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向对面的洞口发射飞爪,然后拉成索桥爬过去?”孙二建议道。
“不行。”曹龙轩直接否定了他的建议。
“对面洞口皆是石壁,无法固定。且这天平运转不息,力量无有穷尽,即便能侥幸搭住固定之处,拉成索桥,也将被其打断。”
“这坑底虽然深点,还有尖刺,不过众人要是能顺绳子下到尖刺上,在尖刺上铺上垫脚的,铺到对面,再用绳子吊着这转动的天平,应该能爬上去。”那个十三也在边上帮出着主意。
苏老鬼咧嘴笑了:
“哎呀你个娃子,想得倒美哩,用啥子铺?再说,你在这么深的坑底,咋个能把绳子系到天平上去?
即便能系上去,等你拉着绳子爬上来,不知已经转到哪里去喽。
再说单一一个托盘吊绳子,另一边没得平衡物,还想上去个球?”
十三被苏老鬼呛得红了脸,想了半天说道:“众人可以爬上去先把绳子系好嘛...”
“拉倒吧兄弟,我看你这是扯犊子,能爬上去的话,还不如就这样像坐公交车一样直接转过去得了,还费那劲又系绳子又干啥的,那不成了净整那用不着的了吗?”牛钢又心直口快地说道。
十三抓抓耳朵,不再言语。
“其实如十三所说,也有一些可行之处。”曹龙轩凝视着眼前的经久不息旋转的天平缓缓说道。
“你是说爬上去先吊好绳子哩?”苏老鬼显然不觉得这办法可行,边问边摇了摇头。
“爬上去,没的可能。”他的话无疑让大家的心情更沉重了一些,毕竟,他是这群人里公认的“专家”,连他都下了定语,就意味着又有一条可能存在的路被无情地堵死。
“不爬上去。”曹龙轩似乎心中已经有了决断。“系托盘。”
听曹龙轩这样一说,白云飞忽然心中来了灵感:“曹老板,你是说系托盘?难道...你是想就利用这托盘把人摆渡过去?”
曹龙轩又露出了他那标志性的笑:
“本来就应该如此,若猜测不错,此天平若非摆渡人所用,那么却为何用?置于如何摆渡,当然是要将人置于托盘之上。即便是普通的货物天平,不也皆是如此?却不知,云飞你有何高见?”
“人在托盘上当然正常,不过这系绳子嘛...不对!”
白云飞正要说根据他的想法,白云飞可能猜测他怎么做时,忽然脑子里有一个信号划过。
对,那是一闪即逝的信号,白云飞忽然想起什么。
白云飞皱眉沉思一下,然后转回身背对着巨坑,向通道口两侧的石壁看去。
“看!”白云飞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大声向他们喊着,并用手指向现在位于自己右侧的石壁:“那是什么?”
原来白云飞忽然想起,在自己刚才准备向坑底爬,想在坑底一探究竟,寻找出口和通道时,却出现了毒蛇。
然后自己奋力往坑沿上逃脱时,慌忙之中好像发现这边通道口边的石壁上有一片黑乎乎的影子,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只因刚才大家从通道里走过来,走到通道口这里后,就一直面对前方的巨坑,并被这巨坑震撼到。
所以大家的关注点全都在前面这个巨坑这里,一直面对着前方研究而没有留心左右。
这个通道口,与整个“水桶”状深坑,以及如同“扣”在上面的穹顶的接触部位,并不是直接按照“水桶”的弧度拐的弯,而是通道口用条石砌得有一些靠后。
这就使得面对深坑这个方向,形成了一处不太明显的凹陷,而因为角度的问题,坑底荧光棒的光线基本照不到这里,所以这里光线有些暗。
而在这昏暗的凹陷处,居然立着一块和天平颜色一致的油页岩。
众人看到这黑乎乎的事物后,赶紧把手电光全移了过来,立刻发现这是一个石碑。
只见碑上镌刻着四个大字,那字刻得是龙飞凤舞,笔走龙蛇,端的遒劲有力。
面对这写得天书一般的字,虽然觉得这字刻写得自是不凡,但却谁都没看明白写的是什么。
“拷问天平。”只有曹龙轩认出来,他说那是大篆,篆字体系的一种。
“什么意思?”大家面面相觑。
这天平做得这么大,还要拷问,拷问什么,想拷问谁?
