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紫英这一番话让永隆帝心中豁然开朗激动得忍不住双手都颤抖起来这么久来困扰给他的问题顿时迎刃而解。
对于朝廷来说或者说对于他和朝中群臣们来说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避免背上与民争利这个骂名。
无论哪种新的税在大家看来都无疑要加重百姓的负担。
比如盐稅百姓无一不食盐你加税那便要落在每个百姓头上比如自己派出的税监在水陆关卡设立征税那一样最终会加到货物身上无论是粮食、铁器、布匹、干果特产等物事都是如此。
所以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永隆帝很清楚朝廷就始终要背负道德道义上的压力少有风吹草动就会有人跳出来狂喷进而影响到新政的推进。
但刚才冯紫英所提到的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是啊丝绸、瓷器和茶叶输出到海外新增海税了那也是海外那些个夷人们的事情和大周子民无关。
同样海外输入到大周来的物事大周中原上国什么没有?
便有所需如刚才冯紫英提到的香料、大木、铜料、银子那是寻常百姓能用得起的么?
香料、大木除了那些豪商巨贾和官宦人家外寻常百姓谁能用得起?
铜料、银子除了朝廷户部所需外也就只有那些私铸商人才敢购入了。
这些私铸行为本来就是朝廷要严厉缉查捉拿的普通百姓更是沾都不敢沾。
看见永隆帝忍不住站起身来走了一圈才重新回到御座上冯紫英却是眼观鼻鼻观心端坐不动视若无睹。
他很清楚这一道枷锁的解脱对于一心想要争取士林民间名声的永隆帝来说意义有多么重大可以说甚至超过了西征平叛收复失地本身。
永隆帝也意识到了自己失态了但在看到冯紫英宛若闭目菩萨一般端坐不言更是心怀大畅。
此子果然有将相之风难怪张景秋和柴恪都对此子嘉誉有加而齐永泰和乔应甲也以此子为荣。
“冯卿所言甚是啊不与民争利但是商贾之人身为大周子民也的确应当报效朝廷才是深合朕意。”永隆帝捋须满意地笑道。
解决了这个问题剩下的就是这设立市舶司后收益以及最紧要的以此为抵押的举债问题了。
如果是解决了与民争利问题是质是本问题那么市舶司日后每年收益和向商人们举债的数量就是量的问题了如果这个量太少比如二三十万两甚至三五十万两那么意义分量就要清淡许多了。
“冯卿以你之见这设立市舶司该如何行事比如设立地点是只设一处还是三五处?另外冯卿可对这市舶司每年收益是否有一个评估?”永隆帝目光灼灼盯着冯紫英。
“回禀皇上这等评估照理须得要先行对整个沿海地区的海贸做一个调查才能得出但是纵观闽浙和两广以及南直隶的海贸情形臣以为不会太差。”冯紫英也不敢轻下结论万一说得太离谱那可就真的损害自己名声了。
永隆帝有些失望。
他也知道是自己有些急于求成了这等原本毫无根基之事骤然要对方就要拿出一个具体数目来委实太难为对方了但他又实在有些不甘心。
“冯卿可以可否做一个大致评估就是朕与冯卿之间的私下谈话无需外人知晓。”
冯紫英也是一怔这个待遇可不低此言不入三人之耳堪称隆遇了不能冷了对方的心。
想了一想之后冯紫英这才正色道:“皇上微臣的确不敢轻下断言尤其是这每年海税收益不定但微臣想若是第一遭收取的的特许金却是可以作一个大致评估的。”
“哦?”永隆帝先是失望然后又是双目放光“冯卿快说。”
这个时候他才想起对柴恪奏折中也说到了海税和特许金的问题也做了简单解释特许金就是要从事海贸的商贾须得要向朝廷缴纳的一次性费用相当于获得门槛资格其他人便不得参与海贸。
“微臣有个粗略设想以闽浙的海贸发达可按照大中小三等规模来发放海贸特许证一等须得要缴纳特许金足银八万两二等五万两三等二万两可允许从事海贸十年为限……闽省可发放一等特许证三到五份二等五到十份三等十到二十份……同理浙省、南直、两广、山东亦可按照此等规格适当缩减……”
“……这等特许证数量只是臣的一个初步估算实际操作可以先适当少一些待到明后年等到海贸发展起来再适当增加……另外这等特许证在特许年限内也可以转让……”
看见永隆帝脸上露出的狂喜之色冯紫英也不忍打击对方的积极性只是低垂着眼睑道:“但若要想让这等特许证真的为海商们所接受朝廷也需要做到一些举措……”
“哦?”永隆帝终于冷静下来他也想到天下哪有这等好事这些商人们也不是傻子岂有朝廷出台这样一个制度便遵守执行乖乖奉上银子的?“冯卿你说。”
