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第二日,柴荣方醒。众臣进殿探望,独不见赵匡胤。
“匡胤呢?”柴荣问道。
范质答道:“赵将军自知犯下大罪,殿外上身跪求责罚。”
柴荣叹口气道:“何罪之有?让他进来吧。”
赵匡胤一走入,柴荣便屏退众臣,道:“匡胤,你做得很好!”
“匡胤违背圣意,罪责深重。”赵匡胤仍旧跪着。
“以我现在之身体,随军北上只会影响军心。我一意孤行,差点犯下大错。”柴荣叹气道,“匡胤及时纠正朕之错,有功才是。”
赵匡胤忙道:“不敢攀功,只愿皇上身体康复。”
“在澶州的大军如何安排的?”柴荣问。
“澶州待命,只等皇上下旨。”赵匡胤答道。
柴荣咳嗽几声,捂口的手帕上沾满血迹。赵匡胤急忙站起,大喊道:“御医。”
“就由你决定吧。”御医进来前,柴荣语气微弱地道。
赵匡胤向心腹谋士请教如何处理澶州大军,并提出自己看法。“听闻契丹主宠信一女巫,制造‘长生不老药’。此药据说需要大量少壮男子的胆,因此大批男子被杀。契丹众臣一致反对,与耶律璟产生巨大冲突。他一怒之下竟率卫队去狩猎,饮酒作乐,不理朝政。我觉得应挥军北上,趁乱收复失地。”
苗训忙摇头道:“大大不妥。皇上病重,京城安危全系于将军一身。应大军回京,以备不测。”
“若如此,岂不辜负皇上心意,招来他人猜忌?”赵匡胤道。
楚昭辅笑了下,道:“将军以为率兵北上便不会招来猜忌吗?他人便会指责将军不顾皇上安危,抢皇上之功,岂不是吃力不讨好?”
赵匡胤想想不无道理,“那该当如何?”
“调兵回京,方为上策。”楚昭辅道。
苗训跟着解释道:“此一可表明将军之忠心,其二可在有变时占据主动。”
随后,赵匡胤向病榻上的柴荣请示,昏沉沉的柴荣同意了他的方案。
刚离开京城的大周精兵便又回到京城,类似的事情不久将再一次发生。
耶律贤提出回契丹,孟昶很诧异,“遇秋欺负你了?”
一旁的常遇秋忙摆手道:“姐夫,你别乱猜,我俩好着呢。我也在劝他不要急着回去,可他不听。”
“那是为何?你不是要在我身边学习吗?难道已经学好了?”孟昶笑着问。
耶律贤摇摇头,道:“我必须回去,不然大辽将乱。”
孟昶明白了一些,“你是说你哥的事?可即使你回去又能做什么呢?”
“我要去劝他不能再荒淫下去,否则后果不堪想。”耶律贤仿佛很有信心。
“他不会听你的吧?”孟昶笑着道。
耶律贤点头道:“所以我更要回去。”
孟昶望着这位契丹少年,明白了他要回契丹的真正原因。耶律璟如此下去,万一有个意外,便会有众多人争夺契丹主之位。耶律贤远离家乡,毫无根基,将会第一个被抛弃。所以他要马上回去,加大自己的影响,培植自己的亲信。
“大草原才能让你展翅高飞。”孟昶点点头,道,“希望我们永远是朋友!”
“我们永远是朋友!”耶律贤很坚定地道。
“也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啊,那样人家会笑话我小气的。”孟昶又笑道,“这样吧,你挑两件宝物带回去。”
耶律贤双目圆睁,问道:“随便什么吗?”
孟昶道:“当然,只要我有。”
耶律贤望向常遇秋,“遇秋,你愿随我去吗?”
孟昶一愣。常遇秋却爽快答应,“愿意。”
“你姐会同意吗?”孟昶忙问。他娘留在成都,这里的亲人只有杏儿。
“是我姐对我说的,要为姐夫多做事。”常遇秋道,“我随小贤回契丹,可以帮助姐夫监督他,也算是为姐夫办事吧。”杏儿总觉得自己不能帮助孟昶,心中很是过意不去,便常教导弟弟勤练武功,为皇上出力。
想起杏儿的好,孟昶有些感动。“好,遇秋,若你助我大蜀与契丹永世友好,那可是千秋之功。”
“姐夫放心,遇秋一定会努力的。”常遇秋道。
孟昶又问耶律贤,“好,遇秋算是一宝,你的第二宝是什么?”