“很显然,这是要考验众人的智慧,或者是要检验其它什么东西。
总之,这个墓主人也清楚,他死后漫长的岁月里,想要保证这个墓一直隐秘潜藏也不太可能。
虽然被发现,怎么也不能让闯进墓里的人就这么容易过去,所以就要考验考验来人。”
白云飞边说出自己的猜测,边不停地移动着手电光,将这个石碑前后左右都照了个遍,检查得非常仔细。
然后又移动着手电光,仔细地查看这个石砌通道口的另一侧。
“哈,看!看那又是什么?!”白云飞兴奋地大叫道。
大家把目光从“拷问天平”石碑移开,聚在了白云飞的手电光照射位置,并聚拢过来。
原来在通道口另一侧这里,在这边的凹陷处,也有一面石碑。
但这个石碑材质却不同于前一个石碑,并非是油页岩所刻,而是由砌成通道的花岗岩条石材质的石头刻成。
只见这个石碑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字,而这上面的字,众人还能认出来一些。
这些字虽然是繁体字,其中一些也非常生僻、晦涩,但毕竟要强于那天书一般的大篆,通篇读下来后,居然也能明白个大概。
原来,这篇文字是藏经洞里那个塑像本尊,洪辩留下来的。
碑文主要讲述了他的生平,和他是如何发现这第十七窟,并将其作为自己死后的影堂。
洪辩,是敦煌僧人。
俗姓吴,亦称吴和尚、吴僧统,其父名绪芝,母亲为南阳张氏。
吴洪辩幼时出家,很有辩才,精通蕃语,传译佛典,精研唯识。
任大蕃沙州释门都法律兼摄副教授十数年。
大中二年(848年),民族英雄张议潮在敦煌起兵,推翻吐蕃在河西的统治。
适逢其时,吴洪辩以其河西地区僧团最高领袖的威望与地位振臂一呼,僧兵在其感召下蜂拥而起,配合张议潮义军讨伐吐蕃,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在碑文上提到,在他潜心理佛的一生中,从不为浮华所迷惑,三十年如一日,清静修行,大力弘法。
在他的领导与主持下,敦煌一地译经不已,讲经不断,法会频繁,开窟不止。
洪辩在此时期又主持开凿了又一大佛窟,即今敦煌莫高窟的第十六窟(后世亦称吴僧统窟,当然,碑文上肯定没有此记载)。
并在开凿第十六窟的过程中,在其甬道北壁发现一处以前便存在的秘室,并有秘道相通。
于是洪辩便带人多次进入秘道,研究其真相。
但经过众多机关、消息,折损数人后,至“拷问天平”时,便再也无法通过,至死也未能解开这个通道通往哪里这个谜。
而当时正值战乱,也没太多时间研究这谜一样的地下通道。
且因为弄清这个通道的秘密,已经折损了一些僧侣和信众,本打算先出去休整,择日继续纠集众人继续探索。
但常年的兵荒马乱,随时要应对战火流民,难得一时太平,便就此搁浅。
待到后期,虽然这河西地区稍有安宁,但洪辩已年老体衰,诸般杂事,应接不暇,颇耗精力。
而洪辩又决定利用晚年余暇一心理佛,不问它事。
便将这仍未解开谜底的通道命人封闭,以免好奇心盛或贪心利欲之人有所图谋,再酿成大祸。
后又差人修成禅室,一心在此修禅悟道。
后来待他即将圆寂前,他已感时日无多,便嘱托随众将此禅室改成他的影堂,还特意让人将此碑立于此处,警醒后世闯入之人。
后封堵位于影堂处的通道口,命人在其圆寂后立上告身碑,以此封闭秘密通道口,以作屏障。
在洪辩圆寂后,为了躲避战乱,后世的僧侣们怕当时的那些经卷、典籍受战火迫害,便将其大量堆积于洪辩的影堂内,将他的塑身雕像和告身碑都搬出去。
至于他的棺椁,肯定是已经说不清去向。
不过这已经是在他圆寂后多年的事,碑上定然不会有体现。
原来这便是敦煌莫高窟的第十七窟,也即是举世闻名的藏经洞的由来,却想不到这里边居然还有这些曲折。
而从碑文上看来,这洪辩和他的一众从者,至死都没探查出这神秘通道的真实内幕。
“看来,此关确实难过。”读完了洪辩立在此处的碑文后,曹龙轩沉吟半晌,终是说出他的看法。
