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最新章节!
汪印侍立在永昭帝身边,是一副护卫的姿态,也不忌讳地打量着周云川。
和朝中许多文官一样,周云川长相儒雅,又带着上位者的威严,是个很典型的文官。
特别之处在于他身材十分高大,脸容不怒而威,虽然只是个四品的刺史,气场却十分强大,并不输朝中三品重臣。
泰州在山东道,因山东道文道兴盛,泰州地位自然十分重要。
周云川在刺史这个位置上,缇骑当然不会忽略这个人。
只不过,在叶绥说了之后,缇骑查探更为着重详尽而已,关于他的调查,有厚厚的一本卷宗。
因此,汪印知道,周云川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为官一方也深得百姓爱戴。
在其就任泰州刺史期间,更是力推文泽,联合了山东道的大儒巨贾,出资在泰州属各县都兴建了学堂,虽然这些学堂的子弟多出自官员富商之家,但也有不少穷困人家的子弟。
而且,周云川还力倡在山东道、其余九大道和京兆建立泰州会馆,用以安置这些地方的泰州士子,解决泰州士子出行的衣食住行等问题。
近些年来,泰州童生的人数要比其他州多,便是受惠于周云川这个政策,这也是周云川的政绩。
吏部考功司在考评官员等第的时候,将周云川评委二等一级,这是极高的赞许了。
有了考功司这个等第,周云川是仕途可谓极为平坦光明。
所以之前叶绥询问谢鹿年致仕后,太常卿这个位置会由谁来接替,汪印才会说是周云川。
现在,周云川在永昭帝面前陈述,语调舒缓陈述清晰,将泰州的风土人情说得很详尽,也很为有趣。
虽然他无一字提到自己的政绩,但泰州百姓和乐平,童生频涌远胜别州,这不都是周云川的政绩功劳吗?
汪印见过太多官员,他们在永昭帝面前唯唯诺诺,就算立下了天大的功劳,也不会说话,皇上的印象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能将话说好,也是一门了不起的本事,眼前的周云川可不就是?
永昭帝听得聚精会神,心中烦躁不觉消退了,大笑道:“听爱卿这么说,朕都很想去泰州看看了。泰州有爱卿这个刺史,是百姓之幸,也是朕的幸运啊!”
汪印脸上神容不变,内心却在轻叹:
帝王的幸运,这多用来形容肱骨之臣,皇上想必对周云川十分满意,才会油然发出这声感叹。
周云川微微躬腰,脸上露出了蒙受君恩的感激,重重回道:“臣感激皇上的重用!能就任泰州刺史,这是臣的幸运,更是皇上的恩德深厚!”
停顿片刻,他继续说道:“皇上深恩,微臣无以为报,唯竭尽所能忠报皇上!因此,臣编写了这一个册子,恳请皇上细鉴。”
说罢,他便从怀中掏出了一本薄薄的册子,恭敬地递给了永昭帝,随后便退在一旁,等待永昭帝示下。
周云川在这个时候献上册子,哪怕他说得再谦虚,哪怕这个册子很薄,都显示了这个册子极为重要。
这个册子上,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因着对周云川的欣赏,永昭帝龙心大悦,于是接过了这本册子,还打开了册子。
这一看,他神色便有些动容,翻阅的动作没有停下,反而继续往后翻看起来。
这册子很薄,无须多长时间,他便看完了。
很快,永昭帝便合上了册子,脸上有遮掩不悦的喜悦,再一次在感叹道:“有爱卿这样的臣子,这是朕的幸运啊!”
听了这话,汪印微微抬眼,往周云川那里淡淡看了一眼。
皇上第二次说到幸运了,周云川献上的这本册子,里面到底写了什么?
此时,永昭帝仍在赞赏着周云川:“这本册子写的的鉴才用人的方法,真是太精妙了!这册子应该让吏部的官员来看看,爱卿这册子,甚好,甚好!”
听了这些话语,汪印才明白这册子里写的是什么。
鉴才用人之法,究竟是怎样的鉴才用人方法,足以让吏部官员都来看?
