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学到这,汝等要继续用功。尤其是容儿,莫要再乱写乱画了。”
“侄儿谨记。”
“容弟可是身体不适,为兄见你多次出神?”陈登关切地问道。
“无事,大兄莫要担心。”
陈容本是广陵射阳人,属于陈氏旁支。机缘巧合之下来到陈家,却在那一日突然昏厥,身体却被后世的陈容阴差阳错之下所占。作为深受后世网文影响的陈容,并无太大心绪起伏,但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人物的推断,陈容推断他好像是在汉末,这使他最近颇为激动,故多次出神。
“容弟,我想城外走走,你是否同我前去。”陈登说道。
“却之不恭。”陈容应道,心想:现在应是光和六年了,明年就应该爆发黄巾起义了,自己既然身处乱世,首先先得活下去。虽然印象中此次黄巾之乱并未牵连陈家,但出去看看总归是好的。
“大兄,你前几日前去拜访叔父友人,不知路上可有什么光景?”陈容问道。
“路上到无甚事,只是见有许多道士再用符水治病。为兄甚是好奇,故查问一番。不知怎的,为兄总觉得反常。”
“哦,大兄有何疑惑,可否说与小弟一听?”
“为兄也并未深入打听,不好说,不好说。可能也是为兄多虑,贤弟也莫要多想。我等也出城以久,时辰不早,也该归家了。”
刚回家中,便有管家叫道:“大公子,老爷让你二人即刻前往书房,似十分着急。”
“如此,我等即刻前去。”
两人刚进书房,便见陈应正读着一封信,且神情慌张,陈珪也一脸严肃,二人对视一眼,也变得郑重起来。
“父亲(叔父)”
“嗯,应儿,将信与你兄等一观”
二人依次接过书信看后,陈登道:“父亲,如若真若信上所写一样,则我大汉危矣。”
“大兄是否多虑,此等人可成事乎?”
“二弟之言欠妥。此等人虽势小,然则今大汉君不明,宦官专政。朝廷有识之士因党锢之祸而纷纷退隐。今虽有志士上书言及太平道人之事,然被置之不理,此乃明君之行也?”陈登反驳道,“且陛下卖官鬻爵,大行商贾之事。奸佞之人纷纷买官,压迫百姓,民不聊生。如若太平道一举反旗,则天下响应之人必数不胜数。此不大祸?”
陈应也急忙道:“陈如大兄所言,大乱一起,朝廷之人必纷纷上言以解党锢,如此,天下有识之士必上报国恩,下慰黎民。如此,我大汉岂不中兴有望。”
“应弟之言为兄也不敢苟同。陈如你所言,党锢一解,有识之士回归朝堂。如若陛下圣明,则定如你所言,然我观陛下,实非有道明君,昔日陛下临政之时,宦官外戚之势皆不足畏惧,陛下大可大刀阔斧以兴汉室,然其却陷于商贾之术,置大汉江山不顾。除非此乱可醒陛下之心,否中兴无望。”陈容言道。
此时陈珪言:“尔等所言皆有理,然你等要谨记,我等为世家。”
“我等知晓。”
“好了,尔等先下去吧。”
三人走后,陈珪执笔回信。写毕,心道:我陈家后继有人矣。
陈容回到屋中,心道:真是成也世家,败也世家。乱世将启,我需早做打算。穿越而来,定不能负后世之人。大乱一起,盛世不在,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以至后世五胡之乱也。我无甚想法,只求我华夏不再多难也。
-----------
半年来每收到新的书信,陈珪总会把他们叫到书房,分析局势。现如今已是光和七年二月,不出意外,马上便会爆发起义。想到这里,陈容总有点惆怅,只因他年岁还小,仅十七岁。且大乱之际,陈珪定不会让他出府。所以无法让他领略这如此规模浩大的起义。
这时,管家在门外言道:“容少爷,老爷叫你速速前往书房。老奴还要去叫其他人,先走一步。”
陈容道:“我马上就去。管家先忙。”
赶来书房的陈容看到陈登与陈应还有陈欣都在,便知定是太平道叛乱的消息。果不其然,陈珪开口便道:“京中来信,有太平道人告密,言张角要反,且与宦官勾连。依时间看,张角此时必反矣。”
