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紫英赶到齐永泰府上都是酉初三刻了。
    这段时间他也没敢乱跑知道各方大佬可能会随时召见特别是文渊阁几位但他也不想见人尤其是那些成日里来送帖子的都快成了累赘了。
    王子腾和牛继宗也很活跃冯紫英不知道他们是否与戴姓内侍有瓜葛。
    但戴姓内侍的底细他也很快就打听清楚了大明宫内相戴权的嫡亲侄儿戴滂。
    找来说这种叔侄都当内侍的还是不多见不过据说这位戴滂居然是结婚生子之后才来当的内侍估计应该是戴权的延引之下仰慕权势所以才宁肯去势进宫。
    戴滂在延寿宫为掌宫内侍也算是实权派。
    戴家原籍金陵应该说是和四大家都是有些瓜葛的但目前随着元熙帝逊位戴氏一族在这里边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冯紫英也一时难以判断。
    这段时间里京里边的动静很大涉及到一系列的朝中春季人事变动即将拉开序幕不少蛰伏在京中的官员们也开始活动起来。
    加上涉及到开海必定会新设一些衙门比如几大市舶司比如办理开海举债的衙门会不会新设或者新增官员这都是牵动万人心。
    至于说蜂拥而至的江南豪商巨贾们那就更是不计其数了涉及到如此大的利益没有哪家能无视。
    所以冯紫英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能不见客就尽量不见客。
    翰林院那边对他已经没有要求黄汝良特批他可以在家中办公所以他去翰林院时间也很少了倒是像方有度、范景文、贺逢圣几人都频频登冯府门起来。
    见冯紫英进门齐永泰就直接摆手示意入座。
    “黄汝良把你这份建略递进了内阁今日内阁计议了分歧很大你是怎么考虑的?另外为何将东番之事牵扯进来?”
    开门见山齐永泰也知道内阁中几位这么久来相互切磋探讨妥协各自下来还要和自己这一阵营的人计议这么久也已经差不多大方向定型但是下一步就是涉及到具体操作了。
    “齐师可是置于户部之下难以成行?”冯紫英早就料到以内阁这几位尿性肯定不可能将专司开海举债事务置于某一部无论是户部还是兵部或者工部虽然看起来户部应当是主导。
    但看看户部现在情况尚书郑继芝是湖广人崔景荣是河南人哪怕转任吏部的话接任的官应震又是湖广人以湖广派和北方士人关系日趋走近的情形下恐怕叶向高、方从哲他们都很难容忍让户部实力周让庞大到一个他们难以控制的境地。
    平衡是大周朝廷运行的一个基本要素无论是皇帝还是士林文臣们都很清楚这一点一旦打破那么就会引起很大震荡极大拖累朝廷运转所以无论是叶向高、方从哲还是齐永泰都不愿意见到这等情形。
    “置于任何一个部之下只怕都难以服众会引发很大纷争而且不利于各部的架构稳定。”齐永泰注视着冯紫英“你有何建议?”
    “中书科如何?”被齐永泰看穿之后冯紫英也没有客气径直发表自己意见“中书科本为皇上和内阁之间的纽带但自唐以后便沦为鸡肋据闻朝中又有传言欲以中书舍人为酬以安抚文臣子弟甚至可能大规模增加中书舍人名额岂不成了国子监荫监第二?”
    齐永泰皱眉。
    中书科的确是一个鸡肋唐以后两宋和前明皆为养闲之地实际上就是作为略高于国子监荫监的所在。
    毕竟中书舍人也是从七品官员给致仕文臣的子弟们一个安抚也说得过去所以这中书舍人的从七品职位从前明定额二十人后缩减为七人到大周又膨胀到了现在大周的十余人
    基本上像阁老和六部尚书致仕都能给予其子弟一个中书舍人的特殊恩荫类似于给武勋子弟在龙禁尉中安排一个闲职只不过中书舍人属于文官清贵名义上还是替皇上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
    齐永泰身兼吏部尚书自然清楚这一提议实际上这个建议在沈一贯致仕时就有人提议了不过当时永隆帝没有接受但是随着萧大亨、郑继芝都陆续面临致仕所以这个问题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中书科是继续维系原状充当文臣重臣们致仕给子弟的一个安抚还是像冯紫英所建议的这样把中书科的职责进行变革调整作为一个置于皇上和内阁之下联结六部的衙门?
