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瓦西里就带着部队进入阵地。
这其中还出现了些麻烦,因为被舒尔卡和瓦西里预估为阵地的地方有些已经被第10师占据着,这其中最麻烦的就是一个野战医院。
为此舒尔卡还专程到第10师指挥部。
接电话的是一名参谋,巴特拉科夫少将或许根本就不认为舒尔卡这个上尉有权力或是有必要与他这个少将沟通。
“我认为巴特拉科夫少将已经下达了命令!”舒尔卡说:“可是他们拒绝撤出!”
“等等,上尉,我需要问问情况!”
过了一会儿,话筒里就传来巴特拉科夫的怒吼声,也许是因为气急了不骂舒尔卡几句不舒服,否则他可能还不屑与舒尔卡通话。
“我的确是答应过配合你们战斗,舒尔卡同志!”巴特拉科夫在电话另一头叫道:“但这并不代表你们可以在我们防区为所欲为,甚至要求野战医院为你们腾出位置”
“这不是为我们腾位置,将军同志!”舒尔卡反驳道:“这是作战需要!”
“哦,是吗?”巴特拉科夫冷嘲热讽道:“我记得你要求过,你们马上就要进入战场!而你所说的战场就是我们设在后方的野战医院?这就是你们的英勇?你知道有多少伤病员在那所野战医院等待救治吗?你们这是犯罪,明白吗?犯罪!”
所以,战场上有些事情很难分清是非。
从舒尔卡的角度来看,他们这么做一方面是作战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救那些医生和伤员的命。
但从巴特拉科夫少将的角度来看,舒尔卡一干人就是在胡闹,就是在咕名钓誉,在前线打得火热的时候却在跟野战医院抢位置。
“将军同志!”舒尔卡说:“这一切是因为我们相信明天敌人会发起猛烈的进攻并且会打到该处”
“哦,是吗?那太好了,你已经开始算命了!”接着没等舒尔卡话,巴特拉科夫少将就“砰”的一声挂上了电话。
舒尔卡有些无奈的挂上了电话,然后朝旁边的几个人摇了摇头。
想了想,舒尔卡就问了声:“野战医院有多少人?”
“伤病员,再加上医护人员,一共有七百多人!”瓦西里答:“那是有个大型仓库的地下室,因为空间宽敞而且安全,并且距离前线不远,是作为野战医院的最佳地点!”
“也许我们可以跟那里的负责人谈谈!”舒尔卡说。
“没用的!”瓦西里摇了摇头:“我找过那里的负责人,但是毫无疑问被拒绝了,他没有半点犹豫!”
“带我去!”舒尔卡说。
“是,上尉同志!”瓦西里应了声就在前方带路。
舒尔卡只是不想放弃最后一线希望。
因为他明白,如果自己的估计没错的话,也就是德军明天天亮会发起反攻,那么这个躲藏在地下室里而且距离前线不远的野战医院很可能来不及撤离
野战医院与部队不一样,他们撤退会有很多累赘,比如伤员、药物、器材,甚至在撤退时还不断有伤员被送进来。
所以,学员部队损失一个好的支撑点事小,重要的是他们第二天很可能会被敌人全部俘虏。
野战医院被敌人占领是什么结果就不用说了。
伤员肯定得不到应有的救治,因为所有药品和器械都会成为德军的战利品,同时德军士兵也急需这些药品。
不难想像,德国人肯定会把药品用于自己的士兵而把苏军伤员丢在一边让他自生自灭在没有足够药品的情况下,没有人会理会什么日内瓦公约,何况此时苏联还没有签署这个公约。
跟着瓦西里一路赶到被作为野战医院的仓库后,舒尔卡看看入口果然就像自己想的那样仓库的入口到是很大,但地下室的入口只有两个,宽度仅能容两人并排通过。
这样的地下室虽然空间大而且安全,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完全没有足够的时间撤离。
进入昏暗的地下室后,首先是闻到一阵血腥味和腐臭味,还有一声声惨叫和呻呤,偶尔还能看到几个浑身血渍的女护士提着装满了断手、断脚的铁桶铿铿锵锵的走过。
这让舒尔卡有些作呕。
这不是因为他没看过死人或是残肢,而是女护士在提着那铁桶时脸上的冷静和眼神的淡陌,就像那些是损坏被更换下来的零件似的稀松平常。
瓦西里也有类似的感觉,所以他低声对舒尔卡说了句:“所以我发誓绝不娶女护士,因为有一天她提着我的残肢时也可能一脸的无所谓!”
