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
“庄哥,究竟老雷说的山神是否存在,我不敢肯定,但迷信这事,也不能轻易否定,对不对?”
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最牢靠的办法是存而不论。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采用这个办法。
“李茅算是个聪明人吧?其实,我觉得他原来也有点迷信色彩。”
哟,有内容。李茅这小子,原来有不光彩历史啊。我兴趣明显,小苟就讲得开心。
“他读中学的时候,喜欢看一个杂志,叫《外星人探索》,其实,我觉得那也算一种深信,而且是一种更没谱的迷信。如果信鬼神大家毕竟信了几千年,信外星人,恐怕只有几十年时间,更没道理。”
我有点失望,原来小苟说的是这个。那只是好奇心驱使下,小男孩的一种探索心态,没必要扣上一顶迷信的帽子。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同宿舍的人,都比我家庭条件好,有些见识,我听都没听说过。比如什么动画片情节啦、某游戏技巧啦,这些,我插不上嘴,有一种自卑感。这也是我至今,在大学同学中,没能与任何一个人保持长久友谊的一个原因。
道不同不相为谋,门不当户不对,这两句话,我在大学那宿舍里,就感受清楚了。
但他们除了谈论玩耍以外,同学们讨论的话题中,还经常涉及两个东西:外星人和兵器知识。他们在中学时代,有的订了杂志,有的看了相关书籍,反正,都有这方面的爱好。
至于男孩子喜欢与战争有关的东西,那是天性。在长期的人类进化中,男人因其力量特点,长期担负着战争和狩猎的任务,男人喜欢军事,仿佛是天生的。
当然,他们有条件买画报和杂志,谈论看似高端的兵器。我们农村小孩子,比如我和二娃们,只能从事实战。相互打斗或摔跤,也算是小型的战争演练。
在大学的图书馆,我也看过几期《外星人探索》,虽然刚才始有点兴趣,但看着看着,对所谓目击事件进行分析后,总觉得有点言过其实。把猜测当结论,这事应该是文人干的,不是科学家应有的态度。
我说到:“也许李茅当时只是好奇心重而已,算不上是迷信色彩。但是,总幻想外星人的事件,确实与迷信有共同之处。”
“他看过的书,我都可以看。”小苟说到:“反正,每周我都要到李老师家里面去,也翻了翻。当年,李茅家条件比我好,他成绩也比我好,所以,平时对他有些不服气。所以,在对待他的爱好上,我有一种鸡蛋挑骨头的怀疑精神,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嫉妒。”
够诚实!小苟这话,证明了,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你只是被竞争扭曲了怀疑对象。李茅怀疑的是外星人是否存在,你怀疑的是李茅的爱好是否正确。没怀疑就没思考,没思考就没进步。”
我得鼓励他的怀疑思想,并且打消他自我谴责的顾虑。
“他的好奇心,有时有点疯狂。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将想法付诸实践,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毕竟我是参与者,亲眼看见过他的疯狂。”
有意思,我鼓励他继续说下去。我是不是有点八卦?
“李老师不是老师嘛,他儿子李茅,当然在学校就比较自由。他有一天要我配合他,搞一个大工程,问我敢不敢。我有什么不敢的?他第一名敢做,我就敢做,反正出了事,有李老师兜着。”
“我们到物理教研室,趁老师们吃中午饭不在时,偷走了光学课用作教材的几块透镜。偷东西是他的事,望风是我的事,没想到,这事居然很顺利。我们那学校,穷得很,老师的办公室和柜子,平时都没上锁的习惯。至于透镜放在哪里的,李茅早几天就侦察好了。”
我问到:“要是老师回来发现透镜没有了,不找吗?”
“李茅跟我分析过了,不会。光学课,关于焦点焦距、关于正像反像实像虚像的课,全校已经上完了,离期末复习还早,老师不会用到它们。再说,我们只是借用,过一段时间又还回去,没事的。”
“那你们准备怎么使用它呢?”
