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陛下,臣恳请陛下恩旨复开义学。”
王浩上前两步朗声说道,眼角的余光却是撇向了一旁的文官队伍,心说太刺激了,是不是又吓到你们了。
“复开义学?这义学何时关过?”
赵匡胤被问的莫名其妙。
“自年前谣言风波之后,便已被晋王下令查封,至今不得开,数月来,无数寒门学子翘首以盼,臣及义学众教席亦为此事心急如焚,因此臣今日斗胆进言,望陛下念寒门学子之凄苦……”
说着说着,王浩的语气竟然哽咽起来,还假模假样的伸手抹了一下眼角,十足一副冤深似海,为民请命的模样。
“一派胡言!”
听着王浩就这样在百官面前信口雌黄装可怜,矛头直指自己,站在文官首位的赵光义实在是忍无可忍,嗷一声便窜了出来。
“皇兄,义学一事,臣弟自收到皇兄恩旨赦免的前邸加急文书当日,便敕令有司释放了所有相关人员,此事早已经妥善解决,何来复开一说!”
“禀陛下,由刑部出具,亲王府用印的封条仍在义学山门前贴着,也从未收到过任何复开的告示文书,臣如何敢擅自揭去!如何不能言复开。再者,刑部无故拘禁我义学同僚一事,亦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人!不能抓的不明不白,更不能放的不明不白,我大宋自立国以来,以律法为先,绝不可如此纵容冤假错案的发生!”
那封条其实在决定放寒假那日就被揭下了,是很仔细的揭下的,未有一点破损,早就说过这封条还有用,义学被查封这件事,王浩压根就没想过就那样不明不白的揭过去。
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更何况是一个人畜无害的义学,这事情不可能就这么揭过去,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让人蹲了几天大狱而一声不吭,不可能平白无故的遭了欺负而一言不发。
必须要让天下人知道,这破义学里虽然都是些破烂娃儿,但也不是可以让人随便糟践的,必须争回这一口气,必须要让孩子站的更直一些。
“住口!义学一事,由造谣生事而起,再由陛下恩旨赦免而息,此一事早就已经妥善解决,并未有任何人因此遭受责难,你今日强行重提旧事,究竟意欲何为!”
赵光义此时已经相当激动了,说话的语气甚至都带了点破音了,这鸟义学,当初就已经让自己丢尽了颜面。
好不容易才咽下的一口气,自己没有找他算账,他倒反而找上门来了,实乃岂有此理呀!
“可义学山门上的那封条如今尚在!”
“王浩,依朕看,这事确实已是旧事,至于那封条,朕这便遣人前去摘了去可好?”
赵匡胤看着这狗血的一幕,也觉得王浩有些无理取闹了,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仍死抓着不放,就不怕落人话柄嘛。
昨日的那什么公示表一事就已经差不多把个朝中百官得罪了一个遍,今天再整出来这么一出记仇小人的模样,这是存心不想在官场上混下去了嘛。
再说了,听你小子的语气,分明是想着让刑部低头认错,亲自去揭了那封条,若果真到那一步,那自己这个刑部,怕是得有一半人来递奏请辞。
“陛下,此非儿戏,由刑部出具的封条,代表的是我大宋的律法铁条,不可私用,亦不可随意揭去,任何公权,皆不能凌驾于律法之上!”
最后一句话,说的掷地有声,把个窃窃私语的朝堂震的顿时寂静一片。
“臣复议!”
此话音刚落,便感觉自己身边站多了一个人,微微转头看去,施御史!!他为何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自己?!
王浩不知道的是,他那句“任何公权皆不能凌驾于律法之上”实在是搔到了这位施御史的痒处。
平日里动不动就习惯了跟朝臣甚至跟赵老大顶缸的御史大人,听着这一句铿锵有力将国法上升到金石铁铸一般地位的话,心中顿时犹如惊涛翻滚,着实畅快。
这一句话,不正是自己毕生所追求的至理大道嘛,若人人能尊国法如铁条,何愁家国不兴!
“臣也复议!”
