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大唐马王爷最新章节!
柳玉如和樊莺从青云酒楼出来,直接回到果毅都尉府,高畅一头晌没有与二人好好说话,见她们回来,忙问她们此事打听得如何。柳玉如道,“没什么收获,不过我们姐妹正好来了鄯州,总要顺便察访一下。”
她们托郭待封,带她们去找一找那位已故市令宋大人的住处,最好从宋大人的家人中找到与其关系要好的朋友,然后再看看能否打听一下当年的事情。
郭待封笑道,“都是我粗心大意了,要是多留些心,也不会让你们两个再费事。”
柳玉如忙道,“这怎么能怪郭二哥呢?再说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正好我和樊莺借着这个机会跑出家来玩。”
吃过午饭,郭待封带了二人到户曹那里查到了宋大人的住处,那里却是整座鄯州城最为破败的民户区。柳玉如和樊莺二人不用郭待封陪同,各骑了马匹溜溜哒哒自已去寻找。
反正对此事的察访也不算多么紧急的事情,只要她们能在高大人回来前回到家就行。要是把另一个骑过乌蹄赤兔的人察访到,说不定高大人还会夸奖她们几句。
这片民户区就在鄯州城北门内,从北门大街拐进去,街道变得狭窄起来,一片低矮的瓦房鳞次栉比,每一户的门楣促狭而拥挤。本来就不大宽绰的街道上居然还有拉着柴草的牛车通过,柳玉如和樊莺不得不把各自的马拨到路边,等牛车过去后才能继续往前走。
她们按着鄯州户曹提供的宋大人的住址,在街上转悠了一阵子,也没有找到这位宋大人的门口。因为户曹衙门写给她们的门牌是多年之前的,此时看上去,家家大门上都已经见不到标识。
一个鄯州的市令,主管的是一城的市场买卖、商户等事,如果他心眼活泛那么一点,都不至于住在这样一片寒酸的地方。
二人不由得对这位已经故去的宋大人平添了一丝隐约的敬意,只是宋大人在巨大的诱惑面前终于晚节不保,还枉送了性命,想来也让人惋惜。
一群半大男孩子正在街头玩耍,他们注意到街头来的这两位漂亮的女子,骑着高头大马在那里辨认门牌,便跑上来问,“你们找哪家?我们知道!”
柳玉如道,“这里可有一位宋大人的家?”
他们立刻争先恐后在前边带路,很快在一座院子前站住,“我们这里只有一个官儿,就是这里了!”柳玉如让樊莺给了他们些大钱,每人两个。孩子们拿了钱,冲他们作个揖,一哄而散。
二人下马,樊莺上前叫门,不大一会有个二十多岁的男子出来,她们以为是宋大人的兄弟什么的,一问,那人说不是,“我们是租的宋大人家的房子,主人已经搬到乡下去了。”
他似乎很乐意给二人带路,从院子里牵出一头毛驴,对二人道,“我带你们去,也不算远,正好要去交房租。”
三人出了鄯州城的北门,在城外的土路上行不远,拐过一道山坡,那人指着远处五里外一座村子对二人道,“两位夫人,你们看,就是那里。”
柳玉如问,“这位小哥,这位宋大人家为什么放着城里不住,却搬出去?”
那人道,“我是知道这位宋大人过世后,他家中只剩下了三个女人,也没有什么经济,把城里的房子租出去收些房租,大概是在乡下会好过点。”
“宋大人家没有男丁吗?”
“小的知道他家有位七十岁的老婆婆、一位宋大人遗孀、一个十几岁的女儿,再无旁的人了。”柳玉如听了,已经能够体会到这一家子的艰辛。这位宋大人是家中的顶梁柱,他不在了,剩下老少三个女人,不知生活要如何支撑。
说话间三人已到了村头,那人在村边一间草房前站住,下了驴,径自推开虚掩的柴门进去,喊道,“宋夫人在家吗,有两位贵客到了!”
半晌,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搀扶着一位老婆婆从屋里出来,不用说便是这位宋大人的母亲和女儿。男子道,“老人家,宋夫人不在家?”
