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自家妹妹这么一说大段氏心里就更舒坦了。
本来就很合她的眼缘生得温婉大气加之身材高挑丰润毕竟是十八九岁的姑娘了比起那些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要让人踏实许多。
“只可惜了是个妾生女若是嫡女让紫英娶这个姑娘倒还合适。”大段氏越看越顺眼感慨不已奈何没生对人肚子。
她已经找人打听清楚了那林黛玉身子娇弱加之年龄尚小这让大段氏心里就更不舒服好在今日看到这女子心里才算踏实了许多若是那林黛玉真的不济起码这一个还是稳当的。
“姐姐铿哥儿不是说了么?姐妹俩一块儿嫁过来姐姐若真是喜欢她日后她生的儿子让铿哥儿去谋个恩荫就好。”小段氏倒是很体贴这也算是对这些媵妾生子的最大照顾了。
大周惯例文武官员子弟都有机会获得恩荫恩荫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比如入读国子监这是最常见的文官子弟最喜出来之后哪怕科举不中亦可谋个佐贰杂官若是老爹面子够大那么没准儿也能获得一个清贵闲职。
再比如入龙禁尉挂个虚衔这是武勋和武官群体最常见的当然也有许多文官愿意选这个。
因为进国子监不是随便都能进的而且如果科举不中要做官哪怕是佐贰杂官那都得要到京城以外的地方这又是很多京官们不愿意的了。
混得好的文臣武将在致仕前几年都会想方设法谋求皇上给个恩典也就是要为自己儿子们找个好的出身哪怕是虚衔那也有了一个身份。
“这都是后话了也不知道这铿哥儿是怎么就鬼摸了头么?非得要娶这个林家女那么多大家闺秀任他挑居然一个看不上眼。”
大段氏也是对自己这个儿子无可奈何。
尤其是看着那门房里堆积如山的帖子即便是现在每日里也都能收到一二十封比起自己丈夫来都强了不知道多少。
单凭这一点大段氏对上自己儿子已经没有了原来那么强硬的底气了否则她是断不会同意这桩婚事的。
“姐姐铿哥儿长大了咱们也不能再像四五年前那般了连老爷不也说许多事请要多听铿哥儿的么?”小段氏知道自己姐姐心里还有些堵劝解道:“再说了这京师城里又有哪家儿郎能有咱们铿哥儿这般得意?他这般看重林家姑娘估摸着一方面林家姑娘的确投缘另一方面也是有其他考虑我听说他很快还要去一趟扬州还是公干估计多半也是和林家有关。”
大段氏瞪了一眼自己妹妹“婉琴铿哥儿就是被你惯坏的你就由着他吧。”
见禅房窗户两个人影消失冯紫英心里也就踏实了许多。
这妙玉今日打扮很是素净淡雅正好符合自己老娘的喜好加上这身更好显身材估摸着有姨娘在一旁劝说问题就不大了。
“那就请二位留步了。”冯紫英点点头含笑道:“五日后我便安排马车来接妙玉姑娘。”
看着冯紫英风度翩翩的背影消失在牟尼院大门外妙玉一时间也有些出神。
站在一旁的了缘师太心中也是一动。
这一位冯公子倒真的是一个合适人物在京师城里声名大噪据说是北地士子年青一代中的翘楚角色家世也好自己这个徒儿俗缘未了尘心未定唯一可惜就是其母的身份这是一个最大障碍。
若是要让她嫁个寻常凡夫俗子只怕也无人能消受得起但若是给富贵人家子弟为妾那又真真是委误了委实两难。
哎这丫头都满了十八了这年龄已经是早该嫁人的时候了看这丫头眉目间已然红鸾星动算一算也该是有姻缘到了且看她这一趟是够能应这个缘分吧。
若非如此了缘也不会如此轻易就允了这一趟。
回到家中得到母亲的肯定答复之后冯紫英总算是又解除了一块石头。
这边催促着自己母亲赶紧准备订亲聘礼那边便赶紧请齐永泰书写给林如海的信函这都是最起码的规矩。
须得要齐永泰书信先去女方应允那么这边聘礼才能送至女方同意并写下官府认可的婚书基本上这桩婚事便算是敲定大半了。
至于说成亲时间这倒是可以自行商量。
******
“你这小子就这么想把为师拖下水?”官应震含笑看着眼前这个英姿勃发的青年。
四年时间眨眼即过而这个昔日刚踏入青檀书院时还显得格外稚嫩的少年郎现在已经成长成为大周最具神奇色彩的士子代表了无论是练国事还是黄尊素和杨嗣昌都望尘莫及。
“官师您难道不想做一番事业么?”冯紫英兴致勃勃地主动替官应震倒茶虽然是在官应震暂居的宅中但是作为弟子自然要做这些事情无需仆僮来。
“户部的情形弟子虽然不知道但是也知道那都是条条框框设定死了的每年就那么些田赋商税应付九边开支都是捉襟见肘您这个户部右侍郎又有多大意义?而且户部左侍郎肯定是来自闽浙或者南直的士人吧?定下来没有?”