施御史的话音刚落没多久,队伍中竟又有一个言官站了出来支持王浩,殿中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到此时,赵匡胤也感觉坐不住了,这句话的分量有些重了,的确是说到那些御史言官的心窝子里去了。
他是即想叫好又有些不敢认同,想叫好是因为这国法代表的就是自己,不敢认同则是如此一来,无疑也会把自己也锁进这牢笼。
然而遵纪守法,嘴上是一回事,私底下有时却是令一回事,法理不外乎人情,很多时候,连自己都是睁一眼闭一眼的敷衍过去。
如今倒好,就因为区区一个义学,竟一下子上升到了国法纲纪的高度,此刻很想把王浩请到后殿,私下里跟他商量商量这件事情就别在死咬着不放了。
正想着如何开口把这一滩稀泥给和起来,一个小黄门跌跌撞撞的跑进金殿伏地禀报。
“陛……陛下……登闻鼓!有人敲了登闻鼓!”
听闻此言,朝堂之上顿时“哗”一声炸了开来,纷纷将怀疑的目光投到了王浩身上。
接收到众人投来的询问眼神,王浩摊手耸肩表示自己并不知情。
各位大爷也太看得起咱了,此刻自己已然胜券在握,就等着赵老大你发话承认义学无过,天圆地圆这种言论才能在自己那片小天地里生根发芽,为开启民智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只是此刻这蹊跷的登闻鼓鼓声,不但打乱了朝堂节奏,更是给王浩来了一个措手不及。
彼时朝政相对清明,民间的一些纠纷在各自所属的州府便能得到妥善的处理,极少有人大动干戈来敲这个可以直达天厅的劳什子登闻鼓。
到底是何人如此大胆,竟敢破坏老子的好事,忒的可恶。
倒是龙椅上的赵匡胤大大松了口气,这鼓声分明是来救场的呀,自己正想着如何拖延一下眼前这件棘手的事情,好找个合适的借口和一下稀泥。
不知道又是哪个二货丢了猪仔失了母鸡,丢的好!因此,当即便是神情一肃,以一副大公无私,体恤民情的口吻说道。
“既然如此,那便先将击鼓之人传上殿来吧。”
有朝官闻言想要出班提醒陛下,您不是已经设立了登闻鼓院,专门用来处理那些无关紧要的民间琐事吗,今日怎的又来了兴致。
刚刚抬起右脚,便感觉衣角被人轻扯了一下,微微侧身看去,就见沈相正对着自己微微摇头。
……
王浩上前两步朗声说道,眼角的余光却是撇向了一旁的文官队伍,心说太刺激了,是不是又吓到你们了。
“复开义学?这义学何时关过?”
赵匡胤被问的莫名其妙。
“自年前谣言风波之后,便已被晋王下令查封,至今不得开,数月来,无数寒门学子翘首以盼,臣及义学众教席亦为此事心急如焚,因此臣今日斗胆进言,望陛下念寒门学子之凄苦……”
说着说着,王浩的语气竟然哽咽起来,还假模假样的伸手抹了一下眼角,十足一副冤深似海,为民请命的模样。
“一派胡言!”
听着王浩就这样在百官面前信口雌黄装可怜,矛头直指自己,站在文官首位的赵光义实在是忍无可忍,嗷一声便窜了出来。
“皇兄,义学一事,臣弟自收到皇兄恩旨赦免的前邸加急文书当日,便敕令有司释放了所有相关人员,此事早已经妥善解决,何来复开一说!”
“禀陛下,由刑部出具,亲王府用印的封条仍在义学山门前贴着,也从未收到过任何复开的告示文书,臣如何敢擅自揭去!如何不能言复开。再者,刑部无故拘禁我义学同僚一事,亦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人!不能抓的不明不白,更不能放的不明不白,我大宋自立国以来,以律法为先,绝不可如此纵容冤假错案的发生!”
那封条其实在决定放寒假那日就被揭下了,是很仔细的揭下的,未有一点破损,早就说过这封条还有用,义学被查封这件事,王浩压根就没想过就那样不明不白的揭过去。
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更何况是一个人畜无害的义学,这事情不可能就这么揭过去,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让人蹲了几天大狱而一声不吭,不可能平白无故的遭了欺负而一言不发。
必须要让天下人知道,这破义学里虽然都是些破烂娃儿,但也不是可以让人随便糟践的,必须争回这一口气,必须要让孩子站的更直一些。
“住口!义学一事,由造谣生事而起,再由陛下恩旨赦免而息,此一事早就已经妥善解决,并未有任何人因此遭受责难,你今日强行重提旧事,究竟意欲何为!”
