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呔,公子你这话就不中听了,若非老汉我知道你是无心的,此刻绝不肯与你多说一句话。”徐庶的话似乎触怒到了武大爷,当即引起他的不满。
“是,是,小子无状,惹得大爷生气,不知这是为何?”
“嗯,公子你的态度不错,老汉倒也可与你说说。不然,公子若是再这般,想要在幽州境内行商,怕是举步维艰了。”武大爷很满意徐庶的态度,捋了捋白须,教育道:“如今整个幽州境内,若说最得人心的,自然是幽州牧无疑,但凡有谁敢说幽州牧的不好,遇到脾气差的,说不定都会冲上来与你拼命咧。幽州牧是真的在为咱们这些百姓做事,你就说幽州牧征兆劳役为何不要独子,身有疾病之人不要,放在以往,官府恨不得把所有的壮丁都给征招了,还不是因为幽州牧顾及到我们这些老弱,怕孩子们都出来干活,家中无人照料。单单是会想到这一点,幽州牧就值得我们为他卖命。”
“是,是,大爷你说的极是,幽州牧是一心为民,小子不应该以小人之心来揣测。”徐庶的态度依然诚恳,原本他只是随意与武大爷聊几句。但是,聊了这么久,他却是发现武大爷似乎也是个有想法之人,而且隐隐的应该也是有读过书的,所以徐庶这才停留下来,与武大爷多聊一些时间。
“那是!”
武大爷自得的应了一声,好似幽州牧是他所要守护的人一般,被人称赞他高兴,被人诋毁他就发怒。
“就公子你刚刚所说的,官府给孩子们的工钱不会多,还是如以往一般。但是,不论是孩子们,还是我们这些老弱病残都恨不得站出来帮助幽州牧做事,将北京城早日建好。不得不说,幽州牧是个仁善的好官,这城池名字起的都与众不同,嘿!”
徐庶嘴角抽了抽,这北京城的名字怎么就与众不同了。不过,他可不敢说什么,不然武大爷估计又要怼他一波了。
武大爷似乎沉浸在其中,也没注意到徐庶的表情,不然怕是又要开口教育了。
“公子,你先前说幽州牧给予孩子们的工钱高,这却不然,幽州牧给的工钱与往常一般无二,但是为什么我们都很乐意替幽州牧干活?我们都不是瞎子,早日将城池建设好,对我们来说自然也不是坏事,所以孩子们才会如此卖力的干活。至于说有人敢克扣工钱,嘿嘿,老汉我倒是好久没见到这种事发生了,却也想看看有没有人敢这般做。”
很显然,在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底层的官吏克扣工钱,想要趁机捞一笔。然而,不等那些干活的百姓去告状,袁常暗中安排的督查人员就发现了此事,然后,不用说又是一番雷霆怒火。并且,袁常严厉声明,他们已经拿了优渥的薪饷,若是想体验当苦力的生活,他不介意成全他们全家。于是乎,在这些官吏被削去官职,并且连累家中一起被扔到劳力队伍,而且他们还是没有工钱的白干活的情况下,伸手的人就销声匿迹了。当然,只要他们自信能躲过袁常的督查,那倒是可以尝试一下。不过,脑子是个好东西,谁也不会傻的为了克扣的那三瓜两枣,放弃自己的职位。
“幽州牧果然仁善,连这些都为你们想到了,让人钦佩。”徐庶这句话乃是由衷而发,不存在拍马屁的行为,毕竟这里就他和武大爷两人,拍马屁也没人知道。袁常看上去不过二十左右,行事却是滴水不漏,即便是徐庶自己来做,都不一定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对了,武大爷,小子在冀州听闻,长安城生乱,李傕和郭汜乱斗,天子正身陷贼子之手,武大爷你有何看法?”
聊了这么久,徐庶终于寻到机会把心中的话给说出来了。
“嘿,咸吃萝卜淡操心,天子的事情与老汉我何干?”武大爷却是嘿然一声,似乎根本不在意天子的情况。
“武大爷,你这话小子却是不认同了。”
说到自己关心的事,徐庶的脸色立马摆正,肃然道:“天子是天下人的君父,他的安危天下人都应该关系,怎么能说与你无关呢?”
