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过了金水桥,走了没多远,却看到张玉带着一队人马等在路前方。见到三人,张玉立刻躬身行了个军人的大礼,洪钟一般的声音説道:

    “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张玉,奉燕王殿下之命,在此迎候姚大人、袁高人与沈少侠。王爷今日身体不适,仪容不整,不愿惊吓了袁先生,已为袁先生安排好驿馆,要末将护送袁先生先去驿馆下榻安歇;明日,王爷将专门设宴欢迎袁先生。请袁先生勿怪。”

    沈若寥和袁珙听到燕王这个旨令,都感到颇为疑惑。姚表却毫不意外;他已然明白了燕王的用意,却怕袁珙对这种表面的怠慢会心生不满,xiǎo心地瞟了一眼袁大仙。

    袁珙在片刻的诧异之后,迅速恢复了平静,仿佛丝毫不以为意,微笑道:

    “袁某多谢王爷美意了。既然王爷已有安排,看来袁某只须服从安排便是。还请张将军带路。”

    张玉道:“王爷有旨,请姚大人、沈少侠直接去兴圣宫。袁先生请随末将出宫前往驿馆。”

    看着袁珙跟随张玉离开,沈若寥轻声问道:

    “老爷,王爷到底什么意思?他不是一向礼贤下士的吗,怎么他把袁先生请来了,反而如此冷淡?”

    姚表微笑道:“你着什么急?明天你就知道了。”

    沈若寥自嘲地笑道:“明天?好吧,我要是活得过今天的话。”

    “什么?”姚表没有听清楚。

    沈若寥没有回答,沉默地穿梭在幽静深邃的燕王宫里。

    从太液池过桥时,他突然停了下来,屏息倾听了一会儿。姚表见他驻足,脸上满是专注而困惑的表情,当即明白他听到了什么。

    “鸭子,鹅,”他説道,“我也听到了。”

    从什么地方传来鸡鸭鹅聒噪的声音,似乎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只不过被刻意地遮掩了,所以显得不甚清晰。

    沈若寥狐疑地望着姚表:“王爷宫里养家禽了?”

    “有什么奇怪?”姚表笑道:“谁不爱吃烤鸭?”

    沈若寥道:“可是,上次我进来时,并未曾听到家禽的声音。”

    姚表轻描淡写道:“上次是非常情况,你心慌意乱的,听不见也不奇怪。”

    沈若寥沉思地望了姚表片刻,没有説话,转过身下了桥。

    姚表不由自主心里一凛;沈若寥转身的瞬间,他看到那双漆黑的瞳孔里,一抹警惕的光彩稍纵即逝。虽然只有一瞬间,却让他这个久经世故的君子大人浑身不寒而栗。

    那是什么样意味的眼神啊……

    沈若寥和姚表到了兴圣宫,守在门外的亲兵立刻跑进去通报,很快便跑出来,传令二人进去。

    又要见到燕王了——沈若寥突然回想起应天皇宫里,那个苍白文弱的年轻天子朱允炆,脚步不禁迟疑了一下,胸口有些紧张起来。

    他今天还能回家吗?还能出得了这燕王宫吗?

    身边的姚表突然停下脚步,跪身拜道:“参见殿下。”

    “树德不必多礼了,坐下吧。”一个他熟悉的圆润低浑的声音响起来,虽然不大,却如雷贯耳。

    沈若寥抬起头来,正对上朱棣微笑而关注的目光。半年多不见,燕王似乎比原先微微瘦了一些,尽管时候已入冬,王爷身上的衣服比起夏五月的时候多了一层。那炯炯有神的目光显得更加冷静深邃,卧龙一般的浓眉愈发英气逼人,宽阔黝黑的面庞如此坚毅果断,三缕俊美的长须潇洒如故。这是他所熟悉的燕王;这竟然是朱允炆、那个天子的亲叔叔。

    沈若寥禁不住惊叹道:“王爷……”

    “你回来了?”朱棣笑道,“变了样了,我都有些认不出来了。你娘亲怎样?”

    “托王爷的福,我娘一切都好。就是想我想得白了头——”

    朱棣笑道:“那是自然。你一去半年杳无音讯,姚大人的采办跑回来説你投江而死,任何一个认识你的人都会伤心;姚大人的头发也为你白了不少,你没有注意到吧?”

    沈若寥微微愣了一愣。“老石回来了?他什么时候回来的?回来以后,都説了什么?”

