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章:秋爽斋探春忘梧桐;蘅芜院宝钗居雪洞(三)
听宝钗一问,宝玉道,“还能说了什么。只是劝慰老太太不要操心才是了。倒也不怪她老人家着急。若是外人瞧见了,许是想着宝姐姐园子里面住的不如意,又或是想着姐姐是个小心的,生怕家里东西拿了来容易,带出去就不好看了。可我们自己心中还没个数?我早便说过,实实在在的亲戚,还是随着性子的好。姐姐这样住着,定是有姐姐的道理的。你说了?”
宝钗点头道,“听宝兄弟一说,倒是我没想了这些的。只想着自己住的,自是随了自己的心思才好。也不怕宝兄弟笑话,我只觉得这样住着,才清爽。心里也觉得宁静。”
宝玉道,“这就是了,无论如何,顺心便是最好的。”说着话,宝玉心道,我还不知道你喜欢这样?可你喜欢这样不成的,自己绝对不会答应。四大家族,贾家的命门是玉;王家命门是权;史家命门是官,那薛家呢?没错了,薛家命门就是雪了,所以宝钗住在雪洞里面。所以说薛家是见不得热的。
只要是热的,见了必定会败。可以说薛家北上是一步好棋,即便家中生意没落了,不如从前,可怎么说也接近了皇家不是。不过有一点,那就是薛蟠到了繁华之地,没能扩大战果,反倒被京城的热闹,带了的更不堪了。没学了好的,坏的一样不落。
对于宝钗也是一样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四句判词,其中三句是薛宝钗的,一句是黛玉的。第三句,二木是林,说的便是林带玉,这是黛玉的。之所以简单,是因为黛玉不需要判词,她的命运,在她下凡的那一日,便已经定下了,还泪来的,而且势头无法阻挡。谁敢阻挡,死路一条。
黛玉曾经说过僧道的话,“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结果怎么样?贾敏知晓荣府之事,可黛玉却是没见过宝玉,这是不是说贾敏回过贾家,却没带着黛玉。也就是说,贾敏信了和尚的话。结果呢?贾敏死了。贾敏虽是死了,可还个林如海,他有权干涉女儿的亲事的。结果呢?又死了。这也是宝玉这样的脾气能忍着雨村的原因了,都是命啊!
再说另外三句宝钗的,可叹停机德,宝钗婚后的劝谏宝玉。堪怜咏絮才。这个咏絮才,多数指的是东晋才女谢道韫。所以先放下,毕竟这两句是宝钗的助力,也算平平。重点说最后一句金簪雪里埋。黛玉的是林带玉,宝钗呢?便是‘雪保钗’了。生下带着热毒,要吃冷香丸防治。有雪在(薛家不败),宝钗看着忙碌筹谋,实际上无忧,所以她可以一次性花几十两银子帮助湘云摆下螃蟹宴。可这雪要是化了呢?雪还能化了?遇到夏天,不化也难啊!
当然了,雪要是化了,对一个人便有利了。这个人就是黛玉,枯木下面的雪堆化了,那就是枯木逢春之时了。不过有一点,那就是这雪要如何化,一点一滴是滋养,养护;一股洪流便是淹没了。宝玉之所以三番五次试探宝钗,为的就是慢慢,慢慢,慢慢地打开她的心扉。让她如黛玉一般,像个女儿家。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觉得委屈,就发发脾气。继而二人相辅相成。毕竟她们就是在一幅画上面的。想要单独保下一个,绝对没有这个可能,即便两个一起保住了,那还要看别人脸色的。贾府倒了,黛玉会像眼前刘姥姥这般,出去打秋风吗?有人会说,明明你就是贪,还说了那些个做什么?既是黛玉半仙之体,还了眼泪后,消除胸中缠绵之意,便可如可卿一般,历劫过后,飞升回去了。所以只有宝钗一人不好吗?又或是宝玉硬气些,就选黛玉不好?
