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斋不静心,天启暴躁的在大臣们面前踱步:“未来如此大灾,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不能这样眼睁睁的坐以待毙,我们必须拿出一个系统的章程出来未雨绸缪。”
毛文龙说的,大家可以不信,但钦天监的判断,大家不信都不行了,想一想两三年后北方即将出现的两年大旱,赤地千里的,人相食的惨剧,所有的人无不不寒而栗。
叶向高猛的想起:“既然毛帅有了这样的预见,与钦天监不谋而合,那毛帅一定有办法加以解决啊。”
天启猛的站住了身形,猛的击掌:“对呀,毛帅既然已经遇见了灾难即将降临,他也一定有办法能够解决。”然后伸着脖子朝外面喊:“来人来人快来人,连夜传旨皮岛,宣毛帅进京。”
这真是猴洗孩子不等毛干,这都快大半夜了,京城早已经闭门,几年后发生的事情,这么样着急下去,那还不愁死个人?但在座的诸位重臣,对皇帝如此忧国忧民,深表欣慰,但看他如此操切,却也苦笑摇头年轻人有闯劲儿,这是好事,但总是这么毛手毛脚,却又容易办错了事,看来这位皇帝还需要磨练啊。
马维忠就赶紧阻止住了皇帝的行风就是雨:“毛帅前面战事紧急,为这事急忙的回来,会影响动摇军心,在我回来的时候,毛帅已经向我简单的诉说了应对之法。”
“毛帅指出了什么样的办法?快快说。”
马维忠就一字一句的说出了毛文龙的办法:“修水利,兴工商,通南北,积粮食,迁人口。”
听到这些话,天启和其他阁臣真的糊涂,因为他们从没有接触过这些理念东西。
黄爌就皱眉请教:“前面的还可理解,但通南北,迁人口,何解?”
马维忠就侃侃而谈:“通南北,便是开拓海上航道,疏浚南北河流,一旦北方干旱,但南方是水网地带,干旱造成的危害一定很小。学生是江南人,更在江浙历练,知道一些江南农业皮毛。毛帅所预言的,其实已经在北方初露端倪,但北方干旱,却造就了南方的大熟,现在是北方无粮,而南方谷贱伤农。如果真的重灾降临,我们立刻就在南方调集粮食北上救灾。这样一来,正好弥补了南方谷贱伤农,北方无粮可买的窘迫。”
“此法甚好,当行之。”天启点头,虽然依旧眉头紧锁,但已经没了刚刚的忧愁。
“兴水利当然是迫在眉睫,这是抵抗旱灾最直接的办法。人先自救才能活。不过当务之急是疏浚黄河,只有黄河航道通达,从海上运输到北方的南方粮食,到黄河口,在那里转运入黄河,直达山陕,节约了运费又能补充山陕,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山陕又充足的粮食储备。大旱来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放粮仓进行以工代赈的赈济,而对中上等人家,也可以平价卖给他们粮食。”马维忠后面的话又不由自主的带上了毛文龙的心态思想。那就是尽量不免费送人东西。当然这个时候也没必要较这个真儿。
天启直接看向了黄爌道:“明天内阁就草拟出一个意见出来,拨出一笔银子来进行黄河水道的修缮。让北面的那一段堵塞的地方疏通起来。让从入海口的粮船能够直达山陕腹地。立克在这两个地区设立义仓,囤积从南面运过来的粮食,多多益善。”
然后看向了马维忠:“现在南面的粮食大约是多少钱一石?”
马维忠毫不犹豫的汇报了:“糙米三钱。”
黄爌立刻接口:“这个办法倒是可行。这是未雨绸缪。在江南粮食低价的时候,进行收购,这样就减缓了谷贱伤农。”
天启皇帝立刻下令。“命令南方官府,立刻尽最大力度收购。”
马维忠立刻阻止了皇上的想法:“用官府收购的办法其实是不可取的。”
“为什么?”
“官府收购就难免有官员利用手中的职权欺压百姓,更难免会出现以次充好,更要命的是虚报数目。同时用官府的形式向北方输送粮食,期间的损耗简直大得惊人。这无形中就等于三钱一石的粮食,说不定运到北方的时候价格已经通了天了。”
天启就不得不皱眉沉思。天启皇帝从小并没有生在皇宫,而是跟着他几十年太子的老爹生在京城里,对于民间的疾苦多少有些知道,更知道现在大明官场上的官僚们是多么的贪婪。如果将这件事情交给他们办,难免又生出许多手段来“那以爱卿之意思该怎么办呢?”
