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坐吧,不用拘礼,随意些。你们看那几个小总旗,这坐姿可比你们什么指挥使、千户大人们放松多了。”
南京高级官员们退场后,朱由栋开始对这八十人讲话。
“今天呢,这横海卫算是宣告复建了。但是,到底复建得怎么样,能不能成为我大明值得倚靠的卫所兵,这个,还得在座的诸位好好的努力。”
“我等愿为殿下效死力。”
“呵呵呵,那孤在这里多谢诸位了。”清了清嗓子,朱由栋点了指挥使的名:“麻都司,你久在大同边境,你来说说,若是我大明南方的卫所兵去了北边,遇上蒙古人,会是个什么情况?”
身材矮壮,额头上一道很长的刀疤,使得整个人都显得很是凶狠的横海卫新任指挥使麻承诏站了起来:“殿下,臣这个人从来不会说虚头巴脑的废话。隆庆年间,高文襄公组织南北军镇卫所会操,南军里面也就四川兵、广西兵还能算有个样子,其他的,对上我大同镇兵,都是不堪一击。”
“很好,孤很喜欢你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在座的诸位也都听好了,以后,有什么话就直说,行伍里面,最招人厌的便是那些弯弯绕绕。”
“我等领命。”
“嗯。”微微点头后朱由栋再道:“复建横海卫的奏章是孤起草的,皇爷爷既然准了这道奏章,并把这个事情交给南京兵部来办,那实际上就是交给孤来办!而孤的目标,是要把横海卫建成我大明的第一强军!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偌大的会场,只有二十四个十七岁的少年齐刷刷的站起来大声回应,其他五十六人,却是表情各异。
“呵呵。”左手轻轻的下压,让方山的少年们都坐下,朱由栋道:“看来诸位现在没什么信心啊,这个没关系的。你们后面真正开始做事后,就知道孤所言不虚了。接下来,在你们没有正式就职之前,孤给你们定下几条规矩。”
“请殿下示下。”
“其一,关于横海卫的军饷。按照兵部的意思,头两年,横海卫的军饷由皇爷爷的内库负责,这个嘛,实际上就是孤来负责。孤在此定下规矩,指挥使,年俸三千两。”
“嘶~~”此话一出口,下面八十人里的五十六人齐齐吸气,很是形成了一个小的空气旋涡。
明初实行的是卫所制度,国家划拨土地给军队,让军队的士兵屯田,其产出国家收走一部分,剩下的全都是军队的。这个标准一开始是每户军户50亩土地,每年交给国家18石。到了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么多土地分给士兵,所以从1425年(明仁宗洪熙元年,)开始规定,军户每户20亩土地,每年上缴国家6石,这个规定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自然,卫所兵是没有军饷的。
但是明代的卫所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便是军人的社会地位低下。
比如说唐代的府兵虽然也是屯田兵,但是唐代整个社会都尚武,当兵是极光荣的事情,而且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在社会按照家庭财富划分的九个等级里,只有前六个等级的富人才有资格当兵。而且即便你有资格当兵,军队还要看你的家世是否清白,以及年龄、身材和武艺才考虑要不要你。当了兵之后,唐代的府兵可以直接继承国家划给你父辈的土地并且不需要缴纳赋税,每代只出一人当兵即可,就算你在地方上犯了罪,地方官府也管不了你——府兵的事情属于兵部管,而历朝历代的军队护犊子那就是一种传统!如此种种,使得唐代的府兵社会地位高,经济利益好,有极强的荣誉感。这战斗力嘛,自然也就有了保障。
(唐代府兵制毁于唐朝皇室诸王、宦官、高级官僚们贪得无厌,吞了民间的土地还要去吞府兵的土地)
而明代的卫所兵呢?又要打仗又要给国家缴税,而且明朝还主张以文抑武,各级官员从明代中期起就可以把卫所兵当做仆役随便呼来换去。各级地方政府不但有权直接抓捕卫所兵,还会把社会上的杂碎们以‘充军’作为惩罚。这没社会地位,经济上又不讨好,完全没有荣誉感的部队,怎么可能会有战斗力?若是稍微有点门路,又有哪个家伙不想着逃离这个卫所兵的身份?
