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小半个月,终于,喜讯传来,在鸣锣打鼓的伴奏下,有报子来到陆扬的宅院外,高呼:“捷报:南直隶苏州府吴县陆老爷讳扬,高中丙寅科会试第十二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从近千名举人中,脱颖而出,考到了第十二名,陆扬感到已经出乎意料了,激动地哆嗦不已,面对报子,在心里面,将李玥、李教谕、乃至于李泽厚,都感谢了一遍。才领下了报子送来的喜报,霎时间,鲍大柱、瓦姆,便在宅院面前拿着爆竹烟花,噼里啪啦放了起来。
“恭喜师弟了”,边上的史可法笑吟吟道。
陆扬呆呆道:“同喜,同喜”。
“我这还没消息呢”,史可法神色微微一黯,但是还是为陆扬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捷报”,又是一阵鸣锣打鼓,又一名报子来到,“河南开封府祥符县史老爷讳可法,高中丙寅科会试第二十七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你看,你看,我说了是同喜吧”,听到史可法也高中了,陆扬笑道,“恭喜了,师兄”。
“同喜,同喜”,史可法也笑道。
爆竹烟花,又噼里啪啦放了起来,同时,鲍大柱领着那两个报子,领打赏的喜钱去了。
~~~
二月,在中贡士的喜悦里,转瞬即过,三月悄悄来到。三月中旬,乃本朝殿试的日子,考场设立于皇宫里的“建极殿”,考试的命题老师是皇帝,监考老师是皇帝,阅卷老师,好吧,还是皇帝。可见,这个考试的规格是很高的。皇帝要保证所有的“进士”,都是“天子门生”,所以不得不亲力亲为。
当然啦,出题不难,监考也就是陪着坐坐,阅卷,这么多卷子,皇帝自然是不能一份份都看的,而是由内阁大学士与礼部尚书公议,甄选出前十几份顶好的卷子,皇帝从中点出状元、榜眼、探花等所谓的“三鼎甲”,就可以了。如果皇帝愿意,将二甲的前多少名,也给排排名次,当然也可以。为了筹备殿试,鸿胪寺、光禄寺与礼部,进行跨部门联合办工,在前几日,便将考试的一应事宜,准备得妥妥当当的了。
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乃千百年来读书人的最高梦想,现在这些中了贡士的幸运的小锦鲤们,都激动不已地等在建极殿外,等候着“鱼跃龙门”的最后那一下。
“殿试”,乃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为了突出皇帝的仁爱形象,殿试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那便是绝不黜落考生,换言之,只要你在殿试中,没有交白卷,或发表某些严重的“政治不正确”的言论,那么你一定会被取中,只不过,皇帝会根据殿试的考试情况,在会试排名的基础上,对名次有所调整而已。
“丙寅科贡士进场”,鸿胪寺的官员,得到指示后,在建极殿外一声高喝。于是,陆扬以及其他三百余名贡士,鱼贯而入,看到富丽堂皇、威严赫赫的皇家殿宇,众贡士外表上皆是肃穆不已,内心则骚动不已。只有陆扬,很是淡然,没办法,谁让他是“前上书房行走”呢,皇宫来了无数次了,更何况,他还是个“二世人”,上辈子,花了六十块钱门票,已经在皇宫里面转了好多圈,别说建极殿了,哪怕是皇帝的乾清宫,甚至于皇后娘娘的闺房——坤宁宫,他都一一观摩过,自然没有其他考生那股子兴奋劲了。
“考生落坐”,待考生们全部抵达建极殿后,礼部的官员高声道。
于是,考生们赶紧小心翼翼地坐下,这可是皇宫,大伙紧张得要命,哪敢像在自个家里那样大大咧咧地坐下,大家都是小心谨慎,端着、装着,只把小半边屁股搁在板凳上,还挺胸抬头,像打了鸡血一样。
不过,大家才刚刚落座,屁股还没坐热呢,礼部的官员又高声道:“起”。
靠,这不是耍人嘛,刚刚坐下,又起来,考生们正在心里腹诽、嘀咕呢,便听礼部的官员继续道:“跪”。