“目的和操作都是李茅安排的。我们准备做一个望远镜,需要透镜两块,配合着使用,当然还得找个口径适合的竹筒什么的,将它们装在一条直线的通道里。我问李茅为什么这么迫切,李茅说过几天是个什么日子,据说最容易出现外星人的现象,要找一个无月的星夜来观察,还得万里无云。”
原来是天文观察,这设备,也太粗陋了。
“李茅认为,要达到这个日子,本来就十几年才有一回,况且无月无云的要求,也就那一天合适,所以机会难得,他要试一把。”
“最终结果怎么样?”
“当然失败了。你想两透镜的焦距必须对准在一个精确的点,在竹筒内必须让它们平行且在一条直线上,更重要的是,这一番操作下来,要么是透镜发生了偏移,要么是镜子被手弄脏。更何况,我们观察的那天,天上还有云。”
失败的动手实验,人类早期探索的模式,总在新的时代年轻人身上,一次又一次重复发生。
“更要命的是,我们为此付出了代价,却在科学之外。”小苟一边笑一边讲:“那天晚上,我们拿出自以为装好的望远镜到李茅家的后山上,观察星空。本来是趁着李老师他们睡着了才溜出门的。反正我经常在他家睡,也习惯了。”
我意识到,李茅是多么幸运啊。他跟小苟的关系,如同我跟二娃的关系一样,一生有这样的发小,一同成长并保持友谊,是人生最难得的事了。
“我们当时是这样想的,即使李老师发现我们不在屋,一时半会也找不见我们。我们在后山树林里,也没光线,他是找不到我们的。于是,我们开始观察调试,李茅仿佛在等待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充满了兴奋。”
“那后来呢?”
“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吧,我们调试的工作在反复中失败,正焦头烂额时,背后响起了李老师威严的声音,差点吓得我俩大小便失禁。”
这就夸张了。不过,夸张点也好,有趣味。我问到:“不是说不好找吗,你们隐蔽得这好,李老师怎么找到的?”
“要怪就怪蚊子。那大夏天的,树林里蚊子真不客气,隔着衣服都叮人。我们随意就拍,就打,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该有多么迷人?李老师是听着这声音,把我们找到了。”
毕竟是小孩子,还是图样图森破了。
“失败的科学观察,引来了道德惩罚。因为,这透镜是我们偷来的,学校的公共财产,当然得受处罚了。那一天晚上,我们俩罚站,不准坐下,靠墙站立,听李老师讲圣贤,讲道德。”
我笑到:“这总比打你们一顿要强吧?”
“还不如打一顿,当时痛一下,过后就解放了。你知道,他讲一段,就要我们当场谈感想,这思想的折磨,比啥不厉害?从那以后,算是怕了,李茅也对这外星人的事,只敢空想,不敢有所行动了。”
学生最怕考试,这种思想上的拷问,是最难受的。更何况,漫长的夜晚,昏昏欲睡的年青人,要谨慎应对老者的问题,生怕激怒对方,这种胆颤心惊的感觉,确实不好受。
我们拷问自己时,当最不喜欢的话题来临,我们可以按心理保护的原则,回避或者跳过。但他们做了错事,面对最尊敬最威严的拷问,肯定如同炼狱一般。
“庄哥,当李茅还在思想上沉迷于外星人的时候,我却在找他的思想毛病。我也总结了,迷信外星人的存在,与迷信鬼神,其实有相当多的共同点。”
所谓探索外星人的存在,一般来讲是科学家的事。如果把它跟迷信鬼神相联系,是不是有点牵强。
“第一,动机相同。凡是人们理解不了,或者现在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你可以推给鬼神,也可以推给外星人,对不对?”
小苟这一问,确实很关键。不管是鬼神还是外星人,都是人们解释未知世界的一个办法。面对未知,反正我给了个答案,至于信不信,那是你的事。
“第二,无法验证。所有关于鬼神或者外星人的事,都无法验证,因为人们抓不住它们,没有实证。既不能证明是对的,也不能证明是错的,对不对?”
当然,无法证伪的东西,就没逻辑,就没有科学精神。
“第三,全凭想象。比如,有人声称,百慕大三角洲的海难和空难,是因为外星人造成的。但你也可以说是妖怪造成的。为什么呢?因为成因和结果组成不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中间缺失的部分,全凭人们的推测和想象,对不对?”