“嘿,公子你倒是有些想法。”
武大爷似乎被徐庶的语气给刺激到了,反问了一句,道:“那么,公子老汉我问你一句,若是你的孩子此刻吃不饱,穿不暖,你要怎么做?”
“那自然是去努力做事,争取让孩子能吃饱穿暖。”
“着啊!”
武大爷一拍手,赞同到,随后眯起眼看向徐庶,怪声说道:“既然公子你明白这个道理,那老汉问你,当我们这些子民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我们的‘君父’天子他人在哪里?也许他在宫中锦衣玉食,可曾想过我们的生活如何?”
“武大爷,这也怪不得当今天子!”
徐庶似乎进入了状态,连忙反驳道:“当今天子临危登基,便接连受到贼人的迫害;前有董卓贼子作乱,后又有李傕、郭汜贼子作乱,天子亦是身处险境,我等子民当思救天子于险境,然后天子才有机会顾及我们。”
“公子,那照你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子民的错咯?”
“…”
老汉的话让徐庶没办法接下去了,皇家的事再怎么样也怪不到百姓身上,要也是那些权臣、宦官的错。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页就说了东汉灭亡的原因:“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出师表》中诸葛亮也说了:“先帝在时,每与臣论及此事,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要说东汉在桓灵二帝的时候就开始走向灭亡了呢?
这就不得不提东汉那个著名的“跋扈将军”梁冀了。
汉顺帝刘保是宦官拥立的,刘保当了皇帝后,他的正妻梁氏就成为了皇后,而皇后的哥哥就是梁冀。汉顺帝即位的时候才十岁,于是就给了宦官和梁冀掌权的机会。宦官们和梁冀勾结在一起,联合把持朝政达二十多年。汉顺帝去世之后,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利。梁冀就立了只有三岁的刘炳为帝,是为汉冲帝。只有三岁的皇帝才刚学会走路没多久,朝政当然由梁冀继续把持了。就算刘炳扳不倒梁冀,三岁的刘炳肯定怎么着也能熬死梁冀。可惜这个汉冲帝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当了一年皇帝刚开始认字儿就病死了,享年四岁。于是梁冀又拥立了八岁的刘缵,不用说梁冀继续把持朝政。
汉质帝虽然只有八岁,但是却非常聪明。汉质帝人小心不小,对梁冀一手遮天的专权行为非常不满。毕竟初生牛犊不怕虎,汉质帝在一次朝堂上当着满朝文武瞪着梁冀说道:“此乃跋扈将军也”。当时空气瞬间就凝固了,梁冀好生尴尬,只是碍于朝臣的面忍住没有发作。回去之后又气又恨寝食难安:好小子,现在都这么恨我,长大了还得了?于是梁冀就在皇帝的面饼中加了毒药毒死了汉质帝。汉质帝卒,享年九岁。
毕竟才九岁的孩子,你就算教他隐忍,他也不懂,不爽的时候就直接把心里的话给说了出来,于是小命就丢了。
汉质帝死了,然后,桓灵之中的主角之一汉桓帝出场了。
汉质帝死后,梁冀又立了十五岁的刘志为皇帝,是为汉桓帝。桓帝当然也不满梁冀的专横,但是前任的例子在那儿摆着呢,所以桓帝就很聪明的摆出一副谦顺的态度。一边避过梁冀的威胁,一边悄悄培养自己的势力——宦官。在隐忍了十三年后,梁冀毕竟也上了岁数,桓帝感觉时候到了。
