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很快就有了结果,质押山东登莱青胶道跟兖沂曹济道的土地官产为自己还债,京师的那些老大人们毫不犹豫的就点了头,他们跟身处微山的袁世凯、杨士骧不同,桂顺的振威军,就差晚上跟他们睡在一起了,这种心煎火燎的感觉,不亲身经历,是不知道有多难受的。
这段时间,已经有官员的女眷被卖到了八大胡同,虽说赎了回来,可八大胡同走过一遭的官家女眷,在八大胡同还能活着,回来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桂顺的狠招,闹的许多官员家里接连出殡,现在哪怕是卖了山西的老娘们,这些官员们恐怕也不会打什么磕蹦的,桂顺这厮,太狠!太毒!而且行事极有法度,让人抓不住痛脚。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虽说有的官员将官司打到了刑部大堂,但桂顺这边,最多也就赔一点银子而已,大家都是朝臣,官帽子在刑部大堂也不好使的,没了官帽子,京师的官员们跟宗室斗法,家奴斗家主,怎么可能斗得赢呢?更何况如今的桂顺也不是个穷宗室,而是手握几十万大军的权臣,越斗也只能冤案越多而已。
京师的官员们点了头,老袁这边也急急的上了道折子,辞去了山东巡抚的职务,一头就扎向了静海,山东已成乱局,不可久留,袁世凯可不想被山东这个烂泥塘缠住。
杨士骧就没这样的门路了,只能跟弟弟杨士琦一起,为李大成图谋山东的大业奔走东西了,不得不说这俩兄弟的行政能力很高,短短几天的时间,靠近济南府的兖沂曹济道,就已经为李大成弄好了数万顷的地契,具体做法还是参照了胶州府那边,以二十年为期限,分期做的地契。
事儿谈妥了,地契也一天多似一天,李大成转而看向了正在筹划的医府,经过这次一闹之后,医府也成了香饽饽,当然对官场的官员们来说这里依然是地狱,但对于大清的商家们来说,这里不仅是财源之地,也是捞名声的好去处。
近些日子,山东苏浙一带的许多商家,押着一车车、一船船的现银到了医府,目的只有一个报效医府求官职、名声、财富。
商人这个阶级,在大清的地位极其尴尬,在重农轻商的国本之下,商人也跟种地的百姓一样,要经历无数次的盘剥,税赋是正常应该缴纳的,最让商人们头疼的不是税赋而是报效捐输。
有了灾荒,商人要报效要捐输;安顿地方,也要商人的报效捐输;地方官员需要的冰敬、炭敬,相当一部分,也是出在商人的报效捐输上;打仗,就更不用说了,一样要报效捐输的。
有些报效捐输,全凭自愿,但多半的报效捐输,是不得不缴的,不缴,朝廷的财税下放,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的官员们,抬抬手就能让这些个商人生死两难。
即便是晋商、徽商这些大商帮也是一样的,老娘们初入山西,大德恒的三十万两银子,是自愿报效的?那是不得不自愿报效,不报效,以后这买卖也就别想干了。
这样的环境催生出了所谓的官商,这个官商可不是官督商办,而是带着红顶子的商人们,有了红顶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免除赋税,而且有了红顶子还可以结交官员,有了官员的支持,买卖就更为好做了。
胡雪岩、盛宣怀,正是官商之中的佼佼者,有了这两位做大清商场的榜样,许多大商家都想挤进这样的行列之中,但一个商人想做到胡雪岩、盛宣怀那样的地步,没有契机也是不可能的,没有契机,他们只能做带着候补帽子的商人而已,充其量就是身份比之普通商人强了那么一丁点而已,到了该压榨他们的时候,官府该怎么压榨还是怎么压榨的。
契机是什么?胡雪岩的契机是为左宗棠筹办军粮,盛宣怀的契机也是在李鸿章的军中,想做红顶大商,不可或缺的途径,就是曾左李这样的既掌权又掌军的实权大臣。
李鸿章不成了,现在就轮到桂顺权倾一方了,有振威军在侧,有运河工程,有医府的工程,现在桂顺身边,就有的是这样的机会。
李大成在山东要筹建的大成公,其实也是走了官商这样的路子,只是许多人还不怎么清楚而已,机会有了,许多人就要握住,所以也就有了这批商人主动运银子来报效的举动,当然,这些人里面也不乏单纯为报效医府而来的有志之士。
