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俊觉得自己现在就是个卖创意的,大部分事情根本用不着亲力亲为,只需要告诉别人怎么做就成,回头等东西做出来了,他们还得仰慕、崇拜自己。
所以当他把在自己指导下完成的那一套煤炉设施带进宫里,并指挥着那几个铁匠安装完毕时,就很轻易地收获了一众钦佩的目光:呵呵……哥只是个传说,你们学不来的……
“处俊啊,这就是你的新发明?”赵匡胤掀开铁炉上面的小盖子,扒着身子往里面瞅了瞅,对这个东西显得很是好奇,“里面烧的都是煤块吗?怎么看着跟平常用的不一样?”
“这个是加工过的,烧起来更方便,我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蜂窝煤。”高处俊说着,便指了指架在上面的白烟囱道,“炉子烧热了,那些烟气就可以顺着这玩意儿排到外面,自然就熏不到屋子里的人了。”
“高公子做出来的这个东西确实好用,奴婢刚在这站了一小会儿就冒汗了,还有这底下的口子,奴婢瞅着是不是能直接把烧完的煤渣子给清出来?”
说这话的人名叫王继恩,如今是赵匡胤身边的内侍行首,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大太监”,由于之前在后周的时候就给赵匡胤传递了不少宫里的情报,所以目前很受赵匡胤的宠信。
“王公公说得没错,那个口就是掏煤渣子的。”高处俊看了一眼站在赵匡胤旁边的王继恩,总觉得这个才二十出头、白白胖胖的宦官跟自己印象中的大太监相去甚远,“而且如果想要烧个水、烤个东西什么的,也能直接放在这个铁炉子上面,方便得很。”
“嗯,这玩意儿确实不错,回头多打几套,一并都送到宫里来!”赵匡胤点了点头,很郑重地对高处俊的这个新发明表示了肯定,“继恩,一会儿从朕的私库里支笔钱拿给高处俊,朕可不会做那巧取豪夺的官家!哈哈……”
“官家觉得这个东西好用,便是臣的福气了。”高处俊冲赵匡胤躬身行了个礼,对于赵匡胤的这种态度倒是颇为满意:嘿嘿……如果你表现好的话,回头我就把在宫里头装地暖的方法告诉你!
“处俊啊,你今天来得正好,朕还有件事儿想和你说。”赵匡胤冲高处俊摆了摆手,示意他跟在了自己的后面,“上次你不是说李筠和李重进一定会反吗?你猜怎么着,他们俩都给朕回信儿了!”
“哦?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李筠确实不那么情愿,朕派人送旨意过去的时候,他不但不拜,还拿出后周太祖郭威的画像哭了一通……”赵匡胤叹了口气,随即坐到身后的软塌上道,“你说得没错,这个人自恃资历,傲气得很,竟然连柴荣都不放在眼里,直接对着后周太祖郭威的画像哭……”
“呵呵……这个举动未免也太不英雄了,大丈夫要怒便怒,要拜便拜,像个女人似的哭哭啼啼、惺惺作态算什么样子!”
“是啊,朕也觉得李筠的举动有些可笑,不过他最终倒是上表臣服了,而且还把儿子李守节送到开封城来给朕当人质,呵呵……”赵匡胤笑着搓了搓手,似乎对目前的境况很是满意,“更让朕高兴的是,扬州的李重进竟然没有丝毫怨言地接了旨意,甚至还主动表示要以节度使的身份来开封觐见朕……”
“如此看来,官家已经信了他们的诚意?”
“嗯?难道你还是怀疑李筠和李重进会反?”赵匡胤皱了皱眉头,似乎对高处俊的这种坚持很是不解,“其实朕也觉得此事过于顺利了,但他们两人现在已经……”
“官家,如果李重进像李筠似的不情不愿地接旨,那倒还可以理解,但他现在态度那么痛快,官家就不觉得蹊跷?”
