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后院,小蝶闷闷不乐地趴在后花园的石桌上,这些天太无聊了,想不到没有作业不用补课的日子也能过得这么幸苦。

    跟妈妈提了好几次了,好想去码头找那群小伙伴,都给一口回绝了,自己又不太认得路,也不敢一个人溜出去,想了想这事还得去求娘亲,娘亲待她最好了,一定会答应的。

    还玉正在跟绣芸绣宁姐妹俩学做衣服,这年头的衣服鞋袜竟然大都都是靠自己做的,尤其是小孩子的衣服,看着小蝶也没件像样点的衣服,还玉母性大发,学起了做衣服。

    这时,小蝶鬼鬼祟祟地溜进来凑到他娘亲耳边嘀嘀咕咕了一番,绣芸脸色有些乃然的抬头看了还玉一眼。还玉见状问道:“有什么事吗小蝶?”

    “小姐,蝶儿她想去码头那儿见见她的那些玩伴,”绣芸回道。

    “这丫头,真是的。”还玉假装生气瞪了小蝶一眼,“那行吧,等会我们一起去,宁儿,去后厨准备些糕点……”

    码头堆场,一群熊孩子聚在一起,好多天没见到班长了,一下子失去了精神领袖的众人全都闷闷不乐的,平常最喜欢玩的击鼓传花似乎也变得不好玩了,也不知道班长去哪了,突然就不见了,听10号说班长跟她娘已经不在林府住了。

    “2号,要不我们再去城北找找北吧?我觉得班长应该搬去那儿了。”众人中一个个子稍高的熊孩子对他们之中最高个的那个熊孩子说道。每错熊孩子们现在的名字都是2号3号4号……18号……

    当初小蝶让他们自我介绍的时候,听着一水的狗剩狗娃狗蛋,蹲在地上都快笑岔气了,他们的父母也太逗了,怎么都取这样的名字呀。

    于是就又给他们都取了学号,反正学校里同学之间也经常这样叫的,排法也简单,站成一排按个子高低排下去,她自己则是1号。

    “也行,这几天附近也已经都被我们找遍了,只能去那边找找了,不过我们得一起去,上次画记号的时候班长就说过了,去不认识的地方一定要几个人一起去。”最高个2号小大人似的说道。

    正当众人咋咋唬唬准备出发之际,远处的小蝶迫不及待地从马车上下来大呼着朝这边跑来,众人看到班长来了也都蹦蹦跳跳的跑过去围在小蝶身边叽叽喳喳地乐成了一团。

    给孩子们分发了糕点回到马车旁,看着孩子们围坐在那儿手里捏着点心,时不时发出一声声欢乐的笑声,还玉幽幽一叹:“还是孩子好啊……”

    随即又面范愁容,小蝶以前的朋友同学也都见不着了,这里也没个学校,前些天向老头子打听学校的事,好一番解释老头子才明白过来她指的是私塾,听老头子说学校有是有的,不过都在大户人家的宅子里,只收族中子弟,还不收女娃。目前看来也就只能将小蝶关在后宅之中,长久以往,她该多寂寞呀。

    这时,小蝶迈着小短腿跑到还玉身边说道:“妈,他们以后可以来我们家玩吗?”

    绣芸一听这话担心的看了小姐一眼急忙道:“碟儿,别胡闹。”那日离开林府住进县衙后宅后,又听到女儿称呼小姐为妈妈,这才知道这位知县千金乃是数日之前一道落水的女子,着实令她大吃了一惊,以为自己母女俩才出狼窝又入了这虎穴。

    好在后来小姐并无他意,待自己与小蝶又好的出奇,完全不像对待丫鬟下人的样子,只道是因为自己妹妹的关系,也就放下了心,一日偶然与小姐聊起妈妈这个称呼的意思,小姐说他们家乡就是这么叫的,并没有那个意思,不过那之后小蝶称呼小姐便改成了妈,自己也就没再在意。