冯紫英老练让官应震越发感触“哟你就这么确定?”
“难道郑大人要致仕?”冯紫英见官应震嘴角带笑略微有些意外。
在他看来郑继芝也是湖广人如果官应震担任户部右侍郎那么湖广派在户部的力量就太强大了左侍郎肯定会是江南士人可北地士人在户部这里边一无所获恐怕有些说不过去。
“你倒是把这些算得清楚啊。”官应震淡淡地道:“为师会出任南京户部左侍郎。”
冯紫英一愣之后迅即大喜“原来官师先前是在吓唬弟子啊恭喜官师弟子现在心就踏实了。”
之前冯紫英也就一直在想如果官应震真的出任户部右侍郎而郑继芝这个户部尚书可能就有些危险了因为在这等重要的部门里湖广人占据两个位置而江南或者北方士人其中有一方一个都没有那是说不过去的。
可以说像吏部、户部、兵部这三大部和都察院、大理寺这五个部院寺每个部都必须要有北方士人和江南士人各一名也就是说尚书、左右侍郎或者都御史和副都御使、佥都御史或者大理寺卿和左右少卿里基本上都是由北方士人和江南士人都要有人而且要相对平衡至于其他倒不一定。
所以像户部出现两个湖广人而没有江南士人或者北方士人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那就属于例外了嗯若是礼部、刑部或者工部或许有此可能但户部当不会所以冯紫英才以为是不是郑继芝要致仕户部尚书和左侍郎要分别用江南士人和北方士人来占据。
官应震也是惊讶于冯紫英对这等事情的敏锐和触类旁通小小年纪却对这等官场上的平衡操作之道了如指掌委实让人感慨。
冯紫英倒没想到官应震有如此大的触动前世中几十年的官场生涯已经让习惯于自动带入各种角度思考。
在当下北方士人隐隐有永隆帝支持而江南士人依然势大且太上皇与江南士绅关系复杂交织的情形下让北方士人和江南士人在朝堂中形成一个相对平衡再让湖广派这个小派系或者西南、两广这等无足轻重地方的士人在其中作为缓冲无疑是最为稳妥之举。
现在官应震出任南京户部左侍郎这样一下子形势就明朗了说明内阁和皇帝已经取得一致意见官应震铁定会以南京户部左侍郎来负责开海之略。
这也是应有之意在南北两方在谁都对谁不太放心的情形下一个湖广士人里负责无疑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
官应震虽然和齐永泰交好但是同样他也和叶向高关系不错所以选择他来负责开海之略最合适不过。
“哼你心里踏实了可为师心里却不踏实了。”官应震冷哼了一声“首辅大人对你把东番之事纳入进来很不满意认为你这是不顾大局不分轻重缓急夹带私货乘风兄也是此意你如果不能给为师一个满意说法为师断不能让此事干扰大局。”
“呵呵官师这等事情何须如此紧张?”冯紫英轻描淡写地道:“我和齐师也说过了不过是顺带之举弟子可以保证不会让朝廷多花心思钱粮五年时间便能给朝廷交出一个年产三十万石的肥田沃土来。”
官应震大吃一惊下意识的上下打量冯紫英良久才又恢复了平静的神色“紫英在我面前说这般大话可以但若是传了出去被人拿住把柄那就会惹出是非来。”
“官师不信?”冯紫英胸有成竹。
在全面收集了龙游商人和江右安福商人在云南和郧阳的拓垦情况之后冯紫英之前对如何解决东番问题的最大障碍也终于找到了钥匙。
钻天洞庭遍地龙游这话冯紫英早有耳闻但是没想到龙游商人和江右安福商人居然还有拓垦的传统。
云南姚安和湖广郧阳拓垦都留下了龙游和安福商人很深的印记只是冯紫英无法理解这些地方官员怎么就这么惧怕这些商人的拓垦。
开中法煞费苦心就是要把山陕商人吸引到边地商屯现在人家龙游和安福商人自己出钱雇人来开发偏远落后之地这些地方官员居然担心人家聚众滋事难以控制可以想象得出这帮官员的素质能力有多么低劣也可见前明朝廷的心理防范和恐惧有多么糟糕。
一旦开海东番便成为联结大周与日本之间要地同时也是两广闽地北上京师的咽喉所在而且冯紫英也清楚东番之地有多么富饶金砂、沃土当然难度也不小当地还处于原始状态的土著湿热气候带来的时疫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