耶律贤犹豫道:“恐怕这宝物,皇上会舍不得。”
“你说吧。”孟昶道。
“便是那‘狮王’。”耶律贤小心说出。
藏獒啊,你可真会挑。我没问题,可那达妮怎会舍得。孟昶忙道:“只怕达妃不同意。”
常遇秋道:“没有姐夫解决不了的问题。”
孟昶望了眼他。原来这俩小子早就商量好了啊。
耶律贤道:“若皇上为难,那我换一物吧。”
朕之金口,所言必行。孟昶大声道:“快唤达妃来见朕。”达妮卓玛已正式进入后宫,成为嫔妃之一。
来的不是达妃一个人,一群妃子都跟着来到,杏儿也在其中。
孟昶奇怪问道:“怎么都来了?”
唐糖回答:“我们正跟达妮变戏法呢。有啥事,你快说。”
望了眼杏儿,孟昶有了主意,问众妃:“各位老婆,你们认为世上最珍贵的是什么?”
妃子们七嘴八舌,珍珠玛瑙,皇位权力什么答案都有。
“朕认为是人的生命最珍贵,你们同意吗?”孟昶打断她们,道。
众妃想了想,纷纷点头。
孟昶走到杏儿前,握住她的柔荑,道:“所以我要特别感谢杏儿,她把她弟弟的生命交给了我。”
说实话,孟昶从未众目下如此深情地对待杏儿,杏儿差点感动地哭出。
“姐,你放心,我一定听姐夫的。”常遇秋在旁道。
孟昶道:“此去契丹,吉凶难卜,杏儿姐弟义无反顾,朕很感激。”
杏儿忙道:“这是我应该做的,应该做的。”
孟昶马上转向达妮:“达妮,如果需要,你会这样做吗?”
达妮俏脸一扬,“我也会毫不犹豫的。”
“呵呵,这就好。”孟昶笑着走回座,“达妮,朕想跟你要一样东西,你会给朕吗?”
“即使是要我的生命,我也给你。”达妮很坚决地道。
“我只是想要那‘狮王’而已。”孟昶笑道。
达妮一愣,“要它做啥?”
“随耶律贤去契丹。”孟昶答道。
达妮露出不舍,“那它就回不来了。”
“达妮,人家杏儿都肯让弟弟去,你难道还不舍一只狗吗?”唐糖、段思盈几人在旁道。
望着杏儿,达妮点头同意。
“耶律贤,你要的两个宝物,朕都给你了,你可要好生对待,若有差错,绝不饶你。”孟昶道。
耶律贤拱手道:“耶律贤牢记在心。”
夜晚,孟昶特意来到杏儿的寝宫,杏儿习惯性地亲自端水为他洗脚。
孟昶没有拒绝,在享受中回忆着“之家”时的往事。
柴荣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这位年轻的一代明君也感觉到了。这样,他将赵匡胤喊至床边,问道:“匡胤,你可知周公辅政的故事?”
赵匡胤答道:“匡胤知晓。西周武王之弟周公旦辅政年幼的周成王,受尽他人猜疑,却从未懈怠。平定叛乱,制法理国,巩固经济,加强吏治,为西周立下不朽功勋。辅政六年,还政成王,受到后人景仰。”
柴荣艰难地点下头,道:“看来匡胤不仅会打仗,还会读史学法了。”
“是皇上的栽培。”赵匡胤忙道。
柴荣道:“那你是如何评价周公的?”
赵匡胤答道:“匡胤一直以周公为榜样。”
“朕相信你!”柴荣道。
相信归相信,也得防一防。赵匡胤走后,范质、王溥、魏仁浦等文臣来到。柴荣问道:“朕欲在点检使之下多任命几位副使,诸公可有人选?”
众人说了好几个名字,柴荣都未有所表示。“李处耘随朕多年,立功无数。”柴荣提醒道。
“李将军足可胜任此职。”众臣忙道。
李处耘与赵匡胤一向不和,皇上这是在牵制赵匡胤。范质马上明白过来,说出了另一位与赵匡胤有过节的人,“镇守穆陵关的韩通将军忠心耿耿,勇猛善战,也可胜任此职。”
韩通与赵匡胤的事,柴荣当然知道。韩通的儿子看中一位万花楼的姑娘,经常去纠缠,而此女恰是赵匡胤的相好。赵匡胤那几位好弟兄知道后,将他儿子痛揍了顿。已是禁军老将的韩通大怒,找到赵匡胤,两人大打出手,若不是柴荣及时赶来制止,恐怕会斗个你死我活。为此,柴荣将韩通调至穆陵关。
“好,速调韩通回禁军。”柴荣道。
“将军对皇上如此忠心,皇上却放此二人在将军身边,着实让人心寒。”得知李处耘、韩通二人也成为赵匡胤的副手后,苗训道。
赵匡胤隐住心中不悦,道:“皇上自有道理,咱们不必猜测。”
苗训忙道:“这个自然。”
“然将军也应多为自己想想。”楚昭辅在旁道。
“皇上对我恩重如山,情比兄弟,匡胤绝不会负他。”赵匡胤道。
此话怎解?不负柴荣不代表不负大周,不负柴荣不代表不负柴荣子孙。
在诱人的皇座面前,在永无满足的权力面前,神马誓言都会食言。有人却坚决反对。听闻柴荣又欲亲征,李处耘深夜面圣,“皇上,龙体重要,万不可意气用事。”
柴荣不悦,“若不能驱逐契丹,立功千秋,留有身体又有何用?”突然觉得不对,李处耘一向听令,怎会来劝阻,“处耘,何人让你来劝朕的?”
