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津沽战事的李二神将死了,谈判桌上貌似又有谈下去的可能了,第二天下午和谈再开,谈到晚上依旧是狗屁倒灶,啥有用的玩意儿也没谈出来。

    各方有各方的诉求,想要让他们一时三刻之间谈出点什么有实效的东西,也难!

    京师局面貌似稳妥了,被留下主持京中大局的荣禄,匆匆启程奔山西去了,留下庆王与李鸿章继续与诸洋鬼子在谈判桌上扯淡。

    真正能控制京师局势的桂顺,也是拿出了死不要脸的劲儿,弄了一辆大马车,吃住都在车上,天天堵在贤良寺门口闹事儿,李鸿章行辕车驾中人,除了女眷跟李鸿章本人之外,没挨揍的不多。

    面对泼皮无赖的样儿的桂顺,李鸿章也是无奈,这事儿谁让他赶上了呢?

    桂顺闹归闹,但绝不阻碍李鸿章去议和,每每到了议和的时候,桂顺就在车上睡大觉,李鸿章走了,他就直奔使馆区,去跟那边的洋鬼子们攀扯交情,等李鸿章和谈回来,这货继续堵贤良寺的大门。

    能控制京师局势的桂顺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他这股死不要脸的劲儿,一个人若是没了底限,谁能不怕?更何况是手握几十万大军的桂顺呢?

    谈判桌上,李鸿章在陪着诸洋鬼子扯犊子;贤良寺外,桂顺在陪着李鸿章扯犊子;病榻上的李大成,因为逞强的缘故,伤情也起了反复,足足昏睡了两天,精神才好了一些。

    朝廷运转,还是那句话,即便主官死绝了也能正常运转,看似安稳的京城局势,其实极不安稳,津沽一带迁到京师的难民,足有京城人口的两倍有余。现在的京城,也算是个世界级的大都市,百万人口可不是虚言。

    至少六七十万嗷嗷待哺的难民,四五十万兵员。再加上京师原本的二三十万人口,这些就是京师背上的一颗炸弹,津门一丢,漕运也就断了,京中粮草现在靠的是吃老本。这么吃下去,一两个月之后,官仓粮食告罄,就是京师再次变乱之时。

    谈判桌上自然可以无限期的拖延,可京城的包袱不丢掉是不成了,但是津门有不知数量的日俄联军,通州一带有两万余八国联军,迁移百姓亦或是解运粮草,对振威军而言,都是很大的难题。

    出动。就意味着战争,开战必然再败,东三省那边虽说没有过来正式的公函,但沙俄那边怕已经占了不少城池了。

    振威军的归属,现在桂顺是管不了的,要等山西那边老娘们的消息,即便东三省真的被老毛子给占了,没有懿旨,振威军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京师,以后怎样还是要看老娘们意思的。

    振威军不能动。不代表没人能动,难民不正是一个很好的由头吗?振威军的编制本就松散,这个时候,散掉一部分。也不当大事儿的。

    但能动归能动,怎么动却有讲究的,京师的人员,西进是可以的,北上,怕是容易惹出麻烦。

    往北是山海关可以入关。往北也可以抄了通州八国联军的后路,也可以在北上的途中,借道长芦,断了津门日俄联军的后路。

    大几万人马的统帅,任谁也不会看着几十万人在自己身侧自由的行动,现在虽说已经进入议和阶段了,但战争仍旧是存在的。

    几十万难民奔赴山西,山西那边也养不活这么多人,这样一来多半人都要忍饥挨饿,弄不好就要被饿死,别指望这个时候,朝廷会大规模的赈灾,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朝廷会管几十万百姓的死活?

    丁戊奇荒尚在眼前,那场灾荒,饿死千万、流民千万,谁见着朝廷大发慈悲了?

    几十万难民想要活命,只能北进东三省、蒙古,这也与李大成的一些谋划相合,关键,现在还是缺个由头呐!

    “老顾,和谈的事儿如何了?”

    “还是那样,没有三五个月,怕是没结果的!”

    “城外难民如何?”

    “暂时还饿不死!”

    “京师存粮几许?”

    “尚有百余万石,喝粥,足够两三个月敷用!”

    “津门如何?”

    “据闻尚有存余之人。”

    “嗯!假死之事呢?”

    听了听大概的局势,李大成觉得还得再加一把火,就这么等下去,不用洋鬼子进军,百多万张嘴就能吃垮了京师,走,怕是许多人都不想走的,想要解决京师城外的几十万难民,唯有大规模迁徙一途,不然他们恐怕想要回的是津沽一带。

    津沽一带,近期怕是很难住人的,回去再回来,很容易让鼠疫爆发,最起码冬季之前,这些人是回不去的,挨过冬季,至少还要五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谁也养不起这几十万难民的。

    “已经有说书人,在传唱津沽战事了,多半人都是当做热闹来听的。”

    “嗯!与我想的差不多,老顾,你说洋鬼子会让我们将几十万难民转到东三省一带吗?”

    “这事儿怕是很难!

    几十万人马北上,洋鬼子睡不安稳的!”

    “嗯!我觉得也是,你说这京师再乱一下,洋鬼子会应允吗?”

    “乱?还要怎么乱?”

    “断了难民粮草,大军准备再战!”

    “二爷,此事……”

    听了李大成的话,顾其行这个师爷有些拿捏不定了,振威军该做的事儿,已经做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就该如李二爷之前所说,不理政事韬光养晦,难民之事,自有朝廷解决,振威军越俎代庖,不妥!

