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临安城北。
夜空虽然没有璀璨的星辰,但也有一批热血青年汇聚在北门城下。
霍青云甚是不满的问道:“平荆兄,你一直跟着殿下,你给我们交个底儿,这次是不是殿下的计策啊?”
“是不是殿下想要将朝堂上最后的一批无能庸碌之士一网打尽啊?”
不仅仅是霍青云想知道,身边的曹弈、孟溪、刘元彻等人也都大惑不解。
邓若水和洪咨夔这些人为了在朝堂中为荣王保留话语权,因此并没有和李平荆等人行动。
来的都是宝庆元年中举的以及一些武将。
李平荆轻轻摆手,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呵呵~想什么呢?殿下的格局比你们要大的多!”
“丁大全之流不过是饶痒痒的,何足为惧?”
“我们的征程可不是在这里便要停下的。”
“少废话,立刻跟我出发!”
霍青云等人也从李平荆的话语当中明白了一些意思。
荣王殿下可不是为了和丁大全小打小闹便要完事的,殿下的目标怎么可能如此的渺小?
众人再度恢复了信心,他们的热血再度被点燃。
目标?现在的目标不就只剩下一个了么?
要是再看不明白的话,那可真就是大脑空白了。
众人纷纷骑马踏上了征程。
这些人分为好几路前去调动各地的驻军,毕竟还有预计的七万驻军没有抵达川蜀地区。
现在的川蜀地区和汉中地区的主力一共也就十七万,若是这七万人不能按时抵达的话,那么劣势可能就太大了。
……
赵与芮暂时退居府邸的消息瞬间就引爆了整个大宋。
得到荣王殿下恩惠的人开始惋惜,并且为接下来的日子担忧。
这些人并不是说有多么的高尚,知晓知恩图报,而是他们明白,跟着荣王才有好日子过。
一旦荣王倒台了,那些士族重新的踏上了舞台,很快便会开始搅扰大宋的江山社稷。
这些人哪怕是不为荣王鸣不平,也得为自己的生活出一份力!
而那些被打压的士绅看到荣王倒台之后,瞬间欢呼雀跃了起来,虽然现在局势还不明朗,但他们已经开始重新召回当年遣散的家丁。
他们也想向一些人宣告,他们要回来了!
大宋的时局开始出现了一些些不安的情绪。
各种说法都有,有的人说赵与芮是因为和赵与莒两人争吵,甚至是兄弟阋墙,才会成为赵与芮倒台的原因。
有的人说,赵与芮想向漠北全面开战,陛下不应允,然后发生了争吵才会落的如此结果。
总之,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都是靠猜得。
不过漠北的人倒是收到了一封来自南方的信封。
窝阔台仔细阅读之后,叫来了贵由、阔出、阔端等人来分析这封书信。
贵由、阔出、阔端都是窝阔台的儿子,每个人都颇具能力,都是冲锋陷阵之才,独挡一方也不是难事。
拖雷自从南下攻击金国,在返程的途中,染上了疾病,现在病重不起,神智也有些不清晰了。
此时的窝阔台也不能再去询问拖雷国事了,和自己的几个儿子商议一下,一来可以群策群力,二来可以培养一下这些人。
窝阔台浏览了一下书信的内容,里面大体上有几点。
赵与芮试图说服群臣和漠北全面开战,但是皇帝担心国库开销太大,国家也撑不住而不太开心。
而丁大全则顺水推舟,却引来了意见不合的赵与芮的反驳。
赵与芮将他的功绩说了出来,试图震慑丁大全,丁大全却靠着皇帝的威严压下了赵与芮。
毕竟功高震主这种事情,谁都会在乎的,只不过之前不说罢了。
然后赵与芮的参知政事被罢免,由丁大全暂且接任,黑玉密令也被赵与莒收了回去。
现在的赵与芮已经没有任何办法调动大军了。
虽说赵与芮的威望极高,可以凭借自身威望调军,但是汉人的调兵制度非常繁琐,如此行事必将触动赵与莒敏感的神经。
赵与芮如果凭借自身威望调兵的话,那么正中下怀,可能连亲王都没得做了。
这里面记述的事情,起码窝阔台认为可信度极高。
虽然窝阔台并不相信丁大全等人,但是结合他们自己的探子收听到的信息,再加上对大宋朝堂的揣测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丁大全的这封书信不过就是在细节上进行的补充。
大宋的调兵制度缺失非常的注重形式,不能轻易调兵,这和作战极其自由的蒙军不同。
因此窝阔台认为这的确是进攻大宋的最好时机。
贵由听完窝阔台的说辞之后,冷静的思考了一会儿,扶着下巴说道:“父汗,这事会不会有蹊跷?”