李处耘不敢隐瞒,答道:“大蜀皇上。”
柴荣点头道:“下去吧,朕知道了。”再大度的领导也不会喜欢自己的部下听他人之令,即使是好意。柴荣心中对李处耘已有不满。
就在柴荣豪情万丈,准备立下不朽功勋时,旧病复发,无奈地拖延了北伐的日期。
有人觉得这是个大空子,北汉的刘承钧。别看他年少,但夺回他刘家江山的信念根深蒂固。听闻柴荣又病,大喜,点兵五万,进犯周境。
柴荣冷冷一笑,黄毛小儿也敢狮子头上发威?便准备下令赵匡胤等人率精兵征讨。
“皇上,此举不妥。”赵匡胤有不同意见,“我精兵本为北伐契丹所用,刘贼小儿,不堪一击,杀猪何用牛刀?”
柴荣卧床,一脸病容,点点头道:“此话有理。朕该派何人出征?”
赵匡胤显然早有准备:“忠武军节度使李重进大人与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即可。”
柴荣想了下,同意,随即下旨两人出兵阻击汉军。
“大哥破格提拔,一举成为殿前都点检使,许多老将老臣心中很是不服。”饮酒时,石守信不解问道,“此正是军中立威最佳时机,为何放弃?”
“哈哈,石将军不必心焦。”被赵匡胤招入麾下不久的谋士苗训笑道,“立威的机会以后还多着呢。”赵匡胤此次主动向柴荣推荐那二人,正是他的主意。
赵匡胤摆摆手道:“我这也是为皇上着想。若我大军出征,汴梁岂不空虚,异心之人便有机可乘。”
“赵将军对皇上的忠心,天地可鉴,昭辅敬将军一杯。”另一位刚刚加入这个阵营的谋士楚昭辅道。
“哈哈,大家一起。”赵匡胤大声招呼。近阶段,赵匡胤的身边除了那十位结义兄弟外,网罗了不少人才,又与其他部下关系越来越紧密,象高怀德、潘美等人。
王溥、范质等大臣多次在柴荣面前提起此事,柴荣不以为意。他的本意便是提拔赵匡胤,见他如此深得军中将领信任,自是高兴。
说实话,此时的赵匡胤确实并无其他想法,只希望不辜负柴荣的厚爱,努力将禁军带好,成为大周王朝倚仗的肱骨之臣。
孟昶把迁都的愿望一说,得到众臣的响应。成都毕竟偏安一方,道路险峻,不利于如今大蜀之治理。而金陵四通八达,又是富饶之地,南唐已治理多年,何乐而不为。
迁都规模巨大,劳命伤财难免。为此孟昶提出分批次,循序渐进,尽量小规模多批次地迁移。王朴已前往金陵与赵普会和,为孟昶的到达打前站。
不是没人反对,比如婵蕊便在无人时劝道:“你难道不知道后来有个南京政府被打到岛上去了吗?”
孟昶笑道:“当然知道,但与我何干。”
“我是怕你步他后尘。”婵蕊俏脸一绷,道。
“我的亲姐,我早他将近一千年,谁步谁后尘啊。”孟昶睁大眼睛道。
婵蕊耍赖般道:“管它早一千年还是晚一千年,反正金陵是不祥之地,不可为都。”
孟昶“呵呵”笑道:“那是别人做皇帝,不是我。”
婵蕊知辩不过孟昶,摇着头道:“你就等着亡国吧。”
孟昶还未来得及反驳,佳人已去,不禁摇头自言自语:“又不是我老婆,管得还真宽。”
刘承钧不成气候,在李重进、李筠两路大军的进攻下,五万人马损失一万,吓得赶紧又退回太原。
听闻这个消息,柴荣的病好了大半,能够下床上朝。
赵匡胤没有表功,柴荣却多次在众臣面前赞扬他的识人识军的才能。
大蜀开始迁都,朝中大臣也在不断迁往金陵。王处回主动提出留守成都,赵季良、赵廷隐、李昊等退下去的老臣也愿在成都享安晚年,孟昶皆准。
离开成都那日,成都百姓沿途相送,延绵数百里。有不少人痛哭不已,以表达不舍之情。孟昶心中又怎舍得这块土地,忍不住落泪。
历史上孟昶被宋军俘虏,押送汴梁时,数万百姓冒生命危险为他送行,据说大哭至死者多达百人。但此时的我不是他,我是雄霸一方,心怀天下的大蜀皇帝,我是为胜利而离开,我是为更大的胜利而离开。想到这,孟昶不禁一笑,抹去泪花,挥手向人群致意。
“出蜀下江东,此子野心勃勃,皇上不能不防。”宰相范质小心提醒柴荣。王溥、魏仁浦等臣纷纷应和。
柴荣没有答话。孟昶在几日前便已来函告知迁都之事,他的心中已有芥蒂。
“范大人可知大蜀皇帝与我皇乃结义兄弟?”说话的却是赵匡胤,“他俩情深义重,一个治南,一个治北,相处和谐,怎会反目?我大周首要任务是驱逐契丹,夺回我疆土,此略不可变。”
知我者,赵匡胤也!柴荣点头道:“赵将军所言极是。南方安定,便可一心对决异族。若再有挑拨我兄弟关系者,朕绝不饶之!”
