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醒来就发现追风离开了,据李萌萌说他是为了以后更好的重逢,所以才选择离开。

    而在走之前拜托我们照顾太子刚,顺手帮忙搭理下这边的生意,而且李萌萌说我的契机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成熟。

    至于昨晚,李萌萌是和追风一起回的房间,至于他们干了什么,那我就一无所知了。

    李萌萌跟我说让我好好查下有关泰山封禅的资料,等追风回来就一起再去泰山。

    要说这泰山封禅,要先从泰山说起。

    泰山之所以被奉为五岳之尊,在五岳中名声最著,其原因固然离不开它雄奇高大的景观形象、庄严崇高的象征意义,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泰山历来是帝王们的朝拜之山。

    泰山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们向往的东方乐土,而封禅泰山更是因为特殊的政治意义而成为历史上每一个皇帝都渴望的荣耀,但由于其严苛的条件限制,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这样的机会,只有“受命于天”的皇帝,为了答谢天帝的“受命”之恩,才能在泰山顶上积土为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然后,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祗的梁父、社首、云云等小山丘设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报地。

    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俨然成为“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历史上有幸能成为这样真龙天子的皇帝,除了《史记》所撰的七十二王,他们的名字大多已不可考,真正载入史册的共有12位。

    首先来说一下《史记》所撰的七十二王,这大概是源于原始人群对自然山川的崇拜。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引《管子封禅》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东汉哲学家王充在他的《论衡书虚》中也说:“为王太平,开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可见者七十有二,纷纷湮灭者,不可胜数。”

    司马迁从《管子》中找到名字的是十二位,他们是: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颛顼氏、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这些人大都是古代比较强大的部落首领,是传说中的人物。《尚书舜典》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所谓“巡狩”是指游牧民的巡行狩猎。“柴”,烧柴火。“望”,是一种祭祀形式。这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崇拜,与后世有目的的神道设教,告成功于天,以强调帝王统治权力的礼仪活动,有明显区别。

    封禅和朝拜泰山,载入史册的是从秦始皇开始,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记功。其中汉武帝七次东巡登封。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封禅泰山的皇帝是宋真宗。元明以后改为祭祀。清乾隆十一次朝拜泰山,六次登岱顶。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其统治,而泰山又因封禅告祭被抬到与天相齐的神圣高度。一座自然山岳,受到文明大国的历代最高统治者亲临封禅祭祀,并延续数千年之久,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神文化现象。

    但是为何追风让我搜集这泰山封禅的资料呢?

    难道,我忽然想到一个人,也是泰山封禅第一人。

    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位,22岁亲政,39岁称帝。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秦朝,自称始皇帝。于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死于巡游途中。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曾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记功,炫耀声威。

    公元前219年,也就是秦始皇即位的第三年,秦始皇巡行东方,依照“五德终始”理论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泰山封禅大典。

    秦始皇一行人首先辟山修路,从泰山之阳登上山顶,命丞相李斯刻石以记其功德,是为封礼;再从泰山山阴下至梁父禅地,“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天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是为禅礼,向天下宣告了秦王朝的神圣性与合法性。

    秦始皇封禅泰山,使泰山自古以来的一般性天地祭祀活动升华为与社稷息息相关的政治大典,泰山祭祀由此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朝的创立者,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灭掉六国,统一天下,设立郡县,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近五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体系。其政治实践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贽盛赞为“千古英雄”、“千古一帝”。

    作为一名雄才大略、独创体制的封建君主,统一天下后却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寻神仙、求仙药的活动中。为此,他巡游全国、北击匈奴、坑杀儒士、兴建宫室,不惜一切手段企图长生不死,以至最后死在了巡游求仙的途中。秦始皇的求仙活动对秦王朝的统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秦始皇为什么会对成仙不死之道如此虔诚、神往、至死不悟呢?毫无疑问,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多种原因,其中既包括社会的、政治的,也包括个人的因素。

    我现在脑袋都大了,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几次去泰山,都遇到怪事。

    先是之前那位前辈送我的山海经,我突然想到了山海经,会不会和泰山封禅有联系呢?

    不过山海经里边神话故事倒是挺多的。尤其是讲神仙的。

    神仙思想起源于灵魂不灭的观念。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西方的羌族很早就有了肉体毁尽、灵魂永生的观念。后来这一思想东渐并流寓于齐地,与齐地的肉体不死、灵肉并生的观念相结合,演变成纯粹的肉体不死的神仙思想。神仙的老家在西方,今甘肃、新疆一带,正是古代羌族的居地。西北黄土高原的人民在远古时期就有神仙住在昆仑山上的传说。《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籍中,记载着传说中西方的不死民、不死树、不死药等。周穆王西游,见到过西王母,竟流连忘返。可见在先秦时期,西北地区的神仙学说是有着广泛影响的。

    秦国虽然起源于东夷,“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但是他们长期居住在西北,在羌的包围之中成长和强大起来,因此他们已相当羌戎化了。传说中秦的先人造父曾经在周穆王西游时为之驾车,自然,穆王会见西王母的故事也会在秦地广为流传,对秦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斯维至先生认为,在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中,很多方面反映了羌人灵魂不灭的思想及其他羌戎文化的特点。据《史记》的记载,秦国历代国王也都有迷信神灵、祭祀神鬼的传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秦始皇,自然会在内心深处受到神仙学说的影响。

    算了,既然想不通索性就不想了。正当我和郑为战几人要去吃早餐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

    “你好,好久不见,上次一别,至今难忘。”

章节目录

风水轮流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黑岩丶教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黑岩丶教父并收藏风水轮流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