他所说的三个共同点,我都承认。按这个思路来考虑,相信外星人的存在与相信鬼神的存在,都属于迷信。
小苟说到:“既然李茅无法排除外星人的存在,那么,我怎么能够轻易排除鬼神的存在呢?”
是啊,无法证伪的东西,是无法排除的。但到这里,我发现了小苟思维中的倾向。比如遇到这种问题,我会这样想。假如我无法证明鬼神的存在,我就当他不存在。但小苟的逻辑是这样的,既然无法证明鬼神不存在,那他就当鬼神存在。
以上两种推断都不全对,也没全错。
这是一个伟大的问题,历代思想家都有自己的偏好。孔子本人在这个问题面前,也体现出比较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他仿佛不承认鬼神的存在:子不语怪力乱神。另一方面,他又仿佛承认:祭神如神在。
想到这里,没法深入下去。小苟的问题打断了我:“庄哥,究竟哪种推断是可取的呢?”
“这是个好问题”我首先肯定小苟的追索之心,然后说到:“如果拒绝假设,就当外星人或者鬼神不存在,那么,人类就会满足于已知的世界,固步自封,人类探索的进步就没有了。如果过去相信外星人或者鬼神存在,就容易坠入迷信的深渊,胡乱解释世界”
“但是,话分两头说。从两个思路有利的方面来看,也很明显。不相信的人,靠谱,避免了人类的盲目。相信的人,进步,总是在探索未知的领域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揭开了一个又一个未知之迷。要说,最开始的科学想法,也算是没经证实迷信,只不过,科学家用实验证明了它而已。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最开始的公式,只是他头脑中没经验证的一个数学推算结果,但几十年后,经过那次月食事件,才得到证实了。”
这个说法让小苟兴奋,因为他虽然有点迷信倾向,但科学训练的自省习惯,总会让他心有不安。经我这一说,他仿佛看到了迷信的积极意义,也对自己的想法多了一种安慰。
“庄哥,照这样看来,许多科学,是从迷信开始的?”
“准确地说,是从探索开始的。最开始的经历,总有点迷信的色彩。比如爱迪生试验灯泡的材料,他原来认为的九十九种材料,最开始试验的时候,莫不是抱着这恐怕是对的的想法,这就是迷信。只不过用试验排除了,最后试验到钨丝,才算正确,这才算是对了。但迷信与科学,还是根本不同的。”
“有什么不同呢?”
“虽然在初始阶段,都是从猜测出发,得到一个结论。但科学结论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经得起反复证伪。迷信将一种推测当成当然的结论,无法证伪,这就是根本区别。当然,起点时有相同的地方,这倒没错。”
“庄哥,我还有一点体会,就是对好奇心的理解。我记得我们学校曾经来过一个外国科学家,开讲座,他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毕竟名校毕业,他能够在大学时,听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讲座,而我在大学时,差点被传销的讲师骗走。
“当他回答,是什么促使他对科学研究保持如此巨大的热情时,他回答:好奇心。单纯的好奇心,他说,据他了解,大多数科学家,在貌似枯燥的探索中,支撑他们继续的动力,最原始的心理驱动,就是好奇心。那么,庄哥,好奇心,也算是人类天性吗?”
我点点头:“如果天性是漫长进化而来的话,好奇心,是人类进步和探索的最大心理动力。”
“它为什么产生呢?”
“其实很简单,趋利避害的实践中,人们总是要寻找办法。如果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该如何理解,如何选择。这种思维发达的产物,好奇心就成了人类的习惯。不要说原始人类的好奇心了,就是我们现代人,也看得出来。它是进化带来的产品,也深刻印入了我们的心理和行为。”
我继续说到:“比如小孩子,他喜欢探索,从到处看到到处爬,总爱尝试去不同的地方,拿不同的物品,这就是好奇心。在一个人智力发展最关键的零到三岁,这种经常犯错误的探索,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种好奇心,会产生破坏力,比如打翻了盘子、摔了个跟头,但正是这旺盛的好奇心,驱使他不停地探索。让他将这种破坏力转化为创造力,他的智力水平才得以飞速进步,这就是好奇心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说到这里,小苟兴奋地谈起了他儿子的事,最烦最讨嫌的时候,连家里的狗都嫌他,因为精力太旺盛,破坏性太强了。
“庄哥,你这个破坏性表现了创造性,让我太好受了。我那儿子,就是烦,特别是两三岁时,到处跑,人都跟不上他的节奏。”
我笑到:“还有你烦的时候,六到九,烦死狗。那时,他的情商正在发展,精力更旺盛些,你要作好心理准备。”
“在此,我高度同情小学老师。”小苟一本正经地说到。
我不得不打击他一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好奇心的来源,更多是恐惧感。”
小苟睁大了眼睛,问到:“为什么?”