桂顺对商人们是契机,这些商人们对李大成也算是一种契机,这段时间为了筹建大成公,李诚有、蒋辉云也来了鲁中一带,有了蒋辉云率领的师爷团,许多琐事也就不用李诚有去忙活了,在济南府跟蒋辉云各自分工之后,李诚有也来了微山这边,这样李大成身边也多了一个臂助。
医府筹建也是有大买卖的,李大成这边想要两月之内建成一座临时医府,想要快就要付出不菲的代价,两个月建成医府付出的代价就是,物料的价格成倍成倍的增加,看着一天天流水般花出去的银子,李诚有这个管钱的六爷,心里隐隐有些发痛,他跟李大成一样,都是苦出身,虽说家境比李大成等人要强一些,但也强不太多的,该挨饿的时候一样得挨饿,该逃荒的时候也一样得逃荒的。
山东这几年连年灾荒,新建的宅子不多,砖瓦之类的行业有所萎缩,所以建造临时医府的砖瓦,有一大半需要从南方的苏浙等富庶的地方运来。
占地四千多亩的临时医府所用砖瓦木料数量之大,一块块的根本没法计数,工匠们给出的砖瓦用量,是用船来计算的。
二十间屋一排的双层宿舍、课堂,需要至少五十沙船的砖瓦木料黄沙,石条另计,这样的宿舍、课堂至少要建造两百处,这几天的时间,已经建成了三四十处框架,兖州府一带的砖石,用的也差不多了,剩下的砖石都要从苏浙一带想办法。
四千多亩的临时医府,除了二百多处学堂、宿舍,还有大大小小几十处大殿,这些大殿需要的物料,更是不可计数,在别的地方,一处大殿,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建造,对于临时医府的这些大殿,李大成给出的时间也不过是一年,建造的时间被大大缩短了,物料也只能从各地购买现成的。
不论物料价格,仅运费一项的花销,就足以使整个的工程造价翻倍了,作为一个商人,有这样的商机,李诚有自然不会错过,外购物料靡费近半,在他看来就地取材,才是最好的法子,而医府早一年建成,晚一年建成,对所有人来说都没什么所谓,所以他就找到了大成叔。
“叔,这医府的物料,咱们是不是该就地烧砖制瓦啊?
我让人拢了拢账目,若咱们用峄县的煤在微山烧砖制瓦,这医府的耗费至少要减半的,兴许三四成的花销也能建成医府的,若用粗砖粗瓦,两三成的花销也够,粗砖粗瓦若仔细的制作,并不比现在的粘土砖瓦差!
外运砖石木料,虽说能给老曹他们带来收益,但仅靠老曹,也运不完这么多的物料,好大一份运费,都被南边的沙船给占去了。
我看咱们不若拖延一下医府的进度,就地烧砖制瓦,这样也能在兖州府邀买一些人心的。”
说话之前,李诚有也是花了好大功夫请人斟酌过这些的,孔孟两府的工匠,苏浙的一带的香山帮工匠,清宫造办处的工匠,他都一一的问过,临时医府所用的砖瓦都是上好的粘土砖瓦,粘土砖瓦烧制费时费工,价钱自然很高,若是用粗制的砖瓦,仅此一项,就能为医府节约很大的一笔费用。
这些李诚有也是不得不做的,自家这位大成叔太过严厉,不做好了功课,李诚有现在是不敢在大成叔面前胡说八道的。
“嗯!不错,下了功夫了!
你小子是想让大成公做医府的独一份买卖吧?”
刚刚带着鬼头刀从微山湖里上来的李大成,披上薄棉袍,一边喝着热茶一边听着大侄子的建议,话说完了,他也赞了大侄子一句,这事儿想的是不差,但出发点错了。
“嗯!医府的耗费不小,我估摸着,咱们建了砖窑瓦厂,至少可以用上几万人的,而且里面的收益也不菲,若咱们以现在的半价将砖瓦卖给医府,里面至少有一倍利。
医府的款项是咱们出的,这肉还是烂在咱们锅里为好。”
被大成叔点出了自己的想法,李诚有脸上也有得色,医府的款项,虽说是南边的祛瘟堂出的,但花销起来,也不是李诚有说了算的,而是工匠们说了算,需要什么样的物料,就要买什么样的物料,大成公的人,在医府的款项上也说不上话的。
医府建材的利益不小,一座临时医府,需要的物料,就在百万上下,整座医府建造完成,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物料的花销,恐怕也得大几百万,这烧砖制瓦一项,近些年就能有一两百万的收益,这就不是小买卖了,李诚有现在是大成公实际的掌舵人,这样的利益他还是要争的。
“想法不错,但路子错了,诚有,你是想做尽天下的买卖吗?”
