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国县主岛不大,东西九十里,南北不到四十里,丘陵山地为主,平原不多,多在近海低处,台风一起海浪就来,多风灾旱灾,粮食收成完全看天。

    整个岛上无高山无河流,淡水资源主要在地下,吃水靠挖井,好在淡水资源还算丰富。这也就解答了杨丛义的疑问,为什么营地后面的山丘里挖了那么多水坑,原以为是就近储水,防止营房失火,原来这水坑只要用途还是解决吃水问题。

    虽然一开始杨丛义并不知道昌国县是哪里,但仔细一询问岛屿大小,距离大陆远近,悄悄拿出地图册一番,也就是明白昌国县在何处了,原来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舟山,昌国县管辖了整个舟山群岛,但真正有人居住的岛屿也就十多个,种不出粮食,交不上税,如何存活?都只能在大岛上谋生活。

    舟山是著名的渔场,水产异常丰富,难怪县令一听要十文一斤收购鱼虾,他当即答应,还那么高兴,渔场遍地是鱼,别说一天一万斤,就是一天十万斤,估计也能打捞上来。十文一斤确实有点太贵了,但话已经说出口,也不能再收回,看看后面怎么再跟县令砍砍价钱,军费节省一点是一点。

    回到营地,天已经快黑了。

    军士们操练了一整天,疲惫不堪,躺在营房里根本不想动弹。他们已经一个多月没有操练,以前操练强度也没这么大,一天顶多两个时辰,那还是少数,今天从早到晚,操练了不下五个时辰,铁打的人也要累趴下。

    杨丛义当晚召集了所有伙房的伙食长,把改善军士膳食的决定告诉他们,宣威军责任大、任务重,每天必须要吃好,保证每人每天两斤粮食,饭要管饱,要是发现有人擅自克扣粮食,军法处置。再告诉大家,训练辛苦,只吃清淡的咸菜白饭不行,还得让将士们每天都吃上肉。

    此话一处,伙食长们顿时炸开了锅,这怎么可能!真要吃肉,他们一天就能吃掉四五十头猪,但哪里会有这么多猪,给的伙食费也不够啊,宣威军再特殊,也不可能天天有肉吃,把将士们的军饷都克扣掉,也不够天天吃肉。

    等杨丛义把宣威军每天向昌国县采购一万斤鱼虾的消息告诉大家时,伙食长们顿时喜笑颜开,高声叫好。全军有肉吃,他们自然也有肉吃,每天一万斤鱼虾,具体是多少,他们虽然不清楚,但听起来就感觉是不小的一个数目。

    同时,杨丛义告诉他们,既然数量庞大的鱼虾供应,有时间就一起好好研究研究,怎么样才能把鱼虾做的更好吃,不要一个月下来还是同样的吃法,吃多了将军们也会腻。清蒸、水煮、做鱼丸、做鱼面,都是选择,伙食长们要相互探讨,变着花样,做出好吃的东西,这才是伙食长的职责,而不是把饭做出来就行。

    想到以后每天有肉吃,伙食长们非常高兴,不管监军跟他们提什么要求,一律答应。只要有肉吃,其他的都不是事儿!

    这场由杨丛义发起的改善军餐伙食的动员会,在他一句“吃好饭,才能打好仗”的警语中结束。

    伙食长们激动异常,一起齐声呼喊:“吃好饭,打好仗!”连着大呼三声之后,众人才解散。

    一解散,众伙食长便飞奔离去,回去告诉大家这个以后能天天吃肉的好消息。

    一刻钟后,整个宣威军营地都沸腾起来。

    “吃好饭,打好仗”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营地。

    杨丛义看着惊慌失措而来的赵安,赶紧安抚住他,告诉他营地无事,将士们只不过是太激动了,并不是哗变。

    接着他将每天采购一万斤鱼虾,改善将士伙食之事,原原本本的告诉赵安,让他安心。

    赵安听后才知是虚惊一场,但这也把他吓的够呛。

    得知以后每天有足够的鱼虾改善将士伙食,赵安也很高兴。别看他是军官,饭菜里也没多少油水,特别是来到昌国县以后,物资短缺,根本吃不上猪肉。如今杨丛义把吃肉问题解决了,并且还是天天有肉吃,他听了也高兴,更别说整天只能咸菜配白饭的普通将士。

    第二天,昌国县衙便开始动员百姓下海捞鱼,第三天中午便有几大车鱼虾送来军营,当场过秤,足足有三千两百多斤,下午又送来几车,两千多斤。

    从没见过这么多鱼虾的火头军被吓的够呛。这要忙到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些鱼虾清理干净?这是每一个火头军心头的疑问。

