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走了筑无由和冶利之后,小白换了一身朝服才赶往大堂之中,与自己的卿大夫们一起商议如何进行秋收之事。
在七日前,小白把自己手下的大夫们派往国之四方巡视今年的收成。让各个大夫们与当地的田官们对接,统计一下今年播种的亩数,所需要的农具的数量,以便从国都中调拨,支援各地秋收。
小白派出去的都是些自己信得过的大臣。其中高傒和公孙雍向西方巡视,直至于齐谭交界的西鄙;国懿仲和雍廪被派往东方,潍水流域的原纪国所在地;因为临淄以南多山地,所以小白派隰朋前往;临淄以北直至少海(巨定湖)则派鲍叔牙前住,管仲由于暂未被授予官爵,也和鲍叔牙一同前往。各位大臣们去巡视之时也要注意各地的治理情况,尤其在齐国近些年来新征服的纪国旧地。
当小白进来时,鲍叔牙他们已经在堂中讨论多时了。几人互相比较国中各处的收成,讨论哪个方向到底缺乏什么农具,缺乏多少,再决定向那个方向运送多少农具。
当小白走入堂中,众人都停下话语,向小白施礼,小白也团团回礼,然后走到上首坐下。小白居高临下,环视左右,见派出的各位大夫们也都及时赶回来了,小白很是高兴地说:
“众位爱卿替我巡视四方边境,劳苦功高,实在是辛苦啦!”
鲍叔牙起身代众人回答道: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我等臣下份内之事,不敢言苦。”
小白哈哈一笑,说道:
“众位爱卿走访四鄙,查察社情,不知今年各地的庄稼长得怎么样呀?”
众人都说今年的收成要胜过往年,堪称丰年乐岁了。小白听说国之四方都将大获丰收,不由喜上眉梢,问道:
“各地的公田今年都种了多少?粟与菽各占多少?每亩所产之粟几何?”
高傒率先回答道:
“齐之西鄙有公田约百万亩,耕种了大约一半,有近五十万亩。西鄙田土肥沃,又有渑、系和时等水源灌溉,只因今年在西鄙与鲁军交战,损毁了不少禾苗,后来补种了不少菽,不过仍然大获丰收。今年西鄙之粟大概亩收六斗有余,公田里收成在三十万石左右。”
在高傒说完之后,负责巡视东方的国懿仲也挺身而出,说道:
“国之东鄙,淄潍二水之间,纪国故地,大概有公田百二十万亩,耕种了一半,亩收六斗有余,今年的收成约有三十五万石多一点。”
在他说完后,隰朋起身说道:
“淄水上游,和西南方向的田地不足八十万亩,今春有鲁军过境,黍粟等粮食种植不多,用于救荒的菽倒是种了不少。所以即便今年天公作美,但人祸难免,南鄙野民所获的粮食也只是够吃罢了,比起往年来好不到哪里去。
今年公田大约耕种了约二十万亩粟,亩产五斗,今年可收十万石粟,又有二十万亩菽,可收四万石。”
小白听到此处微微有些皱眉,他也知道战争会对农事的影响很大,但没想到会减产这么多。若非齐国今年的气候和雨水都不错,只怕自己就要赈灾了。即便如此,如果齐国要在今冬向鲁国开战的话,就必须要从临淄向南方调运粮食了。
只听鲍叔牙最后说道:
“少海以南,青丘一带,有田八十万亩,耕种了近五十万亩,亩收五斗,今年可收粟二十五万石。”
小白轻轻点头,他知道由于临淄北部的沿海地带曾被海水侵蚀过,土地盐碱化很严重,地多卤泽。幸亏有淄水下游所注入的少海这个大淡水湖,才使得少海南方没受盐碱化的影响。即便如此,此处的水泊沼泽还是不少,在未经沟通水系之前,这块土地的潜力还远远未经开发。
小白一边听众人说,一边将众人所言的数据记在一张硬纸上。硬纸是由齐国手工造纸作坊制作的新产品,它的特点是颜色发黄,厚实发硬,表面粗糙。
小白所说的轻薄光滑的白纸,这个造纸作坊还是没造出来,正在继续用桑树皮,楮树皮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尝试。
不过在小白看来,造纸的基本流程是没什么问题的,剩下的就是材料和工艺了。这个要靠不断的尝试和经验积累,要想速成就只能靠运气了。虽说没有后世的白纸写字舒服,但厚实的硬纸也能用来书写了,总比竹简木牍要轻便呀!
此物一经发明,就因其轻便易携(相对于竹木简牍而言),更兼价格低廉(比丝绢便宜),很受齐国的大夫们欢迎,被各个大夫们用在了记录公文数据上。
此刻,小白就拿着一张记录将要收获的秋粮的数据的纸张,一边说道:
“好啊,不算国都附近,单单在四鄙即可收粟一百万石。”
“国都临淄附近,有田二百万亩,耕种了百万亩,亩收六斗有余,今年可收粟六十万石。”
此时的一石粟为一百二十小斤,小斤重约二百五十克,所以这里的一石只相当于后世的六十市斤,也就是三十千克。所以今年的收获看上去很多,但实际上并不多,要知道这些粟米还没脱壳呢,如果去掉米糠,还要再减个两层。
小白将手中的纸板里的数据加起来一算,齐国今年的公田里可以收获一百六十万石粟米。而以一个成年人每年要吃掉三十石粟米来计算,这一百六十万石粟足够供应五万人吃一年!
