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
白天,我是呆在乔姐家里面过的,主要是逛网上论坛和在家打游戏。而乔姐,除了在家收拾杂务后,就是逛网上商城,购买一些看似精致却并没什么用的东西。
两人除了身体,完全没有交流的话题。
人是需要交流的,心灵的震撼和共鸣,恰是在互相争论或者互相欣赏员取得的,而我,却与之无缘。这让我越来越感到孤独。
当然,晚饭后,是我们唯一有事干的时候。以考察项目的名义出去逛街,算是有个理由,接触外面的世界。但这种接触,却无法与他人进行深度的思想性的碰撞,这让我很不安。
过去贫穷得太久,以为金钱会给我带来无数选择,生活一定会变得精彩。但今天,我算得上是富足,却越来越不安了。
有一天,我上午一个人百无聊赖地逛到一所大学里,看到一群学生在打篮球,他们伙伴似的争吵和调侃,夹杂着一些幸灾乐祸的嘘声,热闹非凡,我觉得,这才是生活。而我,好久没有在一个集体了?好久没有这样放肆地大笑或者叫嚣了?
我想起了二娃。
当年,我们会为了一个不重要的观点争辩,为了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而面红耳赤,为了确定哪个女生长得好看而调侃,这种情形,今天对我来说,就是奢侈。
当你感受到孤独的时候,任何集体的活动,都让你觉得羡慕。
那路边的老头,就是那两个下棋的人,是多么幸福啊。看样子,他们是老相识了,互相打趣着对方年轻时的丑事,还在棋盘上耍赖,这种有一生玩伴的人,该是多么温暖啊。
那边街角,还有几个中年人打台球。那粗糙的桌面,估计有两年没换了吧?那球杆,枪头已经磨损得没枪头了。他们姿势千奇百怪很不标准,但他们乐在其中。他们使用大力击球,根本不考虑白球走位什么的,只是享受球进洞时那“砰”的一声,那感觉,如同中了彩票一样,欢呼起来。
这群中年男人,在破旧的台子上,估计在回忆他们的青春吧,在他们少年时代,正是台球进入中国的时候,那时的时尚,就是靠近西方生活,如同外国人在电视上那样,打台球,就是最便宜的手段。
我记得当年在大学的时候,我第一次喝到了可口可乐,当时我就有一种外国人的感觉,是那么的高大上,不是说口味有多好,只要觉得自己某个方面与外国人一样,就让人兴奋不已。
要说崇洋,中国经历过两个时代。第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一百年了,洋务运动,就是开端。那是外国人把我们吓着了,我们感到生存的危机。
治疗办法,当然得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五千年文明的中华陡然学习外国,肯定是少数人才有能力干的事。那时候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很少的,大部分所谓的大师,不过是贩卖洋知识的二道贩子。
这种少数精英把握的学习趋势,把大众排除在外,垄断了知识传播的内容渠道和手段,这是不能容忍的。于是,造反,打败外国人,就成了中国大多数的理想。
老毛就是打败外国人的代表,至今还有人崇拜他,就是他提供了范本,中国人也可以。在长沙,这个风气是很强大的。
但是,老毛所提供的路径,只是用中国的传统思维来打败外国人,他并不能说明外国人哪里不行。
第二个高潮就是八十年代,当外国的东西铺天盖地进入每个老百姓生活时,老百姓感受到了幸福危机。原来我们所追求的田园牧歌式的传统幸福,是那么的贫乏,而人家,所享受的现代文明,是那么的精彩。
第二个高潮所带来的,就是普通人追随的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如同当年打台球或者喝可乐,都能够给普通人带来兴奋点。
但我们毕竟是中国人,我们内心中还是有点不服气。因为祖宗就在那里。在坟墓里,在典籍里,在语言文字里,在唐诗宋词里,在老头老太太的麻将里,在小孩子的虎头鞋、虎头帽里。
应对办法最极端的,有两个。一是全面追随西方文化,如同当年我的大学老师。尤其是当时的年轻老师,他们往往以英语发音是否正宗,来判定一个学者的学术修养。如果上课时,不貌似随意地来几个英语单词,就显不出他的高大。
作为普通人来说,把电视电影上,西方人的衣饰作为追随的标杆。如果你说某件衣服虽然流行但不是很好看时,别人怼你一句:“这可是巴黎时装周今年的最新款呢”,你马上就理屈词穷,落了下风。
应对办法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动不动就说老祖宗的事,完全拒绝。“唐朝的长安,是世界最发达的都市。”或者说:“李白在的时候,有莎士比亚什么事?”甚至有更极端的:“外国人都是番人、蛮夷,要是回到宋朝,他们吃的东西,怕不要被苏东坡笑死!”
