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抗战之血肉丛林最新章节!
第八十三章 伪装潜行
方汉民虽然以前没当过指挥官,但是对于这些事情,却还是十分了解,故此才不会犯下顾头不顾腚的低级错误。
当他们接近瓦鲁班日军防线之后,方汉民停下来,命令所有人开始伪装,于是一帮人纷纷就地取材,开始对自身包括他们的武器进行伪装。
除了制作简易吉利服之外,他们甚至弄了泥土,把枪管枪身抹上了泥,这样的话,晚上就不至于因为金属反光,被敌人发现了。
而且他们还都给脸上罩上了一层黑色的薄纱网,这样可以在潜伏的时候,尽量减少蚊虫对脸部的叮咬。
这么一来他们每个人都彻彻底底的被隐藏了起来,连手上都涂上了防蚊和蚂蝗的机油泥土,只要他们不动,即便是走到他们跟前,都很难发现他们的踪迹。
到了这里之后,方汉民和许明远用无线电联系了一下,许明远这个时候,已经带人进入到了潜伏地点,开始了潜伏,只要时间一到,便可以随时开火为轰炸机提供引导。
于是他这才开始再次动身,带着手下的弟兄们向着瓦鲁班核心区缓缓移动了起来。
这座粮库的位置很靠近日军的中心地带,周边散布着不少日军的阵地和据点,还有其他一些隐藏在丛林中的建筑物。
想要接近到一点五公里的迫击炮有效射程之内,就必须从部分日军的阵地或者营地附近穿过,这对于他们的行动十分不利。
只要稍有不慎,他们便可能会被这一带的日军发现,他们的行踪暴露,便意味着功亏一篑,接下来便面临着大批日军的围追堵截。
所以方汉民下令,所有人务必加上十分的谨慎小心,检查固定好身上所有的装备,不得发出任何不必要的声响。
就在他们穿过瓦鲁班外围第一道防线的时候,这里有一个临近公路北侧的日军营地,据郑老实昨天侦察,这里驻守着一个小队的日军,工作是为途经这里的日军车辆补充燃油和加水等工作,战斗力不会很强,应该属于日军某部下面的辎重大队,或者是属于日军的辎重联队下面的部队。
但是这个日军的油水补给站,正好卡在他们进出瓦鲁班的必经之路上,一旦明天早晨动起手之后,这里的日军将会对他们撤退构成很大的威胁,只要这里的日军稍微迟延他们一下,他们便可能会被四面八方围过来的日军包围,到时候便是一个死局。
所以方汉民到了这里之后,打了几个手势,一个五人的小组马上便停了下来,对方汉民点了点头,然后朝着那个日军的公路油水补给站潜行了过去。
而方汉民朝着公路两端打了个手势,两个手下立即朝两侧摸去,仔细观察了一番之后,在确定没有发现公路上有人,而且公路两侧也未发现有日军的明岗暗哨,远远的对方汉民所在的方向打了个安全的手势。
方汉民爬在林边一挥手,手下便开始五个人一组,朝着公路对面飞奔了过去,第一组过去之后,立即便散开警戒,向这边打手势表示安全。
接下来五人一组,很快剩下的人便都穿过了公路,方汉民最后一招手,他和剩下的两个在两侧观察的弟兄,这才飞速穿过公路,进入到了对面的丛林中。
但是过了公路,距离那座大型粮库还有三公里远的距离,他们必须继续前进到目标地点,近三十个人在这里又布置了一些诡雷或者地雷,才继续开始前进。
接下来的近两公里路程,他们走的更加小心谨慎,因为这片瓦鲁班小村外的丛林,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日军的驻地。
日军为了防英美飞机的侦察轰炸,几乎把他们的驻地都藏到了丛林之中,并且在丛林中交错布置,形成了有效的层层防御。
第十八师团本身又拥有较为丰富的丛林作战经验,在这里构筑起了完备的防御阵地,他们的阵地并不拘泥在地面上,而是利用丛林中很多粗大的巨树,构成了一个立体防御体系,因为地下水位常年都比较高,地面上并不适合开挖较深的工事,于是他们便向上发展,把一些阵地构筑在了大树上面。