小白倒是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感觉,因为这只是理论上的收获,现在还都在田里呢!要是因为收割工具不够,收获不及时,搞不好就会把粮食烂在地里。因此,小白说道:
“现在国中已有制作好的小铚两万把,镰刀一万五千把,供应四鄙之民。但这肯定不够所有人用的,应该如何分派给四方之民呢?”
高傒和国懿仲认为:东鄙和西鄙粮田最多,理应将农貝分布于这两处,这样才能保证秋收,多产粮食。
但鲍叔牙认为,每年秋冬北方都要进行煮盐,煮盐需要大量人口,本身就会消耗本地的粮食。而且把镰刀用在北方,在收获完庄稼之后还能用来收割柴草,当作煮盐的燃料。
隰朋则以为,南方今年受到了兵祸的波及,正需要足够的工具来保证收获,以免因收获不及时而造成饥荒,理应得到照顾。
四个人各执一词,都以为应当加强在自己负责的那方面,最后争执不下,求助于小白。
小白对此也感到有些头疼,虽说四鄙的农人手中肯定还会有工具,但工具不足是肯定的了。虽然往年的时候,齐侯没有给他们补充农具他们也完成了收割,但今年小白上位,怎么也得有点新气象呀!只是这工具倒底要怎么分配呢?
最后还是管仲给小白出了个方案:两万把小铚给东西二鄙,让他们先收获谷穗,至于秸杆,那浪费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南方多种了不少菽,那便给他们七千把镰刀,让他们有足够的工具来收获粟菽。北方本来就有蚌壳所制的铚,便给北方八千把镰刀,以便于他们的秋收,还可用来收割煮盐用的干草。
在工具的运输顺序上,距离临淄远的地方要先运,距离近的地方后运,以便于在秋收之前都能分到工具。至于接下来几天所生产的工具,有多少算多少,便都留在国都临淄附近,最后再发。
小白听了管仲这番话,忍不住一拍大腿,心中十分高兴,说道:
“诸位大夫对管夷吾的建议可还满意?若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提出来,我们再议一议,若是没有便按此执行吧!”
在七日前,小白把自己手下的大夫们派往国之四方巡视今年的收成。让各个大夫们与当地的田官们对接,统计一下今年播种的亩数,所需要的农具的数量,以便从国都中调拨,支援各地秋收。
小白派出去的都是些自己信得过的大臣。其中高傒和公孙雍向西方巡视,直至于齐谭交界的西鄙;国懿仲和雍廪被派往东方,潍水流域的原纪国所在地;因为临淄以南多山地,所以小白派隰朋前往;临淄以北直至少海(巨定湖)则派鲍叔牙前住,管仲由于暂未被授予官爵,也和鲍叔牙一同前往。各位大臣们去巡视之时也要注意各地的治理情况,尤其在齐国近些年来新征服的纪国旧地。
当小白进来时,鲍叔牙他们已经在堂中讨论多时了。几人互相比较国中各处的收成,讨论哪个方向到底缺乏什么农具,缺乏多少,再决定向那个方向运送多少农具。
当小白走入堂中,众人都停下话语,向小白施礼,小白也团团回礼,然后走到上首坐下。小白居高临下,环视左右,见派出的各位大夫们也都及时赶回来了,小白很是高兴地说:
“众位爱卿替我巡视四方边境,劳苦功高,实在是辛苦啦!”
鲍叔牙起身代众人回答道: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我等臣下份内之事,不敢言苦。”
小白哈哈一笑,说道:
“众位爱卿走访四鄙,查察社情,不知今年各地的庄稼长得怎么样呀?”
众人都说今年的收成要胜过往年,堪称丰年乐岁了。小白听说国之四方都将大获丰收,不由喜上眉梢,问道:
“各地的公田今年都种了多少?粟与菽各占多少?每亩所产之粟几何?”