在长沙,还经常有一个说法:“一切帝国主义老都是纸老虎,抗美援朝,他们不是都输了吗?”
这种以古人吓唬今人的办法,虽然在语言上有作用,但听者内心是不服的。毕竟,说这话的人,他孩子要穿耐克球鞋的时候,他找不出任何反驳的理由来。
其实,这些大多数人说话时,只不过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或者愤怒,或者是对自己不满意而已。人的*是无止境的,现实却很硬核。在此情形下,人们难免产生愤怒。王小波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所有愤怒的原因,只不过是不原谅自己的无能。
其实,古代所谓田园牧歌,也只不过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中,并不一定那么美好。即使你认为的美好,也只存在于少数人的生活中。比如我们看诗经时,所见爱情的美好,但大家没有仔细留意过,那里面,姑娘真心喜欢的人,是有排序的。
首位排序的男子,当数君子。这不是个道德概念,是个身份概念。君子在当时,多数是指国君之子,至少是个贵族。或者是官二代或者富二代,有爵位或者财产可以继承,姑娘才会真心喜欢,与你们老百姓所想象的纯洁爱情,关系不大。许多老百姓想象的纯洁爱情,是以为它可以战胜物质贫穷,战胜地位低下,其实是难的。那只不过是姑娘被荷尔蒙和多巴胺冲昏了头脑,暂时被身体冲动和想象迷住了。今后如果你们结了婚,保不齐这美丽的姑娘会变成悍妇怨妇,或者尖刻的卖豆腐的杨二嫂。她们或者还给你伤口上撒盐:“都怪年轻时,我找你,瞎了眼!”
排序第二位的是帅哥,但帅哥如果穷,是并不很亲睐美女的,因为,帅哥唯一的资源是帅,他要将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最佳选择是找富家女。如同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这件事证明了司马相如的慧眼。
排序第三位是军人,因为按当时的制度,军人如同立有军功,是可以赐爵的,也就是说,军人具备成为贵族的潜质。但这个选择风险较大,因为军人突然死亡的潜质也很明显。所以,在诗经中,军人爱情的故事,其基调主要是:悲伤。
那些想像金童玉女的人,可能都有一个外貌的误解,以为是帅哥与美女的组合。其实字面意义已经很明显了,没有金和玉,什么男女,都不可爱。
还有一种田园牧歌的范式,就是陶渊明式。以为可以复制他的所谓快乐,装显自己的高雅。
还是歇歇吧,陶渊明隐居不是因为他隐居生活有多么快乐,而是他不愿意承担更痛苦的事:当官。两害相权取其轻,他还是种田,稍微好受些。
但你以为你当农民种田,就可以学陶渊明了吗?你也想得太简单了。就是他这种不太幸福的状态,也是普通人模拟不了的。
他是典型的豪三代,他祖父是开国元勋。他也算是大名人,至少来拜望他送礼物的人,都是有地位和钱财的人物。更重要的是,他是个地主。
他有二百多亩官田,也就是政府划拨给他的口粮田,这本身就比普通老百姓当时的面积多十倍。他为了自己喝酒的爱好,居然可以把其中的大部分用来种高粱,这样便于酿酒,只用几十亩地,就可以满足他家口用的口粮了。就这收入、这规划,不是普通人能够规划得起的。
即使这样,他也因酒瘾发作,经常出去讨酒喝,这有什么气节?偶尔也讨过饭,这有什么尊严?这种生活有多少幸福可言?亏得后来的文人,总是在美化他的生活。他的珍贵,是他文学艺术和思想境界的珍贵,而他的生活,过得是比较糟糕的。
辞职去种田,甘心当农民,要不是脑子坏了,要不是发誓成为农业科学家或者技术员。
古人没有我们想象中过得那样好,这打破了那些动不动就吹捧先人的盾牌。但是,另一方面,外国人也没我们想象的那样神。
