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兄,那药,不会留下什么尾巴被人揪住吧?”东厂里,坐在田尔耕下首的北镇抚司使许显纯问道。到底是搞刑侦、刑讯的,对证据啥的,比较在意。
“放心,那毒,是从西域的奇人异士那儿弄到的,无色无味,中毒后,也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心塞梗塞而死,不会有任何蛛丝马迹可寻”,崔呈秀淡淡道,说完,他转向魏忠贤道:“义父,现在要紧的是,赶紧敲定辽东经略的人选”。
“嗯,正是”,魏忠贤点点头,“你们有何推举的人?”
大伙纷纷看着崔呈秀,谁让他是阉党首席智囊呢,能者多劳呗,崔呈秀笑笑:“我认为兵部左侍郎高第不错”。
“高第?”魏忠贤皱眉道,“他好像不是咱们的人吧?”
“义父认为万岁爷会让咱们的人把控辽东?”崔呈秀笑道,“别忘了,他那套内外相钳的制衡之术”。
“呃……”魏忠贤无言以对。
“高第虽然不是咱们的人,但他也不是咱们的敌人”,崔呈秀道,“何况,我已经捏住了他的死穴,他有把柄,在我手中,由不得他不听话了”。
“好,那便高第吧”,魏忠贤道,“明儿个,廷推时,咱们使劲推自己这边的人,找个不相干的御史,故意抬杠,将高第推出,然后,咱们坚决反对”。
“正是如此”,崔呈秀道,“咱们反对得越激烈,圣上就越有可能,会用那高第”。
“万一,万岁爷还是没有用高第呢?”田尔耕问道。
“那也不打紧,只要辽东,不在孙承宗手中,咱们便可高枕无忧了”,崔呈秀笑道。
“是啊,少了孙老贼,咱家感觉头上悬着的利剑,总算卸去了”,魏忠贤快意道。
~~~
第二日,廷推如期举行。依明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重要的文臣武将出缺,皇帝则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中,有关政事决断者,称为“廷议”;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为“廷推”。
廷推的结果,果真如崔呈秀所料,在事前安排在楚党的棋子某御史提出高第的名字后,阉党故意坚决反对,然后,天启皇帝偏偏用了高第,最后朝廷皆大欢喜——阉党偷着乐,自然不必说;天启皇帝认为用了一个靠谱的、能够制衡阉党的辽东经略,也很满意;楚党,也很高兴,高第可是自己这边的御史推出的人,如此一来,可以加重楚党在朝中的分量;至于高第本人,自然心情也是不差的,虽然辽东险恶,但他又不是去当苦大兵的,去做辽东经略,继续龟缩,能有什么事儿?
很快,新的辽东经略高第走马上任,接管了“山海关——宁远”的全部防务。到任后,高第第一道军令便是:放弃孙承宗苦心经营了多少年的塞外防线,采取全面龟缩战略。于是乎,锦州、松山、杏山、大小凌河、右屯等坚城、要塞,都被高第以“大而朽坏”、“小而低薄”等名目,予以放弃,说它们是“前锋游哨之地”,如今因为孙承宗贸然出击的原意,“边衅已开”,女真人“寻思报仇,将大举来犯”。所以,这些地方还是先放弃为妙,因为上次孙承宗的柳河大败,让辽东各路兵马锐气全消,实在无力迎战,只好收缩战线。
本来,高第是想将宁远也放弃算了,全面退守山海关,将关外土地、人民,全部弃给女真人,无奈,宁前兵备袁崇焕拒不奉命,率领几千忠于孙承宗的嫡系兵马,留了下来。于是,宁远,变成了塞北的一座孤岛。高第也无所谓,那袁崇焕是孙承宗的人,他不听话,便让他留在关外吧,相信女真人的一波接一波的攻势,很快便会将他吞噬的。
高第上任后,做的第二件事情,便是弹劾孙承宗,他上书朝廷,说辽东根本就没有先前孙承宗报告的十四万兵马,而是只有五万兵马,他指责孙承宗白拿了九万兵马的空饷,请求朝廷将孙承宗下狱、处死。高第这道弹劾的奏疏,自然是奉了崔呈秀的命令,给朝廷上的,反正,如果朝廷要核实的话,派下来的人,无非是东厂、锦衣卫或兵部的人,这几个衙门,可都在阉党的绝对控制下。所以,不怕核实,只要朝廷让人来查,他们便会一口咬定,辽东确实只有五万兵马,是孙承宗中饱私囊、吃了巨额空饷。