    “应该没事吧……”还玉有点不太确定,不知道家里老头子会不会有意见,要是只有几个孩子也就作了主了,可这么一大群……还是得先跟老头子通通气。

    辞别了依依不舍的小伙伴,小蝶的情绪有点低落,看着闷闷不乐的小蝶,还玉琢磨着是不是在县衙旁边也弄个私塾啥的。一来学些这个时代的学问,以便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二来认识一些同窗,让自己的童年不那么孤单。

    马车行至县衙西北角,看到县老爷从一处院落出来,车夫急急下了车上前行礼,还玉等人见状也随即下了马车,看到老爹后面陆续有人推着装满了麻袋的车子从院中出来,于是问道:“爹爹,这是在干啥呀?”

    “哦还玉呀,爹爹在此清点仓库库存,新的常平仓已经建好了,这里的粮草都要搬去那里存放。你这又去哪了?”

    还玉听闻,探头往里面张望了一番,院子不大,一横一竖总共也就四五间房子。

    整体用青砖砌成,比平常住人的房子要高不少,整间屋子只有两扇红漆大门,没有一扇窗户,屋前空地也是光秃秃的连棵树都没。还玉略微有些失望转头对老头子说道:“爹爹,那这些房子还有用吗?”

    “暂无他用,你问这个做甚?”

    “爹爹呀,您今天晚上会回家吃饭嘛?”

    “会……回家吃……”徐知县对女儿的跳跃性思维向来没啥防备。

    “那太好了,女儿又学做了几道新菜,爹爹晚上一定要来吃哦。”还玉说完便辞了老头子,一行人甩了马车径直往后院去了。

    徐明诚叕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无奈摇头苦笑。

    ……

    夹了一筷桌上的糖醋鲤鱼,细细品味一番,徐知县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丫头时不时弄出几道新菜,味道着实不错,只是每次吃女儿做的菜都让徐明诚有种胆战心惊的感觉。

    这不,又要开始了,眼见还玉干笑着为自己斟满了酒,徐知县正了正身子不自觉的扎紧了马步,准备迎接还玉即将提出的荒唐要求。

    “爹爹呀,女儿跟你商量个事啊。白天那个腾空了的仓房咱们可不可以……稍微修缮改造一下……办一所小学?哦不……是私塾……,也不对,应该是公塾,公塾……嘿嘿。”

    徐知县脸部狠狠抽蓄了几下,公塾是个什么玩意儿?又听还玉继续道:“女儿已经了解过了,咱们县衙的码头附近不是有很多卖力气的穷苦人家嘛,他们大多都是北汉的逃民,家无田产,只能在码头上卖些力气或在城中干些杂活过活,可怜的紧,那些人家的孩子也都只能成天野在外面,随便给口吃食就算养着了,所以女儿想办个公塾让那些穷人家的孩子也有机会识得几个字,不指望考取功名,只求将来做个跑堂伙计店小二啥的,也算是给了一条活路。”

    说着说着,还玉竟然真的心有所触抹起眼泪来。那些娃的确太苦了,个个瘦的跟个猴子似的,破衣烂衫好多连双鞋都没,尽管如此,分给他们的点心都只是捏在手里,并不舍得吃,问他们干嘛一直捏着,都说要带回家跟父母一起吃,那为啥不包起来放口袋里呀,破衣烂衫哪有口袋呀,连身体都遮不全,哪有多余的布缝口袋呀。

    “嗯……有些道理,”徐知县缓缓点头,破天荒的认同了女儿的想法,:“公塾这个称呼不妥,应该叫……义学,嗯,不错,还玉呀,你这个想法甚是不错,爹爹明日就与衙内众官员商议一番,尽快理个章程出来。”

    “好呀好呀,就叫义学。”还玉简直不敢相信老头子竟然会答应的这么爽快。

    “义学?!”县衙旁边一条巷道的拐角处,王浩瞪大眼睛看着得意洋洋的还玉说着自己近日搞的大工程,绣宁在一边帮他们把风,这古代男女之间约个会还真是不方便,茶馆不能去,旅馆更不能去,只能找个人少僻静的巷弄匆匆嘀咕一番就算完事,还得有人把风。

    “别的也没什么事了,哦对了,你不是在卖那个什么臭豆腐嘛,每天有没有卖剩下的?”