舒尔卡笑了下,瓦西里很懂得营造气氛。
在地下室里绕了一会儿问了几个人,两人很快就找到了这里的负责人:佐格塔诺夫少校。
“佐格塔诺夫同志!”瓦西里走到他身边,此时的他正在为一名士兵做截肢手术,也许是因为没有麻药,那名可怜的士兵在疼痛中大喊大叫。
佐格塔诺夫手上的动作没停,只是瞄了瓦西里一眼,然后就答道:“你不要白费力气了,而且你不觉得应该在一个更适合的时间再来打扰我吗?”
舒尔卡走了上去,说:“我认为现在就是适合的时间,因为野战医院很可能有危险”
说着舒尔卡看了看表,说道:“现在距离天亮还有两小时,现在撤出还来得急。”
“哦,是吗?”佐格塔诺夫少校发出一声不屑的笑声:“你以为我会相信你?就因为你的几句话撤出去好吧这个地下室让给你们?没人是傻瓜,同志你最好是在我叫来警卫前离开这里!”
话说到这份上,舒尔卡就无言以对了,因为无论说什么似乎都是别有所图。
“你应该相信我们上尉的!”瓦西里插嘴道:“因为他是‘突围英雄’,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佐格塔诺夫有些意外的抬起头,扫了舒尔卡一眼,问:“你就是‘突围英雄’?你认识阿纳托利医生吗?”
“哦,当然!”舒尔卡答:“他救了我的命,在莫斯科!”
这其中还出现了些麻烦,因为被舒尔卡和瓦西里预估为阵地的地方有些已经被第10师占据着,这其中最麻烦的就是一个野战医院。
为此舒尔卡还专程到第10师指挥部。
接电话的是一名参谋,巴特拉科夫少将或许根本就不认为舒尔卡这个上尉有权力或是有必要与他这个少将沟通。
“我认为巴特拉科夫少将已经下达了命令!”舒尔卡说:“可是他们拒绝撤出!”
“等等,上尉,我需要问问情况!”
过了一会儿,话筒里就传来巴特拉科夫的怒吼声,也许是因为气急了不骂舒尔卡几句不舒服,否则他可能还不屑与舒尔卡通话。
“我的确是答应过配合你们战斗,舒尔卡同志!”巴特拉科夫在电话另一头叫道:“但这并不代表你们可以在我们防区为所欲为,甚至要求野战医院为你们腾出位置”
“这不是为我们腾位置,将军同志!”舒尔卡反驳道:“这是作战需要!”
“哦,是吗?”巴特拉科夫冷嘲热讽道:“我记得你要求过,你们马上就要进入战场!而你所说的战场就是我们设在后方的野战医院?这就是你们的英勇?你知道有多少伤病员在那所野战医院等待救治吗?你们这是犯罪,明白吗?犯罪!”
所以,战场上有些事情很难分清是非。
从舒尔卡的角度来看,他们这么做一方面是作战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救那些医生和伤员的命。
但从巴特拉科夫少将的角度来看,舒尔卡一干人就是在胡闹,就是在咕名钓誉,在前线打得火热的时候却在跟野战医院抢位置。
“将军同志!”舒尔卡说:“这一切是因为我们相信明天敌人会发起猛烈的进攻并且会打到该处”
“哦,是吗?那太好了,你已经开始算命了!”接着没等舒尔卡话,巴特拉科夫少将就“砰”的一声挂上了电话。
舒尔卡有些无奈的挂上了电话,然后朝旁边的几个人摇了摇头。
想了想,舒尔卡就问了声:“野战医院有多少人?”