先不说没了林妹妹还是不是红楼。只说宝玉宝钗二人一处,后果就好了?依旧堪忧。宝玉黛玉都有叛逆心,宝钗也有,只不过很少,另外她能够压制,也就是说她活的不如黛玉真。那宝玉能受得了吗?或许能,但是宝玉即便能,也一定会变的。变成什么样?有例子的,就是贾政的模样,小叛逆变成大叛逆。
为什么宝玉就会变成大叛逆了?宝钗是个能够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假如她嫁给宝玉,她会做好一个妻子应尽的本分。她会打理好家业,毕竟她有这个能力。她会孝顺公婆等等,宝玉或是上朝,或是会客回来,她会如袭人一样,帮着宝玉换衣等等,可宝玉要的是这个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宝钗会像一个人,那就是王夫人。结果会怎么样?
到了此时,想来都明白宝玉挨打的那个章节,为什么说的那样多了吧?除了说一下贾母和王夫人对宝玉接近畸形的溺爱和无奈。再一个就是宝玉怎么的都不对。好了不成,坏了还不成。毕竟看着宝玉的可不止贾母和王夫人,还有上位者,也就是皇家的。挨打那一处还有凤姐叫着姑父,抢夺贾政的棍子。心说王家哪来的呆根子,宝玉的呆根子,就是这儿来的。也就是说,贾母一旦故去,贾政就是天了,即便现在宝玉不像贾政,王夫人在本事,却也只能如宝玉挨打时候那般,无法直接教贾政做人的,只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贾政就能听了?所以宝钗若是像王夫人的话,宝玉距离贾政还远吗?既然像贾政,接着随之而来的,便还是贾府灭亡了。一环套一环,还都是死扣,多有趣儿了。
再说宝玉选了黛玉。按照原本说,假如贾母硬朗,假如贾府不破,假如贾母做下了宝玉黛玉的亲事。那么他们二人会幸福吗?其实读过红楼的人,心中都有答案的,那就是他们二人要是没个改变的话,绝对不会幸福的。而且会更凄惨。
或许有人不信,不过原文中,通过几个人,已经把结果交代的非常清楚了,哪几个人?自是,宝玉,黛玉,李嬷嬷,袭人,金钏还有一个晴雯。又是怎么交代的?先说袭人,(袭人也是无敌了,宝钗的影子,却还管着黛玉。)袭人是书中不多的几个交代名字由来的。这个同元春,宝玉,黛玉一样。
元春的名字来源生日;宝玉的是以通灵宝玉所起;黛玉的是宝玉给起名;袭人了?也是宝玉起的,根据是陆游诗《村居书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一句所来。
看了陆游这个名字能想到什么?路由器就不用说了。余下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临死写示儿。长寿诗人,八十多岁。存世诗词最多的诗人,几千首。还有呢?没错了,就是陆游和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
陆游娶了唐婉后,二人感情那是相当亲密的,整日吟诗作对,相亲相爱的一塌糊涂。可这样的婚后生活,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可望不可求的。那古人呢?就说陆游的母亲,她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所以勒令陆游休妻。陆游无奈,只能修掉唐婉。有人说还个原因是唐婉没能生育,这个参见贾琏娶尤二姐时候的话。
所以宝玉黛玉二人婚后那般,结果便已经注定了。等着儿子养老送终的王夫人绝对会干涉这门婚事。而宝玉也会听王夫人的,休掉黛玉。可以看金钏儿,晴雯的结局,宝玉是不会同王夫人硬来的。
那么要是黛玉改变了呢?黛玉变得宝钗一样,停机德,如乐羊子妻子一样,劝服宝玉,走经济仕途路?可问题是,黛玉会这样做吗?不会的,李嬷嬷说的,““林姐儿,你别助着他了。你要劝他只怕他还听些。”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也就是说,这才是黛玉,她不会变的。
既是那些都不成,眼下宝玉不是换了吗?你硬气些,不就完了?可以吗?不可以的,要是硬气了,贾政会打死人的。外面生意起来了,带着黛玉出去不就完了?不可以的,少了祝福,黛玉都不同意了,宝玉说过,老太太,老爷,太太,在一人就是妹妹了。林黛玉听了这话,心里很是认同,也很满意。也就是说,宝黛二人的爱情观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高于亲情友情。这也注定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那是不是说黛玉就算没了救了?不是的,黛玉也有自己的生机。生机什么什么?她临下凡的时候已经说了。还泪来的,但是还多少泪水?一斤?一两?一杯?没个具体数量的。但是有个笼统的,就是一生。而这,在此时的宝玉看来,便是黛玉的生机了,因为黛玉要还一生的泪,活到十七岁是一生。活到二十七?还是一生。活到九十七岁,也是一生。这没错吧?