不过,阉党显然低估了孙承宗,想将他赶尽杀绝,也没那么容易。孙承宗上了一封自辩疏,在该疏中,孙承宗承认辽东确实只有五万兵马,自己的确虚报了兵丁数目。不过,那是因为以前要营建、修缮关外的宁远、锦州、松山、杏山、右屯等坚城、要塞,所以不得已,才出此下策,给辽东争取更多的饷银。现在既然辽东经略高第已经一股脑将这些要地,全部弃之不顾,那么辽东确实也不用再发十四万人的饷银了,按五万人的额度,发饷即可。
此折一上,天启皇帝便批示:孙阁老建城修寨,确实劳苦功高,绝无贪墨饷银的事情,而且特别抚慰道:孙阁老正在丁忧期间,不必为政务烦恼,着内外臣工不得再以此事妄议阁老。另外,天启还专门下旨,痛斥辽东经略高第未战先怯,放弃关外防线。此外,皇帝准孙承宗所奏,既然高第报告辽东只有五万兵马,以后,便按五万兵马的额度发饷。
此诏颁布后,朝野上下都傻了眼,皇帝这是明显拉偏架啊,袒护他的老师“孙先生”也太明显了。最要命的是,天启皇帝真的依了孙承宗的建议,给辽东的兵饷,由十四万的额度,下降到五万。其实,辽东哪里只有五万人,孙承宗是虚报了一些数字,可是,那不过是一两万的额度而已,这一下子,给减了九万,这些人,没有饷银,喝西北风去啊?!
高第现在拿着五万人的饷银,养着辽东十来万人马,心里苦不堪言,上任后,第一个月发饷银时,便出了大问题,大伙都只领到了小半不到的饷银,对高第怎能不怨恨?!别人报兵额,都是使劲往多了报,你倒好,可劲往少了报,少报一点便算了,十四万人,你竟然只报五万人,你丫有病啊?!不仅苦大兵们怨气冲冲,将领们也是愤愤不已,吃空饷,以及克扣军饷,那是他们最大的财源,现在倒好,财路都被高第给断了,饷银只剩这么点,他们榨油都榨不出来了。
“放心,那毒,是从西域的奇人异士那儿弄到的,无色无味,中毒后,也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心塞梗塞而死,不会有任何蛛丝马迹可寻”,崔呈秀淡淡道,说完,他转向魏忠贤道:“义父,现在要紧的是,赶紧敲定辽东经略的人选”。
“嗯,正是”,魏忠贤点点头,“你们有何推举的人?”
大伙纷纷看着崔呈秀,谁让他是阉党首席智囊呢,能者多劳呗,崔呈秀笑笑:“我认为兵部左侍郎高第不错”。
“高第?”魏忠贤皱眉道,“他好像不是咱们的人吧?”
“义父认为万岁爷会让咱们的人把控辽东?”崔呈秀笑道,“别忘了,他那套内外相钳的制衡之术”。
“呃……”魏忠贤无言以对。
“高第虽然不是咱们的人,但他也不是咱们的敌人”,崔呈秀道,“何况,我已经捏住了他的死穴,他有把柄,在我手中,由不得他不听话了”。
“好,那便高第吧”,魏忠贤道,“明儿个,廷推时,咱们使劲推自己这边的人,找个不相干的御史,故意抬杠,将高第推出,然后,咱们坚决反对”。
“正是如此”,崔呈秀道,“咱们反对得越激烈,圣上就越有可能,会用那高第”。
“万一,万岁爷还是没有用高第呢?”田尔耕问道。
“那也不打紧,只要辽东,不在孙承宗手中,咱们便可高枕无忧了”,崔呈秀笑道。
“是啊,少了孙老贼,咱家感觉头上悬着的利剑,总算卸去了”,魏忠贤快意道。
~~~
第二日,廷推如期举行。依明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重要的文臣武将出缺,皇帝则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中,有关政事决断者,称为“廷议”;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为“廷推”。
廷推的结果,果真如崔呈秀所料,在事前安排在楚党的棋子某御史提出高第的名字后,阉党故意坚决反对,然后,天启皇帝偏偏用了高第,最后朝廷皆大欢喜——阉党偷着乐,自然不必说;天启皇帝认为用了一个靠谱的、能够制衡阉党的辽东经略,也很满意;楚党,也很高兴,高第可是自己这边的御史推出的人,如此一来,可以加重楚党在朝中的分量;至于高第本人,自然心情也是不差的,虽然辽东险恶,但他又不是去当苦大兵的,去做辽东经略,继续龟缩,能有什么事儿?