“后面才会有真正的凶险哩。前边滴全是熟路,后面才是生坑。”苏老鬼嘀咕着。
曹龙轩饶有兴趣地转过身来,看向白云飞说道:
“云飞,你果然心细如发,思维慎密,如此易被忽略之细节也被你发现,甚好,甚好!哈哈。说说你的看法。”
白云飞始终不明白这曹龙轩为什么一说话总是“之乎者也”的,难道是为树立他王者的形象,在说话上也要特立独行地给人“高、大、上”的感觉?
还是他伪装成现代的人,实际上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难以改变古人说话的习惯?
要知道,一个人说话的口音、生活习惯都可以慢慢改变,唯一难改的就是方言和说话习惯。
但是这念头在白云飞心中一闪即逝。
曹龙轩让他谈看法,指的是要把绳子系在托盘上这件事。
在指引大家看石碑前,白云飞就已经隐约猜出了他的想法。
于是白云飞干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曹老板,我猜测,你可能是想把一段绳子,先系到其中一个托盘上,长度大约是另一端托盘放上重物后,这边没有重物却系了绳子的一端,托盘所能升起的高度。我说的可对?”
曹龙轩又是标志性的一笑,向白云飞伸出了个大拇指:“果然是人才!”
白云飞得到肯定的答复,心中就更有数,于是又接着说:“那怎么来解决,第一次所用重物和第一个上托盘的人之间的平衡问题?”
“这确实是个难题,可因人择物。”曹龙轩思考着说道。
听他哪些一说,白云飞心中灵机一动,这个办法倒是不错,可人的体重是固定的,但去哪找和这个人等重的物体呢?
白云飞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没想到孙二来了主意:“龙爷,您看,这大家身上的背囊就是重物,也很沉重,用几个背囊就行。”
“但重量怎么能保证和那个人一样?”白云飞问道。
孙二挠了挠头,说:
“可以用苏老先生的铲柄当杠杆呀,老先生这铲柄非常结实,咱们可以借来一用。
众人要用一个人,将这由铲柄变成的‘称’,扛在中间扛起来,一端挂人,另一端挂重物。
等啥时候两端平衡了,就证明重量一致了。”
还真别说,这孙二想的办法还是不错的。
就见曹龙轩重重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夸赞了一句:“不错,二子,有进步。”
被老板点名表扬,这孙二兴奋不已。
于是大家就按孙二说的用绳子往洛阳铲柄上捆背囊,不用说,这背囊就是“秤砣”。
至于在由谁来扛铲柄这个问题上,大家一致把目光投向了牛钢。
而大黑牛看到大家的目光后,有些气闷的嘟囔道:“哼,我就知道会是我。”
在大家的笑声中,他把粗壮的身子挺得直直的,在铲柄中间位置抓牢,扛上铲柄,就开始当起了“称杆”的支撑。
至于在选谁当第一个“货物”的问题上,自然不用研究,只见孙二一声令下,那十三便越众而出,双手抓住铲柄的另一端,蜷起双腿,就挂了上去。
孙二便赶紧在“称杆”另一端挂上一个背囊,并用手扶住,防止“翻车”。
而大家开始忙活着把各自身上的背囊都卸了下来,排成一排,立在通道一侧石壁旁。
然后向挂在“称杆”另一端的背囊里增减物品,以期望达到重量平衡。
“不行。”曹龙轩直接否定了他的建议。
“对面洞口皆是石壁,无法固定。且这天平运转不息,力量无有穷尽,即便能侥幸搭住固定之处,拉成索桥,也将被其打断。”
“这坑底虽然深点,还有尖刺,不过众人要是能顺绳子下到尖刺上,在尖刺上铺上垫脚的,铺到对面,再用绳子吊着这转动的天平,应该能爬上去。”那个十三也在边上帮出着主意。
苏老鬼咧嘴笑了:
“哎呀你个娃子,想得倒美哩,用啥子铺?再说,你在这么深的坑底,咋个能把绳子系到天平上去?