而黛玉要想安了,还一个人很是重要,这个人就是薛宝钗,这位金陵十二钗的第一钗。排名她同黛玉并列,不过曲子,她的在先,还有就是此时为世俗之中,宝钗代表世俗的。再一个,宝钗主金,黛玉主木,金在木前。宝玉是土在最后。
黛玉的曲子是和宝玉共有的,一替一句。相得益彰,交相辉映。除了黛玉和可卿,别人没那个资格和宝玉并行。再看宝钗的曲子,终身误,其实就是说薛宝钗嫁给宝玉误了终身。宝钗嫁给宝玉误终身,宝玉娶她不误?没错,的确是不误。
借用书友留言:红楼中,宝二爷虽然受享半生,但不得快意行事。待人多情,却无力保全;专情却世所难容;同情于事无补;求亲情得非所愿;珍友情易散难聚。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像有一股力,牵引他这般。
牵引宝玉,也就是神瑛侍者下凡历劫之路。他就要经过这些的。枉凝眉,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等等。原本中,宝玉最后是出家了,兑现了同林黛玉的话,做和尚了。佛家七苦: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没有生是吧?说来也好笑了,整个红楼中,就没有新生儿,凤姐和尤二姐都是胎死腹中。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后续的四十回,会有兰桂齐芳一说吧!既然是历劫路,那对于宝玉娶宝钗,同样是他历劫的一个过程。又怎么会是误终身呢?这就是为什么宝钗排在前面了,因为这些都是世俗之事。
同时,宝钗也是黛玉世俗中一脉生机所在。宝黛二人一个清心,一个静心,每个都有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又有相同点,这才是最好了。即便自己不需要历劫,但是其他人的剧本却在继续,自己能改变她们的命运吗?要知道,金钏儿已经去了。
当然了,金钏儿去了,说句难听的,对自己是有帮助的。什么帮助?黛玉最怕什么?她不怕宝玉多几个女人,而最怕宝玉有了姐姐便忘了妹妹。说到底,寄人篱下的黛玉心里是缺少安全感。这也是她为什么盯着宝玉写的《思佳客》不放了,因为她觉得自己就是‘佳人娇客’。而自己在金钏儿之事上,有着硬气的一面。即便黛玉不认为宝玉对王夫人硬气是对的,但是却不妨碍她觉得这样的宝玉安全。所以自己一定要黛玉相信自己,也要让宝钗一点点融化,滋养黛玉才成。等到自己寻了水,那时,黛玉便可以走另外的路,回归仙途了。路漫漫其修远兮,还是慢慢摸索吧!
“可是又想了什么了?”宝钗见宝玉久久不语,便问了一句。
宝玉笑道,“即便想了什么,我哪里就敢说了?”
宝钗也笑了,“你还有不敢说的?方才同老太太都是那个口气的。”
“姐姐想听,那我便说两句?”见宝钗点头,宝玉道,“其实我也觉得老太太说的很是道理的,一个女儿家,你那屋里却是太素淡了些。哪怕姐姐不喜摆件儿,可悬挂几幅字画,不也是好的?若是家里没带过来,又不想寻了凤姐姐要的话,我记得,从前姐姐生日之时,我不还送了姐姐字了,即便不入眼,挂了起来——辟邪,也是不错的嘛!”
宝钗笑道,“听你这一说,倒是不错的。只不过,一时间我还真不记得你送的字,收了哪里了。”
宝玉道,“记不住是没关系的,也别说姐姐了,就是我才写的,有时放了哪里也不知道的。只要心里记着也便是了。”
宝钗道,“宝兄弟如此一说,记了心里,是不是便不用悬挂了?”
少见宝钗俏皮一面,宝玉心下得意,却也知道见好儿就收,不由苦笑道,“我是为了姐姐好的,姐姐又何苦打趣儿我了?”说着,摇摇头,往前面快步去了。宝钗站了那里,看着宝玉的背影,一时间觉得是那样的熟悉,又那样的陌生。
莺儿见宝玉远去,又见自家姑娘这般,远远看了一会儿,才上前道,“姑娘,若是再不走,怕是真的赶不上了。”
“偏你看的明白了!”说完,宝钗快步随了上去,莺儿见了,偷偷一笑,亦步亦趋随着宝钗。
黛玉同宝钗到底怎么关系,后面会说清的。
(本章完)
听宝钗一问,宝玉道,“还能说了什么。只是劝慰老太太不要操心才是了。倒也不怪她老人家着急。若是外人瞧见了,许是想着宝姐姐园子里面住的不如意,又或是想着姐姐是个小心的,生怕家里东西拿了来容易,带出去就不好看了。可我们自己心中还没个数?我早便说过,实实在在的亲戚,还是随着性子的好。姐姐这样住着,定是有姐姐的道理的。你说了?”
