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紫英的确很忙。
沈有容的出现让他精神一振。
这绝对是北方水师舰队的最合适的主帅人选。
熟悉辽东军情又在福建担任水师参将多年年龄略大刚五十岁但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应该正值壮年。
前世中他甚至在东番(台湾)和澎湖痛击了倭寇和逼退了荷兰人这一世怎么也不可能比前世差吧?
沈有容到京刚到一日。
按照大周朝堂惯例丁忧期满的官员都需要像吏部和兵部报到然后根据缺员名额和资历排序以及报到时间来进行安排。
有些人报到就能安排职务走马上任还有的人在京城虚耗几年也不一定能等到安排这里边也有很多讲究和机缘。
一是要看是否有合适的相对应的职位空缺出来你是从四品可空缺出来不是正五品就是正四品如果你有过硬的人脉或者你是进士出身又或者你丁忧之前的理念考核均为优秀颇得吏部认可那么吏部肯定会优先考虑这甚至可能不会按照你排序和时间来安排。
当然这人脉背景一说很多时候更重要你若是颇得那位朝中大佬看重或者有特殊交情哪怕你本该安排的职务空缺没有合适的位置也可以让你直接晋升安排到更高品轶的职位去。
沈有容其实在一年前就已经丁忧期满了去年他便来过京师一趟在兵部报道过了。
他是武将职务安排都是由兵部武选清吏司安排在京中呆了三个月盘缠用光也没等到通知只能怏怏回乡。
今年来京师也是有人推荐也就是汪文言给他去信让他尽早启程去京师并向他推介了冯紫英。
作为曾经担任过卫指挥佥事的沈有容当然很清楚自己这种三年过后早就被人忘到九霄云外的武将要想在京师中重新谋得一个合适的官职有多难。
每个官员都要面临丁忧这一难关三年时间足以让很多人淡忘你而且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你若是在兵部或者吏部没有足够的人脉又不愿意花银子想要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就熬吧。
不过汪文言的信让他精神一振。
冯紫英何许人就算是他是一个外埠武官也一样早就有所耳闻。
去年他到京去兵部报到时对方已经跟随兵部右侍郎柴恪出京前往西疆平叛去了据说是直接被柴恪点将从翰林院要走。
那时候对方还只是一个庶吉士。
当然这等进士出身的庶吉士前程无疑是远大的不出自己所料一趟西疆平叛回来人家已经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了。
这就是进士之威自己这等武人二十年披肝沥胆的戍边苦熬甚至不及人家几篇文章再加一趟游历般的所谓出征平叛。
不过在宦海中挣扎了几十年的沈有容倒是对这个没多少看法大周本来就是以文驭武文臣高于武将更别说科举出身的文臣更是高人一等。
这些都还不是沈有容最关心的他更关注的是冯紫英提出的开海之略和打通辽南——登莱后勤补给线的建议。
这太符合沈有容的胃口了。
久在辽东的他深知辽东的困境。
建州女真仗着地利气候和民族习性优势不断蚕食大周边地宽甸六堡的放弃让正在丁忧守孝的他也是扼腕叹息不止也让他对辽东局面倍感担心。
而大周在辽东基本上所有的后勤补给都需要来自内地或者准确的说要来自江南从粮食到布匹这些都需要从江南经运河运到京师再从京师经陆路转运到辽东。
这里边层层转运人为的天灾的还是本身就要损耗的消耗有多大让人都不敢相信。
如果解决了登莱到辽南的后勤补给线如果再能加上开海带来海运发展那么也就意味着从松江或者宁波——登州——辽南的这条航线就可以畅通无阻而这些粮秣布匹等各类物资的损耗起码可以下降七成以上!