    “没有,生意好的很,每天早早的就卖完了,怎么?你要吃?”

    “不是,那学校不是中午不管饭饭嘛,那些个孩子你也见过,个个都瘦不啦叽的,怪可怜的,我就琢磨着你要是有卖不掉的就往那送点,也正好可以多看看咱女儿不是。”

    “使得使得,”王浩一听这话,赶忙附和:“那我每天买些馒头啥的送去就行,也不值几个钱。总共有多少个娃?我明天就去。”

    “还不知道,还没开学呢,得再过两天,应该不会多。”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

    在知县大人的一力推动下,义学的进展迅速,简单修整了一下仓房,打制了一批简单的长桌长凳。请了一个老秀才做西席先生。还派人走访了码头棚户区,那些贫户人家听说县衙办的义学送娃去蒙学不要钱,齐齐直呼青天大老爷。

    在还玉的强烈要求下,徐知县还不得不答应了不论男女均可入义学这个挑战他认知的要求,

    数日之后,大宋历史上第一所官办义学终于开门授课了,徐明诚不知道的是,因为女儿的一点点私心而整出来的这所义学比原本的历史提前了三十多年,而原本历史上义学的创办者,乃是大名鼎鼎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范文正公。

    义学占地半亩,有平房五间,总投资两贯。有学生23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4人,教职工人员一人。开学当天,知县徐大人代表县衙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首先肯定了县衙各级官员对此次义学开办所做的努力和决心。其次……(余下省略数万字)

    义学西席周老夫子颤颤巍巍的步入学堂,刚刚在讲台后站定,就听一女童高声喊道:“起立!”

    随后,众学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齐刷刷的站起身,异口同声的高喊道:“老师好……!”

    周老夫子吓得浑身一颤,顺势瘫坐在了太师椅上。

    于是,第二天,周老夫子便辞去了义学西席一职……

    义学开学第一天便失去了唯一的一个老师,看着同学们都有些无精打采的样子,小蝶只好再次临危受命,担任了他们的临时代课老师。

    还是照搬的之前的那一套,为新来的狗蛋狗剩们增加了学号,由于有了固定教室,还分配了各小组的卫生值日顺序。

    教学内容仍旧是播泼摸佛得特讷勒,跟阿拉伯数字十以内加减法。为了填满这一天,还增设了五节体育课,其实就是玩,做游戏。

    次日中午王浩过来给孩子们送午饭,每人一个白面馒头,就一个馒头,尽管如此,孩子们仍是乐开了花了,要知道他们自己带的午饭大都只是半个黑乎乎的饼子或者窝头。

    这时还玉几人也提着几个食盒过来了,看到王浩正在给孩子们发馒头,便将他拉到了教室门口,分食物的事留给了绣芸两姐妹。

    “咋只有一个馒头?你也忒小气了些。”

    “不少了,二十几个人呐,我又不是地主……”王浩讷讷地回了一句,感觉好像是抠门了些,于是岔开话题道:“你这学校也太简陋了,这课堂上咋连本书都没有,还有那些笔,这……这是刚从山里砍来的竹子随便扎了一缕羊毛上去?你看那笔杆还是绿的。我说,这办学校的钱该不会是被你那老爹给贪了吧?”

    还玉狠狠瞪了王浩一眼道:“没有,衙门里就没给几个钱,只给修了下屋子打了几条桌椅板凳,请了一个老师而已。其他的这些写字的木板跟笔都是孩子们自己带的。”

    “那老师呢?回家吃饭了?衙门里连老师的饭都不管的嘛?”

