聪慧非常,她抱住刘秀的脖子,“就和去年郡国大姓们叛乱一样吗?”
刘秀点点头,她便又问:“那诸吕叛乱是怎么回事呢?“
郭圣通接过话来笑道:“那是个很长的故事,以后叫你大哥慢慢说给你听吧。”
卫国噢了一声,语出惊人:“其实大哥不说我也知道大概怎么回事。”
她见刘秀和郭圣通一起望向她,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就好像吃螃蟹,母后最多只许我吃一个,可我不满足,还想再吃。
那就只能抢母后的那一只了,而这会让母后很不高兴。”
她顿了顿,懊恼起来:“这个比喻还是不恰当,但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刘秀不禁莞尔,同时心下又不知道是遗憾还是庆幸卫国是个公主,“对,就是这么个意思,贪婪催生了不必要的欲望,而这终将酝酿成灾难。”
卫国连连点头,也不知道是真听懂了还是单纯附和。
这副小大人的样子让连日来为日食忧心忡忡的郭圣通终于也笑了出来,她伸手摸了摸卫国的脸:“遏制住欲望是一生的修行。”
卫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放烟火了。
先是一处,继而千百处齐放。
炫丽的烟火照亮了天空,带给人愉悦的视觉体验。
就在众人都沉浸在烟火的美丽中,卫国忽地轻声问刘秀:“父皇,绛侯的下场好吗?”
郭圣通愣了愣。
刘秀也愣了愣。
这孩子问的问题总是这么正中要害。
诸吕之乱后,众臣议迎立新帝的问题时,有人提议立齐王,但大臣们纷纷反对:“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
又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
而文帝早有仁厚名声,其生母薄太后又不得宠,于是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於天下,便。”
文帝即位后,因绛侯周勃在平乱中功劳最大,便以其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
绛侯周勃质厚敦笃,自忖是开国功臣又一力拥立了文帝,在文帝面前总不自觉摆出长辈的谱来。
而文帝待之以礼,起立迎之,目送离去。
时日一久,朝臣们纷纷劝诫起文帝,以为文帝身为君主不该待臣子如此重礼。
周勃的属下也向他进言:“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周勃因此而自危,乃谢请归相印。
文帝许之。
丞相陈平卒后,文帝重新启用周勃为丞相。
可这不过是逼于无奈——周勃威望太高。
于是,仅仅十个月后,文帝以让周勃带头归封国。
彼时,诸多列侯居住在长安。
生活奢靡,攀比无度。
文帝因此下诏令列侯就国,但许多人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留在长安。
文帝大怒,免周勃丞相之职来以此表明决心。
诏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
文帝的不满已是如此外露,周勃为此不安,在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
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
周勃恐,不知置辞。
吏稍侵辱之。
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
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
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
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於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事'方验而出之。”
於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
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如此重臣,尚且免不了被猜疑被镇压。
若不是文帝宽厚,周勃恐怕真免不了一死。
毕竟周勃次子——周亚夫,堂堂的一代名将便死在了景帝手中。
原因仅仅是因为周亚夫功高盖主且为人傲慢,景帝恐给太子刘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可刘秀没有想到小女儿的关注点会在这,他想一般的小女孩最多也只会感叹周勃是如何厉害,而卫国竟然一针见血地问他周勃的下场会不会不是很好。
疆儿在这么小的时候只怕都没流露出这样灵敏的政治嗅觉吧?
真是可惜了。
卫国是位公主。
但同时又幸好她是个公主,否则给不了她太子之位会让刘秀觉得太遗憾了。
他没有正面回答卫国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为什么会这么问?”
卫国看起来很不理解为什么这么一个问题会让父皇和母后吃惊迟疑了这么久,她很迅速地回答道:“《太史公书》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说的不就是这种情况么?
身为臣子,太厉害不好。
太厉害代表着皇帝太没用。”
郭圣通无奈地笑了笑,忍不住拿手去点她的头:“你真是人小鬼大,就没有你不懂的。”
卫国如此聪慧灵透,既让她欣慰又让她担心。
做公主也是要脑子的。
可太聪明了,她又怕卫国像馆陶大长公主那样起了弄权心。
刘疆并不是景帝那样的皇帝,会一味地容忍姐妹。
而且,她更希望卫国能恣意地享受人生。
她在心中暗自想道,得叮嘱一下邓禹不要见卫国可爱好学就多加指点了。
她深吸一口气,望向皎洁的月亮。
日食究竟还会不会来?