即便能系上去,等你拉着绳子爬上来,不知已经转到哪里去喽。
再说单一一个托盘吊绳子,另一边没得平衡物,还想上去个球?”
十三被苏老鬼呛得红了脸,想了半天说道:“众人可以爬上去先把绳子系好嘛...”
“拉倒吧兄弟,我看你这是扯犊子,能爬上去的话,还不如就这样像坐公交车一样直接转过去得了,还费那劲又系绳子又干啥的,那不成了净整那用不着的了吗?”牛钢又心直口快地说道。
十三抓抓耳朵,不再言语。
“其实如十三所说,也有一些可行之处。”曹龙轩凝视着眼前的经久不息旋转的天平缓缓说道。
“你是说爬上去先吊好绳子哩?”苏老鬼显然不觉得这办法可行,边问边摇了摇头。
“爬上去,没的可能。”他的话无疑让大家的心情更沉重了一些,毕竟,他是这群人里公认的“专家”,连他都下了定语,就意味着又有一条可能存在的路被无情地堵死。
“不爬上去。”曹龙轩似乎心中已经有了决断。“系托盘。”
听曹龙轩这样一说,白云飞忽然心中来了灵感:“曹老板,你是说系托盘?难道...你是想就利用这托盘把人摆渡过去?”
曹龙轩又露出了他那标志性的笑:
“本来就应该如此,若猜测不错,此天平若非摆渡人所用,那么却为何用?置于如何摆渡,当然是要将人置于托盘之上。即便是普通的货物天平,不也皆是如此?却不知,云飞你有何高见?”
“人在托盘上当然正常,不过这系绳子嘛...不对!”
白云飞正要说根据他的想法,白云飞可能猜测他怎么做时,忽然脑子里有一个信号划过。
对,那是一闪即逝的信号,白云飞忽然想起什么。
白云飞皱眉沉思一下,然后转回身背对着巨坑,向通道口两侧的石壁看去。
“看!”白云飞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大声向他们喊着,并用手指向现在位于自己右侧的石壁:“那是什么?”
原来白云飞忽然想起,在自己刚才准备向坑底爬,想在坑底一探究竟,寻找出口和通道时,却出现了毒蛇。
然后自己奋力往坑沿上逃脱时,慌忙之中好像发现这边通道口边的石壁上有一片黑乎乎的影子,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只因刚才大家从通道里走过来,走到通道口这里后,就一直面对前方的巨坑,并被这巨坑震撼到。
所以大家的关注点全都在前面这个巨坑这里,一直面对着前方研究而没有留心左右。
这个通道口,与整个“水桶”状深坑,以及如同“扣”在上面的穹顶的接触部位,并不是直接按照“水桶”的弧度拐的弯,而是通道口用条石砌得有一些靠后。
这就使得面对深坑这个方向,形成了一处不太明显的凹陷,而因为角度的问题,坑底荧光棒的光线基本照不到这里,所以这里光线有些暗。
而在这昏暗的凹陷处,居然立着一块和天平颜色一致的油页岩。
众人看到这黑乎乎的事物后,赶紧把手电光全移了过来,立刻发现这是一个石碑。
只见碑上镌刻着四个大字,那字刻得是龙飞凤舞,笔走龙蛇,端的遒劲有力。
面对这写得天书一般的字,虽然觉得这字刻写得自是不凡,但却谁都没看明白写的是什么。
“拷问天平。”只有曹龙轩认出来,他说那是大篆,篆字体系的一种。
“什么意思?”大家面面相觑。
这天平做得这么大,还要拷问,拷问什么,想拷问谁?
