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明风八万里最新章节!
虽然陈子龙觉得刘泽清是自取灭亡,但是刘泽清却认为自己做出了人生中最明智的判断,而且在江南有不少实力派都抱着与刘泽清一样的想法。
在他们眼中刘永锡与越明军就是不折不扣的暴发户,在一年之前刘永锡的实力还不如他们,如果不是睢州之变高杰死于非命,刘永锡因此占了天大便宜继承了高杰的几乎全部遗产,刘永锡现在仍然只有几千兵马顶多跟他们平起平坐。
如果让他们继承高杰留下来的三万将士和九千马队,肯定干得比刘永锡还要出色。
就是基于这样的判断,现在大家都猜测在江南战场上会出现第二个吴胜兆,但是投降越明者最多也就是带着三五百人投靠过去,暂时没有重量级的人物阵前起义。
但是不管这些人抱有怎么样的幻想,形势发展始终不会因为他们的个人意志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现在越明军在苏州府战场已经展开最后的攻势。
在第一波打击之后,李率泰统领的近万清军据守苏州府城与外围若干县城,而现在明军在得到红衣大炮的支援之后已经将外围几座县城的清军尽数歼灭,只剩下最后的苏州府城。
现在张煌言对于刘永锡的判断是佩服无比:“还是越王殿下明智,让我们先从外围入手,不然直接调红衣大炮来攻苏州城肯定会丢人现眼!”
越明军的十多门红衣大炮都是杭州之役的缴获战利品,只是越明军还是第一次使用这个级别的重炮,虽然留用了一部分俘虏炮手,但是整个运用过程仍然可以用“丢人现眼”来显眼。
还好刘永锡的命令是柿子先选软的捏,先从外围县城据点开始试射试攻,这些县城里的清军本来就已经处于绝境,现在红衣大炮一轰更是战斗意志彻底崩溃,不管越明军的红衣大炮在实战演练出现了多少问题,但是只要大炮一响,最多半天时间就能把县城拿下来。
而在实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越明军炮兵在经受战火锻炼之后终于有机会在苏州城下展开齐射,一轮炮击就让清军的士气变得极度消沉。
虽然李率泰指挥下的近六千名清军坚守了将近一个月时间,但是在这一个月时间之中,越明军已经攻占了苏州府所有的外围据点只剩下了最后的苏州府城。
在近一个月的持久战斗之中,清军折损了上千人,而明军却是越战越强越战越多,而且把十几门红衣大炮都拖到苏州城门口,这自然让清军守军的士气近于土崩瓦解,而且清军很清楚他们坚守了这么久还是没等来援军,说明多铎、豪格与洪承畴都已经放弃了他们。
参战的清军之中有杭州之役与湖州之役中侥幸逃生的残兵败将,他们心有余悸地说着杭嘉杭会战的旧事,并认为多铎、豪格与洪承畴之所以放弃救援苏州府的打算,完全是害怕出现第二个救援友军却把自己都搭进去的湖州之役。
这些残兵败将的判断非常准确,多铎与豪格就是因为这样的担心才放弃救援苏州,实在是湖州之役的教训太惨痛了,如果当时多铎坐视博洛全军尽没而不是倾尽全力去救援博洛,绝不会有今天的被动局面。
但对于大清国来说还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过去哪怕是只有百八十名八旗兵被围,努尔哈尔与皇太极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前去救援,可是苏州府城被围将近一个月,常州清军除了派出了少量哨探之外几乎没组织过任何较大规模的解围行动,因此不但苏州清军就连常州清军的士气都遭到致命打击。
而现在明军的红衣大炮几乎是毫无顾忌地展开齐射,直接就轰塌了一面城墙与上面的城楼,下面的清军将校也没有与苏州城共存亡的觉悟:“李侍郎,咱们现在不走的话,恐怕就也没机会了!”
李率泰却是异常纠结:“外面都是金华贼,咱们如果冲出去的话至少要折损大半人马,搞不好就是第二次杭州之役,如果坚守苏州城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不管怎么样,李率泰手上还有四千人,他觉得还可以赌一把。
前不久杭州之役博洛贝勒命令突围,结果因为组织不力导致两万人突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两千人,这让李率泰觉得不如抱定死守苏州城的念头,只是下面的清军将校甚至是那些八旗将校都不愿意无意义地死守下去:“李侍郎,苏州城咱们守了将近一个月,已经对得起爱新觉罗家了!”