宝钗点头道,“听宝兄弟一说,倒是我没想了这些的。只想着自己住的,自是随了自己的心思才好。也不怕宝兄弟笑话,我只觉得这样住着,才清爽。心里也觉得宁静。”
宝玉道,“这就是了,无论如何,顺心便是最好的。”说着话,宝玉心道,我还不知道你喜欢这样?可你喜欢这样不成的,自己绝对不会答应。四大家族,贾家的命门是玉;王家命门是权;史家命门是官,那薛家呢?没错了,薛家命门就是雪了,所以宝钗住在雪洞里面。所以说薛家是见不得热的。
只要是热的,见了必定会败。可以说薛家北上是一步好棋,即便家中生意没落了,不如从前,可怎么说也接近了皇家不是。不过有一点,那就是薛蟠到了繁华之地,没能扩大战果,反倒被京城的热闹,带了的更不堪了。没学了好的,坏的一样不落。
对于宝钗也是一样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四句判词,其中三句是薛宝钗的,一句是黛玉的。第三句,二木是林,说的便是林带玉,这是黛玉的。之所以简单,是因为黛玉不需要判词,她的命运,在她下凡的那一日,便已经定下了,还泪来的,而且势头无法阻挡。谁敢阻挡,死路一条。
黛玉曾经说过僧道的话,“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结果怎么样?贾敏知晓荣府之事,可黛玉却是没见过宝玉,这是不是说贾敏回过贾家,却没带着黛玉。也就是说,贾敏信了和尚的话。结果呢?贾敏死了。贾敏虽是死了,可还个林如海,他有权干涉女儿的亲事的。结果呢?又死了。这也是宝玉这样的脾气能忍着雨村的原因了,都是命啊!
再说另外三句宝钗的,可叹停机德,宝钗婚后的劝谏宝玉。堪怜咏絮才。这个咏絮才,多数指的是东晋才女谢道韫。所以先放下,毕竟这两句是宝钗的助力,也算平平。重点说最后一句金簪雪里埋。黛玉的是林带玉,宝钗呢?便是‘雪保钗’了。生下带着热毒,要吃冷香丸防治。有雪在(薛家不败),宝钗看着忙碌筹谋,实际上无忧,所以她可以一次性花几十两银子帮助湘云摆下螃蟹宴。可这雪要是化了呢?雪还能化了?遇到夏天,不化也难啊!
当然了,雪要是化了,对一个人便有利了。这个人就是黛玉,枯木下面的雪堆化了,那就是枯木逢春之时了。不过有一点,那就是这雪要如何化,一点一滴是滋养,养护;一股洪流便是淹没了。宝玉之所以三番五次试探宝钗,为的就是慢慢,慢慢,慢慢地打开她的心扉。让她如黛玉一般,像个女儿家。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觉得委屈,就发发脾气。继而二人相辅相成。毕竟她们就是在一幅画上面的。想要单独保下一个,绝对没有这个可能,即便两个一起保住了,那还要看别人脸色的。贾府倒了,黛玉会像眼前刘姥姥这般,出去打秋风吗?有人会说,明明你就是贪,还说了那些个做什么?既是黛玉半仙之体,还了眼泪后,消除胸中缠绵之意,便可如可卿一般,历劫过后,飞升回去了。所以只有宝钗一人不好吗?又或是宝玉硬气些,就选黛玉不好?
先不说没了林妹妹还是不是红楼。只说宝玉宝钗二人一处,后果就好了?依旧堪忧。宝玉黛玉都有叛逆心,宝钗也有,只不过很少,另外她能够压制,也就是说她活的不如黛玉真。那宝玉能受得了吗?或许能,但是宝玉即便能,也一定会变的。变成什么样?有例子的,就是贾政的模样,小叛逆变成大叛逆。
为什么宝玉就会变成大叛逆了?宝钗是个能够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假如她嫁给宝玉,她会做好一个妻子应尽的本分。她会打理好家业,毕竟她有这个能力。她会孝顺公婆等等,宝玉或是上朝,或是会客回来,她会如袭人一样,帮着宝玉换衣等等,可宝玉要的是这个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宝钗会像一个人,那就是王夫人。结果会怎么样?