“第一特许证数量需要控制若要增加须得要经得已经取得特许证的商人们认同要有一个协商机制否则朝廷今年发十份明年发一百份那这等特许证就毫无意义和价值了……”
永隆帝点头这的确在理若是朝廷这般做派那就和抢和骗没什么区别了。
“第二要责令地方官府严查未取得特许证和不入市舶司缴纳海税的走私行为甚至要记入吏部和都察院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中若是放任甚至勾结走私那么便要严惩不贷否则若是那走私商和取得特许证按律入港纳税的海商都一样了那这等制度也就失去意义了。”
永隆帝也是点头这也是应有之意若是把不严打走私那些走私商都不入港口向市舶司纳税那海税从何而来?
“第三朝廷要组建水军舰队一方面震慑倭寇另一方面要为海商的正常海贸保驾护航不能只收了银子便什么也不管人家海商一出海便被倭寇或者海贼抢掠那不但朝廷威信荡然无存。而且亦会极大的挫伤海商的海贸积极性……”
冯紫英的侃侃而谈也让永隆帝既高兴满意也有些震惊。
这可不是柴恪在奏折中所提及的内容了而应该是冯紫英自己琢磨出来的门道了虽然大家坐在一起仔细商讨最后可能也能拿出这样一些条款来但是冯紫英就能考虑如此周到说明此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了相当长远的考虑了。
“冯卿你考虑得相当周全不过这建立一支水军舰队恐怕还需要慎重……”永隆帝沉吟了一下“你是担心倭寇和海盗对这些海商船队的破坏?”
“皇上您应该清楚原来那些走私商或多或少都是和那些个倭寇海盗有瓜葛的若是朝廷出台了这等方略他们的利益势必受到损害自然不会就这样轻易罢休难免就要出阴招来当然一些走私商可能会从长远考虑愿意化暗为明接受朝廷的规制毕竟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测的风险但是肯定还有一些人习惯了这种恶习而不愿意改邪归正的那么朝廷就必须要由应对之策……”
永隆帝皱起眉头。
这建立一支水军舰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朝廷原来是有水军的但基本上都是从前明时代接受下来的零散的驻防各地比如登州、莱州、宁波、广州等地基本上是以守卫港口为主不成气候。
而冯紫英提及的这样一支水军舰队明显是要瞄准出海打击倭寇和海盗为目标的这规模和所需花费就很难控制了。
“而且皇上女真人现在咄咄逼人不但对辽东镇构成了很大压力同时也直接威胁到了朝鲜一旦朝鲜被迫向女真人屈服我们在辽东的态势还会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在辽西陷入困境之后如果要保住辽东恐怕就急需要在水军舰队上成为一支决定性力量才行……”
冯紫英观察着永隆帝的神色表情但是很显然永隆帝对这一观点或者说对水军舰队的运送力量和登陆作战的机动打击作用完全没有概念只是盘算着这可能会花费多少这让冯紫英也有些暗叹。
这大周基本上延续了前明的战略思维模式对海洋运输模式改变带来的运力和机动能力改变根本没有意识当然这可能和一直以来的海禁有很大原因这一步恐怕还得要慢慢走下去。
“冯卿此事朕知道了嗯那你对开海举债可还有什么要说的?”永隆帝意犹未尽他也不愿意在他看来是细枝末节的问题上打击对方的积极性所以绕开这个话题问道。
“皇上可能也知道在开海和举债问题上很多人都不太接受这除了先前微臣提到的那些原因外也就是这笔举债所得该如何开支的问题估计也会引起很大争议……”
对于朝廷来说或者说对于他和朝中群臣们来说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避免背上与民争利这个骂名。
无论哪种新的税在大家看来都无疑要加重百姓的负担。
比如盐稅百姓无一不食盐你加税那便要落在每个百姓头上比如自己派出的税监在水陆关卡设立征税那一样最终会加到货物身上无论是粮食、铁器、布匹、干果特产等物事都是如此。
所以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永隆帝很清楚朝廷就始终要背负道德道义上的压力少有风吹草动就会有人跳出来狂喷进而影响到新政的推进。
但刚才冯紫英所提到的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是啊丝绸、瓷器和茶叶输出到海外新增海税了那也是海外那些个夷人们的事情和大周子民无关。
同样海外输入到大周来的物事大周中原上国什么没有?