而胡康河谷之中有很多巨大的榕树,有些大榕树一棵就占地面积达到一两亩地,垂下的气生根又形成新的树干,使得这些大榕树很容易被当成哨所阵地,甚至干脆有些日军为了防潮,直接就住在了榕树上。
所以他们此次行动的风险极大,最大的威胁并不在地面上,而是在树上,每走一步,都必须要小心仔细的观察周边的大树的茂密树冠之中,有没有日军存在。
有时候必须要绕过一些可能有日军驻守的大树,所以别看直线距离只有一两公里远,可是这么绕下来,需要走几公里远。
而且大部分时间,他们不敢站直身体前进,只能猫着腰缓缓的朝前移动,甚至有时候要趴在地上匍匐前进,才能躲过一些日军的哨岗。
不过这样的行动,方汉民在特务连成立之后的训练之中,已经进行过多次模拟训练,而且他们的伪装十分到位,一旦发现动静,一群人只要朝地上一趴,日军根本无法发现他们的存在。
故此天黑下来之后,他们已经逐步的摸到了日军驻地之中。
当夜幕落下之后,他们的行动变得稍微安全了一些,夜色给他们提供了极佳的掩护,但是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密林之中,几乎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稍有不慎便可能会在林中走散,这也给他们的行动增添了不少的麻烦。
为了解决夜间在丛林中行动时候,容易走散的问题,方汉民在出发之前,想了不少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时代根本没有夜视镜之类的高科技产品,红外线设备,也是刚刚开始在战争之中被应用,可是体积巨大,携带也并不方便,德国最先研制成功了主动式红外夜视仪,但是在二战之中,并未得到实际应用,一直处于实验室状态。
第八十三章 伪装潜行
方汉民虽然以前没当过指挥官,但是对于这些事情,却还是十分了解,故此才不会犯下顾头不顾腚的低级错误。
当他们接近瓦鲁班日军防线之后,方汉民停下来,命令所有人开始伪装,于是一帮人纷纷就地取材,开始对自身包括他们的武器进行伪装。
除了制作简易吉利服之外,他们甚至弄了泥土,把枪管枪身抹上了泥,这样的话,晚上就不至于因为金属反光,被敌人发现了。
而且他们还都给脸上罩上了一层黑色的薄纱网,这样可以在潜伏的时候,尽量减少蚊虫对脸部的叮咬。
这么一来他们每个人都彻彻底底的被隐藏了起来,连手上都涂上了防蚊和蚂蝗的机油泥土,只要他们不动,即便是走到他们跟前,都很难发现他们的踪迹。
到了这里之后,方汉民和许明远用无线电联系了一下,许明远这个时候,已经带人进入到了潜伏地点,开始了潜伏,只要时间一到,便可以随时开火为轰炸机提供引导。
于是他这才开始再次动身,带着手下的弟兄们向着瓦鲁班核心区缓缓移动了起来。
这座粮库的位置很靠近日军的中心地带,周边散布着不少日军的阵地和据点,还有其他一些隐藏在丛林中的建筑物。
想要接近到一点五公里的迫击炮有效射程之内,就必须从部分日军的阵地或者营地附近穿过,这对于他们的行动十分不利。
只要稍有不慎,他们便可能会被这一带的日军发现,他们的行踪暴露,便意味着功亏一篑,接下来便面临着大批日军的围追堵截。
所以方汉民下令,所有人务必加上十分的谨慎小心,检查固定好身上所有的装备,不得发出任何不必要的声响。
就在他们穿过瓦鲁班外围第一道防线的时候,这里有一个临近公路北侧的日军营地,据郑老实昨天侦察,这里驻守着一个小队的日军,工作是为途经这里的日军车辆补充燃油和加水等工作,战斗力不会很强,应该属于日军某部下面的辎重大队,或者是属于日军的辎重联队下面的部队。