但是只要能说动这些商人他们能在云南立足当然也就可以在东番开创尤其是在获得朝廷支持的情形下没理由不能搞出满意的成果出来。
见冯紫英这般自信官应震还真的来了兴趣。
“紫英切莫眼高手低啊更何况你我便是负责开海之略那也主要是拿出方略来下边如何操作还得要看下边人莫不是你还打算亲自去东番拓垦不成?东番之地可不是随意能拓垦的从福建过去风高浪险水流不定而且极其险恶岛上情形也非你所想那般肥田沃土金沙遍地山中多有不服王化的化外之民只怕未必会轻易服从王化这等险恶之地你说三五年时间便能改观为师难以相信。”
“呵呵官师弟子自然是明白其中难处的。都知道这东番之地距离我们福建不过就是一海之隔这福建多山少地民众苦于生计为何宁肯下南洋却都不去东番?”冯紫英点点头。
“关键在于我们海禁使得我们的造船技术落后于这个时代了很多时候我们的船只都只能借助顺风来而要跨越海峡去东番若是没有足够的支持无论是商贾还是寻常民众都是难以去冒这个险的尤其是他们在并不知道东番之地究竟有什么的情况下这种惧于冒险的心态会更重但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开海之略已成定局而又有这般契机为何不敢一试?”
见冯紫英这般笃定官应震也是了解这位弟子的本事和性格知道对方只怕是早就在谋划此事了不过这不是他和对方探讨的重点今日和冯紫英要谈的还是开海乃至银庄之事。
既然自己走马上任已经迫在眉睫那么最重要的就还是如何支撑起开海这一系列的开支银庄便是这里边重中之重了尤其是内阁已经明确特许金收取之后主要是弥补辽东和宁夏甘肃平叛花销这份压力就更大了。
本来就很合她的眼缘生得温婉大气加之身材高挑丰润毕竟是十八九岁的姑娘了比起那些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要让人踏实许多。
“只可惜了是个妾生女若是嫡女让紫英娶这个姑娘倒还合适。”大段氏越看越顺眼感慨不已奈何没生对人肚子。
她已经找人打听清楚了那林黛玉身子娇弱加之年龄尚小这让大段氏心里就更不舒服好在今日看到这女子心里才算踏实了许多若是那林黛玉真的不济起码这一个还是稳当的。
“姐姐铿哥儿不是说了么?姐妹俩一块儿嫁过来姐姐若真是喜欢她日后她生的儿子让铿哥儿去谋个恩荫就好。”小段氏倒是很体贴这也算是对这些媵妾生子的最大照顾了。
大周惯例文武官员子弟都有机会获得恩荫恩荫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比如入读国子监这是最常见的文官子弟最喜出来之后哪怕科举不中亦可谋个佐贰杂官若是老爹面子够大那么没准儿也能获得一个清贵闲职。
再比如入龙禁尉挂个虚衔这是武勋和武官群体最常见的当然也有许多文官愿意选这个。
因为进国子监不是随便都能进的而且如果科举不中要做官哪怕是佐贰杂官那都得要到京城以外的地方这又是很多京官们不愿意的了。
混得好的文臣武将在致仕前几年都会想方设法谋求皇上给个恩典也就是要为自己儿子们找个好的出身哪怕是虚衔那也有了一个身份。
“这都是后话了也不知道这铿哥儿是怎么就鬼摸了头么?非得要娶这个林家女那么多大家闺秀任他挑居然一个看不上眼。”
大段氏也是对自己这个儿子无可奈何。
尤其是看着那门房里堆积如山的帖子即便是现在每日里也都能收到一二十封比起自己丈夫来都强了不知道多少。
单凭这一点大段氏对上自己儿子已经没有了原来那么强硬的底气了否则她是断不会同意这桩婚事的。
“姐姐铿哥儿长大了咱们也不能再像四五年前那般了连老爷不也说许多事请要多听铿哥儿的么?”小段氏知道自己姐姐心里还有些堵劝解道:“再说了这京师城里又有哪家儿郎能有咱们铿哥儿这般得意?他这般看重林家姑娘估摸着一方面林家姑娘的确投缘另一方面也是有其他考虑我听说他很快还要去一趟扬州还是公干估计多半也是和林家有关。”