当改开二三十年过去了,到过外国的人越来越多,才发现,世界上根本没有乐土。首先,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叫做外国。
我们发泄不满时,总爱说,外国怎么样怎么样,要知道,缅甸也是外国。其实,我们只是在发泄不满,与另外的国家,没什么关系。
从小学起,我就听过许多的传说,关键是传说的口述者,还是所谓的有知识的老师或者城里人。“欧洲人最讲绅士风度了,中国男人太粗俗。”“人家美国人,解放孩子天性,所以有许多天才”。“民主是个好东西,中国人不配有民主。”
仿佛,真理根本就不远,就在外国那个乐土。
这种说法,辅之以可乐、巧克力而来,仿佛中国人造的商品,包装上没几个英语字母,都显得太土一样,对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杀伤力。
在大学时代,甚至在部队当兵时,许多人喜欢看好莱坞大片,谈论nba明星,仿佛你要是不知识乔丹或者伍兹什么的,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这对我们这些接触流行文化比较慢的农村孩子来说,简直就是阶级的硬伤,基本注定自己在文化中的弱势地位,只配当一个话题的追随者或者听众,根本没有交换话题的资格。
我读过一些诗书,我熟悉古代成语,我能够大段背诵《归去来兮辞》,但有什么用?人家根本没把这当回事。这加重了我们的自卑,因为贫穷,追不上洋玩意的价格,连话题也追不上。
在北京,我遇到许多人,能够精确分辨咖啡产地和味道的区别,并且配以考究的西服,简直优雅得拒绝群众。我知道他并不富裕,但也知道,他这种技能能够征服少女。我曾经很不服气,老想在少女面前揭穿这种人的底细。后来,我想我还是别自讨没趣了,那些少女们,也是那样的人。
我有钱了,毕竟是中国最富裕的少数人之一,但我没有正宗英语的伦敦腔,没有取法国人奇怪的名字,也没有国外大学的师承,所以,还是不要跟那些说英语单词的买办们打交道,始终占不了上风的,除非你是一个美国人。
尽管,我是一个不中断学习的人,还有一些算命的独门秘技,我所了解的历史故事很多,西方的著作也读了不少。按说,自己储备的知识量,并不比他们少。但总是吸引不了听众,因为听众只喜欢外国的东西,我没有这种气质。
可是,我并不反对外国的东西啊。我所犯的错误,在他们看来,是不崇拜外国。我喜欢红酒,这是法国的东西,并且我成了经营它的老手。我喜欢托尔斯泰、米兰昆德拉、克尔凯廓尔,我熟读凯恩斯、弗洛伊德、亚当斯密,但这些并没有什么用。人家只是喜欢一个白皮肤蓝眼睛的人。
所有的努力都注定无用,黄皮肤的我,不愿意当一个二等的人,所以,我不加入他们的圈子,我勉强算得有点人种自尊。
我不相信,五千年的文明,留给我们的只有垃圾;我不相信,祖先给我们的肤色,是让我们自轻自贱的;我不相信,我们努力向上的结果,只是成为地球上低一等的公民。
也许,那些打台球的中年人,那些喝咖啡的年轻人,内心中,也不一定真服气吧。
事情有了变化,今天,我看到一种新的风气,那就是,平视外国人。不要再盲目崇拜某个地方某些人了,在北京教英语的胡同串子,也许只是西方某个混不下去的的人。也许,你送孩子到双语幼儿园,学到的是印度咖喱味的英语。也许,你爱上的那个白皮肤,只不过是个不负责任的花心罗卜。
这里有个奇怪的双重逻辑,姑且叫做认识上的两个凡是。凡是稀有的,都是好东西。凡是外国的,都是珍贵的。这很容易让人掉入一个误区。
外国人哪怕来了一百万,在中国14亿人口中,也是稀有的,难得的,但这一百万,都是好东西吗?外国,总共有差不多两百个国家,而发达国家只有二十几个,比例才占其中十分之一,这概率也太小了,用凡是来认定,有问题。
况且,即使是发达国家来的人,就一定很珍贵吗?他们也中,大部分也只是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出色的东西。