桓帝联合宦官单超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杀了大将军梁冀,并除掉了他的党羽。单超,徐璜,唐衡,左倌,具瑗五人,因为帮助桓帝夺权有功,在一日内同时封侯。于是东汉又自动开启了宦官专政的时代,世称“五侯当权”。五侯当权期间任人唯亲,其亲属势力遍布全国各地,且仗势欺人为所欲为,明目张胆地抢劫杀人,百姓却只能敢怒不敢言。桓帝虽然不满,但是他一直静静地不表态,就像对待梁冀一样,他有足够的耐心。后来具瑗的哥哥明目张胆地贪污犯罪,桓帝突然发难将单超等人全都抓捕问罪,一个一个降职处分。五侯专权就退出了朝廷舞台。谁想到没过多久侯览,苏康,管霸等人又成为新一轮得宠的宦官。他们除了名字,别的地方跟五侯一模一样。继续把持朝政,任人唯亲鱼肉百姓。凡是想当官的,必须得是他们自己人,导致真正饱读诗书的人却没有门路入朝为官。时人称:“寒素清白浊如泥,高地良将怯如鸡”经过侯览三人的不懈努力下,东汉王朝终于摇摇欲坠了。无论是朝堂还是地方,都被这些宦官弄地怨声载道。
尽管朝政昏暗,依然有那么一抹清流存在,比如正直的大臣李膺,陈番。他们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清流,坚持不懈地对抗宦官集团。双方你来我往相互攻击,这种局面一直坚持到桓帝去世。
桓灵两大主角没了一个,另一个主角紧跟着上场。
桓帝去世之后,窦太后和他的父亲窦武拥立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当时汉灵帝只有十三岁,于是窦太后很自然地就垂帘听政,大将军窦武与陈番辅佐灵帝。窦武和陈蕃掌权了之后就开始着手计划清除宦官。一开始还算顺利,他们成功地诛杀了苏康,管霸二人。眼看宦官集团又要被消灭,另一个大宦官曹节狗急跳墙带人闯进皇宫,劫持了汉灵帝和窦太后。并假传圣旨诛杀了窦武。陈番不顾年老体迈,带领太学里八十多个血气方刚的学生,持刀杀入皇宫救驾。正好遇到另外一个宦官,二话不说直接开砍,最终因为寡不敌众陈番以身殉国。
窦武和陈蕃被杀之后,宦官做主论功给自己行赏。又重新开启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局面。汉灵帝即位的时候只有十三岁,眼看着外戚和宦官相互争斗,自己也没办法处理,还被宦官劫持。终于长大了,也没外戚啥事儿了。既然没有啥事儿了,那就好好享受皇帝生活了呗。
这个汉灵帝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最不争气的皇帝之一。以荒淫无道贪图享乐著名。史上著名的“裸泳馆”就是他造的,造好之后汉灵帝让宫女们全都光光下去洗澡,有时候自己当观众,有时候自己也参与其中。他还下令所有的宫女都穿开裆裤,以方便自己随时宠幸。汉灵帝还在宫中开起了集市做买卖,自己饰演商贩。宦官们投其所好,从地方上贡了四只驴,汉灵帝少见多怪,经常亲自驾着驴车在宫里溜圈。上行下效,导致民间驴的价钱一度超过了马。
东汉末年最后一波著名的宦官就是,张让赵忠等人,被称为“十常侍”。这个汉灵帝贵为一国之君,居然公然对大臣们说:“张让是我公,赵忠是我母”。昏庸如此,东汉不灭才稀奇了呢。再后来就发生了大将军何进诛杀十常侍。结果何进不按剧本来,放弃了外戚直接当权的老传统,莫名其妙地将董卓引狼入室,拉开了群雄乱世的序幕。
可以说东汉后期会衰败的如此之迅速,让人反应不及,一个是因为外戚把控朝政,一个则是因为宦官把控朝政。当然,严格来说真正让汉室走向覆灭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引进地方势力。否则,即便是宦官或者外戚掌权,皇室的根本还在,宦官和外戚的生存空间,就是依靠皇室,没有了皇室,宦官和外戚就什么都不是了。而且,桓灵二帝中,汉桓帝至少还有上进心,而汉灵帝则是完全堕落了,除了玩乐之外,其他的都不管不顾,倘若他有汉桓帝那一丝的上进心,也不会引得地方势力把控政权,最终给汉朝的覆灭埋下了根源。
所以,究其根本,百姓是没错的,错的最终还是皇室本身。如果按照这个想法来说,皇帝轮流做,汉朝被取而代之也就理所当然了。
这一刻,徐庶有些迷茫了。
http:///txt/44810/
。_:
“是,是,小子无状,惹得大爷生气,不知这是为何?”