    几千鱼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太多,但对上百人的火头军队伍来说,只要分配一下,一个人不过处理几十斤鱼虾而已,用不了多少时间。

    但这不能怪他们,他们谁见过堆成小山的鱼呢?鱼实在太多,这一幕对他们的冲击太大,自然就觉得难以办成。

    火头军们很快在伙食长的指挥下,开始分头处理新鲜的海鱼。鱼的种类有些庞杂,看起来有很多种,但他们并不认识,也不需要认识,只要清理干净就行。

    当天操练完,将士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精神百倍的吃了一顿水煮鱼。激动异常,纷纷感慨,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碗里的鱼肉吃完,依然嘴馋不已,冲着火头军嚷嚷再来点。

    嚷着再来点鱼肉的人,在此后的几个月里,每当火头军端出水煮鱼的时候,他们自动选择了不要鱼,只想吃咸菜配白饭。

    “吃好饭,才能打好仗”这是将士们的口号,而“鱼肉管够”,这是火头军的承诺,宣威军将士们在此后的几个月里,真的被鱼肉管够了。

    但他们也得益于近乎无限供应的鱼肉,才能使他们的身体能够承受住每天高强度的训练,短时间内,宣威军就练出了成绩。

    几天后,杨丛义带着张彪等人乘船过海,来到明州州治所在鄞县,在此地等待新军到来。

    新军一千多人要过海,需要好几艘大船才能一次送到昌国县,但显然没有必须,分两趟运送也不是不行,在上岸之初就预定了三艘载人大船,每艘能轻松载人两百。人一到位,立即登船,也免得滞留在海岸,徒添事端。

    趁着等待新军的时间,杨丛义带着军容整齐的宣威军,在闹市区打出了宣威军募军的旗号,立起招募军旗就开始招募新兵。

    然而并没有多少人理会,顶多有一些人过来看看热闹,但也仅此而已,无人前来应征。即使打出了优厚的募军待遇,前来询问者也寥寥无几。这跟在安庆募军之时差别实在太大,这里的人对从军似乎丝毫不感兴趣。

    大半天时间,就招募到两人,是无地的渔民,打渔不赚钱,养家糊口都难,家里人多,只靠打渔税都交不上,根本养不活,军营里有饭吃,从军也是选择。

    第二天继续招募,应征者也是寥寥。

    明州近海,土地肥沃,几乎全是平地良田,家里但凡有一两良田,都能有不错的收成,没地没田也可以租种,也能活命。况且明州离临安近,赚钱的门路自然也多,真正生活艰难活不下去的很少。从军要冒着打仗的危险,流血丢命都是常事,并不是习惯了和平生活的人,谋生的好出路。

    明州地处江南,除了二十年前金人来过一趟,破坏了一番,前几百年过的都是和平安定的生活,基本不起刀兵,在和平安宁的地方募军,能有人多就怪了。在明州募军,估计跟在临安募军差别不大,都是空忙一场。

    招募了两天,也就五个人。杨丛义想通了,直接放弃在明州继续募军。

    募军还是要在江北,淮东或者淮西都是选择,或者让沈缙和林嵩他们回老家招募一批?这是一个选择,完全可以尝试。宣威军编制还有五百人的缺额,既然朝廷给了编制,那就一个不缺,全都用上。

    新军在第三天中午赶到鄞县,杨丛义跟江恺、沈缙等人会合。由于时间尚早,完全可以赶到海边登船,于是全军未做休整,在张彪等人的带领下,立即赶往海边。

    到了海边,太阳快落山,由于海上岛屿礁石较多,一旦天黑客船航行不安全,因此天黑前只能去昌国县一趟,并且无法返航。

    新军既然已经在海边,就不可能分两批回去,不得不再征调客船。

    张彪、江恺带着教导团和六百新军,乘三艘提前预定的客船先行一步,前去昌国县宣威军驻地。

    杨丛义等人又临时征调四艘船,半个时辰之后,剩下的新军方才登船离岸,驶入大海之中。

    大陆距离昌国县四十里路,顺风时半个时辰就到,无风就要一个多时辰,逆风至少就得两个时辰。好在最近天气不错,没有台风也没雨,海上风平浪静。

    半个时辰之后,太阳隐去,天边已经没有霞光,海上一片渐渐朦胧。

    为防看不清海况,客船冲上小岛搁浅,船家早早在船头挂起了灯笼,其中有一根长竹杆从船头伸出,其上挂起了一个巨大的灯笼,三丈之内看的清楚。

章节目录

大宋燕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战国萧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战国萧烟并收藏大宋燕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