“从心理学的道理来讲,希望和恐惧,才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动力。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才造成了好奇心的发达,这是正面的影响。负面的影响是:让人迷信。我们对外太空世界的未知,让我们在证据不充分的条件下,相信外星人。我们对死亡未知,给我们带来的恐惧更大,也这让人们更容易相信鬼神。”
小苟坚持问到:“照你这样说,相信鬼神是不对的了?”
“不是不对,我不作价值判断,我只说存在的东西。法国哲学家萨特有一句名言:存在先于本质。鬼神崇拜是存在的,先不要管它对不对。”
“庄哥,外国哲学你也了解?”这估计是小苟没想到的,他估计更多把我看成研究传统文化的新学究。
我从谈话一开始,就预设了一个目的。我想了解小苟的思想倾向,或者说,他如此相信鬼神的存在,是他亲身经历的独立事件造成的,还是因为情绪及心理的干扰,混淆了记忆。
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抛开感情的因素不说,抛开心理自我保护的机制不说,单纯从记忆本身,也是不可靠的。
我们总能留下记忆深刻的独立事件,并在回忆中对它加工整理,企图得出一个连续的整体的结论。关于记忆与回忆的区别,散见于各大心理学著作。最直观的作品,还是我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曾经男人的三少女》。
鉴于小苟对西方心理学与哲学的不熟悉,以及他对我的信任,这种测试就比较容易得出准确的结果。
所有心理测试,都得在对方没有心理防备时才比较有效。如何去除对象的防备心理,要么是不懂,要么是信任。
这一套在学术界也非常流行,是教授或传销讲师们常玩的把戏。比如小苏就在用这一套,居然成了中学中差生的偶像。
要让对方有一种自己不懂而只有你懂的感觉,就得乱用生僻名词来吓唬。单纯造词工程量比较大,常见的方法是借词,乱用外国名词吓唬中国老乡,也在心理上起这个作用。当然还包括乱用古代名言,或者编造外国故事,借用古老传说等。
要让对方信任你,就得在小的地方,摆出与对方的同理心,让他感觉到,你跟他是站在一边的。
比如传销中,亲热地叫老头老太太为爸为妈。比如利用大家喜欢发财的心理,夸大一夜暴富的可能。
我把这一套用在小苟身上,是不是有点卑鄙?
当然,我动机是好的,是为了理清他的认识,并且,我并不指望,能在他身上收获名誉钱财等东西。
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这两个目的,也算对自我能力的测试。
我问道:“小苟,你认为,相信鬼神与不相信鬼神,哪个更好些?”
小苟想了想,说到:“我觉得,相信鬼神要好些。”
“为什么?”
“因为如果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人生恐怕是没有希望的。我们不禁要问:我为什么活?”
是的,这个回答非常正确。爱因斯坦在回答上教堂的问题时也这样说:我要给灵魂找个家。科学解决不了灵魂与价值问题,而宗教至少给了个答案。
从这个回答来看,小苟是个真诚的人,至少在我面前。
我们相信鬼神,并不是因为多少确切的证据和严密的推理,是因为我们愿意相信它。
紧接着,我又问了第二个问题:“人有命运的趋势性吗?这个问题比较绕,我直接好了。你愿意相信算命,还是不愿意相信?”
还是思索良久,他答到:“我愿意相信。”
“为什么?”
“至少我可以提前知道答案,就没有未知的恐惧了。”
“这两个愿意相信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矛盾,你察觉了吗?”
