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副刊。
本来周少瑜底下一共设置了三种类似杂志的存在。其一为善怀阁诗集,其二为君子书屋那边主导专给男子看的诗集文章,而第三种,则是事实消息的小报。
不过事实证明,第三类几乎无人问津。若是大事,压根不需要报道,人家大户人家自然早有渠道知晓,若是小事,人家又不感兴趣。说到底还是识字率低,基层百姓识字的没几个,又怎么会买小报。
于是最终夭折。
而第二种,销量也不大,因为请不来什么名望很高的大儒长期做文,上头的文章和诗词全是普通的士子,文人相轻嘛,你又没个高地位,谁也不服谁,不认为比自己强,自然也不觉得人家写的东西哪里值得学习,搞到最后几乎都是文章诗词被选用的书生士子捧场,不然几乎卖不动。
善怀阁诗集却又不一样了。
第一点,周少瑜时不时冒首诗词上去。第一才子的名头还是很好用的,光是这个,就足以倍受人追捧。
第二点,以李清照为首的善怀阁大家已经名声在外,其才学早已获得大众认可。在被一众男子追捧的同时,女子也尽皆视作榜样仰慕不已。
第三点,购买善怀阁诗集的女子多啊,几乎识字和有条件的女子,都会来上一本善怀阁诗集。试想一下,假设若是哪个男子的诗文被善怀阁诗集录用,那可是大大的露脸,闹不好还能成就一段姻缘呢?
至于说你不收男子的诗词?这必须得闹啊,难道周少瑜不是男的?是,没错,周少瑜是幕后东家,也是第一才子,但总不能因此就不是男子了吧,既然如此,为何他可以,我们却不行?
几经商议,周少瑜也最终做了决定,将小报和君子书社的诗集个撤了,然后增加善怀阁诗集的副刊,专门用来收录男子诗词文章,然后还增加了趣味故事。嗯,大抵也就是古代喜闻乐见的才子小姐了,又或者来一些叫人感动的鬼怪故事,总归是要多点什么,而且还是刺激女子去看的那种,不然的话,那和先前君子书社出的诗集有什么区别。
不过这般一来,虽然只是副刊,可也仍旧火了,说到底,还是娱乐太少,扬名的机会也少。能登上善怀阁诗集的副刊,就足以吹嘘一阵了。
总之,善怀阁一宣传,有的是人愿意捐财捐物,只可惜豫州如今战乱,大部分地盘又是乱军所有,而周少瑜所在之地,目前更是属于突厥辖下,是以不少人哪怕想送,也没办法送过去。
那怎么行,他们还向登上诗集扬扬名呢,以表示自己也是仁义之辈,好出去吹嘘一下子,若是不捐,还怎么登?于是呼啦啦的全往巫县拉,一车又一车的,好不壮观。
也得亏早就有所明示,只有巫县善怀阁才算作数,不然肯定又不少为了省事往府城拉的。开玩笑,那可是潭王府的地盘,拉进去还拿得出来?
要知道潭王刚来的时候,可以说大刀阔斧,一副哥有钱的架势,加固了城池不说,还大肆招兵买马,当然了,也不算多,可那都需要不少钱的,尤其是那会刚来,税收还不能指望呢。
可随着时间发展,潭王府明显后继乏力,别的不说,从赈济灾民流民的力度上就能看出,潭王府穷了。不然的话,善怀阁的善名也不会一直这么的稳固。
如果只是府城善怀阁经营赚来的那些钱,虽然不算太少,但还不值得潭王府撕开脸皮开抢,说到底,里头多的是潭州官吏和大富之家的女眷,真要染指,意见肯定不小。
可这种捐赠而来的就不一样了,明抢不可能,潭王府还要脸呢,人家打着为了救助北地百姓的名义弄来的,甚至周少瑜还亲自冒险跑过去了,潭王府若明抢,名声可谓臭大街。但是操作一些,就扣在潭州府城,然后再动动手脚,不就可以调用了?
难道巫县方面还敢派人过来硬要不成?