看着李诚有,李大成点了点头,有了这份野心,大成公的未来是错不了的,但这路子不对,把所有买卖都做尽,只能是个美好的想法而已,真正想做成,没多大的可能性。
“是啊!叔,大成公就是您谋划的,在胶州府您不就是这么说的吗?”
“我什么时候这么说过?”
“大成公不是要做粮食、土产、杂货吗?这不就是要把买卖做尽吗?”
“错喽!
记住!咱们的大成公,只做大宗的买卖,金银流转是大宗、粮食是大宗、土产也是大宗、咱们的杂货买卖也只做布匹、糖酒、烟草、铁器之类的大宗。
太过偏门、细小的买卖咱们不错!比如说制衣、打铁、修补之类的精细活计,咱们不做!
大成公只经营南北的大宗买卖,这是路子,太细、太小的路子,耗时费工对大成公来说,利益太小。
烧砖制瓦是大宗,但为了医府烧砖制瓦就是精细活计了,没那必要!”
李诚有对于大成公的经营方向,还是有些不明确的,大成公背后的振威军需要的资金太庞大,一般的小买卖,虽说也有钱赚,但养活不起振威军的,只做大宗,快速的流转银钱,即便大宗的利润低了一点,但数量大可以补足利润低这一点的。
“哦……我明白了,咱们只做大买卖,那建砖窑瓦厂的事儿,咱们就不做了!”
这段时间经过了商场初步的摸爬滚打,李诚有也能理解李大成的意思,做大宗买卖,他明白里面的利弊。
“又错了,哪个说要不做了?”
“叔,不是您刚刚说的为医府烧砖制瓦,是细小的活计吗?”
“是也不是!
诚有,你想想,运河工程即将上马,除了人力之外,运河工程什么最多?”
“什么最多?自然是筑堤所用的条石了,咱们要开山吗?”
“又错了!是土方!运河开挖,最多的是土方,这些土方,河底的淤泥可以用来肥田,剩下的呢?就地一堆?不成!
新修运河至少要有一两丈深,开挖出来的这些土方,堆在哪里就要占用哪里的土地,你刚刚的说法不错,用峄县的煤烧制砖瓦,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沿运河各处开设砖窑瓦厂,等将来运河修通了,咱们就将这些砖瓦销售到南北各处,这不是现成的大宗买卖吗?”
听了大成叔的话,李诚有佩服的五体投地,这脑子,带兵打仗简直是屈才了,看来以后大成公的发展,自己还是得多问大成叔的。
“叔,那医府的事儿……”
“医府的事儿我另有打算,两月建造临时医府,就是要搭个台,准备唱戏的。”(未完待续。)
这段时间,已经有官员的女眷被卖到了八大胡同,虽说赎了回来,可八大胡同走过一遭的官家女眷,在八大胡同还能活着,回来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桂顺的狠招,闹的许多官员家里接连出殡,现在哪怕是卖了山西的老娘们,这些官员们恐怕也不会打什么磕蹦的,桂顺这厮,太狠!太毒!而且行事极有法度,让人抓不住痛脚。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虽说有的官员将官司打到了刑部大堂,但桂顺这边,最多也就赔一点银子而已,大家都是朝臣,官帽子在刑部大堂也不好使的,没了官帽子,京师的官员们跟宗室斗法,家奴斗家主,怎么可能斗得赢呢?更何况如今的桂顺也不是个穷宗室,而是手握几十万大军的权臣,越斗也只能冤案越多而已。
京师的官员们点了头,老袁这边也急急的上了道折子,辞去了山东巡抚的职务,一头就扎向了静海,山东已成乱局,不可久留,袁世凯可不想被山东这个烂泥塘缠住。
杨士骧就没这样的门路了,只能跟弟弟杨士琦一起,为李大成图谋山东的大业奔走东西了,不得不说这俩兄弟的行政能力很高,短短几天的时间,靠近济南府的兖沂曹济道,就已经为李大成弄好了数万顷的地契,具体做法还是参照了胶州府那边,以二十年为期限,分期做的地契。
事儿谈妥了,地契也一天多似一天,李大成转而看向了正在筹划的医府,经过这次一闹之后,医府也成了香饽饽,当然对官场的官员们来说这里依然是地狱,但对于大清的商家们来说,这里不仅是财源之地,也是捞名声的好去处。
近些日子,山东苏浙一带的许多商家,押着一车车、一船船的现银到了医府,目的只有一个报效医府求官职、名声、财富。
商人这个阶级,在大清的地位极其尴尬,在重农轻商的国本之下,商人也跟种地的百姓一样,要经历无数次的盘剥,税赋是正常应该缴纳的,最让商人们头疼的不是税赋而是报效捐输。
