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婚期的临近家里这边冯紫英自然就不可能再像前两三个月之前那般清闲了。
好在高攀龙对其印象极佳所以在翰林院这边也没有要求那么严格而且也知道这位小冯修撰素来是不擅长经义诗文所以修史制诰等活儿也都不怎么叫他了冯紫英顿时就成了闲人。
倒是练国事回归翰林院之后就被高攀龙抓住和杨嗣昌、黄尊素他们都开始忙碌着修史。
“南京都察院那边基本上算是把盐商的事儿了结了解回银两三百三十余万两……”吴甡也回京了专门到冯紫英府上。
冯紫英低沉着脸点点头叹了一口气“这等事情终非长久之计每一次这样的动作都是以牺牲朝廷的威信为代价的虽然说于法于理都说得过去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朝廷的规制就是赋予了他们这份权力却又没有任何约束制约的对策很多东西也都介乎于情与法之间而其他盐商难道就没有这等行为?”
经历了几个月的洗礼吴甡比最早下扬州之前已经沉稳老练了许多作为江南士人他在中书科行开海之事而且又被卷入这对违法盐商的处置当中免不了又遭受各种攻讦和煎熬但是这也让他成熟更快。
“其间还牵扯了一些更多的线索但是南京都察院那边都压下了或者说封存了。”吴甡幽幽地道:“应该是各方给了南京都察院压力我听闻其中一位御史也在说早知道就不该来趟这一塘浑水现在弄成这样朝廷也不太满意认为没有达到预期而下边也在谩骂说都察院睁眼瞎是……”
“选择性执法?”冯紫英用了一个新潮词语。
吴甡一愣细细品味好像很符合点点头“就是这个意思我也是夹在其中哎……”
冯紫英轻笑“鹿友仕途一辈子哪里会避免得了这些事情?不被人妒是庸人做事儿不被人骂那做的就不是事是在混世了。”
“我可没埋怨只是觉得朝廷既然明知道其中弊病为何不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吴甡忍不住道。
“哪有那么简单?既得利益群体固话牵一发动全身你要解决问题始终要靠人来而如果这些人利益都牵扯其中你有如何能做?”
冯紫英不愿意深说说多了也毫无意义自己这一帮观政期都尚未满的进士难道就还能一下子扭转乾坤?
许多事情还得要慢慢来只不过这种憋屈和压抑让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充满了热情和憧憬的年轻人有些失望和挫折感罢了不过正是要由这种命幻灭感才能让大家真正聚集起来寻求解决之道。
这也是自己的机会要寻求一个共同的目标首先要有共同的经历对事物要有一致的看法乃至共同的危机感这是凝合大家达成共识的基础。
谈论了一阵公务吴甡这才笑着道:“还没有来得及恭喜你了马上就要成亲了沈家可是我们南直名门姑苏望族而且沈家女子才名远播紫英你可是占了大便宜啊你这文才没准儿和沈家姑娘相比都要逊色许多呢。”
“呵呵那可不一定我这可是实打实的二甲进士皇上钦点或许我就是浑金璞玉尚未展露罢了。”冯紫英也笑了起来。
“你就吹吧。”吴甡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今科秋闱书院考得如何?”
“没什么意外大获全胜。”冯紫英笑着道:“北直隶考生我们青檀书院五十二人高中三十五人远高于崇正书院和通惠书院至于其他省份现在消息都还没有传回来不过想必也就是这个情形明年我们书院参加春闱大比的举子数量肯定是大周第一只是不知道他们的水准如何三鼎甲之位……”
吴甡连连摇头“紫英你这胃口也太大了对咱们书院来说三鼎甲固然好但是却比不过咱们书院考中进士的数量多寡更重要啊。”
吴甡所言才是正理像周永春他们关心的都是秋闱考中多少春闱考中多少而解元也好三鼎甲也好反倒在其次了。
“嗯虎臣、伯牙他们几个都过了吧?”吴甡知道冯紫英和许其勋、孙传庭几人交好而许其勋也是南直苏州人和吴甡也很熟悉。
“都过了虎臣、伯牙、仲伦、道映、一衷他们几个都过了一衷考了一个挂榜尾。”冯紫英也不无感慨要论这些人经义水准个个都强于自己但是随着经义的分量下降时政策务更受重视所以这几位都是前科落榜但在这一科才弥补起来。
“挂榜尾也没关系关键在于春闱考得如何。”作为过来人他们也都可以点评这些昔日同窗好友现在还在为未来而奋斗的伙伴们了。
“虎臣、伯牙他们压力都很大尤其是玉铉和仲伦原本上一科他们都觉得信心满满结果却意外落榜这一科就算是春闱能过和我们也拉开了三年差距所以他们也迫切希望早一些过关。”冯紫英瞟了吴甡一眼“鹿友我们不也一样明年就面临着各自路径选择你呢?”