便有所需如刚才冯紫英提到的香料、大木、铜料、银子那是寻常百姓能用得起的么?
香料、大木除了那些豪商巨贾和官宦人家外寻常百姓谁能用得起?
铜料、银子除了朝廷户部所需外也就只有那些私铸商人才敢购入了。
这些私铸行为本来就是朝廷要严厉缉查捉拿的普通百姓更是沾都不敢沾。
看见永隆帝忍不住站起身来走了一圈才重新回到御座上冯紫英却是眼观鼻鼻观心端坐不动视若无睹。
他很清楚这一道枷锁的解脱对于一心想要争取士林民间名声的永隆帝来说意义有多么重大可以说甚至超过了西征平叛收复失地本身。
永隆帝也意识到了自己失态了但在看到冯紫英宛若闭目菩萨一般端坐不言更是心怀大畅。
此子果然有将相之风难怪张景秋和柴恪都对此子嘉誉有加而齐永泰和乔应甲也以此子为荣。
“冯卿所言甚是啊不与民争利但是商贾之人身为大周子民也的确应当报效朝廷才是深合朕意。”永隆帝捋须满意地笑道。
解决了这个问题剩下的就是这设立市舶司后收益以及最紧要的以此为抵押的举债问题了。
如果是解决了与民争利问题是质是本问题那么市舶司日后每年收益和向商人们举债的数量就是量的问题了如果这个量太少比如二三十万两甚至三五十万两那么意义分量就要清淡许多了。
“冯卿以你之见这设立市舶司该如何行事比如设立地点是只设一处还是三五处?另外冯卿可对这市舶司每年收益是否有一个评估?”永隆帝目光灼灼盯着冯紫英。
“回禀皇上这等评估照理须得要先行对整个沿海地区的海贸做一个调查才能得出但是纵观闽浙和两广以及南直隶的海贸情形臣以为不会太差。”冯紫英也不敢轻下结论万一说得太离谱那可就真的损害自己名声了。
永隆帝有些失望。
他也知道是自己有些急于求成了这等原本毫无根基之事骤然要对方就要拿出一个具体数目来委实太难为对方了但他又实在有些不甘心。
“冯卿可以可否做一个大致评估就是朕与冯卿之间的私下谈话无需外人知晓。”
冯紫英也是一怔这个待遇可不低此言不入三人之耳堪称隆遇了不能冷了对方的心。
想了一想之后冯紫英这才正色道:“皇上微臣的确不敢轻下断言尤其是这每年海税收益不定但微臣想若是第一遭收取的的特许金却是可以作一个大致评估的。”
“哦?”永隆帝先是失望然后又是双目放光“冯卿快说。”
这个时候他才想起对柴恪奏折中也说到了海税和特许金的问题也做了简单解释特许金就是要从事海贸的商贾须得要向朝廷缴纳的一次性费用相当于获得门槛资格其他人便不得参与海贸。
“微臣有个粗略设想以闽浙的海贸发达可按照大中小三等规模来发放海贸特许证一等须得要缴纳特许金足银八万两二等五万两三等二万两可允许从事海贸十年为限……闽省可发放一等特许证三到五份二等五到十份三等十到二十份……同理浙省、南直、两广、山东亦可按照此等规格适当缩减……”
“……这等特许证数量只是臣的一个初步估算实际操作可以先适当少一些待到明后年等到海贸发展起来再适当增加……另外这等特许证在特许年限内也可以转让……”
看见永隆帝脸上露出的狂喜之色冯紫英也不忍打击对方的积极性只是低垂着眼睑道:“但若要想让这等特许证真的为海商们所接受朝廷也需要做到一些举措……”
“哦?”永隆帝终于冷静下来他也想到天下哪有这等好事这些商人们也不是傻子岂有朝廷出台这样一个制度便遵守执行乖乖奉上银子的?“冯卿你说。”
“第一特许证数量需要控制若要增加须得要经得已经取得特许证的商人们认同要有一个协商机制否则朝廷今年发十份明年发一百份那这等特许证就毫无意义和价值了……”
永隆帝点头这的确在理若是朝廷这般做派那就和抢和骗没什么区别了。