当然,我也占过这种思维的好处。最开始,妍子包装那个酒吧,就是以洋气为包装特点的,还有外国人唱的蓝调,也是利用了国人的两个凡是心理。
但我用这个赚了钱,并不意味着我很舒服。因为自己并不感觉到理所当然。
要按妍子的经历,她比她所留学的美国人,大多数美国人都没有她富裕,她从心底里,是没有崇洋情结的。就像她所说的那样,抽大麻的家伙太多,让人家不起来。毕竟,她只是抽烟喝酒,都觉得自己堕落。
小池只是学习,不管它是国外还是国内,只要是知识,她就搜罗,她只享受这些知识在自己头脑中的组合,杂交出的思想,在语言叙述和交锋中,得到体操般的*。
当你越来越了解,越来越有条件时,崇拜心态没有了,才发现,世界真的没有什么乐土,而快乐,只是你自心的最私密的状态,根本没有比较的可能。
快乐是满足需求后的闲适,还是提起*时的兴奋?这个我说不清楚,但绝对是私人化的东西,这是确定的。
你看那个街边打电话的小姑娘,她的脸上,一直笑着,低声对手机说着什么,那是什么?那就是快乐。
我坚持打游戏,就像乔姐在网上购物一样,需要外界的支撑,才能够感受快乐,这是很不合理的。
其实我在网上,只打一些比较简单的游戏,主要是什么武侠传奇之类的东西,这东西让我很放松,因为熟悉。谁没看过金庸呢?将心思集中在一个事情上,至少可以避免烦恼,按佛教的说法,快乐其实不容易,我们在始终痛苦的人生中,所谓的快乐,只不过是烦恼少一点的状态。将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烦恼就比较少。
当然,有时看论坛,也比较快乐,这种快乐只是有点邪恶而已。混论坛的,普遍智商比较低,看他们打嘴仗,我有一种高等人的优越感,很有意思。前提是,我只看,不参与讨论。
事情正在起变化,是因为信息来源的广泛和沟通的便利。不要装着很老练的样子唬人,也不要给年轻人介绍人生经验。要说今天,对中老年人来说,最大的敌人,莫过于百度了。
知之谓知之,不知百度知。如果你要拿过来人的样子吓唬他们,谨防他们拿起手机查百度百科,你吹牛的知识,就会瞬间显原形。
以前,所谓的知识带给人的红利很大。比如可以装高大上,可以忽悠小年轻,可以当导师,可以骗取别人的信任。但今天不行,它只能让你干成事,失去了吹牛的功能。
而能帮助干事的知识,这大多是理工科知识的天下,而文科生学的东西,无用的多。这是文科失败的时代,他们只剩下抱怨,抱怨的武器是古代或者外国,但今天,也变得不行了。因为,那些都可以在百度上查到,并无稀奇。
在“天涯论坛”中,我倒看见了一段金句,估计说这话的人,肯定是个高手。
“社会的进步关键是靠生产,生产是理工生的事。而文科生,一天总想着分配,所以只能抱怨。”
生产,这个词含义太丰富了。这是马克思立论的基础,也是进步的源泉。当然,它的另一层重要含义,与妇产科有关。我所遇到的三个女人,都没这功能。这是不是,我研究易经的报应?当然,董老师也没有后代,甚至,那个装神弄鬼的断手人,也没有后代。我们搞传统文化的,如果真有点知识可以运用,就与后代无缘了吗?
我想起古代某些传说,说是得到某个秘籍,就会断子绝孙。比如金庸小说里的葵花宝典,欲练此功,必先自宫。或者如司马迁,要作品传世,就无法基因传世。我小时候还听说,有一个充满法术和技巧的《鲁班书》,得到它的法术,也是要断子绝孙的。
但是,我并没有这些法术啊,我的预测水平也比较低,为什么我所遇到的三个女人,都出现这种情况呢?
没享受过和尚和道士的清静,却受到他们一样的结局。我是不是该有点不服?
虽然我对有孩子这事并不怎么上心,但这样的命运对比,却总让我觉得,自己好像有什么宿命。
我也不想预测自己了,因为如果我预测对了,人生变得没意义。如果错了,预测本身无意义。
我只是想活得舒服些,但总有隐隐的烦恼,伴随着我。我在烦恼什么呢?我有钱,有自由,有健康,甚至我还有女人,不止一个。我在烦恼什么呢?
