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骀摇头说到:“维护、修缮战车可,新增就不必了。”

    宿元疑惑地问到:“不增战车如何提升军事实力?”

    郑骀回答了两个字:“武卒。”

    堂下众臣闻言大惊,数千年来车战都是主要的作战形式,现在郑骀要舍弃战车,改用步卒,大家都非常质疑步卒能不能取代战车。

    宿元进言到:“君上,武卒作为奇兵倒可,如何能代替战车作为主力啊!”

    “有何不可?战车只能局限于旷野作战,不能跋山涉水,更不能攻城,而且战车造价高昂,将来战车必定会被淘汰。步卒则不同,步卒可以在任何地方作战。况且寡人现在并不是要完全废除战车,原有的战车完全足够了。枢密使不必再说了,寡人已经决定了。”郑骀毋庸置疑的说到。

    “唯。”宿元无奈的行礼入座。

    “吴起。”郑骀突然喊到。

    “臣在。”吴起出列应到。

    “寡人命你一月内将武卒扩充至两万人。”郑骀吩咐到。

    “唯。”吴起拱手应到。

    “三司使。”郑骀又喊到。

    “臣在。”三司使孟津出列应到,同时吴起回到队列中端正的跪坐下了。

    郑骀对孟津说到:“寡人要新买战马万匹,太仆寺不日便会向三司上报款数,三司不得推诿。”

    “唯。”孟津恭敬地应到。

    众臣闻言大为不解,他们不明白郑骀不添置战车还要买那么多战马来干嘛。好在郑国现在国库充裕,所以没人出言阻止。

    朝会结束后,郑骀单独留下了工部尚书许偃和国子监祭酒黄泽。

    郑骀先开口对黄泽调侃到:“黄祭酒就任以来都挺清闲的吧。”

    郑骀本是在开玩笑,谁知黄泽却被吓的当即对郑骀行了一个稽首大礼,然后委屈的说到:“君上明鉴,臣泽就任以来虽然无甚事务,但臣依然不敢有丝毫怠慢,终日恪尽职守,绝无消极之举。”

    郑骀顿时尴尬不已,赶紧解释到:“祭酒误会了,寡人绝无此意,寡人不过是在与祭酒说笑。”

    “君上,朝堂之上岂容说笑,还望君上自重。”黄泽谏言到。

    “诺。”郑骀严肃的应到。

    “不知君上让许尚书和臣留下所为何事?”黄泽拱手问到。

    郑骀答到:“许尚书稍坐,寡人先说说留下黄祭酒的原因。”

    “君上请讲。”黄泽拱手说到。

    郑骀便说到:“寡人欲整顿乡校,更其名为小学,于郑国每一乡都设立一所小学,学生也不再拘泥于贵族子弟。”

    “如此甚好,这样的话我郑国必将人才辈出。”黄泽赞同的说到。

    随后郑骀便将自己之前构思的小学事宜全部告诉了黄泽,并与黄泽又商议了许多细节。

    郑骀与黄泽谈好小学的事后,郑骀又对许偃说到:“许尚书,寡人还准备设立中学,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学便是‘授人以渔’之所。工部与国子监合作来来办中学,由能工巧匠任教,授民以谋生之能。”

    “唯。”许偃和黄泽拱手应到。

    郑骀知道这个时代的很多技术都是家族传承或者师门传承,但那些大都是高超或者稀有的技术,中学不需要教学生太高超的技术,只要能够将学生带入行就行了。而且只要酬劳给的合适,相信还是有人愿意将自己的技术教授给学生的。

    郑骀开办中学是为了鼓励手工业发展,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这样做不仅能够促进郑国的经济发展,也能大大的改善郑国百姓的生活状态。

    随后郑骀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新郑大学,郑骀希望新郑大学能够在次年顺利开学。

    转眼便到了夏收时节,郑国今年的夏赋是往年的三倍,郑国旧贵族们的衣食租税收入也比往年公田的收入多了许多,郑国的旧贵族们也认同了分田到户的做法。郑骀对此感到庆幸,还好老天给面子,过去的这一年没有出现大的天灾。

    这日朝会,右相羽嘉出列进言到:“君上,如今我郑国钱粮充裕,甲缮兵厉,臣请取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钖六邑。”

    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钖六邑在郑、宋两国交界处,春秋晚期郑、宋两国约定以六邑为界,两国互不占有。

    相邦王怍玄出列制止到:“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难道相邦觉得我郑国战胜不了宋国?”羽嘉诘问到。

    王怍玄说到:“无论我郑国能不能战胜宋国都不能取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钖六邑,如今三晋对我郑国虎视眈眈,韩国更是迁都于阳翟,若郑、宋交战,三晋必会趁火打劫,那样的话郑国便危矣!”