“是啊,博洛贝勒在杭州四万大军,论坚守时间都不如我们,再这么守下去就是守死了!”
“守到现在,钱粮柴米都用尽了,没办法再守了!”
大家的看法与李率泰完全相反,虽然城内确实还有四千清军,而且论短兵相接与弓箭对射清军绝对占据优势,但是越明军连红衣大炮都已经全部请出来,继续坚守下去还能有什么意义?
八旗兵的铁甲骑射难道能对抗红衣大炮正面齐轰吗?
而李率泰听到八旗将领都这么说知道苏州城是守不住了,他只是告诉下面信得过的八旗将校:“让孔有德与耿仲明的兵马从西门突围……”
这些八旗将校不由吃了一惊,苏州城内有孔有德与耿仲明留下来的几百兵马,在八旗军的眼里这些兵马跟八旗汉军并没有多少区别,但是李泰率现在的意思就是准备牺牲这些三顺王的部队:“正常情况不是用绿营兵与新附军来吸引金华贼吗?”
李率泰却是斩钉截铁地说道:“到今天这个地步,绿营兵与新附军还敢出城突围吗?再说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咱们也只能先对不起三顺王吧!”
虽然在多数时候三顺王的部队与八旗军没有太区别,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三顺军的部队照样还是弃子:“照我的意思办!”
“建虏从西门突围了!”
“南门被打开了!”
“有不少新附军从南门冲出来跟我们洽谈投降事宜!”
“清军主力是从北门逃跑的!”
等到陈渊、张煌言终于注意到李率泰与清军主力是从北门逃跑的时候已经晚了,但是越明军既然已经控制了整个苏州府,所以李率泰的这次突围仍然是到处碰壁损失掺重,不过由于第一时间牺牲了孔有德与耿仲明所部的缘故,到最后李率泰仍然是带着七八百名八旗骑兵一路狂奔逃回了苏州府。
至于其余的绿营兵、新附军、三顺王军几乎都是全军尽没,整个苏州府战役清军损失了将近两万人,而且更重要的是李率泰虽然带出来了七八百名八旗骑兵,但是苏州府易手之后,陈渊、张煌言与余煌的数万明军主力被正式解放出来,现在大家都认为常州府很有可能重复苏州府的悲剧。
而对于清军来说,坏消息并不仅仅是苏州府全境失守,曾经准备踏平天门山与江南清军会师的英王阿济格殿下也正式宣布由于荆州受到流贼围攻被迫回师湖广,现在的形势已经从江南清军与阿济格两路夹击邢胜平变成了越明军三路主力随时准备向金陵发起向心攻击的地步。
虽然摄政王多尔衮已经派出一支大兵南下支援,而且这支大兵据说是大贝勒代善亲自领军,但是根据大家得到的内幕消息,这支南下支援的清军兵力只有万余人而已,而且名义是“支援”实际却是接应多铎与豪格北撤。
现在摄政王多尔衮与京师的那些王爷、贝勒已经看得非常清楚,多铎与豪格加上阿济格都不是金华贼的对手,阿济格回师之后江南清军就更不是刘永锡与金华贼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可能把多铎与豪格的兵马撤回北方,毕竟他们手上还有好几万野战军,而且这几万野战军之中还有上万名真八旗。
而洪承畴也没想到自己这个“提督南方军务大学士”屁股都没坐稳就要逃回北方,偏偏他又不是一个意志特别坚强的人,一受挫折就灰心丧气:“豫王、肃王,这次北撤我得先行一步,不然的话恐怕金华贼会一路追着我,为了能保证我与金华贼搏杀到最后一刻,我想率先渡江!”
多铎这几个月时间一直被刘永锡与越明军左右开弓轮番重创,挨打多了自然也就习惯甚至有了应对经验:“洪大学士,不必太着急,虽然是黑云压城,但实际形势没这么恶劣,咱们还是照计划来,唐王、福王还有明国的诸位藩王咱们都得好好利用,我要让金华贼不知所措自乱阵脚!”
一天之后,南京东面的一只越明军骑兵小队发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战利品。
对面的清军送来了一个穿龙袍的中年人、两个穿着官袍的文官与几位尖声说话的宦官,而且清军说得很明白:“这位就是大明的弘光皇帝,我们摄政王现在要与大明国谈判,为了表示诚意,特意把大明的弘光皇帝送还!”
