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众人都学会一项拿手的绝活,大人又放话出来说要弄一个什么职称评定。

    评定的方式也很简单,拿手的绝活越多,评定的职称就越高。

    按照评定方式,总共分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和金牌护卫。

    当然奖励也是逐步提高的,一旦评上金牌护卫,所得的奖励将会是京城一处带院子的两进宅子。

    而且大人还承诺到时会向陛下申请,让他老人家亲自颁发一份四品带刀护卫的结业证书。

    这就不得了了,四品带刀护卫是个什么鸟官职他们不知道,当然也不会有人知道,因为压根就没有这样的一个官职。

    但京城一套两进的宅子,谁不眼红?况且这么一搞,不是明摆着逼人苦练各项才能嘛?

    谁会愿意自己头上顶着个初级职称的名头。

    于是,自从那以后,护卫队的队员们,个个都成了勤奋好学的奋斗哥,只要一有空,就会去专研各自选定的才艺。

    比如这耿护卫,就独辟蹊径,专门学习各种番邦语言。

    跟着大人一道下海的时候,他就是负责市舶司官员周逸安全的护卫长,差不多两年时间的耳濡目染,倒也稍微学了点皮毛。

    自从评定职称的规则定下来之后,老耿就非常果断了学起了各种外语。

    这契丹语就是他学习外语的其中一种,契丹语本就源自汉话,而且字也不多,很多字又与汉话有诸多相似之处,学起来非常轻松。

    可王大少爷明显有点不乐意,好端端的,学什么契丹文字?他是要去下海的,又不是去辽国。

    而且,不管是学哪国的文字,他王大公子都没有兴趣,读书有什么好读的,一点都不好玩,枯燥至极,何况还有很痛苦的童年阴影在。

    “这位大哥?大司农为何会让小弟我学契丹文字?”

    “这契丹文字,虽然连契丹人自己都很少用,但既然大公子有意常驻辽国,所以这契丹文字还是稍微学一点的好。”

    常驻辽国?没听错,他刚刚的确说的是让自己常驻辽国。

    这怎么可以!听说契丹人饿了连人肉都吃,自己这细皮嫩肉的,怎能去的了辽国!而且还是常驻!

    听罢耿护卫的话,王大少爷再次哇哇哇的怪叫了起来,连声讨饶,说什么都不肯去辽国。

    还顺势一把抱住了身边的木柱,好像这会就要拿他去了辽国似的,再也不肯松手。

    “大公子稍安勿躁,俺家大人说了,会保证大公子的人身安全的。”

    耿护卫好言安慰道。

    “保证安全?如何保证?契丹人可是要吃人的……我不要去辽国,我要回家!”

    “回不去了,大公子是个体面人,老耿我可不想用刀子教大公子念书。”

    耿护卫从桌上拿起一把匕首,照入船舱的晨光将铮亮的刀芒投射在王大少爷的脸上,直晃的他睁不开眼睛。

    于是,王大少爷也一下子清醒了过来,此刻的处境,哪有半点他说话的份。

    去不去辽国区别,只能在乖乖的去和打一顿再去之间选择。

    稍稍定了定神情,王大少爷的眼珠子咕噜咕噜一转,决定先行虚与委蛇之计,假意答应他们,然后等他们放松了警惕就找机会闪人。

    打定了主意,王大少爷瞬间就像是换了个人一般,非常乖巧的回到桌前坐下,重新捧起那一本契丹文字的练习册,对着耿护卫苦笑一下,示意自己准备好了。

    “老关啊,那王大少爷的觉悟很高嘛,才过一晚就想通了?”

    听着船舱中传出的朗朗读书声,王浩很是满意王大少爷的表现。

    照这个进度来看,要不了多久,他就应该能够胜任市舶司驻辽联络员的职位了。

    “大人真的将这纨绔送去辽国?”

    “不错,像大公子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才,正是驻辽联络员的最佳人选呐。”

    不过现在宋辽两国的局势非常紧张,赵老大正在筹划着再次北征,而辽国那边,据说也正在集结人马,似乎也有举兵南下的趋势。

    此时派联络员过去无异于送人头,估计一入辽国境内就得被砍了脑袋祭旗。

    但王浩相信,要不了多久,重开两国边贸的事宜还是会提上议事日程的。

    高速膨胀的大宋经济需要宣泄口,同样,几乎完全停滞的辽国外贸,也急需重新注入活力。

    等到明州的市舶司开市,把高丽国开城的海贸打压住之后,辽国国内的经济会进一步的紧张起来。

    到时边贸一旦重开,王大少爷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搅屎棍也能调教的差不多了。

    往一个迫切需要与你做生意的国家派一个搅屎棍过去,能把人折腾到彻底没脾气。

    到时再有自己亲自出马,很多事情就好办不少了。

    紧赶慢赶追了快两天,终于在离杭州城外码头十里的许县附近追上了张顺率领的大部队。

    然而刚刚吊上船队的尾巴,运河岸边的大道上就传来欣喜若狂的呼喊声。

    “吴老板?”

    钱塘巨富吴老板站在马车上,一手拍着马车顶篷,看着运河中那两艘插了市舶司标志的彩旗,正深情款款地呼唤着大司农。

    与姑苏城的王大富一样,吴老板也是来截道的,不过他的心情可比姑苏的王大富迫切多了。

    没办法了由不得他不捉急,当年在广州港码头的时候,大司农邀请他们几个商界大佬合伙创立钱庄票号。

    结果非常不巧,家里正好出了点急事,只得匆匆告辞离去,于是钱庄的事情就这么被耽搁了。

    哪知道这一耽搁就是两年,直到市面上开始出现一种叫做交子的代金券,吴老板方才惊觉过来。

    一打听才知道坏事了,京城总行早就已经正式营业许久了,各地的钱庄也早已经陆续开业。

    于是急忙赴京拜会大司农,却连面都没见到,只从另一个太府寺的年轻官员口中得知杭州府的钱庄还在调研之中,有消息后一定会通知吴老板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虽然杭州府的钱庄至今都没有消息,仿佛这空缺是特意为他吴清平留着的一样。

    但一天没有确切的消息,就是一天没有个着落,怎能安心,其实他也知道,大司农一方面是在待价而沽,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当初拉拢他们几个搞这个钱庄的时候,大伙都表现的不够积极的缘故吧。

    后来又听说大司农正在南下途中,准备主持杭州府市舶司和明州府市舶司的开埠事宜。

    嗅觉灵敏的吴老板就知道机会来了,所以才会出城三十多里,来这紧挨着运河的官道上苦等。

    与姑苏城的王老板差不多,在经过数日苦等及数十趟的来回奔波之后,才终于在万船丛中找到了大司农的官船。

    当然这也只是做做表面的样子的,是则大司农的行踪,他们可能比大司农本人都清楚……

章节目录

北宋小商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一个苦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个苦力并收藏北宋小商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