“由得了我们自己么?六部和司院寺外加五军都督府都想去六部和都察院其次才是通政司和大理寺现在还多了一个中书科不过中书科总觉得还有些不靠谱朝廷应该拿出一个方略来不能老是鹊巢鸠占越俎代庖中书科毕竟不是正份儿……”
吴甡的话倒是很符合冯紫英的观点“鹿友三省六部制从隋唐以来便是如此在两宋又有变化到了前明又是一便但是这六部始终未变不过你注意到没有随着对外海贸的彻底解禁南洋、西夷和日本对我们大周的贸易都会出现大幅度增长毕竟海船运输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市舶司的成立加上我们对外贸易所带来的各类工商产业发展这都意味着朝廷不能只盯着那点儿田赋和海税了像造船、采矿、棉纺、冶铁、制茶、制瓷、制盐、药材、丝织等产业规模早已经超过了前面唐宋元明的任何一个朝代……”
“……朝廷应该在税制上有所调整同时也应该要把这些产业营生的扶持提上议事日程了看看松江一地的棉纺织染雇佣的工人就超过了五千人而苏州丝织织工更是在十年前就突破了三万人现在怕都有五万人了从苏州到通州的运河上依托码头搬运和运输为生而不再依靠田地为生的挑夫船夫纤夫同样超过十万人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流民离开了土地而单纯的以其他技能来谋生了……”
“……同样这种趋势变化也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其他需求来吸引这些祖祖辈辈靠田土为生的人离开土地同样还意味着如果这样一些产业的规模足够大一旦遭遇水旱灾害田地难以承载起百姓生活他们还可以进入这些行业来勉强维系不至于饿死这也能极大的消减官府的赈济压力和治安压力。”
吴甡没想到自己不经意的提到了中书科负责开海事务有些越俎代庖应该重新明确就这么一嘴居然引发了冯紫英如此长篇大论的感慨而且提及的观点也是越来越复杂让他都听得有些似懂非懂了。
“紫英你说这么多究竟想说什么?”吴甡皱起眉头。
“很简单朝廷乃至地方官府在很多职责上都需要重新规划和划分了像你说的中书科本来就不该管开海事务临时应急而已但大家都能看到包括海贸、造船乃至所涉及到的诸多营生是继续采取这样被动的放任需要不需要主动的介入去扶持或者管理又或者任凭现有的行会或者会馆这类民间的组织来管理都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了但起码我觉得在朝廷这个层面海贸以及一些重要的行业规划发展和划分应该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承担起职责了比如新设一个商部。”
吴甡被惊呆了。
冯紫英居然觉得朝廷应该在六部基础之上新设一个部——商部?!
三省六部这六部已经沿袭千年从未有过更易现在冯紫英这个家伙居然就要凭借着开海事务的出现要新设一个商部他这是要当商鞅、杨炎还是王安石?
见吴甡被自己的话题建议给吓住了冯紫英也不意外其他都好说哪怕是开海之略但是要对朝廷既有架构提出改革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鹿友其实你在好好想一想我们面临的情形是不是需要这样做?三省六部当年不也是因为形势需要才建立起来的么?怎么就必须要奉为圭臬丝毫不能更改了么哪怕时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冯紫英看着吴甡“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我深以为然。”
冯紫英的话让吴甡震动甚大他甚至也明白冯紫英为什么要专门找到自己来说这番话。
江南士人中和冯紫英关系较为密切的就只有区区两三人除了许獬、自己也就是许其勋了但许其勋还只是刚考中举人远未进入朝廷大佬们的事业中许獬却因为与叶向高、李廷机等福建士人重臣关系密切而与冯紫英日渐疏远。
唯一就是自己方从哲对自己甚至看重已经两度安排人来过问了。
而此番江南之行使得自己的声望和影响力也得到了长足的提升自己刚回京便接到了礼部左侍郎顾秉谦派人来慰问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受方阁老的委派。
但冯紫英对这些情况肯定清楚而如此大费周章和自己阐释无疑是希望自己把这番观点带给某些人了。
好在高攀龙对其印象极佳所以在翰林院这边也没有要求那么严格而且也知道这位小冯修撰素来是不擅长经义诗文所以修史制诰等活儿也都不怎么叫他了冯紫英顿时就成了闲人。
倒是练国事回归翰林院之后就被高攀龙抓住和杨嗣昌、黄尊素他们都开始忙碌着修史。
“南京都察院那边基本上算是把盐商的事儿了结了解回银两三百三十余万两……”吴甡也回京了专门到冯紫英府上。
冯紫英低沉着脸点点头叹了一口气“这等事情终非长久之计每一次这样的动作都是以牺牲朝廷的威信为代价的虽然说于法于理都说得过去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朝廷的规制就是赋予了他们这份权力却又没有任何约束制约的对策很多东西也都介乎于情与法之间而其他盐商难道就没有这等行为?”