得了,又改为跪了。又是坐、又是起、又是坐的,这是考前热身运动吗?众考生还没搞清楚状况,伏地跪下后,便听一个尖锐的声音传来,当然,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男高音,显然不是礼部官员这种业余级别的礼赞官,这是一个太监的声音——“陛下驾到”。
万里山河、亿兆黎民的主宰,大明崇祯皇帝,在太监、宫女的服侍以及“大汉将军”的护翼下,来到了考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考生激动莫名,叩首,山呼万岁起来。上面坐着的,可是皇帝啊,是真龙天子啊,能够得仰天颜,何其幸哉!很多考生,都是泪眼婆娑,甚至有些,还暗自小声抽泣起来。
“平身”,崇祯帝柔声道。看着下面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的考生们,崇祯帝尽可能表现出一副慈爱的君父神色,俯视着自己的子民。这一刻,崇祯帝觉得当皇帝的感觉,还真是不错。
待众考生平身后,自然是领导讲话的环节,崇祯帝首先对大家能够通过会试,表示祝贺,并勉励了一番。然后,内阁首辅韩爌,也讲了几句。等皇帝、首辅两位大佬说完了,主管科举考试的礼部尚书徐光启,正式宣布:“殿试开始”。于是,礼部的主事、员外郎等官员们,便下场,给考生一一分发试卷、答卷,还有稿纸。
陆扬小心翼翼地打开试题卷,只见上面写着——
“制曰:朕祗承鸿绪,兢兢业业,不遑康宁,深维元后之责,思所以会归皇极,敷锡黎庶,以承天庥,夙夜忧畏,日慎一日……朕欲弘礼乐之化,益隆先烈,而未悉其道。尔多稽古力学,于学问之要,政治之本,讲求熟矣。其筹之、策之、引之、伸之,推之古昔,证之当今,援据经史,具陈之,悉言而无隐,朕将亲览焉。”
殿试,不同于前面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它不考八股文,考的是“对策”。其渊源起于汉代的“策问”,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汉代元光元年时,董仲舒面对武帝的“策问”,所作的“天人三策”。
所以啊,殿试,表面上考的是“对策”,但其实又不是真的要你就某些具体的问题,去写那些很琐碎的应对方法,毕竟贡士们都是书生,暂时还没有为政的经验,“对策”要的是立论宏大,但是又不能过于泛泛,这其中的均衡点,很难把握。
不过,这恰恰对了陆扬的胃口,陆扬可是海外名校的哲学博士,结合经史,写点带有儒家调调的玄言,对他来说,还真不是难事。陆扬看了看题目,大概明白了,皇帝的“制曰”,是在问:朕刚刚登基,还什么都不懂(皇帝的谦虚语,不能当真,当真,你就完了),很焦虑,你们不是饱学之士吗?有什么好的建议,不要有所隐瞒,都提出来吧,朕将一一钦览。
沉吟了好一会儿,陆扬在心里面打好了腹稿,于是铺开考卷,提笔开写。还好,陆扬上辈子是练过书法的,不然就完蛋了,这殿试可是不糊名的,也不另外誊卷,毕竟皇帝是不会受贿赂的,不会弄虚作假,谁敢向皇帝行贿?!再说了,皇帝真要弄虚作假,你糊不糊名、誊不誊卷的,有个屁用啊!所以,在殿试中,书法也很重要,字写得太臭,估计皇帝看的兴趣都没有。
~~~
看到考生们纷纷动笔了,崇祯帝坐在建极殿的龙椅上,感觉有些无聊,特别是看到陆扬这个家伙后,更是勾起了崇祯的一些记忆。
毕竟崇祯先前跟陆扬打过一些交道,陆扬帮过他一次,让他免受魏忠贤的迫害,先帝天启皇帝在遗言中特别强调要他重用陆扬,孙承宗也特别指出陆扬是个人才,而且在守灵时,崇祯还吃过陆扬那家伙的几块味道怪怪的饼,如此一来一往,让崇祯对陆扬多少有些好奇。于是,崇祯帝决定下场走走,巡巡考,这也是一种“亲民”的举动嘛。
巡考时,崇祯先走到了最左边,他准备包个大圈,将考场全部巡视一遍,看到有个考生,正在苦思冥想,似乎很是纠结。崇祯走过他身边时,为了展示领导的亲和力,便轻轻地在那考生的肩膀上拍了拍,以示安慰,让他不要紧张,在考试中,好好发挥。
没想到,那考生看到皇帝的手拍到了自己的肩头,兴奋过度,那可是皇帝啊,他竟然拍了拍我!一激动,那考生便发出了某种销魂蚀骨的呻吟声,还差点激动得晕厥了过去。听到了那声“呻吟”,崇祯心头一紧,赶紧收回了手,心中暗忖:这人不会是有什么毛病吧?!于是,继续往前走,同时不着痕迹地在龙袍上拭了拭手。此后,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了。