“很显然,这是要考验众人的智慧,或者是要检验其它什么东西。
总之,这个墓主人也清楚,他死后漫长的岁月里,想要保证这个墓一直隐秘潜藏也不太可能。
虽然被发现,怎么也不能让闯进墓里的人就这么容易过去,所以就要考验考验来人。”
白云飞边说出自己的猜测,边不停地移动着手电光,将这个石碑前后左右都照了个遍,检查得非常仔细。
然后又移动着手电光,仔细地查看这个石砌通道口的另一侧。
“哈,看!看那又是什么?!”白云飞兴奋地大叫道。
大家把目光从“拷问天平”石碑移开,聚在了白云飞的手电光照射位置,并聚拢过来。
原来在通道口另一侧这里,在这边的凹陷处,也有一面石碑。
但这个石碑材质却不同于前一个石碑,并非是油页岩所刻,而是由砌成通道的花岗岩条石材质的石头刻成。
只见这个石碑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字,而这上面的字,众人还能认出来一些。
这些字虽然是繁体字,其中一些也非常生僻、晦涩,但毕竟要强于那天书一般的大篆,通篇读下来后,居然也能明白个大概。
原来,这篇文字是藏经洞里那个塑像本尊,洪辩留下来的。
碑文主要讲述了他的生平,和他是如何发现这第十七窟,并将其作为自己死后的影堂。
洪辩,是敦煌僧人。
俗姓吴,亦称吴和尚、吴僧统,其父名绪芝,母亲为南阳张氏。
吴洪辩幼时出家,很有辩才,精通蕃语,传译佛典,精研唯识。
任大蕃沙州释门都法律兼摄副教授十数年。
大中二年(848年),民族英雄张议潮在敦煌起兵,推翻吐蕃在河西的统治。
适逢其时,吴洪辩以其河西地区僧团最高领袖的威望与地位振臂一呼,僧兵在其感召下蜂拥而起,配合张议潮义军讨伐吐蕃,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在碑文上提到,在他潜心理佛的一生中,从不为浮华所迷惑,三十年如一日,清静修行,大力弘法。
在他的领导与主持下,敦煌一地译经不已,讲经不断,法会频繁,开窟不止。
洪辩在此时期又主持开凿了又一大佛窟,即今敦煌莫高窟的第十六窟(后世亦称吴僧统窟,当然,碑文上肯定没有此记载)。
并在开凿第十六窟的过程中,在其甬道北壁发现一处以前便存在的秘室,并有秘道相通。
于是洪辩便带人多次进入秘道,研究其真相。
但经过众多机关、消息,折损数人后,至“拷问天平”时,便再也无法通过,至死也未能解开这个通道通往哪里这个谜。
而当时正值战乱,也没太多时间研究这谜一样的地下通道。
且因为弄清这个通道的秘密,已经折损了一些僧侣和信众,本打算先出去休整,择日继续纠集众人继续探索。
但常年的兵荒马乱,随时要应对战火流民,难得一时太平,便就此搁浅。
待到后期,虽然这河西地区稍有安宁,但洪辩已年老体衰,诸般杂事,应接不暇,颇耗精力。
而洪辩又决定利用晚年余暇一心理佛,不问它事。
便将这仍未解开谜底的通道命人封闭,以免好奇心盛或贪心利欲之人有所图谋,再酿成大祸。
后又差人修成禅室,一心在此修禅悟道。
后来待他即将圆寂前,他已感时日无多,便嘱托随众将此禅室改成他的影堂,还特意让人将此碑立于此处,警醒后世闯入之人。
后封堵位于影堂处的通道口,命人在其圆寂后立上告身碑,以此封闭秘密通道口,以作屏障。
在洪辩圆寂后,为了躲避战乱,后世的僧侣们怕当时的那些经卷、典籍受战火迫害,便将其大量堆积于洪辩的影堂内,将他的塑身雕像和告身碑都搬出去。
至于他的棺椁,肯定是已经说不清去向。
不过这已经是在他圆寂后多年的事,碑上定然不会有体现。
原来这便是敦煌莫高窟的第十七窟,也即是举世闻名的藏经洞的由来,却想不到这里边居然还有这些曲折。