经历了几个月的洗礼吴甡比最早下扬州之前已经沉稳老练了许多作为江南士人他在中书科行开海之事而且又被卷入这对违法盐商的处置当中免不了又遭受各种攻讦和煎熬但是这也让他成熟更快。
“其间还牵扯了一些更多的线索但是南京都察院那边都压下了或者说封存了。”吴甡幽幽地道:“应该是各方给了南京都察院压力我听闻其中一位御史也在说早知道就不该来趟这一塘浑水现在弄成这样朝廷也不太满意认为没有达到预期而下边也在谩骂说都察院睁眼瞎是……”
“选择性执法?”冯紫英用了一个新潮词语。
吴甡一愣细细品味好像很符合点点头“就是这个意思我也是夹在其中哎……”
冯紫英轻笑“鹿友仕途一辈子哪里会避免得了这些事情?不被人妒是庸人做事儿不被人骂那做的就不是事是在混世了。”
“我可没埋怨只是觉得朝廷既然明知道其中弊病为何不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吴甡忍不住道。
“哪有那么简单?既得利益群体固话牵一发动全身你要解决问题始终要靠人来而如果这些人利益都牵扯其中你有如何能做?”
冯紫英不愿意深说说多了也毫无意义自己这一帮观政期都尚未满的进士难道就还能一下子扭转乾坤?
许多事情还得要慢慢来只不过这种憋屈和压抑让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充满了热情和憧憬的年轻人有些失望和挫折感罢了不过正是要由这种命幻灭感才能让大家真正聚集起来寻求解决之道。
这也是自己的机会要寻求一个共同的目标首先要有共同的经历对事物要有一致的看法乃至共同的危机感这是凝合大家达成共识的基础。
谈论了一阵公务吴甡这才笑着道:“还没有来得及恭喜你了马上就要成亲了沈家可是我们南直名门姑苏望族而且沈家女子才名远播紫英你可是占了大便宜啊你这文才没准儿和沈家姑娘相比都要逊色许多呢。”
“呵呵那可不一定我这可是实打实的二甲进士皇上钦点或许我就是浑金璞玉尚未展露罢了。”冯紫英也笑了起来。
“你就吹吧。”吴甡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今科秋闱书院考得如何?”
“没什么意外大获全胜。”冯紫英笑着道:“北直隶考生我们青檀书院五十二人高中三十五人远高于崇正书院和通惠书院至于其他省份现在消息都还没有传回来不过想必也就是这个情形明年我们书院参加春闱大比的举子数量肯定是大周第一只是不知道他们的水准如何三鼎甲之位……”
吴甡连连摇头“紫英你这胃口也太大了对咱们书院来说三鼎甲固然好但是却比不过咱们书院考中进士的数量多寡更重要啊。”
吴甡所言才是正理像周永春他们关心的都是秋闱考中多少春闱考中多少而解元也好三鼎甲也好反倒在其次了。
“嗯虎臣、伯牙他们几个都过了吧?”吴甡知道冯紫英和许其勋、孙传庭几人交好而许其勋也是南直苏州人和吴甡也很熟悉。
“都过了虎臣、伯牙、仲伦、道映、一衷他们几个都过了一衷考了一个挂榜尾。”冯紫英也不无感慨要论这些人经义水准个个都强于自己但是随着经义的分量下降时政策务更受重视所以这几位都是前科落榜但在这一科才弥补起来。
“挂榜尾也没关系关键在于春闱考得如何。”作为过来人他们也都可以点评这些昔日同窗好友现在还在为未来而奋斗的伙伴们了。
“虎臣、伯牙他们压力都很大尤其是玉铉和仲伦原本上一科他们都觉得信心满满结果却意外落榜这一科就算是春闱能过和我们也拉开了三年差距所以他们也迫切希望早一些过关。”冯紫英瞟了吴甡一眼“鹿友我们不也一样明年就面临着各自路径选择你呢?”