从洪武朝起,军户逃亡就有了苗头。到了宣德年间,这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了。朱由栋去年在南京清查军户,发现实际军户只有理论上的百分之十多一点还算好的。最典型的是江西南昌左卫,满额4735名战兵,1502年(明孝宗弘治15年,这一年葡萄牙人第一次到达南美洲)出操的时候只有141人。也就是说只剩下了百分之三。
卫所兵本来就士气低迷战力低下,逃亡率还如此之高,真要碰上外敌入侵,那基本是没法指望的。所以自明代中期开始,政府就不得不采取募兵制来应对卫所制度糜烂所导致的国防力量下降的问题。而募兵,那就需要国家发放军饷了。
以戚继光为例,这位战神在嘉靖年间抵御倭寇,一开始率领卫所兵上战场差点被这些家伙给坑死。于是他经胡宗宪等人的支持在浙江募兵,当时由于浙江被倭寇祸害得很惨,浙江的老百姓有参军打击倭寇的强烈愿望。所以那时候募兵,戚继光不用给安家费,士兵入营后,每月饷银是9钱银子。
到了戚继光后来出任蓟镇总兵,把浙江兵拉到河北后,这军饷就涨到了每月一两五钱(一个月至少可以买三石米,一年就是三十六石。这个收入比普通的佃农要好很多,也因此才有人愿意应募当兵)。
而且这时候您要把浙江兵拉到那么远的地方,除了饷银要给的高以外,还得给安家费——毕竟千山万水的,这一走可能就是永别。所以从明代中期开始,募兵要给安家费了。其标准,基本上募兵地与服役地隔得近的,安家费是三两,远的是五两。
募兵的战斗力毫无疑问是远远胜过卫所兵的,如此国防无力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这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大明的财政制度是老朱定下的,当时计划里根本就没有军饷支出这一块!相反,朝廷还要从军户那里拿东西!而现在朝廷非但不能从募兵那里拿东西,每年还得倒贴!
这么一来,再加上明代的财政制度就是一坨屎(十几个部门都各自收税,收来的钱互不统属),根本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进行自我改革的能力。所以,募兵制的占比越高,国家财政的压力也就越大,到了最后,欠饷又成为了新的社会现象。
按照隆庆年间户部尚书张守直所言:国家一年收入银两230万两,给九边重镇的军饷一年就是280万两。欠饷?那是必须的。
欠饷了怎么办?丘八们都是厮杀汉,火气是很大的。国家不发军饷,信不信老子们来个哗变?先把军官们宰了再说?
军官们也是两难:对外,国家不发军饷,军人们不肯卖命作战了,这外敌入侵怎么办?对内,士兵们造反怎么办?
于是家丁制就此应运而生。
国家每年发的钱不足是吧?卫所土地被地方兼并,产出不足是吧?没关系,这多少总是有一点的是不是?我就用这一点有限的资金,把部队里最能打的几十个或者几百个人装备起来,让他们成为我的家丁。打仗的时候,这些家丁就是中坚力量。平时,就是镇压普通士兵和军户的倚靠!这家丁是如此的好用,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将领改任驻所,这些家丁也要跟着转换军籍,跟着将领到新的地方上任!
家丁的收入,一般每个月是三两到五两,而且衣服、兵器等装备也是主将选好的给。有赏赐的时候先拿,伤了要派人照顾,死了给抚恤也很及时。如此一来,各个边镇的士兵,那真是人人以做将领的家丁为荣!
兵为将有乃是军阀产生的苗头,熟读史书的大明文臣们当然能够看到这一点。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有本事你们这些老爷把军饷发足啊!