从一般人的眼里看来,我是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是吃饱了撑的,或者如论坛里那些人所说,就是无聊。但是烦恼是真实存在的,就像我的现在。
此时,乔姐过来拍了拍我的肩,她有话要说的样子,仿佛有点不好意思。
白天,我是呆在乔姐家里面过的,主要是逛网上论坛和在家打游戏。而乔姐,除了在家收拾杂务后,就是逛网上商城,购买一些看似精致却并没什么用的东西。
两人除了身体,完全没有交流的话题。
人是需要交流的,心灵的震撼和共鸣,恰是在互相争论或者互相欣赏员取得的,而我,却与之无缘。这让我越来越感到孤独。
当然,晚饭后,是我们唯一有事干的时候。以考察项目的名义出去逛街,算是有个理由,接触外面的世界。但这种接触,却无法与他人进行深度的思想性的碰撞,这让我很不安。
过去贫穷得太久,以为金钱会给我带来无数选择,生活一定会变得精彩。但今天,我算得上是富足,却越来越不安了。
有一天,我上午一个人百无聊赖地逛到一所大学里,看到一群学生在打篮球,他们伙伴似的争吵和调侃,夹杂着一些幸灾乐祸的嘘声,热闹非凡,我觉得,这才是生活。而我,好久没有在一个集体了?好久没有这样放肆地大笑或者叫嚣了?
我想起了二娃。
当年,我们会为了一个不重要的观点争辩,为了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而面红耳赤,为了确定哪个女生长得好看而调侃,这种情形,今天对我来说,就是奢侈。
当你感受到孤独的时候,任何集体的活动,都让你觉得羡慕。
那路边的老头,就是那两个下棋的人,是多么幸福啊。看样子,他们是老相识了,互相打趣着对方年轻时的丑事,还在棋盘上耍赖,这种有一生玩伴的人,该是多么温暖啊。
那边街角,还有几个中年人打台球。那粗糙的桌面,估计有两年没换了吧?那球杆,枪头已经磨损得没枪头了。他们姿势千奇百怪很不标准,但他们乐在其中。他们使用大力击球,根本不考虑白球走位什么的,只是享受球进洞时那“砰”的一声,那感觉,如同中了彩票一样,欢呼起来。
这群中年男人,在破旧的台子上,估计在回忆他们的青春吧,在他们少年时代,正是台球进入中国的时候,那时的时尚,就是靠近西方生活,如同外国人在电视上那样,打台球,就是最便宜的手段。
我记得当年在大学的时候,我第一次喝到了可口可乐,当时我就有一种外国人的感觉,是那么的高大上,不是说口味有多好,只要觉得自己某个方面与外国人一样,就让人兴奋不已。
要说崇洋,中国经历过两个时代。第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一百年了,洋务运动,就是开端。那是外国人把我们吓着了,我们感到生存的危机。
治疗办法,当然得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五千年文明的中华陡然学习外国,肯定是少数人才有能力干的事。那时候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很少的,大部分所谓的大师,不过是贩卖洋知识的二道贩子。
这种少数精英把握的学习趋势,把大众排除在外,垄断了知识传播的内容渠道和手段,这是不能容忍的。于是,造反,打败外国人,就成了中国大多数的理想。
老毛就是打败外国人的代表,至今还有人崇拜他,就是他提供了范本,中国人也可以。在长沙,这个风气是很强大的。
但是,老毛所提供的路径,只是用中国的传统思维来打败外国人,他并不能说明外国人哪里不行。
第二个高潮就是八十年代,当外国的东西铺天盖地进入每个老百姓生活时,老百姓感受到了幸福危机。原来我们所追求的田园牧歌式的传统幸福,是那么的贫乏,而人家,所享受的现代文明,是那么的精彩。
第二个高潮所带来的,就是普通人追随的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如同当年打台球或者喝可乐,都能够给普通人带来兴奋点。
但我们毕竟是中国人,我们内心中还是有点不服气。因为祖宗就在那里。在坟墓里,在典籍里,在语言文字里,在唐诗宋词里,在老头老太太的麻将里,在小孩子的虎头鞋、虎头帽里。
应对办法最极端的,有两个。一是全面追随西方文化,如同当年我的大学老师。尤其是当时的年轻老师,他们往往以英语发音是否正宗,来判定一个学者的学术修养。如果上课时,不貌似随意地来几个英语单词,就显不出他的高大。
作为普通人来说,把电视电影上,西方人的衣饰作为追随的标杆。如果你说某件衣服虽然流行但不是很好看时,别人怼你一句:“这可是巴黎时装周今年的最新款呢”,你马上就理屈词穷,落了下风。
应对办法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动不动就说老祖宗的事,完全拒绝。“唐朝的长安,是世界最发达的都市。”或者说:“李白在的时候,有莎士比亚什么事?”甚至有更极端的:“外国人都是番人、蛮夷,要是回到宋朝,他们吃的东西,怕不要被苏东坡笑死!”