“父亲,既有人告密,言与宦官勾连,此不是铲除宦官最佳时机。”
“欣儿之言,真是百官所想,然张让赵忠之辈借陛下宠幸,以钱赎身,陛下不再追究。”
“可恨那,怎会如此。”陈应大呼。
“如今之际,当设法避免损失。既已无法改变,当早做安排。”陈登道。
“我儿放心,为父早已将太平道人驱逐,且我等之地,百姓生活富足,无甚怨言,无碍耳。”
“如此便好。”
陈容心想,世家还是世家,在这皇权不下县的时代,世家相互勾连,更有甚者联合当地长官以逐太平道,偏远地区更是广修坞堡。黄巾起义被迅速镇压的原因,朝廷是一方面,世家之力也不容忽视啊。
“禀陛下,张角等人于巨鹿、颍川,南阳等地反叛,并攻下多地,望陛下速速决断。”
皇帝当下一惊,急忙问道“众卿家有何主意,速速道来。”
“禀陛下,如今之际,当速速派兵,驻守都亭,以卫京师。同时派遣将领镇压叛乱。”
“理应如此,就依卿家之意,何人毛遂自荐。”
“陛下,当以大将军何进防卫京师,再以卢植,皇甫嵩,朱儁为将镇压叛乱。同时令各郡准备作战,召集义军。”
“就依爱卿所奏。”
“臣等遵命”何进,卢植,皇甫嵩,朱儁四人回道。
“禀陛下”皇甫嵩道“请下令解除党锢,以备后事。”
“陛下,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吕强也上奏道。
此时,就算皇帝什么想法都没有,只想坐稳这把椅子,便一一准奏。于是便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儁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朱儁又上表招募下邳的孙坚为佐军司马,带同乡里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发与朱儁军连军。
此后,便于陈容所记得一样,官军前期虽有败仗,然终归歼灭大批黄巾军,张角等人皆死。只剩部分残部流窜于各地。如此,黄巾之乱已然平息。
“侄儿谨记。”
“容弟可是身体不适,为兄见你多次出神?”陈登关切地问道。
“无事,大兄莫要担心。”
陈容本是广陵射阳人,属于陈氏旁支。机缘巧合之下来到陈家,却在那一日突然昏厥,身体却被后世的陈容阴差阳错之下所占。作为深受后世网文影响的陈容,并无太大心绪起伏,但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人物的推断,陈容推断他好像是在汉末,这使他最近颇为激动,故多次出神。
“容弟,我想城外走走,你是否同我前去。”陈登说道。
“却之不恭。”陈容应道,心想:现在应是光和六年了,明年就应该爆发黄巾起义了,自己既然身处乱世,首先先得活下去。虽然印象中此次黄巾之乱并未牵连陈家,但出去看看总归是好的。
“大兄,你前几日前去拜访叔父友人,不知路上可有什么光景?”陈容问道。
“路上到无甚事,只是见有许多道士再用符水治病。为兄甚是好奇,故查问一番。不知怎的,为兄总觉得反常。”
“哦,大兄有何疑惑,可否说与小弟一听?”
“为兄也并未深入打听,不好说,不好说。可能也是为兄多虑,贤弟也莫要多想。我等也出城以久,时辰不早,也该归家了。”
刚回家中,便有管家叫道:“大公子,老爷让你二人即刻前往书房,似十分着急。”
“如此,我等即刻前去。”
两人刚进书房,便见陈应正读着一封信,且神情慌张,陈珪也一脸严肃,二人对视一眼,也变得郑重起来。
“父亲(叔父)”
“嗯,应儿,将信与你兄等一观”
二人依次接过书信看后,陈登道:“父亲,如若真若信上所写一样,则我大汉危矣。”
“大兄是否多虑,此等人可成事乎?”