“这次赵与芮让我们得手的太过顺利了,荣王在大宋具有无可匹敌的威望,按理说不会被丁大全等人打击倒下的。”
“这会不会是赵与芮故布疑阵,想要探察我们的动静?”
窝阔台轻轻摇了下手指,笑道:“吾儿,你能这么想很好,但是你更要记清楚,这是谋略,而非战略。”
“川蜀地区和汉中地区的兵力有十七万左右,就算中线的宋军驰援川蜀地区也不过二十万上下。”
“退一万步讲,赵与芮当真诱引我们进入汉中地区,那么我二十五万大军还打不过他二十万宋军么?”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们大蒙古国投降好了,你说对吧?”
贵由瞬间领会了窝阔台的意思,颔首微笑道:“父汗教导的是,为将者不得不考虑双方的实力对比啊。”
蒙军实力占优,谋略不过是为了增强自己或是削弱敌人的战力,若是相对实力占优的情况下,还畏畏缩缩的,不敢放手一战,会极大地打击士气。
蒙军历来士气高涨,就算是敌军多于己方,也不会有多少的胆怯之色,更何况敌军数量还不如己方了。
若是这也要瞻前顾后的话,蒙军还打什么仗啊?哪里还会有什么三峰山奇迹啊?
几位皇子想明白之后,立刻请缨出战。
窝阔台也当即决定,由阔端和阔出两人率部出战,贵由则要开始筹备第二次西征的事宜。
夜空虽然没有璀璨的星辰,但也有一批热血青年汇聚在北门城下。
霍青云甚是不满的问道:“平荆兄,你一直跟着殿下,你给我们交个底儿,这次是不是殿下的计策啊?”
“是不是殿下想要将朝堂上最后的一批无能庸碌之士一网打尽啊?”
不仅仅是霍青云想知道,身边的曹弈、孟溪、刘元彻等人也都大惑不解。
邓若水和洪咨夔这些人为了在朝堂中为荣王保留话语权,因此并没有和李平荆等人行动。
来的都是宝庆元年中举的以及一些武将。
李平荆轻轻摆手,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呵呵~想什么呢?殿下的格局比你们要大的多!”
“丁大全之流不过是饶痒痒的,何足为惧?”
“我们的征程可不是在这里便要停下的。”
“少废话,立刻跟我出发!”
霍青云等人也从李平荆的话语当中明白了一些意思。
荣王殿下可不是为了和丁大全小打小闹便要完事的,殿下的目标怎么可能如此的渺小?
众人再度恢复了信心,他们的热血再度被点燃。
目标?现在的目标不就只剩下一个了么?
要是再看不明白的话,那可真就是大脑空白了。
众人纷纷骑马踏上了征程。
这些人分为好几路前去调动各地的驻军,毕竟还有预计的七万驻军没有抵达川蜀地区。
现在的川蜀地区和汉中地区的主力一共也就十七万,若是这七万人不能按时抵达的话,那么劣势可能就太大了。
……
赵与芮暂时退居府邸的消息瞬间就引爆了整个大宋。
得到荣王殿下恩惠的人开始惋惜,并且为接下来的日子担忧。
这些人并不是说有多么的高尚,知晓知恩图报,而是他们明白,跟着荣王才有好日子过。
一旦荣王倒台了,那些士族重新的踏上了舞台,很快便会开始搅扰大宋的江山社稷。
这些人哪怕是不为荣王鸣不平,也得为自己的生活出一份力!