从近千名举人中,脱颖而出,考到了第十二名,陆扬感到已经出乎意料了,激动地哆嗦不已,面对报子,在心里面,将李玥、李教谕、乃至于李泽厚,都感谢了一遍。才领下了报子送来的喜报,霎时间,鲍大柱、瓦姆,便在宅院面前拿着爆竹烟花,噼里啪啦放了起来。
“恭喜师弟了”,边上的史可法笑吟吟道。
陆扬呆呆道:“同喜,同喜”。
“我这还没消息呢”,史可法神色微微一黯,但是还是为陆扬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捷报”,又是一阵鸣锣打鼓,又一名报子来到,“河南开封府祥符县史老爷讳可法,高中丙寅科会试第二十七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你看,你看,我说了是同喜吧”,听到史可法也高中了,陆扬笑道,“恭喜了,师兄”。
“同喜,同喜”,史可法也笑道。
爆竹烟花,又噼里啪啦放了起来,同时,鲍大柱领着那两个报子,领打赏的喜钱去了。
~~~
二月,在中贡士的喜悦里,转瞬即过,三月悄悄来到。三月中旬,乃本朝殿试的日子,考场设立于皇宫里的“建极殿”,考试的命题老师是皇帝,监考老师是皇帝,阅卷老师,好吧,还是皇帝。可见,这个考试的规格是很高的。皇帝要保证所有的“进士”,都是“天子门生”,所以不得不亲力亲为。
当然啦,出题不难,监考也就是陪着坐坐,阅卷,这么多卷子,皇帝自然是不能一份份都看的,而是由内阁大学士与礼部尚书公议,甄选出前十几份顶好的卷子,皇帝从中点出状元、榜眼、探花等所谓的“三鼎甲”,就可以了。如果皇帝愿意,将二甲的前多少名,也给排排名次,当然也可以。为了筹备殿试,鸿胪寺、光禄寺与礼部,进行跨部门联合办工,在前几日,便将考试的一应事宜,准备得妥妥当当的了。
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乃千百年来读书人的最高梦想,现在这些中了贡士的幸运的小锦鲤们,都激动不已地等在建极殿外,等候着“鱼跃龙门”的最后那一下。
“殿试”,乃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为了突出皇帝的仁爱形象,殿试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那便是绝不黜落考生,换言之,只要你在殿试中,没有交白卷,或发表某些严重的“政治不正确”的言论,那么你一定会被取中,只不过,皇帝会根据殿试的考试情况,在会试排名的基础上,对名次有所调整而已。
“丙寅科贡士进场”,鸿胪寺的官员,得到指示后,在建极殿外一声高喝。于是,陆扬以及其他三百余名贡士,鱼贯而入,看到富丽堂皇、威严赫赫的皇家殿宇,众贡士外表上皆是肃穆不已,内心则骚动不已。只有陆扬,很是淡然,没办法,谁让他是“前上书房行走”呢,皇宫来了无数次了,更何况,他还是个“二世人”,上辈子,花了六十块钱门票,已经在皇宫里面转了好多圈,别说建极殿了,哪怕是皇帝的乾清宫,甚至于皇后娘娘的闺房——坤宁宫,他都一一观摩过,自然没有其他考生那股子兴奋劲了。
“考生落坐”,待考生们全部抵达建极殿后,礼部的官员高声道。
于是,考生们赶紧小心翼翼地坐下,这可是皇宫,大伙紧张得要命,哪敢像在自个家里那样大大咧咧地坐下,大家都是小心谨慎,端着、装着,只把小半边屁股搁在板凳上,还挺胸抬头,像打了鸡血一样。
不过,大家才刚刚落座,屁股还没坐热呢,礼部的官员又高声道:“起”。
靠,这不是耍人嘛,刚刚坐下,又起来,考生们正在心里腹诽、嘀咕呢,便听礼部的官员继续道:“跪”。
得了,又改为跪了。又是坐、又是起、又是坐的,这是考前热身运动吗?众考生还没搞清楚状况,伏地跪下后,便听一个尖锐的声音传来,当然,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男高音,显然不是礼部官员这种业余级别的礼赞官,这是一个太监的声音——“陛下驾到”。