来了又该怎么办?
因为担心,她总是不自觉看向天空。
哪怕她已经促成了通行五铢钱来改变天下货币流通混乱的情况,哪怕刘秀已经下诏免天下多地赋税,哪怕黄河治理初见成效,她仍然战战兢兢,无法放松。
在外人看来,她就像在等待着什么。
可没人知道,她究竟在等待着什么。
十三岁的田招娣被彭宠秘密送进长秋宫后,终于让皇后从忧心忡忡中回过了神来。
她寻找了二叔一家许多年,始终没有什么收获。
直到二叔的外孙女独自一人怀揣着仇恨从广陵郡出发,想要向天下揭露天子岳母的可恶行径被彭宠抓着,郭圣通才终于知道原来母亲一早就知道二叔的失踪是怎么回事。
母亲最后还是选择了复仇。
于是,许多事都说的明白了。
初到长安时母亲的频繁失踪,母亲对二叔去向的不在乎,那个来去匆匆的乞女……
她想起了幼时父母的争吵,想起了二婶的贪婪,想起了二叔的恶毒,想起了许多许多很不美好的往事……
而在田招娣眼里,她的父母变成了纯粹的受害者,而郭圣通一家成为了恶人。
郭圣通望着眼前青涩稚嫩的少女:“你说你是我堂妹的女儿?”
田招娣昂起头来,“是。”
她望向郭圣通的目光中丝毫不掩饰仇恨的存在,“您恐怕早已经忘记我母亲郭以珍的样子了,可我想大伯母不会忘记的——”
她顿了顿,咬牙切齿地道:“因为,她杀了我的外祖父,毁了我母亲的一生。”
郭圣通端过手边的茶抿了一口,轻描淡写地道:“那你母亲或者你外祖母有没有告诉过你为什么?”
哪怕知道这是在梦里,这是前世,这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但郭圣通的心还是提到了嗓子眼。
平乱易,平心乱。
连着两年日食,朝臣宗戚还有各郡国会如何议论?
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刘秀还能坚持下去吗?
坚持的话,会不会引发更严重的反弹?
而就此放弃,不仅意味着前功尽弃,还意味着君权被践踏。
正如刘疆所言,刘秀现在很难很难吧。
可她——
她什么都为他做不了。
既如此,那他选择始终陪伴着他的阴丽华又有什么错呢?
她满心苦涩地睁开眼。
眼前的一切忽地剧烈地震荡起来,她慌忙扶住身边的几案,
可柱梁竟然轰然向她砸过来——
她大骇,厉声尖叫起来。
“桐儿……”
耳边传来急切的呼唤。
她惴惴然地自梦中醒转过来,正对上刘秀关切的眼眸。
她长出了一口气来缓和激烈的心跳,而后出自本能地摇头。
这梦太长太真,但她想她现在应该是回到现实中了吧?
毕竟,前世的她此时早已失宠。
“做噩梦了吗?桐儿。”他搂她入怀,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安抚着她,
她身心俱疲,没有心思编造一个恐怖的梦境,只含糊其辞应付了两句,便坐起了身子来。
“我饿了,你饿吗?”
刘秀也坐起身来:“想吃什么?”
郭圣通想了想:“汤饼吧,大冬天的没有比吃碗热汤饼更好的了。
用乌鸡汤下,卧个荷包蛋,再下把菘菜。”
寒冬腊月的,新鲜蔬菜都是官园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催生的。
比之春夏自然生长的,味道自然是要差点。
就连刘康都摇头叹息,说缺食材之本味。
可汤面里不下点小青菜,实在是少了点什么。
刘秀理解不了少了什么,但现下他也随波逐流:“行,朕也要一份跟你一样的。”
他拉过被把郭圣通团团围紧,穿上鞋下了地:“还得要一会呢,等快好了再下地吧。”
他走后,郭圣通便果真呆呆地枯坐着。
她想弄清楚前世的一切,但如今更重要的是明年二月会不会发生日食?
今年春天是侥幸逃过了,可明年呢?
连着两次天降异象都能逃过?
她不认为能如此好运。
而一旦日食,哪怕只有一次,也会让豪强巨富们抓住把柄!
天子,天子——
既为天之子,如何能不顺应天意?