“什么?”他明显表现出吃惊。
我知道,我下一步方向已经有谱了。
“庄哥,究竟老雷说的山神是否存在,我不敢肯定,但迷信这事,也不能轻易否定,对不对?”
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最牢靠的办法是存而不论。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采用这个办法。
“李茅算是个聪明人吧?其实,我觉得他原来也有点迷信色彩。”
哟,有内容。李茅这小子,原来有不光彩历史啊。我兴趣明显,小苟就讲得开心。
“他读中学的时候,喜欢看一个杂志,叫《外星人探索》,其实,我觉得那也算一种深信,而且是一种更没谱的迷信。如果信鬼神大家毕竟信了几千年,信外星人,恐怕只有几十年时间,更没道理。”
我有点失望,原来小苟说的是这个。那只是好奇心驱使下,小男孩的一种探索心态,没必要扣上一顶迷信的帽子。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同宿舍的人,都比我家庭条件好,有些见识,我听都没听说过。比如什么动画片情节啦、某游戏技巧啦,这些,我插不上嘴,有一种自卑感。这也是我至今,在大学同学中,没能与任何一个人保持长久友谊的一个原因。
道不同不相为谋,门不当户不对,这两句话,我在大学那宿舍里,就感受清楚了。
但他们除了谈论玩耍以外,同学们讨论的话题中,还经常涉及两个东西:外星人和兵器知识。他们在中学时代,有的订了杂志,有的看了相关书籍,反正,都有这方面的爱好。
至于男孩子喜欢与战争有关的东西,那是天性。在长期的人类进化中,男人因其力量特点,长期担负着战争和狩猎的任务,男人喜欢军事,仿佛是天生的。
当然,他们有条件买画报和杂志,谈论看似高端的兵器。我们农村小孩子,比如我和二娃们,只能从事实战。相互打斗或摔跤,也算是小型的战争演练。
在大学的图书馆,我也看过几期《外星人探索》,虽然刚才始有点兴趣,但看着看着,对所谓目击事件进行分析后,总觉得有点言过其实。把猜测当结论,这事应该是文人干的,不是科学家应有的态度。
我说到:“也许李茅当时只是好奇心重而已,算不上是迷信色彩。但是,总幻想外星人的事件,确实与迷信有共同之处。”
“他看过的书,我都可以看。”小苟说到:“反正,每周我都要到李老师家里面去,也翻了翻。当年,李茅家条件比我好,他成绩也比我好,所以,平时对他有些不服气。所以,在对待他的爱好上,我有一种鸡蛋挑骨头的怀疑精神,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嫉妒。”
够诚实!小苟这话,证明了,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你只是被竞争扭曲了怀疑对象。李茅怀疑的是外星人是否存在,你怀疑的是李茅的爱好是否正确。没怀疑就没思考,没思考就没进步。”
我得鼓励他的怀疑思想,并且打消他自我谴责的顾虑。
“他的好奇心,有时有点疯狂。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将想法付诸实践,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毕竟我是参与者,亲眼看见过他的疯狂。”
有意思,我鼓励他继续说下去。我是不是有点八卦?
“李老师不是老师嘛,他儿子李茅,当然在学校就比较自由。他有一天要我配合他,搞一个大工程,问我敢不敢。我有什么不敢的?他第一名敢做,我就敢做,反正出了事,有李老师兜着。”
“我们到物理教研室,趁老师们吃中午饭不在时,偷走了光学课用作教材的几块透镜。偷东西是他的事,望风是我的事,没想到,这事居然很顺利。我们那学校,穷得很,老师的办公室和柜子,平时都没上锁的习惯。至于透镜放在哪里的,李茅早几天就侦察好了。”
我问到:“要是老师回来发现透镜没有了,不找吗?”
“李茅跟我分析过了,不会。光学课,关于焦点焦距、关于正像反像实像虚像的课,全校已经上完了,离期末复习还早,老师不会用到它们。再说,我们只是借用,过一段时间又还回去,没事的。”
“那你们准备怎么使用它呢?”