有了灾荒,商人要报效要捐输;安顿地方,也要商人的报效捐输;地方官员需要的冰敬、炭敬,相当一部分,也是出在商人的报效捐输上;打仗,就更不用说了,一样要报效捐输的。
有些报效捐输,全凭自愿,但多半的报效捐输,是不得不缴的,不缴,朝廷的财税下放,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的官员们,抬抬手就能让这些个商人生死两难。
即便是晋商、徽商这些大商帮也是一样的,老娘们初入山西,大德恒的三十万两银子,是自愿报效的?那是不得不自愿报效,不报效,以后这买卖也就别想干了。
这样的环境催生出了所谓的官商,这个官商可不是官督商办,而是带着红顶子的商人们,有了红顶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免除赋税,而且有了红顶子还可以结交官员,有了官员的支持,买卖就更为好做了。
胡雪岩、盛宣怀,正是官商之中的佼佼者,有了这两位做大清商场的榜样,许多大商家都想挤进这样的行列之中,但一个商人想做到胡雪岩、盛宣怀那样的地步,没有契机也是不可能的,没有契机,他们只能做带着候补帽子的商人而已,充其量就是身份比之普通商人强了那么一丁点而已,到了该压榨他们的时候,官府该怎么压榨还是怎么压榨的。
契机是什么?胡雪岩的契机是为左宗棠筹办军粮,盛宣怀的契机也是在李鸿章的军中,想做红顶大商,不可或缺的途径,就是曾左李这样的既掌权又掌军的实权大臣。
李鸿章不成了,现在就轮到桂顺权倾一方了,有振威军在侧,有运河工程,有医府的工程,现在桂顺身边,就有的是这样的机会。
李大成在山东要筹建的大成公,其实也是走了官商这样的路子,只是许多人还不怎么清楚而已,机会有了,许多人就要握住,所以也就有了这批商人主动运银子来报效的举动,当然,这些人里面也不乏单纯为报效医府而来的有志之士。
桂顺对商人们是契机,这些商人们对李大成也算是一种契机,这段时间为了筹建大成公,李诚有、蒋辉云也来了鲁中一带,有了蒋辉云率领的师爷团,许多琐事也就不用李诚有去忙活了,在济南府跟蒋辉云各自分工之后,李诚有也来了微山这边,这样李大成身边也多了一个臂助。
医府筹建也是有大买卖的,李大成这边想要两月之内建成一座临时医府,想要快就要付出不菲的代价,两个月建成医府付出的代价就是,物料的价格成倍成倍的增加,看着一天天流水般花出去的银子,李诚有这个管钱的六爷,心里隐隐有些发痛,他跟李大成一样,都是苦出身,虽说家境比李大成等人要强一些,但也强不太多的,该挨饿的时候一样得挨饿,该逃荒的时候也一样得逃荒的。
山东这几年连年灾荒,新建的宅子不多,砖瓦之类的行业有所萎缩,所以建造临时医府的砖瓦,有一大半需要从南方的苏浙等富庶的地方运来。
占地四千多亩的临时医府所用砖瓦木料数量之大,一块块的根本没法计数,工匠们给出的砖瓦用量,是用船来计算的。
二十间屋一排的双层宿舍、课堂,需要至少五十沙船的砖瓦木料黄沙,石条另计,这样的宿舍、课堂至少要建造两百处,这几天的时间,已经建成了三四十处框架,兖州府一带的砖石,用的也差不多了,剩下的砖石都要从苏浙一带想办法。
四千多亩的临时医府,除了二百多处学堂、宿舍,还有大大小小几十处大殿,这些大殿需要的物料,更是不可计数,在别的地方,一处大殿,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建造,对于临时医府的这些大殿,李大成给出的时间也不过是一年,建造的时间被大大缩短了,物料也只能从各地购买现成的。
不论物料价格,仅运费一项的花销,就足以使整个的工程造价翻倍了,作为一个商人,有这样的商机,李诚有自然不会错过,外购物料靡费近半,在他看来就地取材,才是最好的法子,而医府早一年建成,晚一年建成,对所有人来说都没什么所谓,所以他就找到了大成叔。
“叔,这医府的物料,咱们是不是该就地烧砖制瓦啊?
我让人拢了拢账目,若咱们用峄县的煤在微山烧砖制瓦,这医府的耗费至少要减半的,兴许三四成的花销也能建成医府的,若用粗砖粗瓦,两三成的花销也够,粗砖粗瓦若仔细的制作,并不比现在的粘土砖瓦差!