她无法想象那时情景。
她闭了闭眼,把脸埋向被中。
一阵脚步声响起。
刘秀回来了。
身后还跟着端着托盘的青素。
她忙收敛心神,掀开被子下地。
汤饼是把和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片下锅煮熟。
郭圣通自小就爱吃汤饼,因着这个齐越宝还练就了一手绝活,他的面片能薄如纸。
可卫国还是不满意,她前段时间撅着嘴问郭圣通:“不能细一点吧?这样会更方便吃一点。”
郭圣通笑:“汤饼汤饼,自然得像饼一点。”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
母女俩说过就算,都没当回事,却叫青素上了心,特意去了趟少府问齐越宝能不能把汤饼做成细长条的?
齐越宝自然是一拍手连声说能。
他一头扎进厨房,反复和面拉面。
他先用鸡蛋调和用细绢筛过的面,再揉搓如箸著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
宜以手临铛上,揉搓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这样一碗全新的汤饼端上食案,立刻就征服了所有人。
孩子们喜欢不用再一片一片夹着吃,而是一筷子一筷子往里送的感觉。
刘秀喜欢它筋道的口感,而郭圣通喜欢它更能吸收汤味。
鸡汤澄清,椭圆的荷包蛋,白葱花,绿香菜末……
还有酱牛肉、拌海带丝、拌金针菇三样小菜。
浓郁的香气氤氲开来,郭圣通吸了口气,由衷的笑意漫上她的嘴角。
面食好克化,因此母亲在她小时候总是给她吃各种面食,
而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饼最能叫人心情愉悦。
她执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一碗热汤饼下肚,浑身都舒服起来。
刘秀陪着她又在殿中踱步一刻钟消食后,两人才重新洗漱躺下。
“还怕吗?”刘秀问她。
她失笑:“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子了,还能被个噩梦搅得睡不着?”
可话是这么说,等刘秀迅速睡熟后,她望着帐子顶许久无法入睡。
她知道日食就在明年二月,可又有什么用?
她能阻止日食吗?
不能。
对刘秀说吗?
更不能。
没有人能改变天象。
她只能尽力争取民心。
******
正月十五元宵夜,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郭圣通凭栏远眺,但见宫门前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蔚为壮观。
卫国拉了拉她的衣袖,奶声奶气地问她:“母后,为什么今天才放花灯?”
郭圣通俯身摸了摸她的头:“因为今天是元宵啊。”
刘秀笑着抱起唯一的掌上明珠,和她说起元宵的起源:“孝文帝为庆祝绛侯周勃在正月十五这天平定了诸吕之乱,便于每年的正月十五大肆庆祝。
正月即元月,夜即宵,正月十五便为元宵节了。”
卫国年纪虽小,但聪慧非常,她抱住刘秀的脖子,“就和去年郡国大姓们叛乱一样吗?”
刘秀点点头,她便又问:“那诸吕叛乱是怎么回事呢?“
郭圣通接过话来笑道:“那是个很长的故事,以后叫你大哥慢慢说给你听吧。”
卫国噢了一声,语出惊人:“其实大哥不说我也知道大概怎么回事。”
她见刘秀和郭圣通一起望向她,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就好像吃螃蟹,母后最多只许我吃一个,可我不满足,还想再吃。
那就只能抢母后的那一只了,而这会让母后很不高兴。”
她顿了顿,懊恼起来:“这个比喻还是不恰当,但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刘秀不禁莞尔,同时心下又不知道是遗憾还是庆幸卫国是个公主,“对,就是这么个意思,贪婪催生了不必要的欲望,而这终将酝酿成灾难。”
卫国连连点头,也不知道是真听懂了还是单纯附和。
这副小大人的样子让连日来为日食忧心忡忡的郭圣通终于也笑了出来,她伸手摸了摸卫国的脸:“遏制住欲望是一生的修行。”
卫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放烟火了。
先是一处,继而千百处齐放。
炫丽的烟火照亮了天空,带给人愉悦的视觉体验。
就在众人都沉浸在烟火的美丽中,卫国忽地轻声问刘秀:“父皇,绛侯的下场好吗?”