马维忠就道:“我们一切以商业的运作方式来做,就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周朝瑞皱眉反驳:“商人贪婪唯利是图,将这么重大的事情交给他们,其坏处更甚于官府,不可。”
周朝瑞是士子出身,在骨子里是瞧不起商贾的,在这一点上,当然要反对了。
马维忠商贾出身,当然要维护商贾的名誉,但他没有和周朝瑞正面刚,而是按照毛文龙的教导抛出了又一个办法。
“商贾贪婪,但我们可以加以限制,想当初,洪武爷行盐引之法,我们大可借鉴。”按照毛文龙的套路,马维忠再次祭出复古先皇的大杀器,让周朝瑞闭嘴。
当年朱元璋为了解决边军军需沿途损耗,行盐引之法,利用商贾贩运粮食去边地,以当时专卖的盐引为凭证给付,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科学的。虽然后来政久弊生,最终等于废池,但利用商人的办法还是可行的。
“先祖之法虽然好,但弊端多多,我们还需谨慎。”子不言父过,这是中国孝道之首。但这时已经关乎了亿万百姓的生存,别人不敢说,但天启必须说。
“其实毛帅的皮岛东江镇的军需,一直以来就施行的便是从商贾手中合买的办法。所以,东江镇得到的粮食不过是每石六钱,比京师的米还便宜。而六钱一石的粮食,是实打实的斤两入库,一年也不知道节省下来多少。而商贾也有一倍的利润,商人倍利,就可铤而走险,所以,即便是季风季节,还是大浪滔天,随时有船只倾覆的危险,但依旧有船队源源不断的将粮食和其他东江镇所需运到皮岛,才保证了皮岛物资不缺,此法已经成为成法,我们不过是拿来用罢了,这是两便的事情。”
天启就豁然开朗:“着啊,毛帅施行此法已经有了经验,我们拿来用便是了,这事情就这么定了。”天启拍板,没人反对,应对未来小冰河期的未雨绸缪计划,开出了第一步。
毛文龙说的,大家可以不信,但钦天监的判断,大家不信都不行了,想一想两三年后北方即将出现的两年大旱,赤地千里的,人相食的惨剧,所有的人无不不寒而栗。
叶向高猛的想起:“既然毛帅有了这样的预见,与钦天监不谋而合,那毛帅一定有办法加以解决啊。”
天启猛的站住了身形,猛的击掌:“对呀,毛帅既然已经遇见了灾难即将降临,他也一定有办法能够解决。”然后伸着脖子朝外面喊:“来人来人快来人,连夜传旨皮岛,宣毛帅进京。”
这真是猴洗孩子不等毛干,这都快大半夜了,京城早已经闭门,几年后发生的事情,这么样着急下去,那还不愁死个人?但在座的诸位重臣,对皇帝如此忧国忧民,深表欣慰,但看他如此操切,却也苦笑摇头年轻人有闯劲儿,这是好事,但总是这么毛手毛脚,却又容易办错了事,看来这位皇帝还需要磨练啊。
马维忠就赶紧阻止住了皇帝的行风就是雨:“毛帅前面战事紧急,为这事急忙的回来,会影响动摇军心,在我回来的时候,毛帅已经向我简单的诉说了应对之法。”
“毛帅指出了什么样的办法?快快说。”
马维忠就一字一句的说出了毛文龙的办法:“修水利,兴工商,通南北,积粮食,迁人口。”
听到这些话,天启和其他阁臣真的糊涂,因为他们从没有接触过这些理念东西。
黄爌就皱眉请教:“前面的还可理解,但通南北,迁人口,何解?”