“目的和操作都是李茅安排的。我们准备做一个望远镜,需要透镜两块,配合着使用,当然还得找个口径适合的竹筒什么的,将它们装在一条直线的通道里。我问李茅为什么这么迫切,李茅说过几天是个什么日子,据说最容易出现外星人的现象,要找一个无月的星夜来观察,还得万里无云。”
原来是天文观察,这设备,也太粗陋了。
“李茅认为,要达到这个日子,本来就十几年才有一回,况且无月无云的要求,也就那一天合适,所以机会难得,他要试一把。”
“最终结果怎么样?”
“当然失败了。你想两透镜的焦距必须对准在一个精确的点,在竹筒内必须让它们平行且在一条直线上,更重要的是,这一番操作下来,要么是透镜发生了偏移,要么是镜子被手弄脏。更何况,我们观察的那天,天上还有云。”
失败的动手实验,人类早期探索的模式,总在新的时代年轻人身上,一次又一次重复发生。
“更要命的是,我们为此付出了代价,却在科学之外。”小苟一边笑一边讲:“那天晚上,我们拿出自以为装好的望远镜到李茅家的后山上,观察星空。本来是趁着李老师他们睡着了才溜出门的。反正我经常在他家睡,也习惯了。”
我意识到,李茅是多么幸运啊。他跟小苟的关系,如同我跟二娃的关系一样,一生有这样的发小,一同成长并保持友谊,是人生最难得的事了。
“我们当时是这样想的,即使李老师发现我们不在屋,一时半会也找不见我们。我们在后山树林里,也没光线,他是找不到我们的。于是,我们开始观察调试,李茅仿佛在等待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充满了兴奋。”
“那后来呢?”
“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吧,我们调试的工作在反复中失败,正焦头烂额时,背后响起了李老师威严的声音,差点吓得我俩大小便失禁。”
这就夸张了。不过,夸张点也好,有趣味。我问到:“不是说不好找吗,你们隐蔽得这好,李老师怎么找到的?”
“要怪就怪蚊子。那大夏天的,树林里蚊子真不客气,隔着衣服都叮人。我们随意就拍,就打,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该有多么迷人?李老师是听着这声音,把我们找到了。”
毕竟是小孩子,还是图样图森破了。
“失败的科学观察,引来了道德惩罚。因为,这透镜是我们偷来的,学校的公共财产,当然得受处罚了。那一天晚上,我们俩罚站,不准坐下,靠墙站立,听李老师讲圣贤,讲道德。”
我笑到:“这总比打你们一顿要强吧?”
“还不如打一顿,当时痛一下,过后就解放了。你知道,他讲一段,就要我们当场谈感想,这思想的折磨,比啥不厉害?从那以后,算是怕了,李茅也对这外星人的事,只敢空想,不敢有所行动了。”
学生最怕考试,这种思想上的拷问,是最难受的。更何况,漫长的夜晚,昏昏欲睡的年青人,要谨慎应对老者的问题,生怕激怒对方,这种胆颤心惊的感觉,确实不好受。
我们拷问自己时,当最不喜欢的话题来临,我们可以按心理保护的原则,回避或者跳过。但他们做了错事,面对最尊敬最威严的拷问,肯定如同炼狱一般。
“庄哥,当李茅还在思想上沉迷于外星人的时候,我却在找他的思想毛病。我也总结了,迷信外星人的存在,与迷信鬼神,其实有相当多的共同点。”
所谓探索外星人的存在,一般来讲是科学家的事。如果把它跟迷信鬼神相联系,是不是有点牵强。
“第一,动机相同。凡是人们理解不了,或者现在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你可以推给鬼神,也可以推给外星人,对不对?”
小苟这一问,确实很关键。不管是鬼神还是外星人,都是人们解释未知世界的一个办法。面对未知,反正我给了个答案,至于信不信,那是你的事。
“第二,无法验证。所有关于鬼神或者外星人的事,都无法验证,因为人们抓不住它们,没有实证。既不能证明是对的,也不能证明是错的,对不对?”
当然,无法证伪的东西,就没逻辑,就没有科学精神。
“第三,全凭想象。比如,有人声称,百慕大三角洲的海难和空难,是因为外星人造成的。但你也可以说是妖怪造成的。为什么呢?因为成因和结果组成不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中间缺失的部分,全凭人们的推测和想象,对不对?”