    这时左相刘忌出列说到:“臣赞同相邦观点,此时郑国不宜与宋国交恶。”

    郑骀这时开口说到:“相邦说的没错,此时不宜取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钖六邑,六邑迟早都会归郑所有,不必急于一时,现在我郑国的首要任务是富国强兵,警惕三晋。”

    “唯。”羽嘉闻言便悻悻的入座了。

    散朝后,羽嘉一回到府邸便将众门客召集了起来。

    羽嘉对郑国相邦之位向往已久,无奈郑骀拜了王怍玄为相。即使这样,羽嘉依然没有放下对相邦之位的执念。由于王怍玄只当五年相邦的事已是满朝皆知,羽嘉便不打算对王怍玄下手,但他对于五年之后的相邦之位是志在必得。

    羽嘉认为他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左相刘忌,一个是左执政乐良,还有一个是右执政向巍。羽嘉还认为乐良和向巍才能不足,竞争力要小一些,而刘忌不仅有才能,而且还很的郑骀看重,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

    羽嘉将门客召集起来后,便向众人问到:“想必诸位先生都知道王怍玄只任五年相之事了吧?”

    众人都点了点头,羽嘉便接着说到:“王怍玄卸任相邦之位后,刘忌、乐良和向巍都是本相的竞争对手,诸位先生可有何计策确保本想能够接任相邦之位?”

    众门客闻言知道表现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皆开始冥思苦想。

    很快一名门客便对羽嘉拱手说到:“臣宁以为,只要让他们犯错,让他们被君上所轻看,甚至是被免职,那么由君接任相邦之位便可确保。”

    羽嘉正想询问说话的门客具体措施,这时另一名门客突然说到:“臣同以为如此做不妥。”

    此时说话的门客名叫何同,不到而立之年,其人有些才能,但善于投机钻营。何同若参加科举考试也是有很大机会中榜的,只是他嫌弃中榜后要从小吏做起,所以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只是为郑国人才的选拔多增添了一种方式,以往的选拔制度尚且没有废除,所以何同想先给羽嘉做门客,若是得到了羽嘉的赏识,就可由羽嘉推荐入朝为官,他就不必从小吏一步一步往上爬了,而且还能有羽嘉作为靠山。

    先前向羽嘉提议的门客不高兴的向何同问到:“有何不妥?”

    羽嘉也看向了何同,何同便对羽嘉拱手恭敬地说到:“主君,先不说要使得左相、左执政和右执政犯下大错的难度,就算有办法使他们犯下大错,那是否能够做到毫无痕迹?若是让他们甚至是君上知道是主君在后面捣鬼会有怎样的后果?而且就算神不知鬼不觉的使他们被免了职,难道就不会有其他人接任他们的职位了吗?”

    先提议的门客闻言便不做声了,羽嘉想了想,觉得何同说的很对,要想毫无痕迹的使左相、左执政和右执政三个位高权重的人都犯下大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若让他们知道了是羽嘉在背后捣鬼,联合起来报复羽嘉的话,羽嘉是难以抵抗的,若是让郑骀知道了,必然会对羽嘉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将羽嘉罢官。而且就算刘忌、乐良和向巍被免职了,还会有人接任左相、左执政和右执政之位,那么又和现在的形势有多大区别?最多就是羽嘉被升为左相,那样意义也不大,因为左、右相的职权几乎没有太大差别。

    羽嘉便向何同问到:“那不知何先生有何高见?”

    何同侃侃而谈到:“臣同以为,主君只要做好两点即可。”

    “哦?不知是哪两点?”羽嘉饶有兴趣的问到。

    何同答到:“其一,君上任命相邦首先看重的肯定是才德,只要主君做出政绩,积累声望,届时接任相邦之位的可能性自然会很大。”

    羽嘉闻言有些不高兴的说到:“若如此本相还问你们干嘛?”

    何同赶紧说到:“主君且听臣同说完其二。”

    羽嘉随即又换做了一副平易近人的模样说到:“先生请讲。”

    何同便继续说到:“其二,主君需要从现在开始在朝中暗中拉拢、扶植亲信。只要支持主君的人多了,再加上其一,由主君接任相邦之位还不是水到渠成之事,届时就算君上不愿意恐怕也不好忤了众望。”

章节目录

回到战国当国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陈一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一鸣并收藏回到战国当国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