    “那老师昨天早上就跑了……”

    “跑……跑了?”王浩环顾四周,似有所觉,继续道:“是得跑,换做我也得跑。”

    “哎呀不是……是孩子们早上上课前齐齐起立喊了一声老师好,就把老师给吓跑了。”说到这里,还玉有些忍俊不禁。

    “还老师好……你咋不再弄个升旗国奏歌国,咱们要入乡随俗,入乡随俗知道不。”

    “这又不是我出的主意,都是……”还玉咯咯笑着说道。

    “对呀!我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给忘了,”这时小蝶的声音从背后响起,随即又拉住了还玉的衣服继续道:“妈,他们都去那边的水缸舀水喝了,我看了下里面好脏,可大家都挺渴的,咋办呀……”

    王浩回头看向远处依墙排放的一溜大水缸,又好气又好笑,感情这办学校的钱都花在那儿了:“你这整那么多大水缸做啥?是要教孩子们演练司马缸砸光么?”

    “我哪知道呀,那些本来就是摆在那的,”转头又对小蝶说道:“妈这就让宁姨回家取水。”

    吩咐了绣宁回家取水,还玉回到教室,“所以这几天都是小蝶在当老师,站在那里,个子都没讲台高呢。”说着又咯咯地笑了起来。

    “这也太随便了。要不你先干着?”

    “我哪成呀,拼音都念不全了,早还给老师了。”

    “要什么拼音啊,就选几个常用的、简单的字教教就成了。”

    “过两天再说吧,老头子答应另请一个西席先生过来,”

    正说着,外面传来1234的报数声,王浩循声望去,看到孩子们已经在那列队了,小蝶小大人似的站在众人前面,:“这时干啥呀?”

    “开始上课了呗,下午有四节体育课呢。”

    王浩听得哭笑不得。

    还玉接着道:“反正瞎玩呗,总比闷在家里好,由得他们。”

    两天后,新的西席先生终于来了,新来的西席先生姓李,李老夫子没进教室,一只脚刚迈进义学院门就跑回家了,因为他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排得整整齐齐,一只手高举在头顶,正大声唱着红迎风飘扬呢……

    这帮熊孩子真的在升旗国唱歌国呢,像掐着秒表似的,夫子刚迈进大门歌声就响起了,旗子是正儿八经的五星,是小蝶央求着她娘亲绣的,歌是遵循妈妈的意见选的迎风飘扬,因为妈妈说这个更适合小孩子唱,也特好听。

    排练时间紧迫只选取了前面几句,有两句还是重复的,这两天为了给夫子一个惊喜,课都没上,尽教大家学唱歌了。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惊喜变成了惊吓,夫子又跑了,连遭打击,小蝶整个人都蔫了。看着女儿闷闷不乐的样子,还玉又急了,只得咬牙亲自上阵充当代课老师。

    “先学哪些字呢?人大天?”还玉捏着笔坐在书桌前幽幽的想着。“人……人之初。对呀!三字经呀,这么好的现成教材不用,自己忙活个啥呀。”二话不说,就搁下笔就寻她爹去了。

    “三字经?”徐知县听女儿说要什么三字经,自己也勉强算是饱读诗书了,却也从未听说过有此书,“还玉呀,你先跟爹爹说说这书是写啥的?又何用处?”

    “奇了怪了,爹爹竟然不知道三字经?”还玉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太颠覆她的认知了,印象中自己看过的所有古装电视剧中几乎都有一个小孩摇头晃脑的念着人之初性本善,真到了古代怎么会没有三字经?难道是后来才有的?