高傒率先回答道:
“齐之西鄙有公田约百万亩,耕种了大约一半,有近五十万亩。西鄙田土肥沃,又有渑、系和时等水源灌溉,只因今年在西鄙与鲁军交战,损毁了不少禾苗,后来补种了不少菽,不过仍然大获丰收。今年西鄙之粟大概亩收六斗有余,公田里收成在三十万石左右。”
在高傒说完之后,负责巡视东方的国懿仲也挺身而出,说道:
“国之东鄙,淄潍二水之间,纪国故地,大概有公田百二十万亩,耕种了一半,亩收六斗有余,今年的收成约有三十五万石多一点。”
在他说完后,隰朋起身说道:
“淄水上游,和西南方向的田地不足八十万亩,今春有鲁军过境,黍粟等粮食种植不多,用于救荒的菽倒是种了不少。所以即便今年天公作美,但人祸难免,南鄙野民所获的粮食也只是够吃罢了,比起往年来好不到哪里去。
今年公田大约耕种了约二十万亩粟,亩产五斗,今年可收十万石粟,又有二十万亩菽,可收四万石。”
小白听到此处微微有些皱眉,他也知道战争会对农事的影响很大,但没想到会减产这么多。若非齐国今年的气候和雨水都不错,只怕自己就要赈灾了。即便如此,如果齐国要在今冬向鲁国开战的话,就必须要从临淄向南方调运粮食了。
只听鲍叔牙最后说道:
“少海以南,青丘一带,有田八十万亩,耕种了近五十万亩,亩收五斗,今年可收粟二十五万石。”
小白轻轻点头,他知道由于临淄北部的沿海地带曾被海水侵蚀过,土地盐碱化很严重,地多卤泽。幸亏有淄水下游所注入的少海这个大淡水湖,才使得少海南方没受盐碱化的影响。即便如此,此处的水泊沼泽还是不少,在未经沟通水系之前,这块土地的潜力还远远未经开发。
小白一边听众人说,一边将众人所言的数据记在一张硬纸上。硬纸是由齐国手工造纸作坊制作的新产品,它的特点是颜色发黄,厚实发硬,表面粗糙。
小白所说的轻薄光滑的白纸,这个造纸作坊还是没造出来,正在继续用桑树皮,楮树皮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尝试。
不过在小白看来,造纸的基本流程是没什么问题的,剩下的就是材料和工艺了。这个要靠不断的尝试和经验积累,要想速成就只能靠运气了。虽说没有后世的白纸写字舒服,但厚实的硬纸也能用来书写了,总比竹简木牍要轻便呀!
此物一经发明,就因其轻便易携(相对于竹木简牍而言),更兼价格低廉(比丝绢便宜),很受齐国的大夫们欢迎,被各个大夫们用在了记录公文数据上。
此刻,小白就拿着一张记录将要收获的秋粮的数据的纸张,一边说道:
“好啊,不算国都附近,单单在四鄙即可收粟一百万石。”
“国都临淄附近,有田二百万亩,耕种了百万亩,亩收六斗有余,今年可收粟六十万石。”
此时的一石粟为一百二十小斤,小斤重约二百五十克,所以这里的一石只相当于后世的六十市斤,也就是三十千克。所以今年的收获看上去很多,但实际上并不多,要知道这些粟米还没脱壳呢,如果去掉米糠,还要再减个两层。
小白将手中的纸板里的数据加起来一算,齐国今年的公田里可以收获一百六十万石粟米。而以一个成年人每年要吃掉三十石粟米来计算,这一百六十万石粟足够供应五万人吃一年!
小白倒是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感觉,因为这只是理论上的收获,现在还都在田里呢!要是因为收割工具不够,收获不及时,搞不好就会把粮食烂在地里。因此,小白说道:
“现在国中已有制作好的小铚两万把,镰刀一万五千把,供应四鄙之民。但这肯定不够所有人用的,应该如何分派给四方之民呢?”
高傒和国懿仲认为:东鄙和西鄙粮田最多,理应将农貝分布于这两处,这样才能保证秋收,多产粮食。
但鲍叔牙认为,每年秋冬北方都要进行煮盐,煮盐需要大量人口,本身就会消耗本地的粮食。而且把镰刀用在北方,在收获完庄稼之后还能用来收割柴草,当作煮盐的燃料。
隰朋则以为,南方今年受到了兵祸的波及,正需要足够的工具来保证收获,以免因收获不及时而造成饥荒,理应得到照顾。
四个人各执一词,都以为应当加强在自己负责的那方面,最后争执不下,求助于小白。
小白对此也感到有些头疼,虽说四鄙的农人手中肯定还会有工具,但工具不足是肯定的了。虽然往年的时候,齐侯没有给他们补充农具他们也完成了收割,但今年小白上位,怎么也得有点新气象呀!只是这工具倒底要怎么分配呢?
最后还是管仲给小白出了个方案:两万把小铚给东西二鄙,让他们先收获谷穗,至于秸杆,那浪费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南方多种了不少菽,那便给他们七千把镰刀,让他们有足够的工具来收获粟菽。北方本来就有蚌壳所制的铚,便给北方八千把镰刀,以便于他们的秋收,还可用来收割煮盐用的干草。
在工具的运输顺序上,距离临淄远的地方要先运,距离近的地方后运,以便于在秋收之前都能分到工具。至于接下来几天所生产的工具,有多少算多少,便都留在国都临淄附近,最后再发。
小白听了管仲这番话,忍不住一拍大腿,心中十分高兴,说道:
“诸位大夫对管夷吾的建议可还满意?若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提出来,我们再议一议,若是没有便按此执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