虽然陈子龙觉得刘泽清是自取灭亡,但是刘泽清却认为自己做出了人生中最明智的判断,而且在江南有不少实力派都抱着与刘泽清一样的想法。
在他们眼中刘永锡与越明军就是不折不扣的暴发户,在一年之前刘永锡的实力还不如他们,如果不是睢州之变高杰死于非命,刘永锡因此占了天大便宜继承了高杰的几乎全部遗产,刘永锡现在仍然只有几千兵马顶多跟他们平起平坐。
如果让他们继承高杰留下来的三万将士和九千马队,肯定干得比刘永锡还要出色。
就是基于这样的判断,现在大家都猜测在江南战场上会出现第二个吴胜兆,但是投降越明者最多也就是带着三五百人投靠过去,暂时没有重量级的人物阵前起义。
但是不管这些人抱有怎么样的幻想,形势发展始终不会因为他们的个人意志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现在越明军在苏州府战场已经展开最后的攻势。
在第一波打击之后,李率泰统领的近万清军据守苏州府城与外围若干县城,而现在明军在得到红衣大炮的支援之后已经将外围几座县城的清军尽数歼灭,只剩下最后的苏州府城。
现在张煌言对于刘永锡的判断是佩服无比:“还是越王殿下明智,让我们先从外围入手,不然直接调红衣大炮来攻苏州城肯定会丢人现眼!”
越明军的十多门红衣大炮都是杭州之役的缴获战利品,只是越明军还是第一次使用这个级别的重炮,虽然留用了一部分俘虏炮手,但是整个运用过程仍然可以用“丢人现眼”来显眼。
还好刘永锡的命令是柿子先选软的捏,先从外围县城据点开始试射试攻,这些县城里的清军本来就已经处于绝境,现在红衣大炮一轰更是战斗意志彻底崩溃,不管越明军的红衣大炮在实战演练出现了多少问题,但是只要大炮一响,最多半天时间就能把县城拿下来。
而在实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越明军炮兵在经受战火锻炼之后终于有机会在苏州城下展开齐射,一轮炮击就让清军的士气变得极度消沉。
虽然李率泰指挥下的近六千名清军坚守了将近一个月时间,但是在这一个月时间之中,越明军已经攻占了苏州府所有的外围据点只剩下了最后的苏州府城。
在近一个月的持久战斗之中,清军折损了上千人,而明军却是越战越强越战越多,而且把十几门红衣大炮都拖到苏州城门口,这自然让清军守军的士气近于土崩瓦解,而且清军很清楚他们坚守了这么久还是没等来援军,说明多铎、豪格与洪承畴都已经放弃了他们。
参战的清军之中有杭州之役与湖州之役中侥幸逃生的残兵败将,他们心有余悸地说着杭嘉杭会战的旧事,并认为多铎、豪格与洪承畴之所以放弃救援苏州府的打算,完全是害怕出现第二个救援友军却把自己都搭进去的湖州之役。
这些残兵败将的判断非常准确,多铎与豪格就是因为这样的担心才放弃救援苏州,实在是湖州之役的教训太惨痛了,如果当时多铎坐视博洛全军尽没而不是倾尽全力去救援博洛,绝不会有今天的被动局面。
但对于大清国来说还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过去哪怕是只有百八十名八旗兵被围,努尔哈尔与皇太极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前去救援,可是苏州府城被围将近一个月,常州清军除了派出了少量哨探之外几乎没组织过任何较大规模的解围行动,因此不但苏州清军就连常州清军的士气都遭到致命打击。
而现在明军的红衣大炮几乎是毫无顾忌地展开齐射,直接就轰塌了一面城墙与上面的城楼,下面的清军将校也没有与苏州城共存亡的觉悟:“李侍郎,咱们现在不走的话,恐怕就也没机会了!”
李率泰却是异常纠结:“外面都是金华贼,咱们如果冲出去的话至少要折损大半人马,搞不好就是第二次杭州之役,如果坚守苏州城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不管怎么样,李率泰手上还有四千人,他觉得还可以赌一把。
前不久杭州之役博洛贝勒命令突围,结果因为组织不力导致两万人突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两千人,这让李率泰觉得不如抱定死守苏州城的念头,只是下面的清军将校甚至是那些八旗将校都不愿意无意义地死守下去:“李侍郎,苏州城咱们守了将近一个月,已经对得起爱新觉罗家了!”