在长沙,还经常有一个说法:“一切帝国主义老都是纸老虎,抗美援朝,他们不是都输了吗?”
这种以古人吓唬今人的办法,虽然在语言上有作用,但听者内心是不服的。毕竟,说这话的人,他孩子要穿耐克球鞋的时候,他找不出任何反驳的理由来。
其实,这些大多数人说话时,只不过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或者愤怒,或者是对自己不满意而已。人的*是无止境的,现实却很硬核。在此情形下,人们难免产生愤怒。王小波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所有愤怒的原因,只不过是不原谅自己的无能。
其实,古代所谓田园牧歌,也只不过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中,并不一定那么美好。即使你认为的美好,也只存在于少数人的生活中。比如我们看诗经时,所见爱情的美好,但大家没有仔细留意过,那里面,姑娘真心喜欢的人,是有排序的。
首位排序的男子,当数君子。这不是个道德概念,是个身份概念。君子在当时,多数是指国君之子,至少是个贵族。或者是官二代或者富二代,有爵位或者财产可以继承,姑娘才会真心喜欢,与你们老百姓所想象的纯洁爱情,关系不大。许多老百姓想象的纯洁爱情,是以为它可以战胜物质贫穷,战胜地位低下,其实是难的。那只不过是姑娘被荷尔蒙和多巴胺冲昏了头脑,暂时被身体冲动和想象迷住了。今后如果你们结了婚,保不齐这美丽的姑娘会变成悍妇怨妇,或者尖刻的卖豆腐的杨二嫂。她们或者还给你伤口上撒盐:“都怪年轻时,我找你,瞎了眼!”
排序第二位的是帅哥,但帅哥如果穷,是并不很亲睐美女的,因为,帅哥唯一的资源是帅,他要将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最佳选择是找富家女。如同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这件事证明了司马相如的慧眼。
排序第三位是军人,因为按当时的制度,军人如同立有军功,是可以赐爵的,也就是说,军人具备成为贵族的潜质。但这个选择风险较大,因为军人突然死亡的潜质也很明显。所以,在诗经中,军人爱情的故事,其基调主要是:悲伤。
那些想像金童玉女的人,可能都有一个外貌的误解,以为是帅哥与美女的组合。其实字面意义已经很明显了,没有金和玉,什么男女,都不可爱。
还有一种田园牧歌的范式,就是陶渊明式。以为可以复制他的所谓快乐,装显自己的高雅。
还是歇歇吧,陶渊明隐居不是因为他隐居生活有多么快乐,而是他不愿意承担更痛苦的事:当官。两害相权取其轻,他还是种田,稍微好受些。
但你以为你当农民种田,就可以学陶渊明了吗?你也想得太简单了。就是他这种不太幸福的状态,也是普通人模拟不了的。
他是典型的豪三代,他祖父是开国元勋。他也算是大名人,至少来拜望他送礼物的人,都是有地位和钱财的人物。更重要的是,他是个地主。
他有二百多亩官田,也就是政府划拨给他的口粮田,这本身就比普通老百姓当时的面积多十倍。他为了自己喝酒的爱好,居然可以把其中的大部分用来种高粱,这样便于酿酒,只用几十亩地,就可以满足他家口用的口粮了。就这收入、这规划,不是普通人能够规划得起的。
即使这样,他也因酒瘾发作,经常出去讨酒喝,这有什么气节?偶尔也讨过饭,这有什么尊严?这种生活有多少幸福可言?亏得后来的文人,总是在美化他的生活。他的珍贵,是他文学艺术和思想境界的珍贵,而他的生活,过得是比较糟糕的。
辞职去种田,甘心当农民,要不是脑子坏了,要不是发誓成为农业科学家或者技术员。
古人没有我们想象中过得那样好,这打破了那些动不动就吹捧先人的盾牌。但是,另一方面,外国人也没我们想象的那样神。
当改开二三十年过去了,到过外国的人越来越多,才发现,世界上根本没有乐土。首先,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叫做外国。