很快,新的辽东经略高第走马上任,接管了“山海关——宁远”的全部防务。到任后,高第第一道军令便是:放弃孙承宗苦心经营了多少年的塞外防线,采取全面龟缩战略。于是乎,锦州、松山、杏山、大小凌河、右屯等坚城、要塞,都被高第以“大而朽坏”、“小而低薄”等名目,予以放弃,说它们是“前锋游哨之地”,如今因为孙承宗贸然出击的原意,“边衅已开”,女真人“寻思报仇,将大举来犯”。所以,这些地方还是先放弃为妙,因为上次孙承宗的柳河大败,让辽东各路兵马锐气全消,实在无力迎战,只好收缩战线。
本来,高第是想将宁远也放弃算了,全面退守山海关,将关外土地、人民,全部弃给女真人,无奈,宁前兵备袁崇焕拒不奉命,率领几千忠于孙承宗的嫡系兵马,留了下来。于是,宁远,变成了塞北的一座孤岛。高第也无所谓,那袁崇焕是孙承宗的人,他不听话,便让他留在关外吧,相信女真人的一波接一波的攻势,很快便会将他吞噬的。
高第上任后,做的第二件事情,便是弹劾孙承宗,他上书朝廷,说辽东根本就没有先前孙承宗报告的十四万兵马,而是只有五万兵马,他指责孙承宗白拿了九万兵马的空饷,请求朝廷将孙承宗下狱、处死。高第这道弹劾的奏疏,自然是奉了崔呈秀的命令,给朝廷上的,反正,如果朝廷要核实的话,派下来的人,无非是东厂、锦衣卫或兵部的人,这几个衙门,可都在阉党的绝对控制下。所以,不怕核实,只要朝廷让人来查,他们便会一口咬定,辽东确实只有五万兵马,是孙承宗中饱私囊、吃了巨额空饷。
不过,阉党显然低估了孙承宗,想将他赶尽杀绝,也没那么容易。孙承宗上了一封自辩疏,在该疏中,孙承宗承认辽东确实只有五万兵马,自己的确虚报了兵丁数目。不过,那是因为以前要营建、修缮关外的宁远、锦州、松山、杏山、右屯等坚城、要塞,所以不得已,才出此下策,给辽东争取更多的饷银。现在既然辽东经略高第已经一股脑将这些要地,全部弃之不顾,那么辽东确实也不用再发十四万人的饷银了,按五万人的额度,发饷即可。
此折一上,天启皇帝便批示:孙阁老建城修寨,确实劳苦功高,绝无贪墨饷银的事情,而且特别抚慰道:孙阁老正在丁忧期间,不必为政务烦恼,着内外臣工不得再以此事妄议阁老。另外,天启还专门下旨,痛斥辽东经略高第未战先怯,放弃关外防线。此外,皇帝准孙承宗所奏,既然高第报告辽东只有五万兵马,以后,便按五万兵马的额度发饷。
此诏颁布后,朝野上下都傻了眼,皇帝这是明显拉偏架啊,袒护他的老师“孙先生”也太明显了。最要命的是,天启皇帝真的依了孙承宗的建议,给辽东的兵饷,由十四万的额度,下降到五万。其实,辽东哪里只有五万人,孙承宗是虚报了一些数字,可是,那不过是一两万的额度而已,这一下子,给减了九万,这些人,没有饷银,喝西北风去啊?!
高第现在拿着五万人的饷银,养着辽东十来万人马,心里苦不堪言,上任后,第一个月发饷银时,便出了大问题,大伙都只领到了小半不到的饷银,对高第怎能不怨恨?!别人报兵额,都是使劲往多了报,你倒好,可劲往少了报,少报一点便算了,十四万人,你竟然只报五万人,你丫有病啊?!不仅苦大兵们怨气冲冲,将领们也是愤愤不已,吃空饷,以及克扣军饷,那是他们最大的财源,现在倒好,财路都被高第给断了,饷银只剩这么点,他们榨油都榨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