这位姑娘见从院外进来三人,男的认识,又有两位年轻女子各牵了马,不知什么来路,便道,“我母亲出去打烧柴,尚未回来呢!”这个姑娘身上穿的裙子已经褪了色,但还干净,她扶着奶奶在院中坐下,才冲着柳玉如和樊莺万福了道,“不知两位贵客到访,有失远迎。”
这也曾算是一个官宦人家的小姐,在礼数上落落大方,只是有些许的局促,都是不常抛头露面的缘故。
柳玉如忙道,“这位小妹,我们是从西州来的,原本想找宋大人问些陈年旧事,哪知宋大人遭遇了变故,真是令人难过……若非这位小哥带我们来,就找不到这里来了。”
男子事情办到,从怀里掏出几十个大钱递与姑娘,“宋小姐你收好,我无事便回了。”说罢与几人告辞。
姑娘听了柳玉如的话,眼圈儿有些发红,去屋中搬出两张木櫈请二人坐,“两位夫人……只恨我不是男子,母亲年近五旬,还要她去打柴……”
老婆婆背驼耳聋,满头白发,出来坐在那里也只算是礼节性的,言来语去的也插不上话,都是这位宋姑娘在接应。
她从这二人一进院子,便看出她们一定是有着不寻常的身份,几句话过后,慢慢的熟了,这位宋小姐便偶尔敢正眼看柳玉如和樊莺。见她们不施脂粉,俱是国色天香,猜不透她们的身份,不禁在心里暗自揣摩:父亲从未提到过西州还有什么认识的人,不知她们找上门来有什么事。
而柳玉如也从这位宋姑娘的脸上看到了一抹愁色,心知她们祖孙三代在乡下栖身,其中的艰难是少不了的。她忙把来意对这位宋姑娘说明。
姑娘道,“柳夫人见问,我实话实说,不算嚼人舌头的……我父亲生前不善结交,本来就没有几个朋友往来。自他去世后,为数不多的几个也一次没有露过面,我不出门,不知道让你们找哪个,只好等我母亲回来后再向她打听打听了。”
正说着,院外的街上忽然传来了一阵争吵之声,有男声、女声,姑娘面色微变,对二人说道,“想是我母亲回来了!”
柳玉如和樊莺听到街上有个人嚷道,“宋夫人你打柴便打,为何挂坏我家的庄稼,这可都是从春天一直长到夏天,你说不过意,这可顶用么?秋后不知要损去我们多少的收成。”
又有一个妇人急急说道,“李公子你不要生气,都是我不好,你不要怪他,他不是故意挂坏了你地里的庄稼,再说他是给我帮忙,还求李公子高高手,宽谅我们这一次……”
再有个男的接话道,“我们公子怎么会为难你们,你们是宋大人家眷,又是女流之辈,为难你们不是让人瞧不起?但这小子五大三粗,挂坏了我们老爷的庄稼,却是不该轻易放过,我们是冲他说。”
柳玉如和樊莺也不出去,只是坐在那里听着外边的动静。说话这人一边说着宋大人,一边又说着什么女流,轻慢之意明显。但是看到院内这位姑娘听到这人说话,她已经变了脸色,有些要哭的样子,想要出去又有些迟疑。
正在此时,柴门一开,一个背了一捆干柴的小伙子,被三个人推推搡搡进来,每被一推便趔趄一下,脸胀得通红也不吱声。
一位五旬妇人想来就是宋夫人,想去遮拦这三个蛮横之人,又不敢,脸上的笑容也是挤出来的。
柳玉如和樊莺从青云酒楼出来,直接回到果毅都尉府,高畅一头晌没有与二人好好说话,见她们回来,忙问她们此事打听得如何。柳玉如道,“没什么收获,不过我们姐妹正好来了鄯州,总要顺便察访一下。”
她们托郭待封,带她们去找一找那位已故市令宋大人的住处,最好从宋大人的家人中找到与其关系要好的朋友,然后再看看能否打听一下当年的事情。
郭待封笑道,“都是我粗心大意了,要是多留些心,也不会让你们两个再费事。”
柳玉如忙道,“这怎么能怪郭二哥呢?再说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正好我和樊莺借着这个机会跑出家来玩。”
吃过午饭,郭待封带了二人到户曹那里查到了宋大人的住处,那里却是整座鄯州城最为破败的民户区。柳玉如和樊莺二人不用郭待封陪同,各骑了马匹溜溜哒哒自已去寻找。
反正对此事的察访也不算多么紧急的事情,只要她们能在高大人回来前回到家就行。要是把另一个骑过乌蹄赤兔的人察访到,说不定高大人还会夸奖她们几句。
这片民户区就在鄯州城北门内,从北门大街拐进去,街道变得狭窄起来,一片低矮的瓦房鳞次栉比,每一户的门楣促狭而拥挤。本来就不大宽绰的街道上居然还有拉着柴草的牛车通过,柳玉如和樊莺不得不把各自的马拨到路边,等牛车过去后才能继续往前走。
她们按着鄯州户曹提供的宋大人的住址,在街上转悠了一阵子,也没有找到这位宋大人的门口。因为户曹衙门写给她们的门牌是多年之前的,此时看上去,家家大门上都已经见不到标识。
一个鄯州的市令,主管的是一城的市场买卖、商户等事,如果他心眼活泛那么一点,都不至于住在这样一片寒酸的地方。
二人不由得对这位已经故去的宋大人平添了一丝隐约的敬意,只是宋大人在巨大的诱惑面前终于晚节不保,还枉送了性命,想来也让人惋惜。
一群半大男孩子正在街头玩耍,他们注意到街头来的这两位漂亮的女子,骑着高头大马在那里辨认门牌,便跑上来问,“你们找哪家?我们知道!”
柳玉如道,“这里可有一位宋大人的家?”