在永昭帝的要求下,周云川向其详细陈述了这些方法,说得非常具体详细。
一旁的汪印听了,也忍不住度周云川露出了欣赏的目光。
原来,这本册子上写了周云川自己想到的、从旁人那里听来的、在为官生涯中受到启发的鉴才用人方法。
这其中,鉴才总共有九个方面,人才共分为五个层次。
周云川从九个方面来鉴才,分别为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这九个方面。
所谓神,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心性品质,具体体现在脸上的表现。
周云川将其表述为“神平则质平,神邪则质邪”,又指“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主要说一个人的心性品质固然有先天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磨练出来。
除了神这方面之外,其他的八个方面,周云川都有论述,而且表述得非常精彩。
在鉴才之后,周云川还将人才分为五个层次,这便是:兼德、兼才、偏才、依似、间杂这五个方面。
根据这五方面的人才,再讨论如何用好这些人才,将这些人才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等等。
其中有些观点,是朝中大多数官员都知道的,也是这么做的。
关键是,在此之前,没有人将这些集结册,周云川启了先例。
更重要的是,周云川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而且能形成完整的理论,还可以被具体执行。
知人论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现在周云川为这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制定了可以评判的标准,也提供了可以操作的具体办法。
哪怕这些观点里面有不少偏颇,也有不少谬误,但是办法新颖,也给吏部选才提供了一条思路。
周云川这本薄薄的册子,与其说是一本鉴才用人的册子,不如说是吏部主官考核官员的办法。
到了这个时刻,汪印终于明白周云川为何会成为吏部尚书了!
想必,就是因为这本册子,就是因为他独特的鉴才本事!
吏部尚书,所做的便是这样的事情。
即使周云川只是一个四品的泰州刺史,但从这册子上的观点来看,其已经具备了吏部上疏的素养和能力!
再加上皇上对周云川如此赞赏,若真的有了某个契机,那么周云川一飞冲天,成为皇上心腹中的吏部尚书,这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此时,永昭帝龙心大悦,下令道:“来人,看赏!朕要对爱卿重重有赏!”
永昭帝金口已开,周云川所得到的赏赐自然不会少。
除了物质赏赐之外,永昭帝还令周云川一直留在御帐里,时不时询问他的见解,就连其他官员前来禀告的时候,永昭帝也对垂询周云川。
如此一来,在前往茂岭谒皇陵的路上,周云川便成了皇上跟前的大红人,似乎连汪印都比不上了。
汪印冷眼看着周云川的一切,可是缇骑禀告其毫无动静。
他心里有些疑惑,虽然周云川有这样的本事和能力,但要成为吏部尚书,仅仅献芹肯定是不够的。
周云川想要成为吏部尚书,还必须有一个独特的契机。
这个契机,会是什么呢?
皇陵越来越近了,汪印与预感这个契机很快就会到来,他静默等待着。
汪印侍立在永昭帝身边,是一副护卫的姿态,也不忌讳地打量着周云川。
和朝中许多文官一样,周云川长相儒雅,又带着上位者的威严,是个很典型的文官。
特别之处在于他身材十分高大,脸容不怒而威,虽然只是个四品的刺史,气场却十分强大,并不输朝中三品重臣。
泰州在山东道,因山东道文道兴盛,泰州地位自然十分重要。
周云川在刺史这个位置上,缇骑当然不会忽略这个人。
只不过,在叶绥说了之后,缇骑查探更为着重详尽而已,关于他的调查,有厚厚的一本卷宗。
因此,汪印知道,周云川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为官一方也深得百姓爱戴。
在其就任泰州刺史期间,更是力推文泽,联合了山东道的大儒巨贾,出资在泰州属各县都兴建了学堂,虽然这些学堂的子弟多出自官员富商之家,但也有不少穷困人家的子弟。
而且,周云川还力倡在山东道、其余九大道和京兆建立泰州会馆,用以安置这些地方的泰州士子,解决泰州士子出行的衣食住行等问题。
近些年来,泰州童生的人数要比其他州多,便是受惠于周云川这个政策,这也是周云川的政绩。
吏部考功司在考评官员等第的时候,将周云川评委二等一级,这是极高的赞许了。
有了考功司这个等第,周云川是仕途可谓极为平坦光明。
所以之前叶绥询问谢鹿年致仕后,太常卿这个位置会由谁来接替,汪印才会说是周云川。
现在,周云川在永昭帝面前陈述,语调舒缓陈述清晰,将泰州的风土人情说得很详尽,也很为有趣。
虽然他无一字提到自己的政绩,但泰州百姓和乐平,童生频涌远胜别州,这不都是周云川的政绩功劳吗?
汪印见过太多官员,他们在永昭帝面前唯唯诺诺,就算立下了天大的功劳,也不会说话,皇上的印象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能将话说好,也是一门了不起的本事,眼前的周云川可不就是?
永昭帝听得聚精会神,心中烦躁不觉消退了,大笑道:“听爱卿这么说,朕都很想去泰州看看了。泰州有爱卿这个刺史,是百姓之幸,也是朕的幸运啊!”