    齐永泰先是皱眉后又慢慢舒展开来觉得这个建议很有意思。
    若是要新设一个机构其复杂程度不言而喻面临的各种阻力也会巨大这意味着要分各部的权力但是这中书科本身就存在只是原本的职权从唐以后嬗变现在重新进行明确定制起码阻力要小得多。
    “中书科现在是一个空壳而且中书舍人不过是从七品如何能承担起这个职责?”
    “齐师其实这很简单黄大人可以以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院事难道就不可以其他户部工部甚至兵部某位侍郎来掌中书科事?无外乎就是假借一个名义而已而且您也很清楚开海举债乃至东番之事根本就不是原来的中书科的职责范围中书科原来的那点儿事儿也根本无法和开海之略相提并论但是如果要新设一个衙门费时费神且扯皮牵缠而在中书科的职权重新定职定责就要简便许多。”
    冯紫英进一步道:“而且以学生之见这中书科原本职责就和翰林院有些重叠要么裁撤要么就另起炉灶现在赶上这样一个机会正是时候而且中书舍人本身就是不定额之编甚至其品轶均可灵活掌握……”
    冯紫英的话让齐永泰陷入了沉思不得不说自己这个弟子真的是头脑不一般总能从一些不同角度来考虑问题中书科本身就自己原来觉得应该裁撤的机构但是现在看来保留下来留作新用显然更合适。
    只不过要说服叶向高和方从哲还得要花些心思免不了还会有一番切磋交锋和妥协了。
    “这个中书科你的意思就是专门为开海而设?”齐永泰觉得如果这样恐怕也会有人对此有异议。
    “倒不一定开海之略前期肯定会纷繁复杂一些因为牵扯几部但是逐渐走上正轨之后这更像是一个协调机构当然也有其特定职责具体如何来就要看齐师你到时候的想法了要么新设要么扩张中书科中书监中书省重新定职定责将开海之略纳入其工作范畴一部分……”
    被冯紫英的话给吓了一大跳这中书监和中书省就完全是两个概念了在曹魏和唐代那几乎就是宰相机构了那这内阁往哪里摆?
    缓缓摇头但是齐永泰内心已经有些动摇。
    或许当下这种内阁+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这一结构真的有些不太适应形势了?
    就像这个开海之略一样户部工部和兵部都想要伸手但是却明显哪一家都难以吃下来冯紫英提出这个暂时以中书科的壳子来作为临时性处理事务的方案算来算去还真的是最好的办法了。
    “此事我在斟酌一番对了东番之事为何这个时候提出来?难道你不明白轻重缓急?”齐永泰想起这个事情又有些生气“多一桩事儿就多几分羁绊你难道不明白么?”
    “齐师弟子也知道此事的确不该在方略中提出来但是弟子担心这拖上几年恐怕佛郎机人和红毛番就会抢得先手而且弟子以为这东番之地并不会牵扯朝廷太多精力完全可以调动民间力量来进行开发朝廷只需给予一个名义即可最不济只需要中书科职责中带一笔即可便宜行事嘛。”
    冯紫英笑嘻嘻地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对开发东番他自然也早就有了一番考虑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对于这类岛屿土地和拓殖开发都不太看重总以为自己是中央之国地大物博不在意这些原本就属于我们的土地。
    像东番早在三国时代就纳入了中国而宋元时期便已经明确官府管理只是这个时代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让人很无语冯紫英当然不会容许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东番的丰饶加上特殊的位置和意义也决定了这里必须要尽早开发而且还可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自己阵营来。
    “哦?”齐永泰岂有不明白自己这个弟子的立即听出了其话语中隐藏之意目光里多了几分探究“你有其他想法?”
    “嘿嘿瞒不过齐师的确有些想法而且东番之地和其他截然不同弟子以为亦可作为朝廷对外经略的一个尝试。”冯紫英点头。
    ”嗯既如此仔细写一个条陈来让为师好好看看。”齐永泰放下了心只要是对方有想法就好。

章节目录

数风流人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瑞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瑞根并收藏数风流人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