大段氏瞪了一眼自己妹妹“婉琴铿哥儿就是被你惯坏的你就由着他吧。”
见禅房窗户两个人影消失冯紫英心里也就踏实了许多。
这妙玉今日打扮很是素净淡雅正好符合自己老娘的喜好加上这身更好显身材估摸着有姨娘在一旁劝说问题就不大了。
“那就请二位留步了。”冯紫英点点头含笑道:“五日后我便安排马车来接妙玉姑娘。”
看着冯紫英风度翩翩的背影消失在牟尼院大门外妙玉一时间也有些出神。
站在一旁的了缘师太心中也是一动。
这一位冯公子倒真的是一个合适人物在京师城里声名大噪据说是北地士子年青一代中的翘楚角色家世也好自己这个徒儿俗缘未了尘心未定唯一可惜就是其母的身份这是一个最大障碍。
若是要让她嫁个寻常凡夫俗子只怕也无人能消受得起但若是给富贵人家子弟为妾那又真真是委误了委实两难。
哎这丫头都满了十八了这年龄已经是早该嫁人的时候了看这丫头眉目间已然红鸾星动算一算也该是有姻缘到了且看她这一趟是够能应这个缘分吧。
若非如此了缘也不会如此轻易就允了这一趟。
回到家中得到母亲的肯定答复之后冯紫英总算是又解除了一块石头。
这边催促着自己母亲赶紧准备订亲聘礼那边便赶紧请齐永泰书写给林如海的信函这都是最起码的规矩。
须得要齐永泰书信先去女方应允那么这边聘礼才能送至女方同意并写下官府认可的婚书基本上这桩婚事便算是敲定大半了。
至于说成亲时间这倒是可以自行商量。
******
“你这小子就这么想把为师拖下水?”官应震含笑看着眼前这个英姿勃发的青年。
四年时间眨眼即过而这个昔日刚踏入青檀书院时还显得格外稚嫩的少年郎现在已经成长成为大周最具神奇色彩的士子代表了无论是练国事还是黄尊素和杨嗣昌都望尘莫及。
“官师您难道不想做一番事业么?”冯紫英兴致勃勃地主动替官应震倒茶虽然是在官应震暂居的宅中但是作为弟子自然要做这些事情无需仆僮来。
“户部的情形弟子虽然不知道但是也知道那都是条条框框设定死了的每年就那么些田赋商税应付九边开支都是捉襟见肘您这个户部右侍郎又有多大意义?而且户部左侍郎肯定是来自闽浙或者南直的士人吧?定下来没有?”
冯紫英老练让官应震越发感触“哟你就这么确定?”
“难道郑大人要致仕?”冯紫英见官应震嘴角带笑略微有些意外。
在他看来郑继芝也是湖广人如果官应震担任户部右侍郎那么湖广派在户部的力量就太强大了左侍郎肯定会是江南士人可北地士人在户部这里边一无所获恐怕有些说不过去。
“你倒是把这些算得清楚啊。”官应震淡淡地道:“为师会出任南京户部左侍郎。”
冯紫英一愣之后迅即大喜“原来官师先前是在吓唬弟子啊恭喜官师弟子现在心就踏实了。”
之前冯紫英也就一直在想如果官应震真的出任户部右侍郎而郑继芝这个户部尚书可能就有些危险了因为在这等重要的部门里湖广人占据两个位置而江南或者北方士人其中有一方一个都没有那是说不过去的。
可以说像吏部、户部、兵部这三大部和都察院、大理寺这五个部院寺每个部都必须要有北方士人和江南士人各一名也就是说尚书、左右侍郎或者都御史和副都御使、佥都御史或者大理寺卿和左右少卿里基本上都是由北方士人和江南士人都要有人而且要相对平衡至于其他倒不一定。
所以像户部出现两个湖广人而没有江南士人或者北方士人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那就属于例外了嗯若是礼部、刑部或者工部或许有此可能但户部当不会所以冯紫英才以为是不是郑继芝要致仕户部尚书和左侍郎要分别用江南士人和北方士人来占据。
官应震也是惊讶于冯紫英对这等事情的敏锐和触类旁通小小年纪却对这等官场上的平衡操作之道了如指掌委实让人感慨。
冯紫英倒没想到官应震有如此大的触动前世中几十年的官场生涯已经让习惯于自动带入各种角度思考。
在当下北方士人隐隐有永隆帝支持而江南士人依然势大且太上皇与江南士绅关系复杂交织的情形下让北方士人和江南士人在朝堂中形成一个相对平衡再让湖广派这个小派系或者西南、两广这等无足轻重地方的士人在其中作为缓冲无疑是最为稳妥之举。