“嗯,公子你的态度不错,老汉倒也可与你说说。不然,公子若是再这般,想要在幽州境内行商,怕是举步维艰了。”武大爷很满意徐庶的态度,捋了捋白须,教育道:“如今整个幽州境内,若说最得人心的,自然是幽州牧无疑,但凡有谁敢说幽州牧的不好,遇到脾气差的,说不定都会冲上来与你拼命咧。幽州牧是真的在为咱们这些百姓做事,你就说幽州牧征兆劳役为何不要独子,身有疾病之人不要,放在以往,官府恨不得把所有的壮丁都给征招了,还不是因为幽州牧顾及到我们这些老弱,怕孩子们都出来干活,家中无人照料。单单是会想到这一点,幽州牧就值得我们为他卖命。”
“是,是,大爷你说的极是,幽州牧是一心为民,小子不应该以小人之心来揣测。”徐庶的态度依然诚恳,原本他只是随意与武大爷聊几句。但是,聊了这么久,他却是发现武大爷似乎也是个有想法之人,而且隐隐的应该也是有读过书的,所以徐庶这才停留下来,与武大爷多聊一些时间。
“那是!”
武大爷自得的应了一声,好似幽州牧是他所要守护的人一般,被人称赞他高兴,被人诋毁他就发怒。
“就公子你刚刚所说的,官府给孩子们的工钱不会多,还是如以往一般。但是,不论是孩子们,还是我们这些老弱病残都恨不得站出来帮助幽州牧做事,将北京城早日建好。不得不说,幽州牧是个仁善的好官,这城池名字起的都与众不同,嘿!”
徐庶嘴角抽了抽,这北京城的名字怎么就与众不同了。不过,他可不敢说什么,不然武大爷估计又要怼他一波了。
武大爷似乎沉浸在其中,也没注意到徐庶的表情,不然怕是又要开口教育了。
“公子,你先前说幽州牧给予孩子们的工钱高,这却不然,幽州牧给的工钱与往常一般无二,但是为什么我们都很乐意替幽州牧干活?我们都不是瞎子,早日将城池建设好,对我们来说自然也不是坏事,所以孩子们才会如此卖力的干活。至于说有人敢克扣工钱,嘿嘿,老汉我倒是好久没见到这种事发生了,却也想看看有没有人敢这般做。”
很显然,在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底层的官吏克扣工钱,想要趁机捞一笔。然而,不等那些干活的百姓去告状,袁常暗中安排的督查人员就发现了此事,然后,不用说又是一番雷霆怒火。并且,袁常严厉声明,他们已经拿了优渥的薪饷,若是想体验当苦力的生活,他不介意成全他们全家。于是乎,在这些官吏被削去官职,并且连累家中一起被扔到劳力队伍,而且他们还是没有工钱的白干活的情况下,伸手的人就销声匿迹了。当然,只要他们自信能躲过袁常的督查,那倒是可以尝试一下。不过,脑子是个好东西,谁也不会傻的为了克扣的那三瓜两枣,放弃自己的职位。
“幽州牧果然仁善,连这些都为你们想到了,让人钦佩。”徐庶这句话乃是由衷而发,不存在拍马屁的行为,毕竟这里就他和武大爷两人,拍马屁也没人知道。袁常看上去不过二十左右,行事却是滴水不漏,即便是徐庶自己来做,都不一定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对了,武大爷,小子在冀州听闻,长安城生乱,李傕和郭汜乱斗,天子正身陷贼子之手,武大爷你有何看法?”
聊了这么久,徐庶终于寻到机会把心中的话给说出来了。
“嘿,咸吃萝卜淡操心,天子的事情与老汉我何干?”武大爷却是嘿然一声,似乎根本不在意天子的情况。
“武大爷,你这话小子却是不认同了。”
说到自己关心的事,徐庶的脸色立马摆正,肃然道:“天子是天下人的君父,他的安危天下人都应该关系,怎么能说与你无关呢?”