万里山河、亿兆黎民的主宰,大明崇祯皇帝,在太监、宫女的服侍以及“大汉将军”的护翼下,来到了考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考生激动莫名,叩首,山呼万岁起来。上面坐着的,可是皇帝啊,是真龙天子啊,能够得仰天颜,何其幸哉!很多考生,都是泪眼婆娑,甚至有些,还暗自小声抽泣起来。
“平身”,崇祯帝柔声道。看着下面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的考生们,崇祯帝尽可能表现出一副慈爱的君父神色,俯视着自己的子民。这一刻,崇祯帝觉得当皇帝的感觉,还真是不错。
待众考生平身后,自然是领导讲话的环节,崇祯帝首先对大家能够通过会试,表示祝贺,并勉励了一番。然后,内阁首辅韩爌,也讲了几句。等皇帝、首辅两位大佬说完了,主管科举考试的礼部尚书徐光启,正式宣布:“殿试开始”。于是,礼部的主事、员外郎等官员们,便下场,给考生一一分发试卷、答卷,还有稿纸。
陆扬小心翼翼地打开试题卷,只见上面写着——
“制曰:朕祗承鸿绪,兢兢业业,不遑康宁,深维元后之责,思所以会归皇极,敷锡黎庶,以承天庥,夙夜忧畏,日慎一日……朕欲弘礼乐之化,益隆先烈,而未悉其道。尔多稽古力学,于学问之要,政治之本,讲求熟矣。其筹之、策之、引之、伸之,推之古昔,证之当今,援据经史,具陈之,悉言而无隐,朕将亲览焉。”
殿试,不同于前面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它不考八股文,考的是“对策”。其渊源起于汉代的“策问”,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汉代元光元年时,董仲舒面对武帝的“策问”,所作的“天人三策”。
所以啊,殿试,表面上考的是“对策”,但其实又不是真的要你就某些具体的问题,去写那些很琐碎的应对方法,毕竟贡士们都是书生,暂时还没有为政的经验,“对策”要的是立论宏大,但是又不能过于泛泛,这其中的均衡点,很难把握。
不过,这恰恰对了陆扬的胃口,陆扬可是海外名校的哲学博士,结合经史,写点带有儒家调调的玄言,对他来说,还真不是难事。陆扬看了看题目,大概明白了,皇帝的“制曰”,是在问:朕刚刚登基,还什么都不懂(皇帝的谦虚语,不能当真,当真,你就完了),很焦虑,你们不是饱学之士吗?有什么好的建议,不要有所隐瞒,都提出来吧,朕将一一钦览。
沉吟了好一会儿,陆扬在心里面打好了腹稿,于是铺开考卷,提笔开写。还好,陆扬上辈子是练过书法的,不然就完蛋了,这殿试可是不糊名的,也不另外誊卷,毕竟皇帝是不会受贿赂的,不会弄虚作假,谁敢向皇帝行贿?!再说了,皇帝真要弄虚作假,你糊不糊名、誊不誊卷的,有个屁用啊!所以,在殿试中,书法也很重要,字写得太臭,估计皇帝看的兴趣都没有。
~~~
看到考生们纷纷动笔了,崇祯帝坐在建极殿的龙椅上,感觉有些无聊,特别是看到陆扬这个家伙后,更是勾起了崇祯的一些记忆。
毕竟崇祯先前跟陆扬打过一些交道,陆扬帮过他一次,让他免受魏忠贤的迫害,先帝天启皇帝在遗言中特别强调要他重用陆扬,孙承宗也特别指出陆扬是个人才,而且在守灵时,崇祯还吃过陆扬那家伙的几块味道怪怪的饼,如此一来一往,让崇祯对陆扬多少有些好奇。于是,崇祯帝决定下场走走,巡巡考,这也是一种“亲民”的举动嘛。
巡考时,崇祯先走到了最左边,他准备包个大圈,将考场全部巡视一遍,看到有个考生,正在苦思冥想,似乎很是纠结。崇祯走过他身边时,为了展示领导的亲和力,便轻轻地在那考生的肩膀上拍了拍,以示安慰,让他不要紧张,在考试中,好好发挥。
没想到,那考生看到皇帝的手拍到了自己的肩头,兴奋过度,那可是皇帝啊,他竟然拍了拍我!一激动,那考生便发出了某种销魂蚀骨的呻吟声,还差点激动得晕厥了过去。听到了那声“呻吟”,崇祯心头一紧,赶紧收回了手,心中暗忖:这人不会是有什么毛病吧?!于是,继续往前走,同时不着痕迹地在龙袍上拭了拭手。此后,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