但是这个日军的油水补给站,正好卡在他们进出瓦鲁班的必经之路上,一旦明天早晨动起手之后,这里的日军将会对他们撤退构成很大的威胁,只要这里的日军稍微迟延他们一下,他们便可能会被四面八方围过来的日军包围,到时候便是一个死局。
所以方汉民到了这里之后,打了几个手势,一个五人的小组马上便停了下来,对方汉民点了点头,然后朝着那个日军的公路油水补给站潜行了过去。
而方汉民朝着公路两端打了个手势,两个手下立即朝两侧摸去,仔细观察了一番之后,在确定没有发现公路上有人,而且公路两侧也未发现有日军的明岗暗哨,远远的对方汉民所在的方向打了个安全的手势。
方汉民爬在林边一挥手,手下便开始五个人一组,朝着公路对面飞奔了过去,第一组过去之后,立即便散开警戒,向这边打手势表示安全。
接下来五人一组,很快剩下的人便都穿过了公路,方汉民最后一招手,他和剩下的两个在两侧观察的弟兄,这才飞速穿过公路,进入到了对面的丛林中。
但是过了公路,距离那座大型粮库还有三公里远的距离,他们必须继续前进到目标地点,近三十个人在这里又布置了一些诡雷或者地雷,才继续开始前进。
接下来的近两公里路程,他们走的更加小心谨慎,因为这片瓦鲁班小村外的丛林,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日军的驻地。
日军为了防英美飞机的侦察轰炸,几乎把他们的驻地都藏到了丛林之中,并且在丛林中交错布置,形成了有效的层层防御。
第十八师团本身又拥有较为丰富的丛林作战经验,在这里构筑起了完备的防御阵地,他们的阵地并不拘泥在地面上,而是利用丛林中很多粗大的巨树,构成了一个立体防御体系,因为地下水位常年都比较高,地面上并不适合开挖较深的工事,于是他们便向上发展,把一些阵地构筑在了大树上面。
而胡康河谷之中有很多巨大的榕树,有些大榕树一棵就占地面积达到一两亩地,垂下的气生根又形成新的树干,使得这些大榕树很容易被当成哨所阵地,甚至干脆有些日军为了防潮,直接就住在了榕树上。
所以他们此次行动的风险极大,最大的威胁并不在地面上,而是在树上,每走一步,都必须要小心仔细的观察周边的大树的茂密树冠之中,有没有日军存在。
有时候必须要绕过一些可能有日军驻守的大树,所以别看直线距离只有一两公里远,可是这么绕下来,需要走几公里远。
而且大部分时间,他们不敢站直身体前进,只能猫着腰缓缓的朝前移动,甚至有时候要趴在地上匍匐前进,才能躲过一些日军的哨岗。
不过这样的行动,方汉民在特务连成立之后的训练之中,已经进行过多次模拟训练,而且他们的伪装十分到位,一旦发现动静,一群人只要朝地上一趴,日军根本无法发现他们的存在。
故此天黑下来之后,他们已经逐步的摸到了日军驻地之中。
当夜幕落下之后,他们的行动变得稍微安全了一些,夜色给他们提供了极佳的掩护,但是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密林之中,几乎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稍有不慎便可能会在林中走散,这也给他们的行动增添了不少的麻烦。
为了解决夜间在丛林中行动时候,容易走散的问题,方汉民在出发之前,想了不少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时代根本没有夜视镜之类的高科技产品,红外线设备,也是刚刚开始在战争之中被应用,可是体积巨大,携带也并不方便,德国最先研制成功了主动式红外夜视仪,但是在二战之中,并未得到实际应用,一直处于实验室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