到了此时,想来都明白宝玉挨打的那个章节,为什么说的那样多了吧?除了说一下贾母和王夫人对宝玉接近畸形的溺爱和无奈。再一个就是宝玉怎么的都不对。好了不成,坏了还不成。毕竟看着宝玉的可不止贾母和王夫人,还有上位者,也就是皇家的。挨打那一处还有凤姐叫着姑父,抢夺贾政的棍子。心说王家哪来的呆根子,宝玉的呆根子,就是这儿来的。也就是说,贾母一旦故去,贾政就是天了,即便现在宝玉不像贾政,王夫人在本事,却也只能如宝玉挨打时候那般,无法直接教贾政做人的,只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贾政就能听了?所以宝钗若是像王夫人的话,宝玉距离贾政还远吗?既然像贾政,接着随之而来的,便还是贾府灭亡了。一环套一环,还都是死扣,多有趣儿了。
再说宝玉选了黛玉。按照原本说,假如贾母硬朗,假如贾府不破,假如贾母做下了宝玉黛玉的亲事。那么他们二人会幸福吗?其实读过红楼的人,心中都有答案的,那就是他们二人要是没个改变的话,绝对不会幸福的。而且会更凄惨。
或许有人不信,不过原文中,通过几个人,已经把结果交代的非常清楚了,哪几个人?自是,宝玉,黛玉,李嬷嬷,袭人,金钏还有一个晴雯。又是怎么交代的?先说袭人,(袭人也是无敌了,宝钗的影子,却还管着黛玉。)袭人是书中不多的几个交代名字由来的。这个同元春,宝玉,黛玉一样。
元春的名字来源生日;宝玉的是以通灵宝玉所起;黛玉的是宝玉给起名;袭人了?也是宝玉起的,根据是陆游诗《村居书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一句所来。
看了陆游这个名字能想到什么?路由器就不用说了。余下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临死写示儿。长寿诗人,八十多岁。存世诗词最多的诗人,几千首。还有呢?没错了,就是陆游和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
陆游娶了唐婉后,二人感情那是相当亲密的,整日吟诗作对,相亲相爱的一塌糊涂。可这样的婚后生活,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可望不可求的。那古人呢?就说陆游的母亲,她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所以勒令陆游休妻。陆游无奈,只能修掉唐婉。有人说还个原因是唐婉没能生育,这个参见贾琏娶尤二姐时候的话。
所以宝玉黛玉二人婚后那般,结果便已经注定了。等着儿子养老送终的王夫人绝对会干涉这门婚事。而宝玉也会听王夫人的,休掉黛玉。可以看金钏儿,晴雯的结局,宝玉是不会同王夫人硬来的。
那么要是黛玉改变了呢?黛玉变得宝钗一样,停机德,如乐羊子妻子一样,劝服宝玉,走经济仕途路?可问题是,黛玉会这样做吗?不会的,李嬷嬷说的,““林姐儿,你别助着他了。你要劝他只怕他还听些。”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也就是说,这才是黛玉,她不会变的。
既是那些都不成,眼下宝玉不是换了吗?你硬气些,不就完了?可以吗?不可以的,要是硬气了,贾政会打死人的。外面生意起来了,带着黛玉出去不就完了?不可以的,少了祝福,黛玉都不同意了,宝玉说过,老太太,老爷,太太,在一人就是妹妹了。林黛玉听了这话,心里很是认同,也很满意。也就是说,宝黛二人的爱情观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高于亲情友情。这也注定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那是不是说黛玉就算没了救了?不是的,黛玉也有自己的生机。生机什么什么?她临下凡的时候已经说了。还泪来的,但是还多少泪水?一斤?一两?一杯?没个具体数量的。但是有个笼统的,就是一生。而这,在此时的宝玉看来,便是黛玉的生机了,因为黛玉要还一生的泪,活到十七岁是一生。活到二十七?还是一生。活到九十七岁,也是一生。这没错吧?