所以凤姬很糟心,左等右等,没等到周少瑜任何的反应,巫县一切照旧。这就罢了,偏生还眼睁睁的瞅着大把大把的粮食钱财运往巫县,啧,糟心,太糟心了,那可是敌人啊,可偏生还抢不得。
除非潭王府乐意发兵直接去并州,不然就不可能动手明抢,失了天下民心的话,还玩个屁啊。
于是凤姬在心中狠狠的将太后高玉瑶骂了一遍。
为啥?因为她以前赚到的大量钱财都拿去和高玉瑶做交易了呗,不然她一个女儿身,再伪装也伪装不来男的,仔细一检查就能看破,又如何封为潭王?
高玉瑶到是轻松,真东窗事发,直接说是被蒙骗呗,影响不大。相比起来,获得一大笔财物才是实打实的好处,要知道高玉瑶一掌权就大刀阔斧了,而不是抄了数个大臣之后才招兵买马。
问题是那会儿国库也好,内库也罢,早就空的差不多了,高玉瑶又哪来的钱?还不是凤姬那弄的。
只不过这事并无外人知晓,还都以为是如今一直病重在家的高渐申的家底。因为委实太多,直接被人私下安上了一个大贪官的名头,好么,也是冤枉的慌。
视线转移豫州。
火凤娘娘大平女帝起兵六万,从洛阳出发,一路向西目标直指长安。与此同时,萧姽婳帅两万大军立刻从并州南下进入豫州以西。
所经各县各城,纷纷纳头便拜,没办法呀,依靠他们自己,完全没办法挡住那位女伪帝,孙守仁又被打去了,朝廷更是指望不上,或者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顾得上这边。更恼火的是,北边还有个虎视眈眈的突厥。
别说百姓了,就是这些个当官的,整天都战战兢兢,生怕一觉醒来,城外就大兵压境了。
所以萧姽婳的出现,简直再好不过了,赶紧抱大腿啊!
背叛朝廷?不存在的,萧姽婳就是大长公主嘛,而且人家还立誓此生绝不染指皇位,不称女帝,换言之,大梁一直会是大梁,咱们都是大梁的官吏嘛,哪来背叛一说。
如果乱军不来攻,还有点说不过去,因为萧姽婳没名义上的豫州管辖权,可人家打来了,萧姽婳发兵来援,那不就是顺利成章了?至于打跑乱军之后?那就不是咱们这些小人物的事了。
本来周少瑜底下一共设置了三种类似杂志的存在。其一为善怀阁诗集,其二为君子书屋那边主导专给男子看的诗集文章,而第三种,则是事实消息的小报。
不过事实证明,第三类几乎无人问津。若是大事,压根不需要报道,人家大户人家自然早有渠道知晓,若是小事,人家又不感兴趣。说到底还是识字率低,基层百姓识字的没几个,又怎么会买小报。
于是最终夭折。
而第二种,销量也不大,因为请不来什么名望很高的大儒长期做文,上头的文章和诗词全是普通的士子,文人相轻嘛,你又没个高地位,谁也不服谁,不认为比自己强,自然也不觉得人家写的东西哪里值得学习,搞到最后几乎都是文章诗词被选用的书生士子捧场,不然几乎卖不动。
善怀阁诗集却又不一样了。
第一点,周少瑜时不时冒首诗词上去。第一才子的名头还是很好用的,光是这个,就足以倍受人追捧。
第二点,以李清照为首的善怀阁大家已经名声在外,其才学早已获得大众认可。在被一众男子追捧的同时,女子也尽皆视作榜样仰慕不已。
第三点,购买善怀阁诗集的女子多啊,几乎识字和有条件的女子,都会来上一本善怀阁诗集。试想一下,假设若是哪个男子的诗文被善怀阁诗集录用,那可是大大的露脸,闹不好还能成就一段姻缘呢?
至于说你不收男子的诗词?这必须得闹啊,难道周少瑜不是男的?是,没错,周少瑜是幕后东家,也是第一才子,但总不能因此就不是男子了吧,既然如此,为何他可以,我们却不行?