更让沈有容感到兴奋的是这个开海之略意味着将彻底废弃自前明以来的海禁政策同时将原来开海的朝贡制度改为彻底放开的海贸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改革意味着大周将彻底对海洋张开双臂不再惧怕来自外海的挑战。
沈有容在福建十多年太多清楚海禁带来的危害了。
福建水师就是这样缩手缩脚的慢慢被窒息而死从最初的七八十条船近万人慢慢萎缩到只有三四十条船两三千人面对小股倭寇还能勉强支撑但是遇上几股海盗就捉襟见肘了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海盗倭寇在闽浙各地登陆肆虐。
如果不是壬辰倭乱之后日本那边安分一些而闽浙这边也因为半公开地放任那些大海商们走私只怕那些倭寇海盗还会更加猖獗的袭扰沿海。
所以当接到汪文言的信之后他第一时间就上京了。
若是只图寻找一个官职他沈有容不至于这么急切但若是能够借此机会寻找到一个能让自己一展心中抱负的机会那他沈有容便是马革裹尸那也值了。
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这位冯修撰是不是像汪文言所说的那么神通广大。
他承认这个冯紫英是肯定有些本事能耐的能提出打通辽南——登莱后勤补给线又还跟着拿出了开海之略来作为双管齐下这份见识便是朝中诸公只怕能想到都未必有此魄力但这位还是庶吉士的冯紫英却居然能说动内阁和皇帝。
沈有容虽然是武将但也知道朝廷中南北之间的分歧矛盾有多大像这样一个能够兼顾双方的策略是很需要花费一番心思尤其是在细节上更要落实才能让南北士人文臣们支持。
但他现在关心的是冯紫英有没有这个能耐本事把自己推到自己想去的位置上。
甚至连沈有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现在更适合去什么位置上。
正琢磨间却听到了外间自己仆人和一个清朗的声音对话:“请问沈将军在么?”
“您是哪位?我家老爷正在休息……”
“那能否劳烦通报一声就说翰林院冯铿求见。”
冯铿?!
这么快就来了?
沈有容忍不住站起身来面露惊容。
自己这帖子送过去不到一个时辰吧?当时对方好像不在家。
这么快难道是看到自己帖子就来了?
心中怀中复杂的情绪沈有容却不敢怠慢。
丁忧前他是卫指挥佥事从四品官员但是丁忧后什么都不是就算是自己是一个从四品的卫指挥佥事面对一个翰林院的从六品修撰一样没有任何可资倨傲的资本。
翰林院是什么地方?未来朝中重臣的摇篮。这位连十七岁都还不到的翰林院修撰也许要不了几年就能升到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品轶这只是品轶而论前途和影响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推开门沈有容抱拳一揖“沈有容见过冯修撰。”
“沈将军太客气紫英不过是一介文人如何当得起卫国戍边鏖战外敌的沈将军如此礼遇?”冯紫英一边说一边也在打量这位沈将军。
相貌平凡个子不高面容略黑隆准断眉下一双精光湛然的眸子倒是让人能看出些许不凡来。
“能提出要保辽东必保辽南——登莱航线这一建议就值得沈某一鞠躬道谢更不用说冯修撰还提出并推动了开海之略以沈某陋见开海之略必将让我们大周不再受制于来自海外的威胁无论是日本还是西夷海禁只会将我们大周手脚捆绑起来坐以待毙……”
双方都是开门见山甚至还没有坐下便已经在言语上直言试探了。
冯紫英很喜欢这样的风格。
“紫英听闻沈将军久历辽东后又征战福建沿海之地要害了如指掌水陆两战尽皆精熟不知道沈将军认为当下大周海疆经营之略该如何行之?”
冯紫英的问话让沈有容颇为震动忍不住又打量了一下这个负手而立的年轻人。
如果是兵部尚书或者某位阁老要问这个问题沈有容自然可以指点江山一番但是对方再怎么名噪天下但也只是一个翰林院修撰而自己要说的可是真正安邦定国的军国重事。
但是略一迟疑之后沈有容就忍不住哑然失笑而后自嘲自己都被兵部闲置一年而无人问津便是自己有经天纬地的韬略谁又会信谁又会听?
眼前这一位虽然现在身份低了一些但是其影响力和话语权可不低他做不了主但起码他可以把自己的话带给更高层面。
“从短期从紧迫看打通辽南——登莱补给线便能极大改善辽东防守态势还能防止朝鲜受到建州女真胁迫之后倒向女真另外如果我们能建立起一支足够强大的水师舰队我们就可以绕过朝鲜南部和日本之间的水道一路向北依托虾夷为基地经略海西女真和更北的野人女真以此从建州女真后方开辟另外一个战线!”