    “不妥?

    老顾,两月之后,难民必乱京师,振威军想保京师,须以屠刀相向,几十万人呐!

    那时节太后恐怕是难以回銮的,这个罪责,振威军担不起,贝勒爷一样担不起。

    振威军三十万人,朝廷养不起。却丢得起!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呐!

    撤湘裁淮,才是贝勒爷的软肋所在!”

    作为官场争斗的幕僚,顾其行是够格的,作为权臣的幕僚。顾其行不够格,他不知道权柄在何处,在这一点上,桂顺比顾其行看的明白,振威军才是桂顺的权柄所在。其他的东西都是虚的。

    三十万人的振威军,莫说一日一两银子的军饷,就是按照如今一月五两银子管吃住的标准,三十万人一个月的消耗也在二百万两银子以上,一年就是两千四百万,这样的军费朝廷承受不起,与其养着振威军不如早日裁撤掉,湘军、淮军都是经历过这事儿的,这事儿也是定局,没什么可商量的。

    裁撤之后能保留一两万。至多两三万,这就是李大成要留一两万旗人的缘故,这支兵力才是桂顺的班底,其他的都要裁撤掉的,将来裁撤振威军也是很大的一桩麻烦,如何裁撤都是桂顺的差事,朝廷不会去得罪振威军的兵将,有些麻烦必须在老娘们没有回来之前解决。

    “二爷,其行短视了。”

    听了李大成的解释,顾其行也是额头冒汗。这事儿委实是短视了,现在不动,将来就要动乱,振威军终是以壮丁为主的军队。一旦变乱,麻烦就是桂顺这个贝勒爷的,处理不好振威军的事务,桂贝勒能安稳才叫怪事呢!

    “记住喽!军乃权之依仗,无军则无权!

    难民粮食逐日递减,将李二神将遗骸。装入铁棺之中,置于通州八国联军阵前,有些事儿咱们也要看看风色的。”

    变乱之时,谁手里握着枪杆子谁就有话语权,没有枪杆子维护的权力,那都是镜花水月,上下只是别人一句话的事儿,给顾其行灌输了这个念头之后,李大成也斟酌了一下行事的法度,京师不是津门,谁也不可能一言九鼎,哪怕是那老娘们。

    难民太多,洋鬼子的态度不明,慢慢试探一下,看看各方反应才是正理,这也是李大成不愿意从政的原因之一,做事畏手畏脚太过娘气了。

    “二爷,难民口粮,以谣言为妙!

    抬棺寻衅,只怕不妥呐!”

    李大成有了主意,顾其行补充就很容易了,难民之事属于国事,办好办差都无所谓,这事儿怎么办都是好办的,可寻衅于八国联军,这事儿不好办,一旦玩砸了,就得开战呐!

    “不妥?有何不妥之处?

    知会李大憨,让他选悍勇之人,着日俄军服,抬棺寻衅,老子倒要看看那些洋鬼子的底限在哪?”

    打又不打,退又不退,对洋鬼子来说是折磨,但对京师的折磨更甚!

    洋鬼子有的是轮船,从南方甚至国外调来粮食轻而易举,京师就不成了,东三省战乱,蒙古还要内地接济粮食,甘陕一带路途遥远,陆路运粮,损耗太大、费用太高、耗时太久,靠不起的是京师百姓,是振威军,谁他妈知道,这是不是八国联军的计策呢?

    若是要打,振威军精锐着日俄军服,这两国自然不会犹豫,直接就会开打;若是不打,即便振威军向联军营地开枪放炮,他们也会隐忍的,试探,主要还是试探日俄的态度,其余各国,即便要打,也不会在一时三刻之间开战。

    沙俄出兵东三省,应该不会继续在京津一带开打,现在吃下东三省,对他们来说更重要;英国人不会支持开打,这关乎他们的在华利益;其他的国家无所谓;唯一让李大成忌惮就是小日本了。

    津沽一战,吃亏最多的就是小日本,不服输,就得上阵死磕,攻守双方的火力差不许多,振威军这边虽说准头差了一些,但占了守势,津沽一战之中,撂下人命最多的就是小日本了,三五万之数,怕是得有。

    中日开战,李大成是不怕的,怕就怕现在津门的小鬼子玩狠的,不要命的打京师,那样一来,战争的脚步就要继续下去了,耗死小日本是时间问题不假,但现在的大清能不能耗死人家还是两说呢!

    前军打京师,后军由海路增援,这样的战争,大清是承受不住的,只要暂时止住了兵锋,以后小鬼子想打就难了。

    天津是个要冲,列国洋鬼子不会纵容小日本胡来,东三省?小日本想去,但老毛子不许呐!南方?那小日本就是找抽了,英国人不会坐视。

    要打就只能在山东打了,但山东还有德国鬼子,人家现在也不是吃素的,小鬼子敢不敢打还两说呢!

    战争总要有其目的性,打津门、南方、山东,小日本屁都得不到,不若跟老毛子抢东三省,这才是利益所在呐!

    资源、土地、利益,小日本想要的全在东三省,所以才有日俄战争,现在打不打,就看小日本理不理智了。

    津沽一仗死伤三十余万,困在京师还得跟诸洋鬼子耍心眼儿,李大成也很郁闷,这糟心的朝廷,这糟心的国家呐!(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大时代1900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没落皇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没落皇朝并收藏大时代1900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