他所说的三个共同点,我都承认。按这个思路来考虑,相信外星人的存在与相信鬼神的存在,都属于迷信。
小苟说到:“既然李茅无法排除外星人的存在,那么,我怎么能够轻易排除鬼神的存在呢?”
是啊,无法证伪的东西,是无法排除的。但到这里,我发现了小苟思维中的倾向。比如遇到这种问题,我会这样想。假如我无法证明鬼神的存在,我就当他不存在。但小苟的逻辑是这样的,既然无法证明鬼神不存在,那他就当鬼神存在。
以上两种推断都不全对,也没全错。
这是一个伟大的问题,历代思想家都有自己的偏好。孔子本人在这个问题面前,也体现出比较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他仿佛不承认鬼神的存在:子不语怪力乱神。另一方面,他又仿佛承认:祭神如神在。
想到这里,没法深入下去。小苟的问题打断了我:“庄哥,究竟哪种推断是可取的呢?”
“这是个好问题”我首先肯定小苟的追索之心,然后说到:“如果拒绝假设,就当外星人或者鬼神不存在,那么,人类就会满足于已知的世界,固步自封,人类探索的进步就没有了。如果过去相信外星人或者鬼神存在,就容易坠入迷信的深渊,胡乱解释世界”
“但是,话分两头说。从两个思路有利的方面来看,也很明显。不相信的人,靠谱,避免了人类的盲目。相信的人,进步,总是在探索未知的领域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揭开了一个又一个未知之迷。要说,最开始的科学想法,也算是没经证实迷信,只不过,科学家用实验证明了它而已。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最开始的公式,只是他头脑中没经验证的一个数学推算结果,但几十年后,经过那次月食事件,才得到证实了。”
这个说法让小苟兴奋,因为他虽然有点迷信倾向,但科学训练的自省习惯,总会让他心有不安。经我这一说,他仿佛看到了迷信的积极意义,也对自己的想法多了一种安慰。
“庄哥,照这样看来,许多科学,是从迷信开始的?”
“准确地说,是从探索开始的。最开始的经历,总有点迷信的色彩。比如爱迪生试验灯泡的材料,他原来认为的九十九种材料,最开始试验的时候,莫不是抱着这恐怕是对的的想法,这就是迷信。只不过用试验排除了,最后试验到钨丝,才算正确,这才算是对了。但迷信与科学,还是根本不同的。”
“有什么不同呢?”
“虽然在初始阶段,都是从猜测出发,得到一个结论。但科学结论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经得起反复证伪。迷信将一种推测当成当然的结论,无法证伪,这就是根本区别。当然,起点时有相同的地方,这倒没错。”
“庄哥,我还有一点体会,就是对好奇心的理解。我记得我们学校曾经来过一个外国科学家,开讲座,他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毕竟名校毕业,他能够在大学时,听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讲座,而我在大学时,差点被传销的讲师骗走。
“当他回答,是什么促使他对科学研究保持如此巨大的热情时,他回答:好奇心。单纯的好奇心,他说,据他了解,大多数科学家,在貌似枯燥的探索中,支撑他们继续的动力,最原始的心理驱动,就是好奇心。那么,庄哥,好奇心,也算是人类天性吗?”
我点点头:“如果天性是漫长进化而来的话,好奇心,是人类进步和探索的最大心理动力。”
“它为什么产生呢?”
“其实很简单,趋利避害的实践中,人们总是要寻找办法。如果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该如何理解,如何选择。这种思维发达的产物,好奇心就成了人类的习惯。不要说原始人类的好奇心了,就是我们现代人,也看得出来。它是进化带来的产品,也深刻印入了我们的心理和行为。”
我继续说到:“比如小孩子,他喜欢探索,从到处看到到处爬,总爱尝试去不同的地方,拿不同的物品,这就是好奇心。在一个人智力发展最关键的零到三岁,这种经常犯错误的探索,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种好奇心,会产生破坏力,比如打翻了盘子、摔了个跟头,但正是这旺盛的好奇心,驱使他不停地探索。让他将这种破坏力转化为创造力,他的智力水平才得以飞速进步,这就是好奇心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说到这里,小苟兴奋地谈起了他儿子的事,最烦最讨嫌的时候,连家里的狗都嫌他,因为精力太旺盛,破坏性太强了。
“庄哥,你这个破坏性表现了创造性,让我太好受了。我那儿子,就是烦,特别是两三岁时,到处跑,人都跟不上他的节奏。”
我笑到:“还有你烦的时候,六到九,烦死狗。那时,他的情商正在发展,精力更旺盛些,你要作好心理准备。”
“在此,我高度同情小学老师。”小苟一本正经地说到。
我不得不打击他一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好奇心的来源,更多是恐惧感。”
小苟睁大了眼睛,问到:“为什么?”