范质、王溥等人不再敢言。
“粮草已备足,将士已待命,请皇上允末将率兵北上,直捣幽州。”赵匡胤马上请命。
柴荣的精神又来了,“哈哈”大笑道:“好,十日后朕御驾亲征,不捣幽州誓不还。”
“皇上,万万不可!”这次,赵匡胤与范质等人的意见相同,进行劝阻。
柴荣一挥手,“无需多言,朕意已决。”
南唐原皇宫经过王朴、赵普的规划和改造,已焕然一新。孟昶正与一群儿女嬉闹,王昭远急匆匆地求见,报告了柴荣又欲亲征的消息。
孟昶预感到不妙,连忙书信一封,令王昭远以最快速度送往汴梁。
信件在柴荣出征前一日到达,他看后,微微一笑,搁置一旁。孟昶的劝说没有起到作用。
次日清晨,柴荣一身戎装,腰挎剑,白马之上,英姿勃发。身后赵匡胤等将亦精神百倍,威风凛凛。
送至陈桥,范质、王溥等臣方回都城。众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希望皇上凯旋而归!”包括留守汴梁的李处耘也无怨言,心中祈求皇上平安归来。
天不遂人愿,大军方行到澶州,突遇大雨,被迫停歇。
柴荣心焦不已,旧病再次复发,而且此次明显比之前更甚。
“皇上应回都养病,由我等北上便可。”赵匡胤等将齐到他榻前跪地恳求。
柴荣面色发黄,但雄心并未被病魔击倒,大笑道:“无碍,雨停便行。”
“皇上。”众将齐喊道。
柴荣挥手道:“下去吧。”
众将离去,柴荣不禁叹道:“为何老天总是跟我作对!”
“这样下去,只会加重皇上病情,耽误医治。”众人聚在一起,赵匡胤担忧地道。
“莫非将军心中已有计较?”苗训问道。
赵匡胤点头道:“我准备派人将皇上强行送回都城,我自率兵北上。”
众人大惊。副点检使高怀德马上反对道:“不可,那可是忤逆之罪。”
“为了皇上健康,匡胤愿背此罪。”赵匡胤没有后怕。
楚昭辅想了下道:“此事应由将军亲自去做才是。若他人去做,难免皇上迁怒。”
苗训跟着问道:“那何人领军北上呢?”
“不能北上,或回都城,或在此待命。”楚昭辅答道。
赵匡胤不解,“这是为何?”
楚昭辅笑答:“为身后事。”
苗训醒悟过来,“不错,此法甚好。”
其他将领也无异议,赵匡胤下令道:“三日过后,皇上病情若无好转,我变亲自将其送回都城。高大哥,你率禁军在此待命。”
三日很快过去,雨虽停,柴荣病情却更重,全身瘫软,浑身无力,语气也很微弱。“雨停了,匡胤,传令全军出发。”
赵匡胤摇摇头,道:“皇上,请恕匡胤无礼!”挥手示意身边几位将领上前。
“你要做什么?”柴荣困惑。
“匡胤不能见皇上病已如此,仍在军中。”赵匡胤道,“今日必须要将皇上送回都城。”
柴荣想发火,可一点力气也使不出,昏厥过去。几将上前,抬起他的床榻,送到御用大型马车前。赵匡胤主动扶起他,与众将一起将柴荣搀扶到车中榻上。
“高大哥,匡胤先送皇上回去。”说完,赵匡胤亲自驾车驶往汴梁。
赵匡胤早将消息传到汴梁,众臣远远相迎,焦急之色流于面上。
皇宫,御医慌忙救治。
殿外,赵匡胤脱去上衣,跪着静候。众臣纷纷上前劝说,他置之不理。连一向有隙的李处耘也过来道:“赵将军果敢定断,处耘佩服。”
“只要皇上平安,匡胤愿受任何责罚。”赵匡胤大义凛然。
此话引来众人赞叹。
“匡胤呢?”柴荣问道。
范质答道:“赵将军自知犯下大罪,殿外上身跪求责罚。”
柴荣叹口气道:“何罪之有?让他进来吧。”
赵匡胤一走入,柴荣便屏退众臣,道:“匡胤,你做得很好!”