沈有容的出现让他精神一振。
这绝对是北方水师舰队的最合适的主帅人选。
熟悉辽东军情又在福建担任水师参将多年年龄略大刚五十岁但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应该正值壮年。
前世中他甚至在东番(台湾)和澎湖痛击了倭寇和逼退了荷兰人这一世怎么也不可能比前世差吧?
沈有容到京刚到一日。
按照大周朝堂惯例丁忧期满的官员都需要像吏部和兵部报到然后根据缺员名额和资历排序以及报到时间来进行安排。
有些人报到就能安排职务走马上任还有的人在京城虚耗几年也不一定能等到安排这里边也有很多讲究和机缘。
一是要看是否有合适的相对应的职位空缺出来你是从四品可空缺出来不是正五品就是正四品如果你有过硬的人脉或者你是进士出身又或者你丁忧之前的理念考核均为优秀颇得吏部认可那么吏部肯定会优先考虑这甚至可能不会按照你排序和时间来安排。
当然这人脉背景一说很多时候更重要你若是颇得那位朝中大佬看重或者有特殊交情哪怕你本该安排的职务空缺没有合适的位置也可以让你直接晋升安排到更高品轶的职位去。
沈有容其实在一年前就已经丁忧期满了去年他便来过京师一趟在兵部报道过了。
他是武将职务安排都是由兵部武选清吏司安排在京中呆了三个月盘缠用光也没等到通知只能怏怏回乡。
今年来京师也是有人推荐也就是汪文言给他去信让他尽早启程去京师并向他推介了冯紫英。
作为曾经担任过卫指挥佥事的沈有容当然很清楚自己这种三年过后早就被人忘到九霄云外的武将要想在京师中重新谋得一个合适的官职有多难。
每个官员都要面临丁忧这一难关三年时间足以让很多人淡忘你而且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你若是在兵部或者吏部没有足够的人脉又不愿意花银子想要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就熬吧。
不过汪文言的信让他精神一振。
冯紫英何许人就算是他是一个外埠武官也一样早就有所耳闻。
去年他到京去兵部报到时对方已经跟随兵部右侍郎柴恪出京前往西疆平叛去了据说是直接被柴恪点将从翰林院要走。
那时候对方还只是一个庶吉士。
当然这等进士出身的庶吉士前程无疑是远大的不出自己所料一趟西疆平叛回来人家已经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了。
这就是进士之威自己这等武人二十年披肝沥胆的戍边苦熬甚至不及人家几篇文章再加一趟游历般的所谓出征平叛。
不过在宦海中挣扎了几十年的沈有容倒是对这个没多少看法大周本来就是以文驭武文臣高于武将更别说科举出身的文臣更是高人一等。
这些都还不是沈有容最关心的他更关注的是冯紫英提出的开海之略和打通辽南——登莱后勤补给线的建议。
这太符合沈有容的胃口了。
久在辽东的他深知辽东的困境。
建州女真仗着地利气候和民族习性优势不断蚕食大周边地宽甸六堡的放弃让正在丁忧守孝的他也是扼腕叹息不止也让他对辽东局面倍感担心。
而大周在辽东基本上所有的后勤补给都需要来自内地或者准确的说要来自江南从粮食到布匹这些都需要从江南经运河运到京师再从京师经陆路转运到辽东。
这里边层层转运人为的天灾的还是本身就要损耗的消耗有多大让人都不敢相信。
如果解决了登莱到辽南的后勤补给线如果再能加上开海带来海运发展那么也就意味着从松江或者宁波——登州——辽南的这条航线就可以畅通无阻而这些粮秣布匹等各类物资的损耗起码可以下降七成以上!