    “未曾听过。”徐知县仍然没弄明白这三字经到底为何物,就见女儿一扶身转头回房了。

    “那就自己写呗,也没多少字,写完了回头找王主簿叫上几个书吏用毛笔字抄上二十几本,就算是语文课本了。”还玉这样想着便又回到了书房捏起笔默写了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者,七篇止……

    “七篇止……后面是什么呢?”志气蓬勃的还玉发现自己才写了没多少就记不起来了,只能呆会等王浩去义学送午饭的时候让他补齐了。可能也不一定补的齐,毕竟好多年了。

    只是在女儿年幼时那劳什子的幼儿园让孩子背这劳什子的三字经,夫妻两才不得不捧着书研究了一阵子。

    “三字经?”王浩的表情比徐知县还夸张,心想上次弄什么劳什子的歌时就跟你说了,有些词可能并不适合现在的环境,虽然这大宋不像清有那啥狱,但还是注意一些比较好,还特别提醒了她说宋朝的时候一定要说大宋,别到时不经意脱口一个北宋,丫头还傻乎乎的问自己为啥不能叫北宋,“你写到哪了?写的哪个版本?没给你爹看过吧?”

    一连串的提问把还玉搞蒙了,怎么了这是……“没呀,我就自己刚写了一点点,三字经还有好几个版本嘛?”

    “有的,我记得有个版本都续到民国去了,真那样写,不得整出个大宋版的推背图,而且即便是原始版的也有可能写到过一些现在还没发生的事物。”

    随即又凑到还玉耳边加了一句:“因为三字经是南宋的人写出来的,离现在差不多还有两百年呢。”

    “原来这样的,那要不不用这个了?”

    “你拿来我看看写到哪了,”接过还玉手写的三字经,王浩一行行看下来,最后又在后面稍微补上了一些。“就到这吧,差不多也只能写到这里了。除了这个你还可以教千字文,那个没事,外头的书铺就能买到,就这两样,够用很久了。”

    下午拿着写完的三字经拿给王主簿的时候,干瘦老头表现了更为夸张的表情,等还玉一走,他便捧着手稿火急火燎地去找知县大人了。

    “大人,大人,这是方才小姐交与在下,准备誊抄数份送去义学给学生蒙学之用的,您赶紧看看。”

    “哦?有何不妥之处?”徐知县取过手稿细细通读了一遍,拍手赞道:“大善!此文通俗易懂,取材经典,读来朗朗上口,用作孩童启蒙堪比千字文啊!这真是还玉所作?”

    徐知县仍然不敢相信自己女儿竟能写出如此可流传后世的蒙学圣典,心里突突地乱跳,此文若公之于众,必然迅速会迅速流传开来,成为孩童蒙学的必读之物。激动不已的徐知县捧着手稿又细读一番,突然发现前后的字迹似有不同,不免心生疑虑。

    但心中的狂喜很快便冲散了这一丝疑惑,加之硬比书法平常也不常见到,也就未再提及。遂令王主簿速速誊抄数十份,自己责急急回后宅寻还玉问话去了。

    “我……我瞎写的,真的有那么好嘛?”看着老头子脸上藏不住的喜色和不甚吝啬的赞美之词,还玉心中有些发虚,毕竟是抄来的,除了能背那么一段自己甚至连文中所讲的含义都解释不大清楚。

    “嗯……没错,孩童蒙学读物虽繁杂众多,但能流传于世的不过了了几册,此文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对孩童启蒙及教化万民有大善呀。还有这义学也是甚得民心之举,爹爹准备将此三字经与义学一事一并上呈通政司。希望能上达天厅将此善事推行天下。”

    还玉听得爹爹此话心中马上就飘飘然起来了,之前的一丝愧疚与担心也早抛到了九霄云外,什么情况?上达天厅?还要推行天下?那自己不就成明星网红了嘛,到时受众多粉丝拥趸仰望……想着想着竟然得意的噗嗤一下笑了出来。

    “还玉!”徐知县看着女儿一脸得意忘形的神情,无奈提醒了一下,继而又问道:“我看手稿上笔记前后字迹似有不同……”

    还玉回过神来,急忙解释道:“那个啊……那个女儿写的累了于是就叫宁儿代笔了一下。”心里想着老公抄的也就是自己抄的,再说主意都是我出的,当然得都归我……

章节目录

北宋小商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一个苦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个苦力并收藏北宋小商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