“匡胤违背圣意,罪责深重。”赵匡胤仍旧跪着。
“以我现在之身体,随军北上只会影响军心。我一意孤行,差点犯下大错。”柴荣叹气道,“匡胤及时纠正朕之错,有功才是。”
赵匡胤忙道:“不敢攀功,只愿皇上身体康复。”
“在澶州的大军如何安排的?”柴荣问。
“澶州待命,只等皇上下旨。”赵匡胤答道。
柴荣咳嗽几声,捂口的手帕上沾满血迹。赵匡胤急忙站起,大喊道:“御医。”
“就由你决定吧。”御医进来前,柴荣语气微弱地道。
赵匡胤向心腹谋士请教如何处理澶州大军,并提出自己看法。“听闻契丹主宠信一女巫,制造‘长生不老药’。此药据说需要大量少壮男子的胆,因此大批男子被杀。契丹众臣一致反对,与耶律璟产生巨大冲突。他一怒之下竟率卫队去狩猎,饮酒作乐,不理朝政。我觉得应挥军北上,趁乱收复失地。”
苗训忙摇头道:“大大不妥。皇上病重,京城安危全系于将军一身。应大军回京,以备不测。”
“若如此,岂不辜负皇上心意,招来他人猜忌?”赵匡胤道。
楚昭辅笑了下,道:“将军以为率兵北上便不会招来猜忌吗?他人便会指责将军不顾皇上安危,抢皇上之功,岂不是吃力不讨好?”
赵匡胤想想不无道理,“那该当如何?”
“调兵回京,方为上策。”楚昭辅道。
苗训跟着解释道:“此一可表明将军之忠心,其二可在有变时占据主动。”
随后,赵匡胤向病榻上的柴荣请示,昏沉沉的柴荣同意了他的方案。
刚离开京城的大周精兵便又回到京城,类似的事情不久将再一次发生。
耶律贤提出回契丹,孟昶很诧异,“遇秋欺负你了?”
一旁的常遇秋忙摆手道:“姐夫,你别乱猜,我俩好着呢。我也在劝他不要急着回去,可他不听。”
“那是为何?你不是要在我身边学习吗?难道已经学好了?”孟昶笑着问。
耶律贤摇摇头,道:“我必须回去,不然大辽将乱。”
孟昶明白了一些,“你是说你哥的事?可即使你回去又能做什么呢?”
“我要去劝他不能再荒淫下去,否则后果不堪想。”耶律贤仿佛很有信心。
“他不会听你的吧?”孟昶笑着道。
耶律贤点头道:“所以我更要回去。”
孟昶望着这位契丹少年,明白了他要回契丹的真正原因。耶律璟如此下去,万一有个意外,便会有众多人争夺契丹主之位。耶律贤远离家乡,毫无根基,将会第一个被抛弃。所以他要马上回去,加大自己的影响,培植自己的亲信。
“大草原才能让你展翅高飞。”孟昶点点头,道,“希望我们永远是朋友!”
“我们永远是朋友!”耶律贤很坚定地道。
“也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啊,那样人家会笑话我小气的。”孟昶又笑道,“这样吧,你挑两件宝物带回去。”
耶律贤双目圆睁,问道:“随便什么吗?”
孟昶道:“当然,只要我有。”
耶律贤望向常遇秋,“遇秋,你愿随我去吗?”
孟昶一愣。常遇秋却爽快答应,“愿意。”
“你姐会同意吗?”孟昶忙问。他娘留在成都,这里的亲人只有杏儿。
“是我姐对我说的,要为姐夫多做事。”常遇秋道,“我随小贤回契丹,可以帮助姐夫监督他,也算是为姐夫办事吧。”杏儿总觉得自己不能帮助孟昶,心中很是过意不去,便常教导弟弟勤练武功,为皇上出力。
想起杏儿的好,孟昶有些感动。“好,遇秋,若你助我大蜀与契丹永世友好,那可是千秋之功。”
“姐夫放心,遇秋一定会努力的。”常遇秋道。
孟昶又问耶律贤,“好,遇秋算是一宝,你的第二宝是什么?”