“嘿,公子你倒是有些想法。”
武大爷似乎被徐庶的语气给刺激到了,反问了一句,道:“那么,公子老汉我问你一句,若是你的孩子此刻吃不饱,穿不暖,你要怎么做?”
“那自然是去努力做事,争取让孩子能吃饱穿暖。”
“着啊!”
武大爷一拍手,赞同到,随后眯起眼看向徐庶,怪声说道:“既然公子你明白这个道理,那老汉问你,当我们这些子民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我们的‘君父’天子他人在哪里?也许他在宫中锦衣玉食,可曾想过我们的生活如何?”
“武大爷,这也怪不得当今天子!”
徐庶似乎进入了状态,连忙反驳道:“当今天子临危登基,便接连受到贼人的迫害;前有董卓贼子作乱,后又有李傕、郭汜贼子作乱,天子亦是身处险境,我等子民当思救天子于险境,然后天子才有机会顾及我们。”
“公子,那照你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子民的错咯?”
“…”
老汉的话让徐庶没办法接下去了,皇家的事再怎么样也怪不到百姓身上,要也是那些权臣、宦官的错。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页就说了东汉灭亡的原因:“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出师表》中诸葛亮也说了:“先帝在时,每与臣论及此事,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要说东汉在桓灵二帝的时候就开始走向灭亡了呢?
这就不得不提东汉那个著名的“跋扈将军”梁冀了。
汉顺帝刘保是宦官拥立的,刘保当了皇帝后,他的正妻梁氏就成为了皇后,而皇后的哥哥就是梁冀。汉顺帝即位的时候才十岁,于是就给了宦官和梁冀掌权的机会。宦官们和梁冀勾结在一起,联合把持朝政达二十多年。汉顺帝去世之后,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利。梁冀就立了只有三岁的刘炳为帝,是为汉冲帝。只有三岁的皇帝才刚学会走路没多久,朝政当然由梁冀继续把持了。就算刘炳扳不倒梁冀,三岁的刘炳肯定怎么着也能熬死梁冀。可惜这个汉冲帝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当了一年皇帝刚开始认字儿就病死了,享年四岁。于是梁冀又拥立了八岁的刘缵,不用说梁冀继续把持朝政。
汉质帝虽然只有八岁,但是却非常聪明。汉质帝人小心不小,对梁冀一手遮天的专权行为非常不满。毕竟初生牛犊不怕虎,汉质帝在一次朝堂上当着满朝文武瞪着梁冀说道:“此乃跋扈将军也”。当时空气瞬间就凝固了,梁冀好生尴尬,只是碍于朝臣的面忍住没有发作。回去之后又气又恨寝食难安:好小子,现在都这么恨我,长大了还得了?于是梁冀就在皇帝的面饼中加了毒药毒死了汉质帝。汉质帝卒,享年九岁。
毕竟才九岁的孩子,你就算教他隐忍,他也不懂,不爽的时候就直接把心里的话给说了出来,于是小命就丢了。
汉质帝死了,然后,桓灵之中的主角之一汉桓帝出场了。
汉质帝死后,梁冀又立了十五岁的刘志为皇帝,是为汉桓帝。桓帝当然也不满梁冀的专横,但是前任的例子在那儿摆着呢,所以桓帝就很聪明的摆出一副谦顺的态度。一边避过梁冀的威胁,一边悄悄培养自己的势力——宦官。在隐忍了十三年后,梁冀毕竟也上了岁数,桓帝感觉时候到了。