汪印脸上神容不变,内心却在轻叹:
帝王的幸运,这多用来形容肱骨之臣,皇上想必对周云川十分满意,才会油然发出这声感叹。
周云川微微躬腰,脸上露出了蒙受君恩的感激,重重回道:“臣感激皇上的重用!能就任泰州刺史,这是臣的幸运,更是皇上的恩德深厚!”
停顿片刻,他继续说道:“皇上深恩,微臣无以为报,唯竭尽所能忠报皇上!因此,臣编写了这一个册子,恳请皇上细鉴。”
说罢,他便从怀中掏出了一本薄薄的册子,恭敬地递给了永昭帝,随后便退在一旁,等待永昭帝示下。
周云川在这个时候献上册子,哪怕他说得再谦虚,哪怕这个册子很薄,都显示了这个册子极为重要。
这个册子上,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因着对周云川的欣赏,永昭帝龙心大悦,于是接过了这本册子,还打开了册子。
这一看,他神色便有些动容,翻阅的动作没有停下,反而继续往后翻看起来。
这册子很薄,无须多长时间,他便看完了。
很快,永昭帝便合上了册子,脸上有遮掩不悦的喜悦,再一次在感叹道:“有爱卿这样的臣子,这是朕的幸运啊!”
听了这话,汪印微微抬眼,往周云川那里淡淡看了一眼。
皇上第二次说到幸运了,周云川献上的这本册子,里面到底写了什么?
此时,永昭帝仍在赞赏着周云川:“这本册子写的的鉴才用人的方法,真是太精妙了!这册子应该让吏部的官员来看看,爱卿这册子,甚好,甚好!”
听了这些话语,汪印才明白这册子里写的是什么。
鉴才用人之法,究竟是怎样的鉴才用人方法,足以让吏部官员都来看?
在永昭帝的要求下,周云川向其详细陈述了这些方法,说得非常具体详细。
一旁的汪印听了,也忍不住度周云川露出了欣赏的目光。
原来,这本册子上写了周云川自己想到的、从旁人那里听来的、在为官生涯中受到启发的鉴才用人方法。
这其中,鉴才总共有九个方面,人才共分为五个层次。
周云川从九个方面来鉴才,分别为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这九个方面。
所谓神,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心性品质,具体体现在脸上的表现。
周云川将其表述为“神平则质平,神邪则质邪”,又指“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主要说一个人的心性品质固然有先天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磨练出来。
除了神这方面之外,其他的八个方面,周云川都有论述,而且表述得非常精彩。
在鉴才之后,周云川还将人才分为五个层次,这便是:兼德、兼才、偏才、依似、间杂这五个方面。
根据这五方面的人才,再讨论如何用好这些人才,将这些人才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等等。
其中有些观点,是朝中大多数官员都知道的,也是这么做的。
关键是,在此之前,没有人将这些集结册,周云川启了先例。
更重要的是,周云川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而且能形成完整的理论,还可以被具体执行。
知人论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现在周云川为这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制定了可以评判的标准,也提供了可以操作的具体办法。
哪怕这些观点里面有不少偏颇,也有不少谬误,但是办法新颖,也给吏部选才提供了一条思路。
周云川这本薄薄的册子,与其说是一本鉴才用人的册子,不如说是吏部主官考核官员的办法。
到了这个时刻,汪印终于明白周云川为何会成为吏部尚书了!
想必,就是因为这本册子,就是因为他独特的鉴才本事!
吏部尚书,所做的便是这样的事情。
即使周云川只是一个四品的泰州刺史,但从这册子上的观点来看,其已经具备了吏部上疏的素养和能力!
再加上皇上对周云川如此赞赏,若真的有了某个契机,那么周云川一飞冲天,成为皇上心腹中的吏部尚书,这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此时,永昭帝龙心大悦,下令道:“来人,看赏!朕要对爱卿重重有赏!”
永昭帝金口已开,周云川所得到的赏赐自然不会少。
除了物质赏赐之外,永昭帝还令周云川一直留在御帐里,时不时询问他的见解,就连其他官员前来禀告的时候,永昭帝也对垂询周云川。
如此一来,在前往茂岭谒皇陵的路上,周云川便成了皇上跟前的大红人,似乎连汪印都比不上了。
汪印冷眼看着周云川的一切,可是缇骑禀告其毫无动静。
他心里有些疑惑,虽然周云川有这样的本事和能力,但要成为吏部尚书,仅仅献芹肯定是不够的。
周云川想要成为吏部尚书,还必须有一个独特的契机。
这个契机,会是什么呢?
皇陵越来越近了,汪印与预感这个契机很快就会到来,他静默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