更让沈有容感到兴奋的是这个开海之略意味着将彻底废弃自前明以来的海禁政策同时将原来开海的朝贡制度改为彻底放开的海贸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改革意味着大周将彻底对海洋张开双臂不再惧怕来自外海的挑战。
沈有容在福建十多年太多清楚海禁带来的危害了。
福建水师就是这样缩手缩脚的慢慢被窒息而死从最初的七八十条船近万人慢慢萎缩到只有三四十条船两三千人面对小股倭寇还能勉强支撑但是遇上几股海盗就捉襟见肘了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海盗倭寇在闽浙各地登陆肆虐。
如果不是壬辰倭乱之后日本那边安分一些而闽浙这边也因为半公开地放任那些大海商们走私只怕那些倭寇海盗还会更加猖獗的袭扰沿海。
所以当接到汪文言的信之后他第一时间就上京了。
若是只图寻找一个官职他沈有容不至于这么急切但若是能够借此机会寻找到一个能让自己一展心中抱负的机会那他沈有容便是马革裹尸那也值了。
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这位冯修撰是不是像汪文言所说的那么神通广大。
他承认这个冯紫英是肯定有些本事能耐的能提出打通辽南——登莱后勤补给线又还跟着拿出了开海之略来作为双管齐下这份见识便是朝中诸公只怕能想到都未必有此魄力但这位还是庶吉士的冯紫英却居然能说动内阁和皇帝。
沈有容虽然是武将但也知道朝廷中南北之间的分歧矛盾有多大像这样一个能够兼顾双方的策略是很需要花费一番心思尤其是在细节上更要落实才能让南北士人文臣们支持。
但他现在关心的是冯紫英有没有这个能耐本事把自己推到自己想去的位置上。
甚至连沈有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现在更适合去什么位置上。
正琢磨间却听到了外间自己仆人和一个清朗的声音对话:“请问沈将军在么?”
“您是哪位?我家老爷正在休息……”
“那能否劳烦通报一声就说翰林院冯铿求见。”
冯铿?!
这么快就来了?
沈有容忍不住站起身来面露惊容。
自己这帖子送过去不到一个时辰吧?当时对方好像不在家。
这么快难道是看到自己帖子就来了?
心中怀中复杂的情绪沈有容却不敢怠慢。
丁忧前他是卫指挥佥事从四品官员但是丁忧后什么都不是就算是自己是一个从四品的卫指挥佥事面对一个翰林院的从六品修撰一样没有任何可资倨傲的资本。
翰林院是什么地方?未来朝中重臣的摇篮。这位连十七岁都还不到的翰林院修撰也许要不了几年就能升到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品轶这只是品轶而论前途和影响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推开门沈有容抱拳一揖“沈有容见过冯修撰。”
“沈将军太客气紫英不过是一介文人如何当得起卫国戍边鏖战外敌的沈将军如此礼遇?”冯紫英一边说一边也在打量这位沈将军。
相貌平凡个子不高面容略黑隆准断眉下一双精光湛然的眸子倒是让人能看出些许不凡来。
“能提出要保辽东必保辽南——登莱航线这一建议就值得沈某一鞠躬道谢更不用说冯修撰还提出并推动了开海之略以沈某陋见开海之略必将让我们大周不再受制于来自海外的威胁无论是日本还是西夷海禁只会将我们大周手脚捆绑起来坐以待毙……”
双方都是开门见山甚至还没有坐下便已经在言语上直言试探了。
冯紫英很喜欢这样的风格。
“紫英听闻沈将军久历辽东后又征战福建沿海之地要害了如指掌水陆两战尽皆精熟不知道沈将军认为当下大周海疆经营之略该如何行之?”
冯紫英的问话让沈有容颇为震动忍不住又打量了一下这个负手而立的年轻人。
如果是兵部尚书或者某位阁老要问这个问题沈有容自然可以指点江山一番但是对方再怎么名噪天下但也只是一个翰林院修撰而自己要说的可是真正安邦定国的军国重事。
但是略一迟疑之后沈有容就忍不住哑然失笑而后自嘲自己都被兵部闲置一年而无人问津便是自己有经天纬地的韬略谁又会信谁又会听?
眼前这一位虽然现在身份低了一些但是其影响力和话语权可不低他做不了主但起码他可以把自己的话带给更高层面。
“从短期从紧迫看打通辽南——登莱补给线便能极大改善辽东防守态势还能防止朝鲜受到建州女真胁迫之后倒向女真另外如果我们能建立起一支足够强大的水师舰队我们就可以绕过朝鲜南部和日本之间的水道一路向北依托虾夷为基地经略海西女真和更北的野人女真以此从建州女真后方开辟另外一个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