而黛玉要想安了,还一个人很是重要,这个人就是薛宝钗,这位金陵十二钗的第一钗。排名她同黛玉并列,不过曲子,她的在先,还有就是此时为世俗之中,宝钗代表世俗的。再一个,宝钗主金,黛玉主木,金在木前。宝玉是土在最后。
黛玉的曲子是和宝玉共有的,一替一句。相得益彰,交相辉映。除了黛玉和可卿,别人没那个资格和宝玉并行。再看宝钗的曲子,终身误,其实就是说薛宝钗嫁给宝玉误了终身。宝钗嫁给宝玉误终身,宝玉娶她不误?没错,的确是不误。
借用书友留言:红楼中,宝二爷虽然受享半生,但不得快意行事。待人多情,却无力保全;专情却世所难容;同情于事无补;求亲情得非所愿;珍友情易散难聚。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像有一股力,牵引他这般。
牵引宝玉,也就是神瑛侍者下凡历劫之路。他就要经过这些的。枉凝眉,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等等。原本中,宝玉最后是出家了,兑现了同林黛玉的话,做和尚了。佛家七苦: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没有生是吧?说来也好笑了,整个红楼中,就没有新生儿,凤姐和尤二姐都是胎死腹中。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后续的四十回,会有兰桂齐芳一说吧!既然是历劫路,那对于宝玉娶宝钗,同样是他历劫的一个过程。又怎么会是误终身呢?这就是为什么宝钗排在前面了,因为这些都是世俗之事。
同时,宝钗也是黛玉世俗中一脉生机所在。宝黛二人一个清心,一个静心,每个都有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又有相同点,这才是最好了。即便自己不需要历劫,但是其他人的剧本却在继续,自己能改变她们的命运吗?要知道,金钏儿已经去了。
当然了,金钏儿去了,说句难听的,对自己是有帮助的。什么帮助?黛玉最怕什么?她不怕宝玉多几个女人,而最怕宝玉有了姐姐便忘了妹妹。说到底,寄人篱下的黛玉心里是缺少安全感。这也是她为什么盯着宝玉写的《思佳客》不放了,因为她觉得自己就是‘佳人娇客’。而自己在金钏儿之事上,有着硬气的一面。即便黛玉不认为宝玉对王夫人硬气是对的,但是却不妨碍她觉得这样的宝玉安全。所以自己一定要黛玉相信自己,也要让宝钗一点点融化,滋养黛玉才成。等到自己寻了水,那时,黛玉便可以走另外的路,回归仙途了。路漫漫其修远兮,还是慢慢摸索吧!
“可是又想了什么了?”宝钗见宝玉久久不语,便问了一句。
宝玉笑道,“即便想了什么,我哪里就敢说了?”
宝钗也笑了,“你还有不敢说的?方才同老太太都是那个口气的。”
“姐姐想听,那我便说两句?”见宝钗点头,宝玉道,“其实我也觉得老太太说的很是道理的,一个女儿家,你那屋里却是太素淡了些。哪怕姐姐不喜摆件儿,可悬挂几幅字画,不也是好的?若是家里没带过来,又不想寻了凤姐姐要的话,我记得,从前姐姐生日之时,我不还送了姐姐字了,即便不入眼,挂了起来——辟邪,也是不错的嘛!”
宝钗笑道,“听你这一说,倒是不错的。只不过,一时间我还真不记得你送的字,收了哪里了。”
宝玉道,“记不住是没关系的,也别说姐姐了,就是我才写的,有时放了哪里也不知道的。只要心里记着也便是了。”
宝钗道,“宝兄弟如此一说,记了心里,是不是便不用悬挂了?”
少见宝钗俏皮一面,宝玉心下得意,却也知道见好儿就收,不由苦笑道,“我是为了姐姐好的,姐姐又何苦打趣儿我了?”说着,摇摇头,往前面快步去了。宝钗站了那里,看着宝玉的背影,一时间觉得是那样的熟悉,又那样的陌生。
莺儿见宝玉远去,又见自家姑娘这般,远远看了一会儿,才上前道,“姑娘,若是再不走,怕是真的赶不上了。”
“偏你看的明白了!”说完,宝钗快步随了上去,莺儿见了,偷偷一笑,亦步亦趋随着宝钗。
黛玉同宝钗到底怎么关系,后面会说清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