“从心理学的道理来讲,希望和恐惧,才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动力。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才造成了好奇心的发达,这是正面的影响。负面的影响是:让人迷信。我们对外太空世界的未知,让我们在证据不充分的条件下,相信外星人。我们对死亡未知,给我们带来的恐惧更大,也这让人们更容易相信鬼神。”
小苟坚持问到:“照你这样说,相信鬼神是不对的了?”
“不是不对,我不作价值判断,我只说存在的东西。法国哲学家萨特有一句名言:存在先于本质。鬼神崇拜是存在的,先不要管它对不对。”
“庄哥,外国哲学你也了解?”这估计是小苟没想到的,他估计更多把我看成研究传统文化的新学究。
我从谈话一开始,就预设了一个目的。我想了解小苟的思想倾向,或者说,他如此相信鬼神的存在,是他亲身经历的独立事件造成的,还是因为情绪及心理的干扰,混淆了记忆。
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抛开感情的因素不说,抛开心理自我保护的机制不说,单纯从记忆本身,也是不可靠的。
我们总能留下记忆深刻的独立事件,并在回忆中对它加工整理,企图得出一个连续的整体的结论。关于记忆与回忆的区别,散见于各大心理学著作。最直观的作品,还是我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曾经男人的三少女》。
鉴于小苟对西方心理学与哲学的不熟悉,以及他对我的信任,这种测试就比较容易得出准确的结果。
所有心理测试,都得在对方没有心理防备时才比较有效。如何去除对象的防备心理,要么是不懂,要么是信任。
这一套在学术界也非常流行,是教授或传销讲师们常玩的把戏。比如小苏就在用这一套,居然成了中学中差生的偶像。
要让对方有一种自己不懂而只有你懂的感觉,就得乱用生僻名词来吓唬。单纯造词工程量比较大,常见的方法是借词,乱用外国名词吓唬中国老乡,也在心理上起这个作用。当然还包括乱用古代名言,或者编造外国故事,借用古老传说等。
要让对方信任你,就得在小的地方,摆出与对方的同理心,让他感觉到,你跟他是站在一边的。
比如传销中,亲热地叫老头老太太为爸为妈。比如利用大家喜欢发财的心理,夸大一夜暴富的可能。
我把这一套用在小苟身上,是不是有点卑鄙?
当然,我动机是好的,是为了理清他的认识,并且,我并不指望,能在他身上收获名誉钱财等东西。
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这两个目的,也算对自我能力的测试。
我问道:“小苟,你认为,相信鬼神与不相信鬼神,哪个更好些?”
小苟想了想,说到:“我觉得,相信鬼神要好些。”
“为什么?”
“因为如果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人生恐怕是没有希望的。我们不禁要问:我为什么活?”
是的,这个回答非常正确。爱因斯坦在回答上教堂的问题时也这样说:我要给灵魂找个家。科学解决不了灵魂与价值问题,而宗教至少给了个答案。
从这个回答来看,小苟是个真诚的人,至少在我面前。
我们相信鬼神,并不是因为多少确切的证据和严密的推理,是因为我们愿意相信它。
紧接着,我又问了第二个问题:“人有命运的趋势性吗?这个问题比较绕,我直接好了。你愿意相信算命,还是不愿意相信?”
还是思索良久,他答到:“我愿意相信。”
“为什么?”
“至少我可以提前知道答案,就没有未知的恐惧了。”
“这两个愿意相信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矛盾,你察觉了吗?”
“什么?”他明显表现出吃惊。
我知道,我下一步方向已经有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