“哦?你这么一说,朕倒是有几分怀疑了……”赵匡胤抚了抚胡须,显然被高处俊的理由影响了判断,而就在这时,突然有内侍急急忙忙地跑进来道,“官家,璐州那边有新消息……”
“哦?什么消息?”赵匡胤微微一愣,心中立刻涌起一种不祥的预感,“快快说与朕听。”
“边军截获了一封北汉皇帝刘钧送给李筠的密信。”内侍说着,便把手上的信件捧到了赵匡胤面前,“还请官家过目。”
“嗯,你先下去吧!”赵匡胤接过密信,根本不及犹豫便迅速撕开了,结果刚读了一遍后便不由得眉头大皱,“糟了,北汉的刘钧竟然相约李筠南下进攻!”
说起来宋朝北边的北汉,倒是跟后周朝廷渊源颇深,因为北汉的皇帝乃是后汉皇室,结果后汉为后周所代,他们无可奈何之下,便在北方一隅建立了一个北汉朝廷。
不过北汉的地盘非常小,这十年间就靠着给契丹人当狗才勉强生存了下来,如今北汉的皇帝刘钧知道了后周被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取代以后,估计得乐得脸上开花,同时感叹一句“风水轮流转”。
“处俊,你说李筠会不会答应了北汉的刘钧?”赵匡胤将信纸攥在手上,似乎已是心神大乱,“如果他们真的合力进攻的话,肯定是一场大乱子啊!”
“官家,现在的问题不是李筠会不会答应了,而是连北汉的刘钧都知道李筠有心造反了,这难道不可怕吗?”
“是啊!北汉的刘钧肯定不会平白无故地给李筠送信,他现在单单给李筠送信,不正说明……”赵匡胤微微一愣,不敢再继续往下想了,谁知就在这时,刚才那个内侍突然再次跑了进来,“官家,扬州那边也有消息!”
附注:王继恩此时的名字应该叫张德均,而且是在开宝年间才改名为“王继恩”,并成为内侍行首的,但为了尽量精简人物,减少不必要的支线戏份,笔者就在这里改了一些细节,希望各位读者朋友不要介意,这个确实不太重要,全都是为了阅读方便设计的,见谅!
所以当他把在自己指导下完成的那一套煤炉设施带进宫里,并指挥着那几个铁匠安装完毕时,就很轻易地收获了一众钦佩的目光:呵呵……哥只是个传说,你们学不来的……
“处俊啊,这就是你的新发明?”赵匡胤掀开铁炉上面的小盖子,扒着身子往里面瞅了瞅,对这个东西显得很是好奇,“里面烧的都是煤块吗?怎么看着跟平常用的不一样?”
“这个是加工过的,烧起来更方便,我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蜂窝煤。”高处俊说着,便指了指架在上面的白烟囱道,“炉子烧热了,那些烟气就可以顺着这玩意儿排到外面,自然就熏不到屋子里的人了。”
“高公子做出来的这个东西确实好用,奴婢刚在这站了一小会儿就冒汗了,还有这底下的口子,奴婢瞅着是不是能直接把烧完的煤渣子给清出来?”
说这话的人名叫王继恩,如今是赵匡胤身边的内侍行首,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大太监”,由于之前在后周的时候就给赵匡胤传递了不少宫里的情报,所以目前很受赵匡胤的宠信。
“王公公说得没错,那个口就是掏煤渣子的。”高处俊看了一眼站在赵匡胤旁边的王继恩,总觉得这个才二十出头、白白胖胖的宦官跟自己印象中的大太监相去甚远,“而且如果想要烧个水、烤个东西什么的,也能直接放在这个铁炉子上面,方便得很。”
“嗯,这玩意儿确实不错,回头多打几套,一并都送到宫里来!”赵匡胤点了点头,很郑重地对高处俊的这个新发明表示了肯定,“继恩,一会儿从朕的私库里支笔钱拿给高处俊,朕可不会做那巧取豪夺的官家!哈哈……”
“官家觉得这个东西好用,便是臣的福气了。”高处俊冲赵匡胤躬身行了个礼,对于赵匡胤的这种态度倒是颇为满意:嘿嘿……如果你表现好的话,回头我就把在宫里头装地暖的方法告诉你!
