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妻在上最新章节!
(第二更!)
中枢三省主官进宫商议一事,对许多人来说不是什么秘密。
裴家和裴定直到此时,才知道叶献竟然也支持对北宁出兵,简直难以置信。
叶献乃当朝尚书令,而尚书省统辖六部,他实乃大宣重臣第一,在朝廷的影响力无人可比;而且,叶献身后还有凌云叶氏,乃江南道世家之首!
叶献支持出兵,那么兵部必会首先同意——裴家清楚得很,兵部尚书郭邕与叶献乃生死之交。
至于凌云叶氏,会支持叶献的决定就更不用说了,叶献正是凌云叶的族长!
尽管出兵一事尚未在宣政殿提起,有了中枢大臣的表态,再加上至佑帝的心思,裴定已可遇见出兵北宁已势在必行了。
“父亲,现在麻烦您去一趟王家了。中书省尚未表态,可见王元凤也没想清楚。”裴定这样说道。
裴家与王家乃姻亲,父亲的话语,多少能影响王元凤。倘若中书省反对出兵,局势便能迟缓下来。
裴光点点头,心想:幸好王元凤尚未表态,还可以劝说一番。只是啊,叶献怎么会支持出兵?
叶献这个人,其实没有多少争议的地方。他厉平太后时代开始就在尚书省任职,历工部尚书、尚书侍郎,而后才成为尚书令。
他一直身居高位,既不为厉平太后厌弃,又深得至佑帝看重,所凭借的便是中正、忠心这四个字。
以往叶献从不卷入夺权纷争,所秉持着不偏不倚的中正态度,一心都是为了国朝;
他的忠心,是对着执掌皇权的那一位,不管是厉平太后还是至佑帝,他都忠诚侍主。
如今,一心为国朝、忠心待皇上的叶献,竟提出对北宁出兵,这就不得不耐人探究了。
想了想,他还是提醒道:“小五,出兵一事对国朝来说无谓对错,说到底野心版图而已。只是,国朝兴兵,总归要生灵涂炭。”
这一次出兵事,他就能说至佑帝出兵是错?不,无关对错,只有野心、只有时势而已。
裴光不喜欢动武兴兵,却知道有些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容退却。譬如当年的四王之乱,倘若不是厉平太后发兵镇压,怕如今大宣早就四分五裂了,哪里还有一个完整的国朝?
如今皇上欲对北宁出兵,他从心底里是不赞成的。现在大宣非生死存亡之地,也不曾受北宁欺凌,主动发起战事,实在师出无名。
师出无名,天不佑之!——此时的裴光已有了不好的预感。
裴定点点头,表示受教。
是,父亲说得很是,老师王谟过去也是这么教导的。国朝不辟战争,乃国朝有怜子爱民之心,而非没有勇武之力。
他以从八品监察御史之职,以河东第一的世族心,试图阻止大宣出兵,便是为此而已。
这些教导,是昔日老师对着弟子说的,他还记得清清楚楚,那么,他的师弟、江南世家的叶雍,是否也记得?
裴定心想,他得好好问一问才是了!
……
未时三刻,太始楼内只有寥寥几人,裴定与叶雍相对而坐,袅袅茶香似乎将两人阻隔开来,两人心中竟都感到有些千山暮雪的意味。
千山暮雪,不见来时路。
裴定为叶雍斟了一杯茶,作出了请的手势,而后沉默不语。
叶雍的样貌,比早几日醉酒的时候憔悴了很多,左颊的小酒窝因为消瘦而隐了起来,此刻他紧抿着嘴唇,漆黑的眼眸似有怎么都透不出来的光。
尚和,和以前不一样了。而自己,何尝不是改变了呢?
最终,还是裴定先开口:“尚和,叶家发生了何事?你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憔悴?”