耶律贤犹豫道:“恐怕这宝物,皇上会舍不得。”
“你说吧。”孟昶道。
“便是那‘狮王’。”耶律贤小心说出。
藏獒啊,你可真会挑。我没问题,可那达妮怎会舍得。孟昶忙道:“只怕达妃不同意。”
常遇秋道:“没有姐夫解决不了的问题。”
孟昶望了眼他。原来这俩小子早就商量好了啊。
耶律贤道:“若皇上为难,那我换一物吧。”
朕之金口,所言必行。孟昶大声道:“快唤达妃来见朕。”达妮卓玛已正式进入后宫,成为嫔妃之一。
来的不是达妃一个人,一群妃子都跟着来到,杏儿也在其中。
孟昶奇怪问道:“怎么都来了?”
唐糖回答:“我们正跟达妮变戏法呢。有啥事,你快说。”
望了眼杏儿,孟昶有了主意,问众妃:“各位老婆,你们认为世上最珍贵的是什么?”
妃子们七嘴八舌,珍珠玛瑙,皇位权力什么答案都有。
“朕认为是人的生命最珍贵,你们同意吗?”孟昶打断她们,道。
众妃想了想,纷纷点头。
孟昶走到杏儿前,握住她的柔荑,道:“所以我要特别感谢杏儿,她把她弟弟的生命交给了我。”
说实话,孟昶从未众目下如此深情地对待杏儿,杏儿差点感动地哭出。
“姐,你放心,我一定听姐夫的。”常遇秋在旁道。
孟昶道:“此去契丹,吉凶难卜,杏儿姐弟义无反顾,朕很感激。”
杏儿忙道:“这是我应该做的,应该做的。”
孟昶马上转向达妮:“达妮,如果需要,你会这样做吗?”
达妮俏脸一扬,“我也会毫不犹豫的。”
“呵呵,这就好。”孟昶笑着走回座,“达妮,朕想跟你要一样东西,你会给朕吗?”
“即使是要我的生命,我也给你。”达妮很坚决地道。
“我只是想要那‘狮王’而已。”孟昶笑道。
达妮一愣,“要它做啥?”
“随耶律贤去契丹。”孟昶答道。
达妮露出不舍,“那它就回不来了。”
“达妮,人家杏儿都肯让弟弟去,你难道还不舍一只狗吗?”唐糖、段思盈几人在旁道。
望着杏儿,达妮点头同意。
“耶律贤,你要的两个宝物,朕都给你了,你可要好生对待,若有差错,绝不饶你。”孟昶道。
耶律贤拱手道:“耶律贤牢记在心。”
夜晚,孟昶特意来到杏儿的寝宫,杏儿习惯性地亲自端水为他洗脚。
孟昶没有拒绝,在享受中回忆着“之家”时的往事。
柴荣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这位年轻的一代明君也感觉到了。这样,他将赵匡胤喊至床边,问道:“匡胤,你可知周公辅政的故事?”
赵匡胤答道:“匡胤知晓。西周武王之弟周公旦辅政年幼的周成王,受尽他人猜疑,却从未懈怠。平定叛乱,制法理国,巩固经济,加强吏治,为西周立下不朽功勋。辅政六年,还政成王,受到后人景仰。”
柴荣艰难地点下头,道:“看来匡胤不仅会打仗,还会读史学法了。”
“是皇上的栽培。”赵匡胤忙道。
柴荣道:“那你是如何评价周公的?”
赵匡胤答道:“匡胤一直以周公为榜样。”
“朕相信你!”柴荣道。
相信归相信,也得防一防。赵匡胤走后,范质、王溥、魏仁浦等文臣来到。柴荣问道:“朕欲在点检使之下多任命几位副使,诸公可有人选?”
众人说了好几个名字,柴荣都未有所表示。“李处耘随朕多年,立功无数。”柴荣提醒道。
“李将军足可胜任此职。”众臣忙道。
李处耘与赵匡胤一向不和,皇上这是在牵制赵匡胤。范质马上明白过来,说出了另一位与赵匡胤有过节的人,“镇守穆陵关的韩通将军忠心耿耿,勇猛善战,也可胜任此职。”
韩通与赵匡胤的事,柴荣当然知道。韩通的儿子看中一位万花楼的姑娘,经常去纠缠,而此女恰是赵匡胤的相好。赵匡胤那几位好弟兄知道后,将他儿子痛揍了顿。已是禁军老将的韩通大怒,找到赵匡胤,两人大打出手,若不是柴荣及时赶来制止,恐怕会斗个你死我活。为此,柴荣将韩通调至穆陵关。
“好,速调韩通回禁军。”柴荣道。
“将军对皇上如此忠心,皇上却放此二人在将军身边,着实让人心寒。”得知李处耘、韩通二人也成为赵匡胤的副手后,苗训道。
赵匡胤隐住心中不悦,道:“皇上自有道理,咱们不必猜测。”
苗训忙道:“这个自然。”
“然将军也应多为自己想想。”楚昭辅在旁道。
“皇上对我恩重如山,情比兄弟,匡胤绝不会负他。”赵匡胤道。
此话怎解?不负柴荣不代表不负大周,不负柴荣不代表不负柴荣子孙。
在诱人的皇座面前,在永无满足的权力面前,神马誓言都会食言。有人却坚决反对。听闻柴荣又欲亲征,李处耘深夜面圣,“皇上,龙体重要,万不可意气用事。”
柴荣不悦,“若不能驱逐契丹,立功千秋,留有身体又有何用?”突然觉得不对,李处耘一向听令,怎会来劝阻,“处耘,何人让你来劝朕的?”