万历年间,皇帝不要脸,各种挣钱充实内库,然后以募兵制为主的各军镇军饷差得狠了,内库便出钱进行补贴。如此,各军将的家丁队伍膨胀得还不算太厉害。等到了历史本位面的崇祯朝,朱由检听信东林君子们的建言,不再想办法从商税、矿税这些地方挣钱而完全依靠田税来维持国家运转的时候……好吧,这个事情的顺序是:其一,崇祯朝前几年朝廷没钱给边军,边军将领的家丁开始缓慢膨胀。其二,袁崇焕无旨意斩杀毛文龙后,崇祯皇帝居然不处置袁崇焕,由此使得武将们彻底对皇室离心离德,慢慢的变化为军阀。其三,军阀们开始肆无忌惮的朝着崇祯狮子大开口要钱,不给钱就不办事甚至投敌,逼得崇祯皇帝不断对老百姓进行加征,而军阀们则用这些民脂民膏把自己的家丁队伍扩充到几千甚至上万人!
历史本位面的天启年间,朝廷每年收入大约是330万两白银,支出在四、五百万两不等。皇室每年从内库补贴大约一二百万两,万历花了几十年才积累下的资金慢慢开始见底。天启五年,魏忠贤剿杀东林党,抄了各级官员的家后,其脏罚没有入刑部而是直接入了户部。于是国家收入在那一年暴涨到近八百万两,然后皇室再补贴200万两,全年光军费支出就近千万两。方才一次性填补完各军镇历年欠饷。
而到了崇祯十五年,国家征收各种赋税2300万两,其中田税大约2000万两。支出也是2300万两……田税都敢收2000万两,老百姓不造反真的没有天理了……
总之,这个时代的募兵,每月的饷银大概是1.5两,但是长期不能按时发放。军官的饷银按照等级各有不同,在军镇兵的都司这一级,每年能够捞到几十两也就差不多了,顶天不会超过一百两。而卫所兵?他们本来一直都没有军饷的好不好?
所以,朱由栋说横海卫的指挥使每年年俸三千两的时候,大家才会觉得惊诧莫名。
混吃等死说
感谢卡斯尼耶,品味川渝,黑炭是只猫,千里海塘,隐者图书馆五位书友的打赏。全球战国最新章节请去笔趣阁网址:www.BiQuYun.Com
南京高级官员们退场后,朱由栋开始对这八十人讲话。
“今天呢,这横海卫算是宣告复建了。但是,到底复建得怎么样,能不能成为我大明值得倚靠的卫所兵,这个,还得在座的诸位好好的努力。”
“我等愿为殿下效死力。”
“呵呵呵,那孤在这里多谢诸位了。”清了清嗓子,朱由栋点了指挥使的名:“麻都司,你久在大同边境,你来说说,若是我大明南方的卫所兵去了北边,遇上蒙古人,会是个什么情况?”
身材矮壮,额头上一道很长的刀疤,使得整个人都显得很是凶狠的横海卫新任指挥使麻承诏站了起来:“殿下,臣这个人从来不会说虚头巴脑的废话。隆庆年间,高文襄公组织南北军镇卫所会操,南军里面也就四川兵、广西兵还能算有个样子,其他的,对上我大同镇兵,都是不堪一击。”
“很好,孤很喜欢你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在座的诸位也都听好了,以后,有什么话就直说,行伍里面,最招人厌的便是那些弯弯绕绕。”
“我等领命。”
“嗯。”微微点头后朱由栋再道:“复建横海卫的奏章是孤起草的,皇爷爷既然准了这道奏章,并把这个事情交给南京兵部来办,那实际上就是交给孤来办!而孤的目标,是要把横海卫建成我大明的第一强军!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偌大的会场,只有二十四个十七岁的少年齐刷刷的站起来大声回应,其他五十六人,却是表情各异。
“呵呵。”左手轻轻的下压,让方山的少年们都坐下,朱由栋道:“看来诸位现在没什么信心啊,这个没关系的。你们后面真正开始做事后,就知道孤所言不虚了。接下来,在你们没有正式就职之前,孤给你们定下几条规矩。”
“请殿下示下。”
“其一,关于横海卫的军饷。按照兵部的意思,头两年,横海卫的军饷由皇爷爷的内库负责,这个嘛,实际上就是孤来负责。孤在此定下规矩,指挥使,年俸三千两。”
“嘶~~”此话一出口,下面八十人里的五十六人齐齐吸气,很是形成了一个小的空气旋涡。