“伤病员,再加上医护人员,一共有七百多人!”瓦西里答:“那是有个大型仓库的地下室,因为空间宽敞而且安全,并且距离前线不远,是作为野战医院的最佳地点!”
“也许我们可以跟那里的负责人谈谈!”舒尔卡说。
“没用的!”瓦西里摇了摇头:“我找过那里的负责人,但是毫无疑问被拒绝了,他没有半点犹豫!”
“带我去!”舒尔卡说。
“是,上尉同志!”瓦西里应了声就在前方带路。
舒尔卡只是不想放弃最后一线希望。
因为他明白,如果自己的估计没错的话,也就是德军明天天亮会发起反攻,那么这个躲藏在地下室里而且距离前线不远的野战医院很可能来不及撤离
野战医院与部队不一样,他们撤退会有很多累赘,比如伤员、药物、器材,甚至在撤退时还不断有伤员被送进来。
所以,学员部队损失一个好的支撑点事小,重要的是他们第二天很可能会被敌人全部俘虏。
野战医院被敌人占领是什么结果就不用说了。
伤员肯定得不到应有的救治,因为所有药品和器械都会成为德军的战利品,同时德军士兵也急需这些药品。
不难想像,德国人肯定会把药品用于自己的士兵而把苏军伤员丢在一边让他自生自灭在没有足够药品的情况下,没有人会理会什么日内瓦公约,何况此时苏联还没有签署这个公约。
跟着瓦西里一路赶到被作为野战医院的仓库后,舒尔卡看看入口果然就像自己想的那样仓库的入口到是很大,但地下室的入口只有两个,宽度仅能容两人并排通过。
这样的地下室虽然空间大而且安全,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完全没有足够的时间撤离。
进入昏暗的地下室后,首先是闻到一阵血腥味和腐臭味,还有一声声惨叫和呻呤,偶尔还能看到几个浑身血渍的女护士提着装满了断手、断脚的铁桶铿铿锵锵的走过。
这让舒尔卡有些作呕。
这不是因为他没看过死人或是残肢,而是女护士在提着那铁桶时脸上的冷静和眼神的淡陌,就像那些是损坏被更换下来的零件似的稀松平常。
瓦西里也有类似的感觉,所以他低声对舒尔卡说了句:“所以我发誓绝不娶女护士,因为有一天她提着我的残肢时也可能一脸的无所谓!”
舒尔卡笑了下,瓦西里很懂得营造气氛。
在地下室里绕了一会儿问了几个人,两人很快就找到了这里的负责人:佐格塔诺夫少校。
“佐格塔诺夫同志!”瓦西里走到他身边,此时的他正在为一名士兵做截肢手术,也许是因为没有麻药,那名可怜的士兵在疼痛中大喊大叫。
佐格塔诺夫手上的动作没停,只是瞄了瓦西里一眼,然后就答道:“你不要白费力气了,而且你不觉得应该在一个更适合的时间再来打扰我吗?”
舒尔卡走了上去,说:“我认为现在就是适合的时间,因为野战医院很可能有危险”
说着舒尔卡看了看表,说道:“现在距离天亮还有两小时,现在撤出还来得急。”
“哦,是吗?”佐格塔诺夫少校发出一声不屑的笑声:“你以为我会相信你?就因为你的几句话撤出去好吧这个地下室让给你们?没人是傻瓜,同志你最好是在我叫来警卫前离开这里!”
话说到这份上,舒尔卡就无言以对了,因为无论说什么似乎都是别有所图。
“你应该相信我们上尉的!”瓦西里插嘴道:“因为他是‘突围英雄’,他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佐格塔诺夫有些意外的抬起头,扫了舒尔卡一眼,问:“你就是‘突围英雄’?你认识阿纳托利医生吗?”
“哦,当然!”舒尔卡答:“他救了我的命,在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