他们立刻争先恐后在前边带路,很快在一座院子前站住,“我们这里只有一个官儿,就是这里了!”柳玉如让樊莺给了他们些大钱,每人两个。孩子们拿了钱,冲他们作个揖,一哄而散。
二人下马,樊莺上前叫门,不大一会有个二十多岁的男子出来,她们以为是宋大人的兄弟什么的,一问,那人说不是,“我们是租的宋大人家的房子,主人已经搬到乡下去了。”
他似乎很乐意给二人带路,从院子里牵出一头毛驴,对二人道,“我带你们去,也不算远,正好要去交房租。”
三人出了鄯州城的北门,在城外的土路上行不远,拐过一道山坡,那人指着远处五里外一座村子对二人道,“两位夫人,你们看,就是那里。”
柳玉如问,“这位小哥,这位宋大人家为什么放着城里不住,却搬出去?”
那人道,“我是知道这位宋大人过世后,他家中只剩下了三个女人,也没有什么经济,把城里的房子租出去收些房租,大概是在乡下会好过点。”
“宋大人家没有男丁吗?”
“小的知道他家有位七十岁的老婆婆、一位宋大人遗孀、一个十几岁的女儿,再无旁的人了。”柳玉如听了,已经能够体会到这一家子的艰辛。这位宋大人是家中的顶梁柱,他不在了,剩下老少三个女人,不知生活要如何支撑。
说话间三人已到了村头,那人在村边一间草房前站住,下了驴,径自推开虚掩的柴门进去,喊道,“宋夫人在家吗,有两位贵客到了!”
半晌,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搀扶着一位老婆婆从屋里出来,不用说便是这位宋大人的母亲和女儿。男子道,“老人家,宋夫人不在家?”
这位姑娘见从院外进来三人,男的认识,又有两位年轻女子各牵了马,不知什么来路,便道,“我母亲出去打烧柴,尚未回来呢!”这个姑娘身上穿的裙子已经褪了色,但还干净,她扶着奶奶在院中坐下,才冲着柳玉如和樊莺万福了道,“不知两位贵客到访,有失远迎。”
这也曾算是一个官宦人家的小姐,在礼数上落落大方,只是有些许的局促,都是不常抛头露面的缘故。
柳玉如忙道,“这位小妹,我们是从西州来的,原本想找宋大人问些陈年旧事,哪知宋大人遭遇了变故,真是令人难过……若非这位小哥带我们来,就找不到这里来了。”
男子事情办到,从怀里掏出几十个大钱递与姑娘,“宋小姐你收好,我无事便回了。”说罢与几人告辞。
姑娘听了柳玉如的话,眼圈儿有些发红,去屋中搬出两张木櫈请二人坐,“两位夫人……只恨我不是男子,母亲年近五旬,还要她去打柴……”
老婆婆背驼耳聋,满头白发,出来坐在那里也只算是礼节性的,言来语去的也插不上话,都是这位宋姑娘在接应。
她从这二人一进院子,便看出她们一定是有着不寻常的身份,几句话过后,慢慢的熟了,这位宋小姐便偶尔敢正眼看柳玉如和樊莺。见她们不施脂粉,俱是国色天香,猜不透她们的身份,不禁在心里暗自揣摩:父亲从未提到过西州还有什么认识的人,不知她们找上门来有什么事。
而柳玉如也从这位宋姑娘的脸上看到了一抹愁色,心知她们祖孙三代在乡下栖身,其中的艰难是少不了的。她忙把来意对这位宋姑娘说明。
姑娘道,“柳夫人见问,我实话实说,不算嚼人舌头的……我父亲生前不善结交,本来就没有几个朋友往来。自他去世后,为数不多的几个也一次没有露过面,我不出门,不知道让你们找哪个,只好等我母亲回来后再向她打听打听了。”
正说着,院外的街上忽然传来了一阵争吵之声,有男声、女声,姑娘面色微变,对二人说道,“想是我母亲回来了!”
柳玉如和樊莺听到街上有个人嚷道,“宋夫人你打柴便打,为何挂坏我家的庄稼,这可都是从春天一直长到夏天,你说不过意,这可顶用么?秋后不知要损去我们多少的收成。”
又有一个妇人急急说道,“李公子你不要生气,都是我不好,你不要怪他,他不是故意挂坏了你地里的庄稼,再说他是给我帮忙,还求李公子高高手,宽谅我们这一次……”
再有个男的接话道,“我们公子怎么会为难你们,你们是宋大人家眷,又是女流之辈,为难你们不是让人瞧不起?但这小子五大三粗,挂坏了我们老爷的庄稼,却是不该轻易放过,我们是冲他说。”
柳玉如和樊莺也不出去,只是坐在那里听着外边的动静。说话这人一边说着宋大人,一边又说着什么女流,轻慢之意明显。但是看到院内这位姑娘听到这人说话,她已经变了脸色,有些要哭的样子,想要出去又有些迟疑。
正在此时,柴门一开,一个背了一捆干柴的小伙子,被三个人推推搡搡进来,每被一推便趔趄一下,脸胀得通红也不吱声。
一位五旬妇人想来就是宋夫人,想去遮拦这三个蛮横之人,又不敢,脸上的笑容也是挤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