马维忠就侃侃而谈:“通南北,便是开拓海上航道,疏浚南北河流,一旦北方干旱,但南方是水网地带,干旱造成的危害一定很小。学生是江南人,更在江浙历练,知道一些江南农业皮毛。毛帅所预言的,其实已经在北方初露端倪,但北方干旱,却造就了南方的大熟,现在是北方无粮,而南方谷贱伤农。如果真的重灾降临,我们立刻就在南方调集粮食北上救灾。这样一来,正好弥补了南方谷贱伤农,北方无粮可买的窘迫。”
“此法甚好,当行之。”天启点头,虽然依旧眉头紧锁,但已经没了刚刚的忧愁。
“兴水利当然是迫在眉睫,这是抵抗旱灾最直接的办法。人先自救才能活。不过当务之急是疏浚黄河,只有黄河航道通达,从海上运输到北方的南方粮食,到黄河口,在那里转运入黄河,直达山陕,节约了运费又能补充山陕,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山陕又充足的粮食储备。大旱来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放粮仓进行以工代赈的赈济,而对中上等人家,也可以平价卖给他们粮食。”马维忠后面的话又不由自主的带上了毛文龙的心态思想。那就是尽量不免费送人东西。当然这个时候也没必要较这个真儿。
天启直接看向了黄爌道:“明天内阁就草拟出一个意见出来,拨出一笔银子来进行黄河水道的修缮。让北面的那一段堵塞的地方疏通起来。让从入海口的粮船能够直达山陕腹地。立克在这两个地区设立义仓,囤积从南面运过来的粮食,多多益善。”
然后看向了马维忠:“现在南面的粮食大约是多少钱一石?”
马维忠毫不犹豫的汇报了:“糙米三钱。”
黄爌立刻接口:“这个办法倒是可行。这是未雨绸缪。在江南粮食低价的时候,进行收购,这样就减缓了谷贱伤农。”
天启皇帝立刻下令。“命令南方官府,立刻尽最大力度收购。”
马维忠立刻阻止了皇上的想法:“用官府收购的办法其实是不可取的。”
“为什么?”
“官府收购就难免有官员利用手中的职权欺压百姓,更难免会出现以次充好,更要命的是虚报数目。同时用官府的形式向北方输送粮食,期间的损耗简直大得惊人。这无形中就等于三钱一石的粮食,说不定运到北方的时候价格已经通了天了。”
天启就不得不皱眉沉思。天启皇帝从小并没有生在皇宫,而是跟着他几十年太子的老爹生在京城里,对于民间的疾苦多少有些知道,更知道现在大明官场上的官僚们是多么的贪婪。如果将这件事情交给他们办,难免又生出许多手段来“那以爱卿之意思该怎么办呢?”
马维忠就道:“我们一切以商业的运作方式来做,就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周朝瑞皱眉反驳:“商人贪婪唯利是图,将这么重大的事情交给他们,其坏处更甚于官府,不可。”
周朝瑞是士子出身,在骨子里是瞧不起商贾的,在这一点上,当然要反对了。
马维忠商贾出身,当然要维护商贾的名誉,但他没有和周朝瑞正面刚,而是按照毛文龙的教导抛出了又一个办法。
“商贾贪婪,但我们可以加以限制,想当初,洪武爷行盐引之法,我们大可借鉴。”按照毛文龙的套路,马维忠再次祭出复古先皇的大杀器,让周朝瑞闭嘴。
当年朱元璋为了解决边军军需沿途损耗,行盐引之法,利用商贾贩运粮食去边地,以当时专卖的盐引为凭证给付,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科学的。虽然后来政久弊生,最终等于废池,但利用商人的办法还是可行的。
“先祖之法虽然好,但弊端多多,我们还需谨慎。”子不言父过,这是中国孝道之首。但这时已经关乎了亿万百姓的生存,别人不敢说,但天启必须说。
“其实毛帅的皮岛东江镇的军需,一直以来就施行的便是从商贾手中合买的办法。所以,东江镇得到的粮食不过是每石六钱,比京师的米还便宜。而六钱一石的粮食,是实打实的斤两入库,一年也不知道节省下来多少。而商贾也有一倍的利润,商人倍利,就可铤而走险,所以,即便是季风季节,还是大浪滔天,随时有船只倾覆的危险,但依旧有船队源源不断的将粮食和其他东江镇所需运到皮岛,才保证了皮岛物资不缺,此法已经成为成法,我们不过是拿来用罢了,这是两便的事情。”
天启就豁然开朗:“着啊,毛帅施行此法已经有了经验,我们拿来用便是了,这事情就这么定了。”天启拍板,没人反对,应对未来小冰河期的未雨绸缪计划,开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