明初实行的是卫所制度,国家划拨土地给军队,让军队的士兵屯田,其产出国家收走一部分,剩下的全都是军队的。这个标准一开始是每户军户50亩土地,每年交给国家18石。到了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么多土地分给士兵,所以从1425年(明仁宗洪熙元年,)开始规定,军户每户20亩土地,每年上缴国家6石,这个规定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自然,卫所兵是没有军饷的。
但是明代的卫所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便是军人的社会地位低下。
比如说唐代的府兵虽然也是屯田兵,但是唐代整个社会都尚武,当兵是极光荣的事情,而且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在社会按照家庭财富划分的九个等级里,只有前六个等级的富人才有资格当兵。而且即便你有资格当兵,军队还要看你的家世是否清白,以及年龄、身材和武艺才考虑要不要你。当了兵之后,唐代的府兵可以直接继承国家划给你父辈的土地并且不需要缴纳赋税,每代只出一人当兵即可,就算你在地方上犯了罪,地方官府也管不了你——府兵的事情属于兵部管,而历朝历代的军队护犊子那就是一种传统!如此种种,使得唐代的府兵社会地位高,经济利益好,有极强的荣誉感。这战斗力嘛,自然也就有了保障。
(唐代府兵制毁于唐朝皇室诸王、宦官、高级官僚们贪得无厌,吞了民间的土地还要去吞府兵的土地)
而明代的卫所兵呢?又要打仗又要给国家缴税,而且明朝还主张以文抑武,各级官员从明代中期起就可以把卫所兵当做仆役随便呼来换去。各级地方政府不但有权直接抓捕卫所兵,还会把社会上的杂碎们以‘充军’作为惩罚。这没社会地位,经济上又不讨好,完全没有荣誉感的部队,怎么可能会有战斗力?若是稍微有点门路,又有哪个家伙不想着逃离这个卫所兵的身份?
从洪武朝起,军户逃亡就有了苗头。到了宣德年间,这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了。朱由栋去年在南京清查军户,发现实际军户只有理论上的百分之十多一点还算好的。最典型的是江西南昌左卫,满额4735名战兵,1502年(明孝宗弘治15年,这一年葡萄牙人第一次到达南美洲)出操的时候只有141人。也就是说只剩下了百分之三。
卫所兵本来就士气低迷战力低下,逃亡率还如此之高,真要碰上外敌入侵,那基本是没法指望的。所以自明代中期开始,政府就不得不采取募兵制来应对卫所制度糜烂所导致的国防力量下降的问题。而募兵,那就需要国家发放军饷了。
以戚继光为例,这位战神在嘉靖年间抵御倭寇,一开始率领卫所兵上战场差点被这些家伙给坑死。于是他经胡宗宪等人的支持在浙江募兵,当时由于浙江被倭寇祸害得很惨,浙江的老百姓有参军打击倭寇的强烈愿望。所以那时候募兵,戚继光不用给安家费,士兵入营后,每月饷银是9钱银子。
到了戚继光后来出任蓟镇总兵,把浙江兵拉到河北后,这军饷就涨到了每月一两五钱(一个月至少可以买三石米,一年就是三十六石。这个收入比普通的佃农要好很多,也因此才有人愿意应募当兵)。
而且这时候您要把浙江兵拉到那么远的地方,除了饷银要给的高以外,还得给安家费——毕竟千山万水的,这一走可能就是永别。所以从明代中期开始,募兵要给安家费了。其标准,基本上募兵地与服役地隔得近的,安家费是三两,远的是五两。
募兵的战斗力毫无疑问是远远胜过卫所兵的,如此国防无力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这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大明的财政制度是老朱定下的,当时计划里根本就没有军饷支出这一块!相反,朝廷还要从军户那里拿东西!而现在朝廷非但不能从募兵那里拿东西,每年还得倒贴!