“是啊,博洛贝勒在杭州四万大军,论坚守时间都不如我们,再这么守下去就是守死了!”
“守到现在,钱粮柴米都用尽了,没办法再守了!”
大家的看法与李率泰完全相反,虽然城内确实还有四千清军,而且论短兵相接与弓箭对射清军绝对占据优势,但是越明军连红衣大炮都已经全部请出来,继续坚守下去还能有什么意义?
八旗兵的铁甲骑射难道能对抗红衣大炮正面齐轰吗?
而李率泰听到八旗将领都这么说知道苏州城是守不住了,他只是告诉下面信得过的八旗将校:“让孔有德与耿仲明的兵马从西门突围……”
这些八旗将校不由吃了一惊,苏州城内有孔有德与耿仲明留下来的几百兵马,在八旗军的眼里这些兵马跟八旗汉军并没有多少区别,但是李泰率现在的意思就是准备牺牲这些三顺王的部队:“正常情况不是用绿营兵与新附军来吸引金华贼吗?”
李率泰却是斩钉截铁地说道:“到今天这个地步,绿营兵与新附军还敢出城突围吗?再说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咱们也只能先对不起三顺王吧!”
虽然在多数时候三顺王的部队与八旗军没有太区别,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三顺军的部队照样还是弃子:“照我的意思办!”
“建虏从西门突围了!”
“南门被打开了!”
“有不少新附军从南门冲出来跟我们洽谈投降事宜!”
“清军主力是从北门逃跑的!”
等到陈渊、张煌言终于注意到李率泰与清军主力是从北门逃跑的时候已经晚了,但是越明军既然已经控制了整个苏州府,所以李率泰的这次突围仍然是到处碰壁损失掺重,不过由于第一时间牺牲了孔有德与耿仲明所部的缘故,到最后李率泰仍然是带着七八百名八旗骑兵一路狂奔逃回了苏州府。
至于其余的绿营兵、新附军、三顺王军几乎都是全军尽没,整个苏州府战役清军损失了将近两万人,而且更重要的是李率泰虽然带出来了七八百名八旗骑兵,但是苏州府易手之后,陈渊、张煌言与余煌的数万明军主力被正式解放出来,现在大家都认为常州府很有可能重复苏州府的悲剧。
而对于清军来说,坏消息并不仅仅是苏州府全境失守,曾经准备踏平天门山与江南清军会师的英王阿济格殿下也正式宣布由于荆州受到流贼围攻被迫回师湖广,现在的形势已经从江南清军与阿济格两路夹击邢胜平变成了越明军三路主力随时准备向金陵发起向心攻击的地步。
虽然摄政王多尔衮已经派出一支大兵南下支援,而且这支大兵据说是大贝勒代善亲自领军,但是根据大家得到的内幕消息,这支南下支援的清军兵力只有万余人而已,而且名义是“支援”实际却是接应多铎与豪格北撤。
现在摄政王多尔衮与京师的那些王爷、贝勒已经看得非常清楚,多铎与豪格加上阿济格都不是金华贼的对手,阿济格回师之后江南清军就更不是刘永锡与金华贼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可能把多铎与豪格的兵马撤回北方,毕竟他们手上还有好几万野战军,而且这几万野战军之中还有上万名真八旗。
而洪承畴也没想到自己这个“提督南方军务大学士”屁股都没坐稳就要逃回北方,偏偏他又不是一个意志特别坚强的人,一受挫折就灰心丧气:“豫王、肃王,这次北撤我得先行一步,不然的话恐怕金华贼会一路追着我,为了能保证我与金华贼搏杀到最后一刻,我想率先渡江!”
多铎这几个月时间一直被刘永锡与越明军左右开弓轮番重创,挨打多了自然也就习惯甚至有了应对经验:“洪大学士,不必太着急,虽然是黑云压城,但实际形势没这么恶劣,咱们还是照计划来,唐王、福王还有明国的诸位藩王咱们都得好好利用,我要让金华贼不知所措自乱阵脚!”
一天之后,南京东面的一只越明军骑兵小队发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战利品。
对面的清军送来了一个穿龙袍的中年人、两个穿着官袍的文官与几位尖声说话的宦官,而且清军说得很明白:“这位就是大明的弘光皇帝,我们摄政王现在要与大明国谈判,为了表示诚意,特意把大明的弘光皇帝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