眼前的人,好像被人抽掉了许多精气神一样,让裴定说不出质问与责备。
叶雍摇了摇头,淡淡说道:“我无事,千秋不要担心。”
他说罢,也动手给裴定斟茶,只是避开了裴定的视线,眼神游离近似涣散。——这副样子,可一点都不像没事的样子。
裴定叹了一口气,想了想还是道:“若有难处,可以告诉我的,我毕竟是你师兄。”
王谟收徒极少,除了早已逝去的大弟子周随、二弟子余景舟,还活着的就只有裴定与叶雍而已。
同一师门、年纪相近,这也是裴定与叶雍格外亲厚的原因。
虽则凌云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河东裴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但好歹能出一份力。
叶雍闪过一抹奇异的光芒,默念着“师兄”两个字,仍是道:“千秋多虑了,我一切都好,不必担心。”
闻言,裴定苍白的脸容有了丝淡漠笑意,声音低沉道:“既如此,那么我问你,老师说过不辟战争、怜子爱民,你可还记得?!”
他顿了顿,继续道:“叶家支持出兵北宁,你是否早知道?为何?”
为何叶家会支持出兵北宁?为何叶雍知道而不阻止?
裴定知道一族有一族的族策志向,这些族策志向除了嫡亲子弟,是不能为外人道的,就如裴家“三代不仕”一样,外人是不必知道也不能知道的,但他还是问了。
尚和是老师的弟子,和其他世家子弟是不一样的——他真正想知道的是,为何尚和不阻止叶献,还是阻止了并没有用?
叶雍只是盯着那碧绿的茶水,并没有做出回答。事实上,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茶水模糊映照着叶雍的样子,令他觉得自己分成了两半。
有一半,是王谟的弟子,面如冠玉恒有笑容的少年官员;另一半,则是凌云叶子弟,肩上有重担沉沉压着,必须肩负起家族命运的世家子弟。
这两半似在互相争夺、撕咬,然而他们最终融合在一起,成为了叶家的叶雍。
他终于抬起直视裴定,缓慢而肯定地说道:“我不知,再说,祖父所决定的事,我有什么资格阻止?”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他心底突然感到一阵悲戚,仿佛有什么随之湮灭了。深刻留在他心底的,是数日前的变故……(未完待续。)
(第二更!)
中枢三省主官进宫商议一事,对许多人来说不是什么秘密。
裴家和裴定直到此时,才知道叶献竟然也支持对北宁出兵,简直难以置信。
叶献乃当朝尚书令,而尚书省统辖六部,他实乃大宣重臣第一,在朝廷的影响力无人可比;而且,叶献身后还有凌云叶氏,乃江南道世家之首!
叶献支持出兵,那么兵部必会首先同意——裴家清楚得很,兵部尚书郭邕与叶献乃生死之交。
至于凌云叶氏,会支持叶献的决定就更不用说了,叶献正是凌云叶的族长!
尽管出兵一事尚未在宣政殿提起,有了中枢大臣的表态,再加上至佑帝的心思,裴定已可遇见出兵北宁已势在必行了。
“父亲,现在麻烦您去一趟王家了。中书省尚未表态,可见王元凤也没想清楚。”裴定这样说道。
裴家与王家乃姻亲,父亲的话语,多少能影响王元凤。倘若中书省反对出兵,局势便能迟缓下来。
裴光点点头,心想:幸好王元凤尚未表态,还可以劝说一番。只是啊,叶献怎么会支持出兵?
叶献这个人,其实没有多少争议的地方。他厉平太后时代开始就在尚书省任职,历工部尚书、尚书侍郎,而后才成为尚书令。
他一直身居高位,既不为厉平太后厌弃,又深得至佑帝看重,所凭借的便是中正、忠心这四个字。
以往叶献从不卷入夺权纷争,所秉持着不偏不倚的中正态度,一心都是为了国朝;
他的忠心,是对着执掌皇权的那一位,不管是厉平太后还是至佑帝,他都忠诚侍主。
如今,一心为国朝、忠心待皇上的叶献,竟提出对北宁出兵,这就不得不耐人探究了。
想了想,他还是提醒道:“小五,出兵一事对国朝来说无谓对错,说到底野心版图而已。只是,国朝兴兵,总归要生灵涂炭。”
这一次出兵事,他就能说至佑帝出兵是错?不,无关对错,只有野心、只有时势而已。
裴光不喜欢动武兴兵,却知道有些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容退却。譬如当年的四王之乱,倘若不是厉平太后发兵镇压,怕如今大宣早就四分五裂了,哪里还有一个完整的国朝?