几经商议,周少瑜也最终做了决定,将小报和君子书社的诗集个撤了,然后增加善怀阁诗集的副刊,专门用来收录男子诗词文章,然后还增加了趣味故事。嗯,大抵也就是古代喜闻乐见的才子小姐了,又或者来一些叫人感动的鬼怪故事,总归是要多点什么,而且还是刺激女子去看的那种,不然的话,那和先前君子书社出的诗集有什么区别。
不过这般一来,虽然只是副刊,可也仍旧火了,说到底,还是娱乐太少,扬名的机会也少。能登上善怀阁诗集的副刊,就足以吹嘘一阵了。
总之,善怀阁一宣传,有的是人愿意捐财捐物,只可惜豫州如今战乱,大部分地盘又是乱军所有,而周少瑜所在之地,目前更是属于突厥辖下,是以不少人哪怕想送,也没办法送过去。
那怎么行,他们还向登上诗集扬扬名呢,以表示自己也是仁义之辈,好出去吹嘘一下子,若是不捐,还怎么登?于是呼啦啦的全往巫县拉,一车又一车的,好不壮观。
也得亏早就有所明示,只有巫县善怀阁才算作数,不然肯定又不少为了省事往府城拉的。开玩笑,那可是潭王府的地盘,拉进去还拿得出来?
要知道潭王刚来的时候,可以说大刀阔斧,一副哥有钱的架势,加固了城池不说,还大肆招兵买马,当然了,也不算多,可那都需要不少钱的,尤其是那会刚来,税收还不能指望呢。
可随着时间发展,潭王府明显后继乏力,别的不说,从赈济灾民流民的力度上就能看出,潭王府穷了。不然的话,善怀阁的善名也不会一直这么的稳固。
如果只是府城善怀阁经营赚来的那些钱,虽然不算太少,但还不值得潭王府撕开脸皮开抢,说到底,里头多的是潭州官吏和大富之家的女眷,真要染指,意见肯定不小。
可这种捐赠而来的就不一样了,明抢不可能,潭王府还要脸呢,人家打着为了救助北地百姓的名义弄来的,甚至周少瑜还亲自冒险跑过去了,潭王府若明抢,名声可谓臭大街。但是操作一些,就扣在潭州府城,然后再动动手脚,不就可以调用了?
难道巫县方面还敢派人过来硬要不成?
所以凤姬很糟心,左等右等,没等到周少瑜任何的反应,巫县一切照旧。这就罢了,偏生还眼睁睁的瞅着大把大把的粮食钱财运往巫县,啧,糟心,太糟心了,那可是敌人啊,可偏生还抢不得。
除非潭王府乐意发兵直接去并州,不然就不可能动手明抢,失了天下民心的话,还玩个屁啊。
于是凤姬在心中狠狠的将太后高玉瑶骂了一遍。
为啥?因为她以前赚到的大量钱财都拿去和高玉瑶做交易了呗,不然她一个女儿身,再伪装也伪装不来男的,仔细一检查就能看破,又如何封为潭王?
高玉瑶到是轻松,真东窗事发,直接说是被蒙骗呗,影响不大。相比起来,获得一大笔财物才是实打实的好处,要知道高玉瑶一掌权就大刀阔斧了,而不是抄了数个大臣之后才招兵买马。
问题是那会儿国库也好,内库也罢,早就空的差不多了,高玉瑶又哪来的钱?还不是凤姬那弄的。
只不过这事并无外人知晓,还都以为是如今一直病重在家的高渐申的家底。因为委实太多,直接被人私下安上了一个大贪官的名头,好么,也是冤枉的慌。
视线转移豫州。
火凤娘娘大平女帝起兵六万,从洛阳出发,一路向西目标直指长安。与此同时,萧姽婳帅两万大军立刻从并州南下进入豫州以西。
所经各县各城,纷纷纳头便拜,没办法呀,依靠他们自己,完全没办法挡住那位女伪帝,孙守仁又被打去了,朝廷更是指望不上,或者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顾得上这边。更恼火的是,北边还有个虎视眈眈的突厥。
别说百姓了,就是这些个当官的,整天都战战兢兢,生怕一觉醒来,城外就大兵压境了。
所以萧姽婳的出现,简直再好不过了,赶紧抱大腿啊!
背叛朝廷?不存在的,萧姽婳就是大长公主嘛,而且人家还立誓此生绝不染指皇位,不称女帝,换言之,大梁一直会是大梁,咱们都是大梁的官吏嘛,哪来背叛一说。
如果乱军不来攻,还有点说不过去,因为萧姽婳没名义上的豫州管辖权,可人家打来了,萧姽婳发兵来援,那不就是顺利成章了?至于打跑乱军之后?那就不是咱们这些小人物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