“二弟之言欠妥。此等人虽势小,然则今大汉君不明,宦官专政。朝廷有识之士因党锢之祸而纷纷退隐。今虽有志士上书言及太平道人之事,然被置之不理,此乃明君之行也?”陈登反驳道,“且陛下卖官鬻爵,大行商贾之事。奸佞之人纷纷买官,压迫百姓,民不聊生。如若太平道一举反旗,则天下响应之人必数不胜数。此不大祸?”
陈应也急忙道:“陈如大兄所言,大乱一起,朝廷之人必纷纷上言以解党锢,如此,天下有识之士必上报国恩,下慰黎民。如此,我大汉岂不中兴有望。”
“应弟之言为兄也不敢苟同。陈如你所言,党锢一解,有识之士回归朝堂。如若陛下圣明,则定如你所言,然我观陛下,实非有道明君,昔日陛下临政之时,宦官外戚之势皆不足畏惧,陛下大可大刀阔斧以兴汉室,然其却陷于商贾之术,置大汉江山不顾。除非此乱可醒陛下之心,否中兴无望。”陈容言道。
此时陈珪言:“尔等所言皆有理,然你等要谨记,我等为世家。”
“我等知晓。”
“好了,尔等先下去吧。”
三人走后,陈珪执笔回信。写毕,心道:我陈家后继有人矣。
陈容回到屋中,心道:真是成也世家,败也世家。乱世将启,我需早做打算。穿越而来,定不能负后世之人。大乱一起,盛世不在,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以至后世五胡之乱也。我无甚想法,只求我华夏不再多难也。
-----------
半年来每收到新的书信,陈珪总会把他们叫到书房,分析局势。现如今已是光和七年二月,不出意外,马上便会爆发起义。想到这里,陈容总有点惆怅,只因他年岁还小,仅十七岁。且大乱之际,陈珪定不会让他出府。所以无法让他领略这如此规模浩大的起义。
这时,管家在门外言道:“容少爷,老爷叫你速速前往书房。老奴还要去叫其他人,先走一步。”
陈容道:“我马上就去。管家先忙。”
赶来书房的陈容看到陈登与陈应还有陈欣都在,便知定是太平道叛乱的消息。果不其然,陈珪开口便道:“京中来信,有太平道人告密,言张角要反,且与宦官勾连。依时间看,张角此时必反矣。”
“父亲,既有人告密,言与宦官勾连,此不是铲除宦官最佳时机。”
“欣儿之言,真是百官所想,然张让赵忠之辈借陛下宠幸,以钱赎身,陛下不再追究。”
“可恨那,怎会如此。”陈应大呼。
“如今之际,当设法避免损失。既已无法改变,当早做安排。”陈登道。
“我儿放心,为父早已将太平道人驱逐,且我等之地,百姓生活富足,无甚怨言,无碍耳。”
“如此便好。”
陈容心想,世家还是世家,在这皇权不下县的时代,世家相互勾连,更有甚者联合当地长官以逐太平道,偏远地区更是广修坞堡。黄巾起义被迅速镇压的原因,朝廷是一方面,世家之力也不容忽视啊。
“禀陛下,张角等人于巨鹿、颍川,南阳等地反叛,并攻下多地,望陛下速速决断。”
皇帝当下一惊,急忙问道“众卿家有何主意,速速道来。”
“禀陛下,如今之际,当速速派兵,驻守都亭,以卫京师。同时派遣将领镇压叛乱。”
“理应如此,就依卿家之意,何人毛遂自荐。”
“陛下,当以大将军何进防卫京师,再以卢植,皇甫嵩,朱儁为将镇压叛乱。同时令各郡准备作战,召集义军。”
“就依爱卿所奏。”
“臣等遵命”何进,卢植,皇甫嵩,朱儁四人回道。
“禀陛下”皇甫嵩道“请下令解除党锢,以备后事。”
“陛下,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吕强也上奏道。
此时,就算皇帝什么想法都没有,只想坐稳这把椅子,便一一准奏。于是便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儁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朱儁又上表招募下邳的孙坚为佐军司马,带同乡里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发与朱儁军连军。
此后,便于陈容所记得一样,官军前期虽有败仗,然终归歼灭大批黄巾军,张角等人皆死。只剩部分残部流窜于各地。如此,黄巾之乱已然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