如今皇上欲对北宁出兵,他从心底里是不赞成的。现在大宣非生死存亡之地,也不曾受北宁欺凌,主动发起战事,实在师出无名。
师出无名,天不佑之!——此时的裴光已有了不好的预感。
裴定点点头,表示受教。
是,父亲说得很是,老师王谟过去也是这么教导的。国朝不辟战争,乃国朝有怜子爱民之心,而非没有勇武之力。
他以从八品监察御史之职,以河东第一的世族心,试图阻止大宣出兵,便是为此而已。
这些教导,是昔日老师对着弟子说的,他还记得清清楚楚,那么,他的师弟、江南世家的叶雍,是否也记得?
裴定心想,他得好好问一问才是了!
……
未时三刻,太始楼内只有寥寥几人,裴定与叶雍相对而坐,袅袅茶香似乎将两人阻隔开来,两人心中竟都感到有些千山暮雪的意味。
千山暮雪,不见来时路。
裴定为叶雍斟了一杯茶,作出了请的手势,而后沉默不语。
叶雍的样貌,比早几日醉酒的时候憔悴了很多,左颊的小酒窝因为消瘦而隐了起来,此刻他紧抿着嘴唇,漆黑的眼眸似有怎么都透不出来的光。
尚和,和以前不一样了。而自己,何尝不是改变了呢?
最终,还是裴定先开口:“尚和,叶家发生了何事?你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憔悴?”
眼前的人,好像被人抽掉了许多精气神一样,让裴定说不出质问与责备。
叶雍摇了摇头,淡淡说道:“我无事,千秋不要担心。”
他说罢,也动手给裴定斟茶,只是避开了裴定的视线,眼神游离近似涣散。——这副样子,可一点都不像没事的样子。
裴定叹了一口气,想了想还是道:“若有难处,可以告诉我的,我毕竟是你师兄。”
王谟收徒极少,除了早已逝去的大弟子周随、二弟子余景舟,还活着的就只有裴定与叶雍而已。
同一师门、年纪相近,这也是裴定与叶雍格外亲厚的原因。
虽则凌云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河东裴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但好歹能出一份力。
叶雍闪过一抹奇异的光芒,默念着“师兄”两个字,仍是道:“千秋多虑了,我一切都好,不必担心。”
闻言,裴定苍白的脸容有了丝淡漠笑意,声音低沉道:“既如此,那么我问你,老师说过不辟战争、怜子爱民,你可还记得?!”
他顿了顿,继续道:“叶家支持出兵北宁,你是否早知道?为何?”
为何叶家会支持出兵北宁?为何叶雍知道而不阻止?
裴定知道一族有一族的族策志向,这些族策志向除了嫡亲子弟,是不能为外人道的,就如裴家“三代不仕”一样,外人是不必知道也不能知道的,但他还是问了。
尚和是老师的弟子,和其他世家子弟是不一样的——他真正想知道的是,为何尚和不阻止叶献,还是阻止了并没有用?
叶雍只是盯着那碧绿的茶水,并没有做出回答。事实上,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茶水模糊映照着叶雍的样子,令他觉得自己分成了两半。
有一半,是王谟的弟子,面如冠玉恒有笑容的少年官员;另一半,则是凌云叶子弟,肩上有重担沉沉压着,必须肩负起家族命运的世家子弟。
这两半似在互相争夺、撕咬,然而他们最终融合在一起,成为了叶家的叶雍。
他终于抬起直视裴定,缓慢而肯定地说道:“我不知,再说,祖父所决定的事,我有什么资格阻止?”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他心底突然感到一阵悲戚,仿佛有什么随之湮灭了。深刻留在他心底的,是数日前的变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