赵光义此时已经相当激动了,说话的语气甚至都带了点破音了,这鸟义学,当初就已经让自己丢尽了颜面。
好不容易才咽下的一口气,自己没有找他算账,他倒反而找上门来了,实乃岂有此理呀!
“可义学山门上的那封条如今尚在!”
“王浩,依朕看,这事确实已是旧事,至于那封条,朕这便遣人前去摘了去可好?”
赵匡胤看着这狗血的一幕,也觉得王浩有些无理取闹了,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仍死抓着不放,就不怕落人话柄嘛。
昨日的那什么公示表一事就已经差不多把个朝中百官得罪了一个遍,今天再整出来这么一出记仇小人的模样,这是存心不想在官场上混下去了嘛。
再说了,听你小子的语气,分明是想着让刑部低头认错,亲自去揭了那封条,若果真到那一步,那自己这个刑部,怕是得有一半人来递奏请辞。
“陛下,此非儿戏,由刑部出具的封条,代表的是我大宋的律法铁条,不可私用,亦不可随意揭去,任何公权,皆不能凌驾于律法之上!”
最后一句话,说的掷地有声,把个窃窃私语的朝堂震的顿时寂静一片。
“臣复议!”
此话音刚落,便感觉自己身边站多了一个人,微微转头看去,施御史!!他为何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自己?!
王浩不知道的是,他那句“任何公权皆不能凌驾于律法之上”实在是搔到了这位施御史的痒处。
平日里动不动就习惯了跟朝臣甚至跟赵老大顶缸的御史大人,听着这一句铿锵有力将国法上升到金石铁铸一般地位的话,心中顿时犹如惊涛翻滚,着实畅快。
这一句话,不正是自己毕生所追求的至理大道嘛,若人人能尊国法如铁条,何愁家国不兴!
“臣也复议!”
施御史的话音刚落没多久,队伍中竟又有一个言官站了出来支持王浩,殿中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到此时,赵匡胤也感觉坐不住了,这句话的分量有些重了,的确是说到那些御史言官的心窝子里去了。
他是即想叫好又有些不敢认同,想叫好是因为这国法代表的就是自己,不敢认同则是如此一来,无疑也会把自己也锁进这牢笼。
然而遵纪守法,嘴上是一回事,私底下有时却是令一回事,法理不外乎人情,很多时候,连自己都是睁一眼闭一眼的敷衍过去。
如今倒好,就因为区区一个义学,竟一下子上升到了国法纲纪的高度,此刻很想把王浩请到后殿,私下里跟他商量商量这件事情就别在死咬着不放了。
正想着如何开口把这一滩稀泥给和起来,一个小黄门跌跌撞撞的跑进金殿伏地禀报。
“陛……陛下……登闻鼓!有人敲了登闻鼓!”
听闻此言,朝堂之上顿时“哗”一声炸了开来,纷纷将怀疑的目光投到了王浩身上。
接收到众人投来的询问眼神,王浩摊手耸肩表示自己并不知情。
各位大爷也太看得起咱了,此刻自己已然胜券在握,就等着赵老大你发话承认义学无过,天圆地圆这种言论才能在自己那片小天地里生根发芽,为开启民智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只是此刻这蹊跷的登闻鼓鼓声,不但打乱了朝堂节奏,更是给王浩来了一个措手不及。
彼时朝政相对清明,民间的一些纠纷在各自所属的州府便能得到妥善的处理,极少有人大动干戈来敲这个可以直达天厅的劳什子登闻鼓。
到底是何人如此大胆,竟敢破坏老子的好事,忒的可恶。
倒是龙椅上的赵匡胤大大松了口气,这鼓声分明是来救场的呀,自己正想着如何拖延一下眼前这件棘手的事情,好找个合适的借口和一下稀泥。
不知道又是哪个二货丢了猪仔失了母鸡,丢的好!因此,当即便是神情一肃,以一副大公无私,体恤民情的口吻说道。
“既然如此,那便先将击鼓之人传上殿来吧。”
有朝官闻言想要出班提醒陛下,您不是已经设立了登闻鼓院,专门用来处理那些无关紧要的民间琐事吗,今日怎的又来了兴致。
刚刚抬起右脚,便感觉衣角被人轻扯了一下,微微侧身看去,就见沈相正对着自己微微摇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