“第二要责令地方官府严查未取得特许证和不入市舶司缴纳海税的走私行为甚至要记入吏部和都察院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中若是放任甚至勾结走私那么便要严惩不贷否则若是那走私商和取得特许证按律入港纳税的海商都一样了那这等制度也就失去意义了。”
永隆帝也是点头这也是应有之意若是把不严打走私那些走私商都不入港口向市舶司纳税那海税从何而来?
“第三朝廷要组建水军舰队一方面震慑倭寇另一方面要为海商的正常海贸保驾护航不能只收了银子便什么也不管人家海商一出海便被倭寇或者海贼抢掠那不但朝廷威信荡然无存。而且亦会极大的挫伤海商的海贸积极性……”
冯紫英的侃侃而谈也让永隆帝既高兴满意也有些震惊。
这可不是柴恪在奏折中所提及的内容了而应该是冯紫英自己琢磨出来的门道了虽然大家坐在一起仔细商讨最后可能也能拿出这样一些条款来但是冯紫英就能考虑如此周到说明此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了相当长远的考虑了。
“冯卿你考虑得相当周全不过这建立一支水军舰队恐怕还需要慎重……”永隆帝沉吟了一下“你是担心倭寇和海盗对这些海商船队的破坏?”
“皇上您应该清楚原来那些走私商或多或少都是和那些个倭寇海盗有瓜葛的若是朝廷出台了这等方略他们的利益势必受到损害自然不会就这样轻易罢休难免就要出阴招来当然一些走私商可能会从长远考虑愿意化暗为明接受朝廷的规制毕竟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测的风险但是肯定还有一些人习惯了这种恶习而不愿意改邪归正的那么朝廷就必须要由应对之策……”
永隆帝皱起眉头。
这建立一支水军舰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朝廷原来是有水军的但基本上都是从前明时代接受下来的零散的驻防各地比如登州、莱州、宁波、广州等地基本上是以守卫港口为主不成气候。
而冯紫英提及的这样一支水军舰队明显是要瞄准出海打击倭寇和海盗为目标的这规模和所需花费就很难控制了。
“而且皇上女真人现在咄咄逼人不但对辽东镇构成了很大压力同时也直接威胁到了朝鲜一旦朝鲜被迫向女真人屈服我们在辽东的态势还会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在辽西陷入困境之后如果要保住辽东恐怕就急需要在水军舰队上成为一支决定性力量才行……”
冯紫英观察着永隆帝的神色表情但是很显然永隆帝对这一观点或者说对水军舰队的运送力量和登陆作战的机动打击作用完全没有概念只是盘算着这可能会花费多少这让冯紫英也有些暗叹。
这大周基本上延续了前明的战略思维模式对海洋运输模式改变带来的运力和机动能力改变根本没有意识当然这可能和一直以来的海禁有很大原因这一步恐怕还得要慢慢走下去。
“冯卿此事朕知道了嗯那你对开海举债可还有什么要说的?”永隆帝意犹未尽他也不愿意在他看来是细枝末节的问题上打击对方的积极性所以绕开这个话题问道。
“皇上可能也知道在开海和举债问题上很多人都不太接受这除了先前微臣提到的那些原因外也就是这笔举债所得该如何开支的问题估计也会引起很大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