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抗战之血肉丛林最新章节!
因为饶启华刚刚收到121师的消息,眼下九十四军各部都已经开始对桂林城区展开了攻击,而城内日军兵力明显不足,面对着大批中方的部队猛烈的攻势,正在节节败退
,向城内收缩,也就是说拿下桂林城,指日可待。
这个时候日军突然向长蛇岭增兵,很显然是日军主力打算要放弃桂林突围撤退,这支日军极可能是过来接应他们桂林的主力部队向湖南方向逃窜的。所以为了防止控制住长蛇岭的363团在这个时候切断桂林通往全州的道路,日军特意从全州方向调来了这批日军,那么接下来,这伙日军极可能汇合在这里的日军一起对36
3团的阵地发动进攻。于是饶团长马上命令各营以及各阵地的部队,加强戒备,做好战斗准备,但是这个时候,他们的弹药已经出现了不足,毕竟他们团是孤军深入,来的时候虽然携带了大量的弹药,但是经过攻击灵川县城、继而又攻占长蛇岭,之后又在此地坚守十余天时间,跟日军连番激战,就算是他们带来再多的弹药,到了这个时候也接近了弹尽粮绝的
地步。
所以下午一战击退日军的进攻之后,他们各阵地就向饶启华报告,说他们阵地上的弹药已经基本告罄,如果再不能获得补充的话,他们就只能跟鬼子拼刺刀了。同时由于这十几天跟日军的激战,363团的人员伤亡也很严重,战斗减员已经接近半数之多,损失最大的一营战至此时全营仅剩下了不到一个连的兵力还有战斗力,其中还
有一些人带着轻伤,没有下火线,其余的则大部战死或者身负重伤。
此时饶启华已经把团部的警卫连也顶到了前沿阵地上,甚至于运输连的士兵也顶了上去,但是依旧不能满足各阵地防御的需要。黄昏的时候,为此饶启华专门联络了121师师部,向师长朱敬民求援,请求一是给他们派出增援部队,另外要求给他们迅速提供补给,否则的话他们团将可能无法继续守住
长蛇岭,更无法切断日军的退路。121师师长朱敬民答复饶启华,命令他们继续固守长蛇岭,牵制日军兵力,另外告知他们,将会立即调派师直山炮营和补充团赶往长蛇岭增援363团,命令饶启华在援兵到
达之前,必须要死守住长蛇岭,不得擅自放弃阵地,否则的话以逃兵论处。这岂是着实有点为难363团了,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的兵力和弹药,确确实实不足以满足他们继续固防,可是命令就是命令,这个时候如果他们放弃长蛇岭的话,那么就可
能是前功尽弃了,虽然明知死守下去弄不好可能让363团全军覆没,可是饶启华还是只能接受命令。为了加强防御,饶启华不得不命令各阵地上的部队,连夜摸出阵地,到阵地前面去搜寻捡拾战场上被日军遗弃的枪支弹药,把能找到的鬼子的枪支弹药都弄回阵地上利用
起来。这个办法还是比较行之有效的,因为经过十余天连续激战,日军在363团阵地前面被揍得是尸横遍地,而日军又无力将这些日军的尸体抢回去火化处理,于是便只能丢在36
3团阵地前面,任由他们腐烂发臭。此时战场上早已是臭不可闻了,到处弥漫着浓重的尸臭味,很多早些天被打死的日军尸体,这个时候都已经在高温和潮湿之下,腐烂程度达到了巨人观,半夜安静的时候
,时不时的能听到阵地前面尸体肚子被腐烂气体涨破爆炸的声音,简直如同人间地狱一般,大大破坏了这里秀丽山河的美景。
中方官兵天天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战斗生活,这种尸臭味几乎浸入到了他们的皮肤之中,就算是战斗结束,用力的洗澡,都久久不能洗掉这种尸臭味。
即便是这样,中方官兵这段时间依旧士气高昂,还自嘲一般的说他们现在都是活死人,一个个都带着一股子尸臭味,只不过他们还能动弹罢了。
食物这个时候也开始出现了短缺,从前天起,部队就改成了一天一顿饭,即便是这一顿饭,也是稀的,熬一些粥,放点从后山采的野菜叶子和一点咸菜。
特务营那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就算是省吃俭用,携带的粮食也早已吃完,后来363团为了感谢他们,给他们送了一些食品,但是这些天下来,也都吃了个干净。方汉民也得知了363团的窘境,更不好意思去找363团索要食物弹药,于是这几天也尽量让弟兄们少吃点东西,不得已之下,只好派人去附近山上或者后山一带采集食物或
者进行狩猎。但是即便如此,也远不能满足这么多张嘴的需要,几天下来,特务营官兵们也都饿瘦了一圈,精神头也没有前些日子足了,人一饿,就没力气,没力气就不想动,所以他
们的营地里现在也开始显得有些消沉。但是他们去看看363团友军那边,士兵们更是不堪,一个个比他们更瘦,眼睛都饿的有点凹下去了,而且休息不好,让每个人都顶着一副黑眼圈,于是他们也就没什么怨言
了。
就在他们面临着这样困境的时候,日军援兵又到了,25号晚上的时候,从后山来了一批人,为首的是几个背着破烂枪支的年轻人,从后山小路上找到了363团的阵地上。当他们被363团的警戒哨堵住,问明了他们的身份之后,他们被放到了山背后的营地之中,饶启华亲自过去接见了他们,原来这是灵川县当地一支地方游击队,这段时间他
们也在关注着长蛇岭的战斗,知道中国的部队杀回到了桂林,正在围攻桂林,一支中方的部队占领了长蛇岭,在这里跟日军激战。今天当地这支游击队从周围几个乡之中,组织了一批粮食,又组织了一批百姓,用肩扛着这些粮食,给363团送了过来。