郭圣通愣了愣。
刘秀也愣了愣。
这孩子问的问题总是这么正中要害。
诸吕之乱后,众臣议迎立新帝的问题时,有人提议立齐王,但大臣们纷纷反对:“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
又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
而文帝早有仁厚名声,其生母薄太后又不得宠,于是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於天下,便。”
文帝即位后,因绛侯周勃在平乱中功劳最大,便以其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
绛侯周勃质厚敦笃,自忖是开国功臣又一力拥立了文帝,在文帝面前总不自觉摆出长辈的谱来。
而文帝待之以礼,起立迎之,目送离去。
时日一久,朝臣们纷纷劝诫起文帝,以为文帝身为君主不该待臣子如此重礼。
周勃的属下也向他进言:“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周勃因此而自危,乃谢请归相印。
文帝许之。
丞相陈平卒后,文帝重新启用周勃为丞相。
可这不过是逼于无奈——周勃威望太高。
于是,仅仅十个月后,文帝以让周勃带头归封国。
彼时,诸多列侯居住在长安。
生活奢靡,攀比无度。
文帝因此下诏令列侯就国,但许多人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留在长安。
文帝大怒,免周勃丞相之职来以此表明决心。
诏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
文帝的不满已是如此外露,周勃为此不安,在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
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
周勃恐,不知置辞。
吏稍侵辱之。
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
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
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
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於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事'方验而出之。”
於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
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如此重臣,尚且免不了被猜疑被镇压。
若不是文帝宽厚,周勃恐怕真免不了一死。
毕竟周勃次子——周亚夫,堂堂的一代名将便死在了景帝手中。
原因仅仅是因为周亚夫功高盖主且为人傲慢,景帝恐给太子刘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可刘秀没有想到小女儿的关注点会在这,他想一般的小女孩最多也只会感叹周勃是如何厉害,而卫国竟然一针见血地问他周勃的下场会不会不是很好。
疆儿在这么小的时候只怕都没流露出这样灵敏的政治嗅觉吧?
真是可惜了。
卫国是位公主。
但同时又幸好她是个公主,否则给不了她太子之位会让刘秀觉得太遗憾了。
他没有正面回答卫国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为什么会这么问?”
卫国看起来很不理解为什么这么一个问题会让父皇和母后吃惊迟疑了这么久,她很迅速地回答道:“《太史公书》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说的不就是这种情况么?
身为臣子,太厉害不好。
太厉害代表着皇帝太没用。”
郭圣通无奈地笑了笑,忍不住拿手去点她的头:“你真是人小鬼大,就没有你不懂的。”
卫国如此聪慧灵透,既让她欣慰又让她担心。
做公主也是要脑子的。
可太聪明了,她又怕卫国像馆陶大长公主那样起了弄权心。
刘疆并不是景帝那样的皇帝,会一味地容忍姐妹。
而且,她更希望卫国能恣意地享受人生。
她在心中暗自想道,得叮嘱一下邓禹不要见卫国可爱好学就多加指点了。
她深吸一口气,望向皎洁的月亮。
日食究竟还会不会来?
来了又该怎么办?
因为担心,她总是不自觉看向天空。
哪怕她已经促成了通行五铢钱来改变天下货币流通混乱的情况,哪怕刘秀已经下诏免天下多地赋税,哪怕黄河治理初见成效,她仍然战战兢兢,无法放松。
在外人看来,她就像在等待着什么。
可没人知道,她究竟在等待着什么。
十三岁的田招娣被彭宠秘密送进长秋宫后,终于让皇后从忧心忡忡中回过了神来。
她寻找了二叔一家许多年,始终没有什么收获。
直到二叔的外孙女独自一人怀揣着仇恨从广陵郡出发,想要向天下揭露天子岳母的可恶行径被彭宠抓着,郭圣通才终于知道原来母亲一早就知道二叔的失踪是怎么回事。
母亲最后还是选择了复仇。
于是,许多事都说的明白了。
初到长安时母亲的频繁失踪,母亲对二叔去向的不在乎,那个来去匆匆的乞女……
她想起了幼时父母的争吵,想起了二婶的贪婪,想起了二叔的恶毒,想起了许多许多很不美好的往事……
而在田招娣眼里,她的父母变成了纯粹的受害者,而郭圣通一家成为了恶人。
郭圣通望着眼前青涩稚嫩的少女:“你说你是我堂妹的女儿?”
田招娣昂起头来,“是。”
她望向郭圣通的目光中丝毫不掩饰仇恨的存在,“您恐怕早已经忘记我母亲郭以珍的样子了,可我想大伯母不会忘记的——”
她顿了顿,咬牙切齿地道:“因为,她杀了我的外祖父,毁了我母亲的一生。”
郭圣通端过手边的茶抿了一口,轻描淡写地道:“那你母亲或者你外祖母有没有告诉过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