“处俊啊,你今天来得正好,朕还有件事儿想和你说。”赵匡胤冲高处俊摆了摆手,示意他跟在了自己的后面,“上次你不是说李筠和李重进一定会反吗?你猜怎么着,他们俩都给朕回信儿了!”
“哦?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李筠确实不那么情愿,朕派人送旨意过去的时候,他不但不拜,还拿出后周太祖郭威的画像哭了一通……”赵匡胤叹了口气,随即坐到身后的软塌上道,“你说得没错,这个人自恃资历,傲气得很,竟然连柴荣都不放在眼里,直接对着后周太祖郭威的画像哭……”
“呵呵……这个举动未免也太不英雄了,大丈夫要怒便怒,要拜便拜,像个女人似的哭哭啼啼、惺惺作态算什么样子!”
“是啊,朕也觉得李筠的举动有些可笑,不过他最终倒是上表臣服了,而且还把儿子李守节送到开封城来给朕当人质,呵呵……”赵匡胤笑着搓了搓手,似乎对目前的境况很是满意,“更让朕高兴的是,扬州的李重进竟然没有丝毫怨言地接了旨意,甚至还主动表示要以节度使的身份来开封觐见朕……”
“如此看来,官家已经信了他们的诚意?”
“嗯?难道你还是怀疑李筠和李重进会反?”赵匡胤皱了皱眉头,似乎对高处俊的这种坚持很是不解,“其实朕也觉得此事过于顺利了,但他们两人现在已经……”
“官家,如果李重进像李筠似的不情不愿地接旨,那倒还可以理解,但他现在态度那么痛快,官家就不觉得蹊跷?”
“哦?你这么一说,朕倒是有几分怀疑了……”赵匡胤抚了抚胡须,显然被高处俊的理由影响了判断,而就在这时,突然有内侍急急忙忙地跑进来道,“官家,璐州那边有新消息……”
“哦?什么消息?”赵匡胤微微一愣,心中立刻涌起一种不祥的预感,“快快说与朕听。”
“边军截获了一封北汉皇帝刘钧送给李筠的密信。”内侍说着,便把手上的信件捧到了赵匡胤面前,“还请官家过目。”
“嗯,你先下去吧!”赵匡胤接过密信,根本不及犹豫便迅速撕开了,结果刚读了一遍后便不由得眉头大皱,“糟了,北汉的刘钧竟然相约李筠南下进攻!”
说起来宋朝北边的北汉,倒是跟后周朝廷渊源颇深,因为北汉的皇帝乃是后汉皇室,结果后汉为后周所代,他们无可奈何之下,便在北方一隅建立了一个北汉朝廷。
不过北汉的地盘非常小,这十年间就靠着给契丹人当狗才勉强生存了下来,如今北汉的皇帝刘钧知道了后周被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取代以后,估计得乐得脸上开花,同时感叹一句“风水轮流转”。
“处俊,你说李筠会不会答应了北汉的刘钧?”赵匡胤将信纸攥在手上,似乎已是心神大乱,“如果他们真的合力进攻的话,肯定是一场大乱子啊!”
“官家,现在的问题不是李筠会不会答应了,而是连北汉的刘钧都知道李筠有心造反了,这难道不可怕吗?”
“是啊!北汉的刘钧肯定不会平白无故地给李筠送信,他现在单单给李筠送信,不正说明……”赵匡胤微微一愣,不敢再继续往下想了,谁知就在这时,刚才那个内侍突然再次跑了进来,“官家,扬州那边也有消息!”
附注:王继恩此时的名字应该叫张德均,而且是在开宝年间才改名为“王继恩”,并成为内侍行首的,但为了尽量精简人物,减少不必要的支线戏份,笔者就在这里改了一些细节,希望各位读者朋友不要介意,这个确实不太重要,全都是为了阅读方便设计的,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