我们发泄不满时,总爱说,外国怎么样怎么样,要知道,缅甸也是外国。其实,我们只是在发泄不满,与另外的国家,没什么关系。
从小学起,我就听过许多的传说,关键是传说的口述者,还是所谓的有知识的老师或者城里人。“欧洲人最讲绅士风度了,中国男人太粗俗。”“人家美国人,解放孩子天性,所以有许多天才”。“民主是个好东西,中国人不配有民主。”
仿佛,真理根本就不远,就在外国那个乐土。
这种说法,辅之以可乐、巧克力而来,仿佛中国人造的商品,包装上没几个英语字母,都显得太土一样,对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杀伤力。
在大学时代,甚至在部队当兵时,许多人喜欢看好莱坞大片,谈论nba明星,仿佛你要是不知识乔丹或者伍兹什么的,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这对我们这些接触流行文化比较慢的农村孩子来说,简直就是阶级的硬伤,基本注定自己在文化中的弱势地位,只配当一个话题的追随者或者听众,根本没有交换话题的资格。
我读过一些诗书,我熟悉古代成语,我能够大段背诵《归去来兮辞》,但有什么用?人家根本没把这当回事。这加重了我们的自卑,因为贫穷,追不上洋玩意的价格,连话题也追不上。
在北京,我遇到许多人,能够精确分辨咖啡产地和味道的区别,并且配以考究的西服,简直优雅得拒绝群众。我知道他并不富裕,但也知道,他这种技能能够征服少女。我曾经很不服气,老想在少女面前揭穿这种人的底细。后来,我想我还是别自讨没趣了,那些少女们,也是那样的人。
我有钱了,毕竟是中国最富裕的少数人之一,但我没有正宗英语的伦敦腔,没有取法国人奇怪的名字,也没有国外大学的师承,所以,还是不要跟那些说英语单词的买办们打交道,始终占不了上风的,除非你是一个美国人。
尽管,我是一个不中断学习的人,还有一些算命的独门秘技,我所了解的历史故事很多,西方的著作也读了不少。按说,自己储备的知识量,并不比他们少。但总是吸引不了听众,因为听众只喜欢外国的东西,我没有这种气质。
可是,我并不反对外国的东西啊。我所犯的错误,在他们看来,是不崇拜外国。我喜欢红酒,这是法国的东西,并且我成了经营它的老手。我喜欢托尔斯泰、米兰昆德拉、克尔凯廓尔,我熟读凯恩斯、弗洛伊德、亚当斯密,但这些并没有什么用。人家只是喜欢一个白皮肤蓝眼睛的人。
所有的努力都注定无用,黄皮肤的我,不愿意当一个二等的人,所以,我不加入他们的圈子,我勉强算得有点人种自尊。
我不相信,五千年的文明,留给我们的只有垃圾;我不相信,祖先给我们的肤色,是让我们自轻自贱的;我不相信,我们努力向上的结果,只是成为地球上低一等的公民。
也许,那些打台球的中年人,那些喝咖啡的年轻人,内心中,也不一定真服气吧。
事情有了变化,今天,我看到一种新的风气,那就是,平视外国人。不要再盲目崇拜某个地方某些人了,在北京教英语的胡同串子,也许只是西方某个混不下去的的人。也许,你送孩子到双语幼儿园,学到的是印度咖喱味的英语。也许,你爱上的那个白皮肤,只不过是个不负责任的花心罗卜。
这里有个奇怪的双重逻辑,姑且叫做认识上的两个凡是。凡是稀有的,都是好东西。凡是外国的,都是珍贵的。这很容易让人掉入一个误区。
外国人哪怕来了一百万,在中国14亿人口中,也是稀有的,难得的,但这一百万,都是好东西吗?外国,总共有差不多两百个国家,而发达国家只有二十几个,比例才占其中十分之一,这概率也太小了,用凡是来认定,有问题。
况且,即使是发达国家来的人,就一定很珍贵吗?他们也中,大部分也只是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出色的东西。
当然,我也占过这种思维的好处。最开始,妍子包装那个酒吧,就是以洋气为包装特点的,还有外国人唱的蓝调,也是利用了国人的两个凡是心理。
但我用这个赚了钱,并不意味着我很舒服。因为自己并不感觉到理所当然。