这么一来,再加上明代的财政制度就是一坨屎(十几个部门都各自收税,收来的钱互不统属),根本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进行自我改革的能力。所以,募兵制的占比越高,国家财政的压力也就越大,到了最后,欠饷又成为了新的社会现象。
按照隆庆年间户部尚书张守直所言:国家一年收入银两230万两,给九边重镇的军饷一年就是280万两。欠饷?那是必须的。
欠饷了怎么办?丘八们都是厮杀汉,火气是很大的。国家不发军饷,信不信老子们来个哗变?先把军官们宰了再说?
军官们也是两难:对外,国家不发军饷,军人们不肯卖命作战了,这外敌入侵怎么办?对内,士兵们造反怎么办?
于是家丁制就此应运而生。
国家每年发的钱不足是吧?卫所土地被地方兼并,产出不足是吧?没关系,这多少总是有一点的是不是?我就用这一点有限的资金,把部队里最能打的几十个或者几百个人装备起来,让他们成为我的家丁。打仗的时候,这些家丁就是中坚力量。平时,就是镇压普通士兵和军户的倚靠!这家丁是如此的好用,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将领改任驻所,这些家丁也要跟着转换军籍,跟着将领到新的地方上任!
家丁的收入,一般每个月是三两到五两,而且衣服、兵器等装备也是主将选好的给。有赏赐的时候先拿,伤了要派人照顾,死了给抚恤也很及时。如此一来,各个边镇的士兵,那真是人人以做将领的家丁为荣!
兵为将有乃是军阀产生的苗头,熟读史书的大明文臣们当然能够看到这一点。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有本事你们这些老爷把军饷发足啊!
万历年间,皇帝不要脸,各种挣钱充实内库,然后以募兵制为主的各军镇军饷差得狠了,内库便出钱进行补贴。如此,各军将的家丁队伍膨胀得还不算太厉害。等到了历史本位面的崇祯朝,朱由检听信东林君子们的建言,不再想办法从商税、矿税这些地方挣钱而完全依靠田税来维持国家运转的时候……好吧,这个事情的顺序是:其一,崇祯朝前几年朝廷没钱给边军,边军将领的家丁开始缓慢膨胀。其二,袁崇焕无旨意斩杀毛文龙后,崇祯皇帝居然不处置袁崇焕,由此使得武将们彻底对皇室离心离德,慢慢的变化为军阀。其三,军阀们开始肆无忌惮的朝着崇祯狮子大开口要钱,不给钱就不办事甚至投敌,逼得崇祯皇帝不断对老百姓进行加征,而军阀们则用这些民脂民膏把自己的家丁队伍扩充到几千甚至上万人!
历史本位面的天启年间,朝廷每年收入大约是330万两白银,支出在四、五百万两不等。皇室每年从内库补贴大约一二百万两,万历花了几十年才积累下的资金慢慢开始见底。天启五年,魏忠贤剿杀东林党,抄了各级官员的家后,其脏罚没有入刑部而是直接入了户部。于是国家收入在那一年暴涨到近八百万两,然后皇室再补贴200万两,全年光军费支出就近千万两。方才一次性填补完各军镇历年欠饷。
而到了崇祯十五年,国家征收各种赋税2300万两,其中田税大约2000万两。支出也是2300万两……田税都敢收2000万两,老百姓不造反真的没有天理了……
总之,这个时代的募兵,每月的饷银大概是1.5两,但是长期不能按时发放。军官的饷银按照等级各有不同,在军镇兵的都司这一级,每年能够捞到几十两也就差不多了,顶天不会超过一百两。而卫所兵?他们本来一直都没有军饷的好不好?
所以,朱由栋说横海卫的指挥使每年年俸三千两的时候,大家才会觉得惊诧莫名。
混吃等死说
感谢卡斯尼耶,品味川渝,黑炭是只猫,千里海塘,隐者图书馆五位书友的打赏。全球战国最新章节请去笔趣阁网址:www.BiQu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