而那些被打压的士绅看到荣王倒台之后,瞬间欢呼雀跃了起来,虽然现在局势还不明朗,但他们已经开始重新召回当年遣散的家丁。
他们也想向一些人宣告,他们要回来了!
大宋的时局开始出现了一些些不安的情绪。
各种说法都有,有的人说赵与芮是因为和赵与莒两人争吵,甚至是兄弟阋墙,才会成为赵与芮倒台的原因。
有的人说,赵与芮想向漠北全面开战,陛下不应允,然后发生了争吵才会落的如此结果。
总之,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都是靠猜得。
不过漠北的人倒是收到了一封来自南方的信封。
窝阔台仔细阅读之后,叫来了贵由、阔出、阔端等人来分析这封书信。
贵由、阔出、阔端都是窝阔台的儿子,每个人都颇具能力,都是冲锋陷阵之才,独挡一方也不是难事。
拖雷自从南下攻击金国,在返程的途中,染上了疾病,现在病重不起,神智也有些不清晰了。
此时的窝阔台也不能再去询问拖雷国事了,和自己的几个儿子商议一下,一来可以群策群力,二来可以培养一下这些人。
窝阔台浏览了一下书信的内容,里面大体上有几点。
赵与芮试图说服群臣和漠北全面开战,但是皇帝担心国库开销太大,国家也撑不住而不太开心。
而丁大全则顺水推舟,却引来了意见不合的赵与芮的反驳。
赵与芮将他的功绩说了出来,试图震慑丁大全,丁大全却靠着皇帝的威严压下了赵与芮。
毕竟功高震主这种事情,谁都会在乎的,只不过之前不说罢了。
然后赵与芮的参知政事被罢免,由丁大全暂且接任,黑玉密令也被赵与莒收了回去。
现在的赵与芮已经没有任何办法调动大军了。
虽说赵与芮的威望极高,可以凭借自身威望调军,但是汉人的调兵制度非常繁琐,如此行事必将触动赵与莒敏感的神经。
赵与芮如果凭借自身威望调兵的话,那么正中下怀,可能连亲王都没得做了。
这里面记述的事情,起码窝阔台认为可信度极高。
虽然窝阔台并不相信丁大全等人,但是结合他们自己的探子收听到的信息,再加上对大宋朝堂的揣测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丁大全的这封书信不过就是在细节上进行的补充。
大宋的调兵制度缺失非常的注重形式,不能轻易调兵,这和作战极其自由的蒙军不同。
因此窝阔台认为这的确是进攻大宋的最好时机。
贵由听完窝阔台的说辞之后,冷静的思考了一会儿,扶着下巴说道:“父汗,这事会不会有蹊跷?”
“这次赵与芮让我们得手的太过顺利了,荣王在大宋具有无可匹敌的威望,按理说不会被丁大全等人打击倒下的。”
“这会不会是赵与芮故布疑阵,想要探察我们的动静?”
窝阔台轻轻摇了下手指,笑道:“吾儿,你能这么想很好,但是你更要记清楚,这是谋略,而非战略。”
“川蜀地区和汉中地区的兵力有十七万左右,就算中线的宋军驰援川蜀地区也不过二十万上下。”
“退一万步讲,赵与芮当真诱引我们进入汉中地区,那么我二十五万大军还打不过他二十万宋军么?”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们大蒙古国投降好了,你说对吧?”
贵由瞬间领会了窝阔台的意思,颔首微笑道:“父汗教导的是,为将者不得不考虑双方的实力对比啊。”
蒙军实力占优,谋略不过是为了增强自己或是削弱敌人的战力,若是相对实力占优的情况下,还畏畏缩缩的,不敢放手一战,会极大地打击士气。
蒙军历来士气高涨,就算是敌军多于己方,也不会有多少的胆怯之色,更何况敌军数量还不如己方了。
若是这也要瞻前顾后的话,蒙军还打什么仗啊?哪里还会有什么三峰山奇迹啊?
几位皇子想明白之后,立刻请缨出战。
窝阔台也当即决定,由阔端和阔出两人率部出战,贵由则要开始筹备第二次西征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