李处耘不敢隐瞒,答道:“大蜀皇上。”
柴荣点头道:“下去吧,朕知道了。”再大度的领导也不会喜欢自己的部下听他人之令,即使是好意。柴荣心中对李处耘已有不满。
就在柴荣豪情万丈,准备立下不朽功勋时,旧病复发,无奈地拖延了北伐的日期。
有人觉得这是个大空子,北汉的刘承钧。别看他年少,但夺回他刘家江山的信念根深蒂固。听闻柴荣又病,大喜,点兵五万,进犯周境。
柴荣冷冷一笑,黄毛小儿也敢狮子头上发威?便准备下令赵匡胤等人率精兵征讨。
“皇上,此举不妥。”赵匡胤有不同意见,“我精兵本为北伐契丹所用,刘贼小儿,不堪一击,杀猪何用牛刀?”
柴荣卧床,一脸病容,点点头道:“此话有理。朕该派何人出征?”
赵匡胤显然早有准备:“忠武军节度使李重进大人与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即可。”
柴荣想了下,同意,随即下旨两人出兵阻击汉军。
“大哥破格提拔,一举成为殿前都点检使,许多老将老臣心中很是不服。”饮酒时,石守信不解问道,“此正是军中立威最佳时机,为何放弃?”
“哈哈,石将军不必心焦。”被赵匡胤招入麾下不久的谋士苗训笑道,“立威的机会以后还多着呢。”赵匡胤此次主动向柴荣推荐那二人,正是他的主意。
赵匡胤摆摆手道:“我这也是为皇上着想。若我大军出征,汴梁岂不空虚,异心之人便有机可乘。”
“赵将军对皇上的忠心,天地可鉴,昭辅敬将军一杯。”另一位刚刚加入这个阵营的谋士楚昭辅道。
“哈哈,大家一起。”赵匡胤大声招呼。近阶段,赵匡胤的身边除了那十位结义兄弟外,网罗了不少人才,又与其他部下关系越来越紧密,象高怀德、潘美等人。
王溥、范质等大臣多次在柴荣面前提起此事,柴荣不以为意。他的本意便是提拔赵匡胤,见他如此深得军中将领信任,自是高兴。
说实话,此时的赵匡胤确实并无其他想法,只希望不辜负柴荣的厚爱,努力将禁军带好,成为大周王朝倚仗的肱骨之臣。
孟昶把迁都的愿望一说,得到众臣的响应。成都毕竟偏安一方,道路险峻,不利于如今大蜀之治理。而金陵四通八达,又是富饶之地,南唐已治理多年,何乐而不为。
迁都规模巨大,劳命伤财难免。为此孟昶提出分批次,循序渐进,尽量小规模多批次地迁移。王朴已前往金陵与赵普会和,为孟昶的到达打前站。
不是没人反对,比如婵蕊便在无人时劝道:“你难道不知道后来有个南京政府被打到岛上去了吗?”
孟昶笑道:“当然知道,但与我何干。”
“我是怕你步他后尘。”婵蕊俏脸一绷,道。
“我的亲姐,我早他将近一千年,谁步谁后尘啊。”孟昶睁大眼睛道。
婵蕊耍赖般道:“管它早一千年还是晚一千年,反正金陵是不祥之地,不可为都。”
孟昶“呵呵”笑道:“那是别人做皇帝,不是我。”
婵蕊知辩不过孟昶,摇着头道:“你就等着亡国吧。”
孟昶还未来得及反驳,佳人已去,不禁摇头自言自语:“又不是我老婆,管得还真宽。”
刘承钧不成气候,在李重进、李筠两路大军的进攻下,五万人马损失一万,吓得赶紧又退回太原。
听闻这个消息,柴荣的病好了大半,能够下床上朝。
赵匡胤没有表功,柴荣却多次在众臣面前赞扬他的识人识军的才能。
大蜀开始迁都,朝中大臣也在不断迁往金陵。王处回主动提出留守成都,赵季良、赵廷隐、李昊等退下去的老臣也愿在成都享安晚年,孟昶皆准。
离开成都那日,成都百姓沿途相送,延绵数百里。有不少人痛哭不已,以表达不舍之情。孟昶心中又怎舍得这块土地,忍不住落泪。
历史上孟昶被宋军俘虏,押送汴梁时,数万百姓冒生命危险为他送行,据说大哭至死者多达百人。但此时的我不是他,我是雄霸一方,心怀天下的大蜀皇帝,我是为胜利而离开,我是为更大的胜利而离开。想到这,孟昶不禁一笑,抹去泪花,挥手向人群致意。
“出蜀下江东,此子野心勃勃,皇上不能不防。”宰相范质小心提醒柴荣。王溥、魏仁浦等臣纷纷应和。
柴荣没有答话。孟昶在几日前便已来函告知迁都之事,他的心中已有芥蒂。
“范大人可知大蜀皇帝与我皇乃结义兄弟?”说话的却是赵匡胤,“他俩情深义重,一个治南,一个治北,相处和谐,怎会反目?我大周首要任务是驱逐契丹,夺回我疆土,此略不可变。”
知我者,赵匡胤也!柴荣点头道:“赵将军所言极是。南方安定,便可一心对决异族。若再有挑拨我兄弟关系者,朕绝不饶之!”