现在官应震出任南京户部左侍郎这样一下子形势就明朗了说明内阁和皇帝已经取得一致意见官应震铁定会以南京户部左侍郎来负责开海之略。
这也是应有之意在南北两方在谁都对谁不太放心的情形下一个湖广士人里负责无疑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
官应震虽然和齐永泰交好但是同样他也和叶向高关系不错所以选择他来负责开海之略最合适不过。
“哼你心里踏实了可为师心里却不踏实了。”官应震冷哼了一声“首辅大人对你把东番之事纳入进来很不满意认为你这是不顾大局不分轻重缓急夹带私货乘风兄也是此意你如果不能给为师一个满意说法为师断不能让此事干扰大局。”
“呵呵官师这等事情何须如此紧张?”冯紫英轻描淡写地道:“我和齐师也说过了不过是顺带之举弟子可以保证不会让朝廷多花心思钱粮五年时间便能给朝廷交出一个年产三十万石的肥田沃土来。”
官应震大吃一惊下意识的上下打量冯紫英良久才又恢复了平静的神色“紫英在我面前说这般大话可以但若是传了出去被人拿住把柄那就会惹出是非来。”
“官师不信?”冯紫英胸有成竹。
在全面收集了龙游商人和江右安福商人在云南和郧阳的拓垦情况之后冯紫英之前对如何解决东番问题的最大障碍也终于找到了钥匙。
钻天洞庭遍地龙游这话冯紫英早有耳闻但是没想到龙游商人和江右安福商人居然还有拓垦的传统。
云南姚安和湖广郧阳拓垦都留下了龙游和安福商人很深的印记只是冯紫英无法理解这些地方官员怎么就这么惧怕这些商人的拓垦。
开中法煞费苦心就是要把山陕商人吸引到边地商屯现在人家龙游和安福商人自己出钱雇人来开发偏远落后之地这些地方官员居然担心人家聚众滋事难以控制可以想象得出这帮官员的素质能力有多么低劣也可见前明朝廷的心理防范和恐惧有多么糟糕。
一旦开海东番便成为联结大周与日本之间要地同时也是两广闽地北上京师的咽喉所在而且冯紫英也清楚东番之地有多么富饶金砂、沃土当然难度也不小当地还处于原始状态的土著湿热气候带来的时疫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
但是只要能说动这些商人他们能在云南立足当然也就可以在东番开创尤其是在获得朝廷支持的情形下没理由不能搞出满意的成果出来。
见冯紫英这般自信官应震还真的来了兴趣。
“紫英切莫眼高手低啊更何况你我便是负责开海之略那也主要是拿出方略来下边如何操作还得要看下边人莫不是你还打算亲自去东番拓垦不成?东番之地可不是随意能拓垦的从福建过去风高浪险水流不定而且极其险恶岛上情形也非你所想那般肥田沃土金沙遍地山中多有不服王化的化外之民只怕未必会轻易服从王化这等险恶之地你说三五年时间便能改观为师难以相信。”
“呵呵官师弟子自然是明白其中难处的。都知道这东番之地距离我们福建不过就是一海之隔这福建多山少地民众苦于生计为何宁肯下南洋却都不去东番?”冯紫英点点头。
“关键在于我们海禁使得我们的造船技术落后于这个时代了很多时候我们的船只都只能借助顺风来而要跨越海峡去东番若是没有足够的支持无论是商贾还是寻常民众都是难以去冒这个险的尤其是他们在并不知道东番之地究竟有什么的情况下这种惧于冒险的心态会更重但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开海之略已成定局而又有这般契机为何不敢一试?”
见冯紫英这般笃定官应震也是了解这位弟子的本事和性格知道对方只怕是早就在谋划此事了不过这不是他和对方探讨的重点今日和冯紫英要谈的还是开海乃至银庄之事。
既然自己走马上任已经迫在眉睫那么最重要的就还是如何支撑起开海这一系列的开支银庄便是这里边重中之重了尤其是内阁已经明确特许金收取之后主要是弥补辽东和宁夏甘肃平叛花销这份压力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