外运砖石木料,虽说能给老曹他们带来收益,但仅靠老曹,也运不完这么多的物料,好大一份运费,都被南边的沙船给占去了。
我看咱们不若拖延一下医府的进度,就地烧砖制瓦,这样也能在兖州府邀买一些人心的。”
说话之前,李诚有也是花了好大功夫请人斟酌过这些的,孔孟两府的工匠,苏浙的一带的香山帮工匠,清宫造办处的工匠,他都一一的问过,临时医府所用的砖瓦都是上好的粘土砖瓦,粘土砖瓦烧制费时费工,价钱自然很高,若是用粗制的砖瓦,仅此一项,就能为医府节约很大的一笔费用。
这些李诚有也是不得不做的,自家这位大成叔太过严厉,不做好了功课,李诚有现在是不敢在大成叔面前胡说八道的。
“嗯!不错,下了功夫了!
你小子是想让大成公做医府的独一份买卖吧?”
刚刚带着鬼头刀从微山湖里上来的李大成,披上薄棉袍,一边喝着热茶一边听着大侄子的建议,话说完了,他也赞了大侄子一句,这事儿想的是不差,但出发点错了。
“嗯!医府的耗费不小,我估摸着,咱们建了砖窑瓦厂,至少可以用上几万人的,而且里面的收益也不菲,若咱们以现在的半价将砖瓦卖给医府,里面至少有一倍利。
医府的款项是咱们出的,这肉还是烂在咱们锅里为好。”
被大成叔点出了自己的想法,李诚有脸上也有得色,医府的款项,虽说是南边的祛瘟堂出的,但花销起来,也不是李诚有说了算的,而是工匠们说了算,需要什么样的物料,就要买什么样的物料,大成公的人,在医府的款项上也说不上话的。
医府建材的利益不小,一座临时医府,需要的物料,就在百万上下,整座医府建造完成,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物料的花销,恐怕也得大几百万,这烧砖制瓦一项,近些年就能有一两百万的收益,这就不是小买卖了,李诚有现在是大成公实际的掌舵人,这样的利益他还是要争的。
“想法不错,但路子错了,诚有,你是想做尽天下的买卖吗?”
看着李诚有,李大成点了点头,有了这份野心,大成公的未来是错不了的,但这路子不对,把所有买卖都做尽,只能是个美好的想法而已,真正想做成,没多大的可能性。
“是啊!叔,大成公就是您谋划的,在胶州府您不就是这么说的吗?”
“我什么时候这么说过?”
“大成公不是要做粮食、土产、杂货吗?这不就是要把买卖做尽吗?”
“错喽!
记住!咱们的大成公,只做大宗的买卖,金银流转是大宗、粮食是大宗、土产也是大宗、咱们的杂货买卖也只做布匹、糖酒、烟草、铁器之类的大宗。
太过偏门、细小的买卖咱们不错!比如说制衣、打铁、修补之类的精细活计,咱们不做!
大成公只经营南北的大宗买卖,这是路子,太细、太小的路子,耗时费工对大成公来说,利益太小。
烧砖制瓦是大宗,但为了医府烧砖制瓦就是精细活计了,没那必要!”
李诚有对于大成公的经营方向,还是有些不明确的,大成公背后的振威军需要的资金太庞大,一般的小买卖,虽说也有钱赚,但养活不起振威军的,只做大宗,快速的流转银钱,即便大宗的利润低了一点,但数量大可以补足利润低这一点的。
“哦……我明白了,咱们只做大买卖,那建砖窑瓦厂的事儿,咱们就不做了!”
这段时间经过了商场初步的摸爬滚打,李诚有也能理解李大成的意思,做大宗买卖,他明白里面的利弊。
“又错了,哪个说要不做了?”
“叔,不是您刚刚说的为医府烧砖制瓦,是细小的活计吗?”
“是也不是!
诚有,你想想,运河工程即将上马,除了人力之外,运河工程什么最多?”
“什么最多?自然是筑堤所用的条石了,咱们要开山吗?”
“又错了!是土方!运河开挖,最多的是土方,这些土方,河底的淤泥可以用来肥田,剩下的呢?就地一堆?不成!
新修运河至少要有一两丈深,开挖出来的这些土方,堆在哪里就要占用哪里的土地,你刚刚的说法不错,用峄县的煤烧制砖瓦,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沿运河各处开设砖窑瓦厂,等将来运河修通了,咱们就将这些砖瓦销售到南北各处,这不是现成的大宗买卖吗?”
听了大成叔的话,李诚有佩服的五体投地,这脑子,带兵打仗简直是屈才了,看来以后大成公的发展,自己还是得多问大成叔的。
“叔,那医府的事儿……”
“医府的事儿我另有打算,两月建造临时医府,就是要搭个台,准备唱戏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