“由得了我们自己么?六部和司院寺外加五军都督府都想去六部和都察院其次才是通政司和大理寺现在还多了一个中书科不过中书科总觉得还有些不靠谱朝廷应该拿出一个方略来不能老是鹊巢鸠占越俎代庖中书科毕竟不是正份儿……”
吴甡的话倒是很符合冯紫英的观点“鹿友三省六部制从隋唐以来便是如此在两宋又有变化到了前明又是一便但是这六部始终未变不过你注意到没有随着对外海贸的彻底解禁南洋、西夷和日本对我们大周的贸易都会出现大幅度增长毕竟海船运输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市舶司的成立加上我们对外贸易所带来的各类工商产业发展这都意味着朝廷不能只盯着那点儿田赋和海税了像造船、采矿、棉纺、冶铁、制茶、制瓷、制盐、药材、丝织等产业规模早已经超过了前面唐宋元明的任何一个朝代……”
“……朝廷应该在税制上有所调整同时也应该要把这些产业营生的扶持提上议事日程了看看松江一地的棉纺织染雇佣的工人就超过了五千人而苏州丝织织工更是在十年前就突破了三万人现在怕都有五万人了从苏州到通州的运河上依托码头搬运和运输为生而不再依靠田地为生的挑夫船夫纤夫同样超过十万人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流民离开了土地而单纯的以其他技能来谋生了……”
“……同样这种趋势变化也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其他需求来吸引这些祖祖辈辈靠田土为生的人离开土地同样还意味着如果这样一些产业的规模足够大一旦遭遇水旱灾害田地难以承载起百姓生活他们还可以进入这些行业来勉强维系不至于饿死这也能极大的消减官府的赈济压力和治安压力。”
吴甡没想到自己不经意的提到了中书科负责开海事务有些越俎代庖应该重新明确就这么一嘴居然引发了冯紫英如此长篇大论的感慨而且提及的观点也是越来越复杂让他都听得有些似懂非懂了。
“紫英你说这么多究竟想说什么?”吴甡皱起眉头。
“很简单朝廷乃至地方官府在很多职责上都需要重新规划和划分了像你说的中书科本来就不该管开海事务临时应急而已但大家都能看到包括海贸、造船乃至所涉及到的诸多营生是继续采取这样被动的放任需要不需要主动的介入去扶持或者管理又或者任凭现有的行会或者会馆这类民间的组织来管理都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了但起码我觉得在朝廷这个层面海贸以及一些重要的行业规划发展和划分应该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承担起职责了比如新设一个商部。”
吴甡被惊呆了。
冯紫英居然觉得朝廷应该在六部基础之上新设一个部——商部?!
三省六部这六部已经沿袭千年从未有过更易现在冯紫英这个家伙居然就要凭借着开海事务的出现要新设一个商部他这是要当商鞅、杨炎还是王安石?
见吴甡被自己的话题建议给吓住了冯紫英也不意外其他都好说哪怕是开海之略但是要对朝廷既有架构提出改革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鹿友其实你在好好想一想我们面临的情形是不是需要这样做?三省六部当年不也是因为形势需要才建立起来的么?怎么就必须要奉为圭臬丝毫不能更改了么哪怕时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冯紫英看着吴甡“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我深以为然。”
冯紫英的话让吴甡震动甚大他甚至也明白冯紫英为什么要专门找到自己来说这番话。
江南士人中和冯紫英关系较为密切的就只有区区两三人除了许獬、自己也就是许其勋了但许其勋还只是刚考中举人远未进入朝廷大佬们的事业中许獬却因为与叶向高、李廷机等福建士人重臣关系密切而与冯紫英日渐疏远。
唯一就是自己方从哲对自己甚至看重已经两度安排人来过问了。
而此番江南之行使得自己的声望和影响力也得到了长足的提升自己刚回京便接到了礼部左侍郎顾秉谦派人来慰问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受方阁老的委派。
但冯紫英对这些情况肯定清楚而如此大费周章和自己阐释无疑是希望自己把这番观点带给某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