而从碑文上看来,这洪辩和他的一众从者,至死都没探查出这神秘通道的真实内幕。
“看来,此关确实难过。”读完了洪辩立在此处的碑文后,曹龙轩沉吟半晌,终是说出他的看法。
“后面才会有真正的凶险哩。前边滴全是熟路,后面才是生坑。”苏老鬼嘀咕着。
曹龙轩饶有兴趣地转过身来,看向白云飞说道:
“云飞,你果然心细如发,思维慎密,如此易被忽略之细节也被你发现,甚好,甚好!哈哈。说说你的看法。”
白云飞始终不明白这曹龙轩为什么一说话总是“之乎者也”的,难道是为树立他王者的形象,在说话上也要特立独行地给人“高、大、上”的感觉?
还是他伪装成现代的人,实际上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难以改变古人说话的习惯?
要知道,一个人说话的口音、生活习惯都可以慢慢改变,唯一难改的就是方言和说话习惯。
但是这念头在白云飞心中一闪即逝。
曹龙轩让他谈看法,指的是要把绳子系在托盘上这件事。
在指引大家看石碑前,白云飞就已经隐约猜出了他的想法。
于是白云飞干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曹老板,我猜测,你可能是想把一段绳子,先系到其中一个托盘上,长度大约是另一端托盘放上重物后,这边没有重物却系了绳子的一端,托盘所能升起的高度。我说的可对?”
曹龙轩又是标志性的一笑,向白云飞伸出了个大拇指:“果然是人才!”
白云飞得到肯定的答复,心中就更有数,于是又接着说:“那怎么来解决,第一次所用重物和第一个上托盘的人之间的平衡问题?”
“这确实是个难题,可因人择物。”曹龙轩思考着说道。
听他哪些一说,白云飞心中灵机一动,这个办法倒是不错,可人的体重是固定的,但去哪找和这个人等重的物体呢?
白云飞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没想到孙二来了主意:“龙爷,您看,这大家身上的背囊就是重物,也很沉重,用几个背囊就行。”
“但重量怎么能保证和那个人一样?”白云飞问道。
孙二挠了挠头,说:
“可以用苏老先生的铲柄当杠杆呀,老先生这铲柄非常结实,咱们可以借来一用。
众人要用一个人,将这由铲柄变成的‘称’,扛在中间扛起来,一端挂人,另一端挂重物。
等啥时候两端平衡了,就证明重量一致了。”
还真别说,这孙二想的办法还是不错的。
就见曹龙轩重重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夸赞了一句:“不错,二子,有进步。”
被老板点名表扬,这孙二兴奋不已。
于是大家就按孙二说的用绳子往洛阳铲柄上捆背囊,不用说,这背囊就是“秤砣”。
至于在由谁来扛铲柄这个问题上,大家一致把目光投向了牛钢。
而大黑牛看到大家的目光后,有些气闷的嘟囔道:“哼,我就知道会是我。”
在大家的笑声中,他把粗壮的身子挺得直直的,在铲柄中间位置抓牢,扛上铲柄,就开始当起了“称杆”的支撑。
至于在选谁当第一个“货物”的问题上,自然不用研究,只见孙二一声令下,那十三便越众而出,双手抓住铲柄的另一端,蜷起双腿,就挂了上去。
孙二便赶紧在“称杆”另一端挂上一个背囊,并用手扶住,防止“翻车”。
而大家开始忙活着把各自身上的背囊都卸了下来,排成一排,立在通道一侧石壁旁。
然后向挂在“称杆”另一端的背囊里增减物品,以期望达到重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