要按妍子的经历,她比她所留学的美国人,大多数美国人都没有她富裕,她从心底里,是没有崇洋情结的。就像她所说的那样,抽大麻的家伙太多,让人家不起来。毕竟,她只是抽烟喝酒,都觉得自己堕落。
小池只是学习,不管它是国外还是国内,只要是知识,她就搜罗,她只享受这些知识在自己头脑中的组合,杂交出的思想,在语言叙述和交锋中,得到体操般的*。
当你越来越了解,越来越有条件时,崇拜心态没有了,才发现,世界真的没有什么乐土,而快乐,只是你自心的最私密的状态,根本没有比较的可能。
快乐是满足需求后的闲适,还是提起*时的兴奋?这个我说不清楚,但绝对是私人化的东西,这是确定的。
你看那个街边打电话的小姑娘,她的脸上,一直笑着,低声对手机说着什么,那是什么?那就是快乐。
我坚持打游戏,就像乔姐在网上购物一样,需要外界的支撑,才能够感受快乐,这是很不合理的。
其实我在网上,只打一些比较简单的游戏,主要是什么武侠传奇之类的东西,这东西让我很放松,因为熟悉。谁没看过金庸呢?将心思集中在一个事情上,至少可以避免烦恼,按佛教的说法,快乐其实不容易,我们在始终痛苦的人生中,所谓的快乐,只不过是烦恼少一点的状态。将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烦恼就比较少。
当然,有时看论坛,也比较快乐,这种快乐只是有点邪恶而已。混论坛的,普遍智商比较低,看他们打嘴仗,我有一种高等人的优越感,很有意思。前提是,我只看,不参与讨论。
事情正在起变化,是因为信息来源的广泛和沟通的便利。不要装着很老练的样子唬人,也不要给年轻人介绍人生经验。要说今天,对中老年人来说,最大的敌人,莫过于百度了。
知之谓知之,不知百度知。如果你要拿过来人的样子吓唬他们,谨防他们拿起手机查百度百科,你吹牛的知识,就会瞬间显原形。
以前,所谓的知识带给人的红利很大。比如可以装高大上,可以忽悠小年轻,可以当导师,可以骗取别人的信任。但今天不行,它只能让你干成事,失去了吹牛的功能。
而能帮助干事的知识,这大多是理工科知识的天下,而文科生学的东西,无用的多。这是文科失败的时代,他们只剩下抱怨,抱怨的武器是古代或者外国,但今天,也变得不行了。因为,那些都可以在百度上查到,并无稀奇。
在“天涯论坛”中,我倒看见了一段金句,估计说这话的人,肯定是个高手。
“社会的进步关键是靠生产,生产是理工生的事。而文科生,一天总想着分配,所以只能抱怨。”
生产,这个词含义太丰富了。这是马克思立论的基础,也是进步的源泉。当然,它的另一层重要含义,与妇产科有关。我所遇到的三个女人,都没这功能。这是不是,我研究易经的报应?当然,董老师也没有后代,甚至,那个装神弄鬼的断手人,也没有后代。我们搞传统文化的,如果真有点知识可以运用,就与后代无缘了吗?
我想起古代某些传说,说是得到某个秘籍,就会断子绝孙。比如金庸小说里的葵花宝典,欲练此功,必先自宫。或者如司马迁,要作品传世,就无法基因传世。我小时候还听说,有一个充满法术和技巧的《鲁班书》,得到它的法术,也是要断子绝孙的。
但是,我并没有这些法术啊,我的预测水平也比较低,为什么我所遇到的三个女人,都出现这种情况呢?
没享受过和尚和道士的清静,却受到他们一样的结局。我是不是该有点不服?
虽然我对有孩子这事并不怎么上心,但这样的命运对比,却总让我觉得,自己好像有什么宿命。
我也不想预测自己了,因为如果我预测对了,人生变得没意义。如果错了,预测本身无意义。
我只是想活得舒服些,但总有隐隐的烦恼,伴随着我。我在烦恼什么呢?我有钱,有自由,有健康,甚至我还有女人,不止一个。我在烦恼什么呢?
从一般人的眼里看来,我是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是吃饱了撑的,或者如论坛里那些人所说,就是无聊。但是烦恼是真实存在的,就像我的现在。
此时,乔姐过来拍了拍我的肩,她有话要说的样子,仿佛有点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