桓帝联合宦官单超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杀了大将军梁冀,并除掉了他的党羽。单超,徐璜,唐衡,左倌,具瑗五人,因为帮助桓帝夺权有功,在一日内同时封侯。于是东汉又自动开启了宦官专政的时代,世称“五侯当权”。五侯当权期间任人唯亲,其亲属势力遍布全国各地,且仗势欺人为所欲为,明目张胆地抢劫杀人,百姓却只能敢怒不敢言。桓帝虽然不满,但是他一直静静地不表态,就像对待梁冀一样,他有足够的耐心。后来具瑗的哥哥明目张胆地贪污犯罪,桓帝突然发难将单超等人全都抓捕问罪,一个一个降职处分。五侯专权就退出了朝廷舞台。谁想到没过多久侯览,苏康,管霸等人又成为新一轮得宠的宦官。他们除了名字,别的地方跟五侯一模一样。继续把持朝政,任人唯亲鱼肉百姓。凡是想当官的,必须得是他们自己人,导致真正饱读诗书的人却没有门路入朝为官。时人称:“寒素清白浊如泥,高地良将怯如鸡”经过侯览三人的不懈努力下,东汉王朝终于摇摇欲坠了。无论是朝堂还是地方,都被这些宦官弄地怨声载道。
尽管朝政昏暗,依然有那么一抹清流存在,比如正直的大臣李膺,陈番。他们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清流,坚持不懈地对抗宦官集团。双方你来我往相互攻击,这种局面一直坚持到桓帝去世。
桓灵两大主角没了一个,另一个主角紧跟着上场。
桓帝去世之后,窦太后和他的父亲窦武拥立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当时汉灵帝只有十三岁,于是窦太后很自然地就垂帘听政,大将军窦武与陈番辅佐灵帝。窦武和陈蕃掌权了之后就开始着手计划清除宦官。一开始还算顺利,他们成功地诛杀了苏康,管霸二人。眼看宦官集团又要被消灭,另一个大宦官曹节狗急跳墙带人闯进皇宫,劫持了汉灵帝和窦太后。并假传圣旨诛杀了窦武。陈番不顾年老体迈,带领太学里八十多个血气方刚的学生,持刀杀入皇宫救驾。正好遇到另外一个宦官,二话不说直接开砍,最终因为寡不敌众陈番以身殉国。
窦武和陈蕃被杀之后,宦官做主论功给自己行赏。又重新开启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局面。汉灵帝即位的时候只有十三岁,眼看着外戚和宦官相互争斗,自己也没办法处理,还被宦官劫持。终于长大了,也没外戚啥事儿了。既然没有啥事儿了,那就好好享受皇帝生活了呗。
这个汉灵帝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最不争气的皇帝之一。以荒淫无道贪图享乐著名。史上著名的“裸泳馆”就是他造的,造好之后汉灵帝让宫女们全都光光下去洗澡,有时候自己当观众,有时候自己也参与其中。他还下令所有的宫女都穿开裆裤,以方便自己随时宠幸。汉灵帝还在宫中开起了集市做买卖,自己饰演商贩。宦官们投其所好,从地方上贡了四只驴,汉灵帝少见多怪,经常亲自驾着驴车在宫里溜圈。上行下效,导致民间驴的价钱一度超过了马。
东汉末年最后一波著名的宦官就是,张让赵忠等人,被称为“十常侍”。这个汉灵帝贵为一国之君,居然公然对大臣们说:“张让是我公,赵忠是我母”。昏庸如此,东汉不灭才稀奇了呢。再后来就发生了大将军何进诛杀十常侍。结果何进不按剧本来,放弃了外戚直接当权的老传统,莫名其妙地将董卓引狼入室,拉开了群雄乱世的序幕。
可以说东汉后期会衰败的如此之迅速,让人反应不及,一个是因为外戚把控朝政,一个则是因为宦官把控朝政。当然,严格来说真正让汉室走向覆灭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引进地方势力。否则,即便是宦官或者外戚掌权,皇室的根本还在,宦官和外戚的生存空间,就是依靠皇室,没有了皇室,宦官和外戚就什么都不是了。而且,桓灵二帝中,汉桓帝至少还有上进心,而汉灵帝则是完全堕落了,除了玩乐之外,其他的都不管不顾,倘若他有汉桓帝那一丝的上进心,也不会引得地方势力把控政权,最终给汉朝的覆灭埋下了根源。
所以,究其根本,百姓是没错的,错的最终还是皇室本身。如果按照这个想法来说,皇帝轮流做,汉朝被取而代之也就理所当然了。
这一刻,徐庶有些迷茫了。
http:///txt/44810/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