范质、王溥等人不再敢言。
“粮草已备足,将士已待命,请皇上允末将率兵北上,直捣幽州。”赵匡胤马上请命。
柴荣的精神又来了,“哈哈”大笑道:“好,十日后朕御驾亲征,不捣幽州誓不还。”
“皇上,万万不可!”这次,赵匡胤与范质等人的意见相同,进行劝阻。
柴荣一挥手,“无需多言,朕意已决。”
南唐原皇宫经过王朴、赵普的规划和改造,已焕然一新。孟昶正与一群儿女嬉闹,王昭远急匆匆地求见,报告了柴荣又欲亲征的消息。
孟昶预感到不妙,连忙书信一封,令王昭远以最快速度送往汴梁。
信件在柴荣出征前一日到达,他看后,微微一笑,搁置一旁。孟昶的劝说没有起到作用。
次日清晨,柴荣一身戎装,腰挎剑,白马之上,英姿勃发。身后赵匡胤等将亦精神百倍,威风凛凛。
送至陈桥,范质、王溥等臣方回都城。众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希望皇上凯旋而归!”包括留守汴梁的李处耘也无怨言,心中祈求皇上平安归来。
天不遂人愿,大军方行到澶州,突遇大雨,被迫停歇。
柴荣心焦不已,旧病再次复发,而且此次明显比之前更甚。
“皇上应回都养病,由我等北上便可。”赵匡胤等将齐到他榻前跪地恳求。
柴荣面色发黄,但雄心并未被病魔击倒,大笑道:“无碍,雨停便行。”
“皇上。”众将齐喊道。
柴荣挥手道:“下去吧。”
众将离去,柴荣不禁叹道:“为何老天总是跟我作对!”
“这样下去,只会加重皇上病情,耽误医治。”众人聚在一起,赵匡胤担忧地道。
“莫非将军心中已有计较?”苗训问道。
赵匡胤点头道:“我准备派人将皇上强行送回都城,我自率兵北上。”
众人大惊。副点检使高怀德马上反对道:“不可,那可是忤逆之罪。”
“为了皇上健康,匡胤愿背此罪。”赵匡胤没有后怕。
楚昭辅想了下道:“此事应由将军亲自去做才是。若他人去做,难免皇上迁怒。”
苗训跟着问道:“那何人领军北上呢?”
“不能北上,或回都城,或在此待命。”楚昭辅答道。
赵匡胤不解,“这是为何?”
楚昭辅笑答:“为身后事。”
苗训醒悟过来,“不错,此法甚好。”
其他将领也无异议,赵匡胤下令道:“三日过后,皇上病情若无好转,我变亲自将其送回都城。高大哥,你率禁军在此待命。”
三日很快过去,雨虽停,柴荣病情却更重,全身瘫软,浑身无力,语气也很微弱。“雨停了,匡胤,传令全军出发。”
赵匡胤摇摇头,道:“皇上,请恕匡胤无礼!”挥手示意身边几位将领上前。
“你要做什么?”柴荣困惑。
“匡胤不能见皇上病已如此,仍在军中。”赵匡胤道,“今日必须要将皇上送回都城。”
柴荣想发火,可一点力气也使不出,昏厥过去。几将上前,抬起他的床榻,送到御用大型马车前。赵匡胤主动扶起他,与众将一起将柴荣搀扶到车中榻上。
“高大哥,匡胤先送皇上回去。”说完,赵匡胤亲自驾车驶往汴梁。
赵匡胤早将消息传到汴梁,众臣远远相迎,焦急之色流于面上。
皇宫,御医慌忙救治。
殿外,赵匡胤脱去上衣,跪着静候。众臣纷纷上前劝说,他置之不理。连一向有隙的李处耘也过来道:“赵将军果敢定断,处耘佩服。”
“只要皇上平安,匡胤愿受任何责罚。”赵匡胤大义凛然。
此话引来众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