因为饶启华刚刚收到121师的消息,眼下九十四军各部都已经开始对桂林城区展开了攻击,而城内日军兵力明显不足,面对着大批中方的部队猛烈的攻势,正在节节败退
,向城内收缩,也就是说拿下桂林城,指日可待。
这个时候日军突然向长蛇岭增兵,很显然是日军主力打算要放弃桂林突围撤退,这支日军极可能是过来接应他们桂林的主力部队向湖南方向逃窜的。所以为了防止控制住长蛇岭的363团在这个时候切断桂林通往全州的道路,日军特意从全州方向调来了这批日军,那么接下来,这伙日军极可能汇合在这里的日军一起对36
3团的阵地发动进攻。于是饶团长马上命令各营以及各阵地的部队,加强戒备,做好战斗准备,但是这个时候,他们的弹药已经出现了不足,毕竟他们团是孤军深入,来的时候虽然携带了大量的弹药,但是经过攻击灵川县城、继而又攻占长蛇岭,之后又在此地坚守十余天时间,跟日军连番激战,就算是他们带来再多的弹药,到了这个时候也接近了弹尽粮绝的
地步。
所以下午一战击退日军的进攻之后,他们各阵地就向饶启华报告,说他们阵地上的弹药已经基本告罄,如果再不能获得补充的话,他们就只能跟鬼子拼刺刀了。同时由于这十几天跟日军的激战,363团的人员伤亡也很严重,战斗减员已经接近半数之多,损失最大的一营战至此时全营仅剩下了不到一个连的兵力还有战斗力,其中还
有一些人带着轻伤,没有下火线,其余的则大部战死或者身负重伤。
此时饶启华已经把团部的警卫连也顶到了前沿阵地上,甚至于运输连的士兵也顶了上去,但是依旧不能满足各阵地防御的需要。黄昏的时候,为此饶启华专门联络了121师师部,向师长朱敬民求援,请求一是给他们派出增援部队,另外要求给他们迅速提供补给,否则的话他们团将可能无法继续守住
长蛇岭,更无法切断日军的退路。121师师长朱敬民答复饶启华,命令他们继续固守长蛇岭,牵制日军兵力,另外告知他们,将会立即调派师直山炮营和补充团赶往长蛇岭增援363团,命令饶启华在援兵到
达之前,必须要死守住长蛇岭,不得擅自放弃阵地,否则的话以逃兵论处。这岂是着实有点为难363团了,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的兵力和弹药,确确实实不足以满足他们继续固防,可是命令就是命令,这个时候如果他们放弃长蛇岭的话,那么就可
能是前功尽弃了,虽然明知死守下去弄不好可能让363团全军覆没,可是饶启华还是只能接受命令。为了加强防御,饶启华不得不命令各阵地上的部队,连夜摸出阵地,到阵地前面去搜寻捡拾战场上被日军遗弃的枪支弹药,把能找到的鬼子的枪支弹药都弄回阵地上利用
起来。这个办法还是比较行之有效的,因为经过十余天连续激战,日军在363团阵地前面被揍得是尸横遍地,而日军又无力将这些日军的尸体抢回去火化处理,于是便只能丢在36
3团阵地前面,任由他们腐烂发臭。此时战场上早已是臭不可闻了,到处弥漫着浓重的尸臭味,很多早些天被打死的日军尸体,这个时候都已经在高温和潮湿之下,腐烂程度达到了巨人观,半夜安静的时候
,时不时的能听到阵地前面尸体肚子被腐烂气体涨破爆炸的声音,简直如同人间地狱一般,大大破坏了这里秀丽山河的美景。
中方官兵天天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战斗生活,这种尸臭味几乎浸入到了他们的皮肤之中,就算是战斗结束,用力的洗澡,都久久不能洗掉这种尸臭味。
即便是这样,中方官兵这段时间依旧士气高昂,还自嘲一般的说他们现在都是活死人,一个个都带着一股子尸臭味,只不过他们还能动弹罢了。
食物这个时候也开始出现了短缺,从前天起,部队就改成了一天一顿饭,即便是这一顿饭,也是稀的,熬一些粥,放点从后山采的野菜叶子和一点咸菜。
特务营那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就算是省吃俭用,携带的粮食也早已吃完,后来363团为了感谢他们,给他们送了一些食品,但是这些天下来,也都吃了个干净。方汉民也得知了363团的窘境,更不好意思去找363团索要食物弹药,于是这几天也尽量让弟兄们少吃点东西,不得已之下,只好派人去附近山上或者后山一带采集食物或
者进行狩猎。但是即便如此,也远不能满足这么多张嘴的需要,几天下来,特务营官兵们也都饿瘦了一圈,精神头也没有前些日子足了,人一饿,就没力气,没力气就不想动,所以他
们的营地里现在也开始显得有些消沉。但是他们去看看363团友军那边,士兵们更是不堪,一个个比他们更瘦,眼睛都饿的有点凹下去了,而且休息不好,让每个人都顶着一副黑眼圈,于是他们也就没什么怨言
了。
就在他们面临着这样困境的时候,日军援兵又到了,25号晚上的时候,从后山来了一批人,为首的是几个背着破烂枪支的年轻人,从后山小路上找到了363团的阵地上。当他们被363团的警戒哨堵住,问明了他们的身份之后,他们被放到了山背后的营地之中,饶启华亲自过去接见了他们,原来这是灵川县当地一支地方游击队,这段时间他
们也在关注着长蛇岭的战斗,知道中国的部队杀回到了桂林,正在围攻桂林,一支中方的部队占领了长蛇岭,在这里跟日军激战。今天当地这支游击队从周围几个乡之中,组织了一批粮食,又组织了一批百姓,用肩扛着这些粮食,给363团送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