    朱棣瞟了一眼姚表。姚表回答道:

    “老石説,你被一个成都的算命先生一路追到襄阳,以一张字条把你骗到夫人城上去。他等了两个时辰,不见你回来,便去寻找,夫人城头已空无一人,却听得附近路人説,一个时辰之前,见到一群官兵从这里押着一个年轻后生下到江边去了。他跑到襄阳府衙去打探,官府却告诉他説,这一天根本没有出动官兵,更没抓过任何人,説他一定搞错了。到了第二天早上,老石还是见不到你影,着急上火地又跑到府衙去击鼓。襄阳知府无奈,只得派人跟他一起找到江边来,发现两条摆渡的xiǎo船,询问船夫,説头天正午之后载了两船客人,都打扮成官兵的模样,押了一个年轻后生过江,结果过到江心一半,后生突然投江自尽,被打捞上来,好像受了重伤,也不知还有没有命;那两船官兵上了岸,便急匆匆抬着人走掉了。襄阳知府于是派人沿江两岸上下找了十里,均找不到半diǎn踪迹。老石走投无路,只得先跑回北平来报告。”

    “他——难道没被锦衣卫抓走?一直在客栈里?”沈若寥不胜惊讶。

    姚表摇了摇头。

    朱棣问道:“到底都发生了什么?怎么又扯上锦衣卫了?”

    沈若寥把自己在襄阳的遭遇简单地叙述给燕王;至于黄狸子对他説过的话:父亲的过去,燕王与姚大人的相识,以及他二人对燕山的监视,他全部略去没有提。

    朱棣听罢,沉思良久,看向沈若寥,和蔼地笑道:

    “难怪;孤刚刚还心説,怎么才过了半年,你这张脸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很有些沧桑意味了,不像原来俊俏的娃娃脸,现在线条都硬起来了——你説呢,树德?”

    姚表掩饰不住心疼地微笑道:“是啊,现在怪冷酷的,我第一眼见他都不敢认了。”

    “孩子总要长大的,”朱棣沉静地笑道:“看你个头蹿高了不少,肩膀也变宽了;也的确该是时候出落成男子汉了。”

    他捋了捋长须,剑眉微蹙,沉思道:

    “此事倒是蹊跷得很。半年前,新天子即位之时,就废止了锦衣卫的一切职权,空留个旗号摆设。听你的描述,这帮人的行事风格,和锦衣卫有些相像,却有一处关键的不同:锦衣卫外出抓人,向来借用当地官府的牢狱;孤还从来没有听説过,哪一次锦衣卫抓了人,放着近在咫尺的府衙大牢不用,却关在荒郊野外的乱坟岗上,地方官府对此一无所知。莫非,新天子表面上废除锦衣,暗中仍在调用,行事方法与先皇考完全不同?还是説,因为这一次,调查的不是寻常朝廷命官,而是亲王,所以连地方官府也要瞒住?”

    沈若寥道:“王爷,我去京城时因为翰林院的方先生引荐,被天子召入宫中问话,和他説了此事,天子也根本毫不知情,召来锦衣卫责问,锦衣卫指挥对天发誓説绝无此事,他们不曾出过京城,而且锦衣卫中也并没有黄狸子这么个人。方先生説,必是一伙歹人伪装成锦衣卫,行凶害人,还要离间朝廷和亲王的关系。”

    朱棣摇头嗤笑道:“也就只有方正学,能有这样天真的念头。普天之下,谁敢如此大胆,冒充锦衣卫不算,还敢口称调查亲王谋反?”

    沈若寥茫然立在原地:“那——难道真是锦衣卫?”

    朱棣摇头道:“孤看不像。如果不是锦衣卫,那这伙人的来历,绝对不是寻常歹人那么简单。这大明天下,能如此清楚地知道我燕王的一举一动,且敢拦截威逼孤的信使,乃至对你关押刑拘之人,绝不是等闲之辈。而眼下也只有朝廷才有如此做的动机和能力;如果真是天子密探,却又在锦衣卫之外,孤恐怕是惹了不xiǎo的麻烦了。”

    沈若寥道:“王爷,应该不会。天子亲口对我説,他一diǎn儿也不知道,因为锦衣卫瞒着他行事,还发了脾气,许诺説一定会彻查到底。”

    “你见到天子了,”朱棣意味深长地看着他,眼中全是微笑,淡淡问道:“天子怎么样?”

    沈若寥迟疑了一下。这个问题究竟问的是什么?是天子最近身体怎么样?是天子有什么动静没有?还是问他觉得天子这人怎么样?

    他答道:“天子——也就那样。”

    “我的三个儿子也在京师;你可曾见到他们没有?”

    沈若寥道:“王爷,若寥无能,没有把三位殿下解救出来。”

    朱棣淡淡微笑道:“又是胡説;天子是三个王子的堂兄,三个王子在天子宫中寝食无忧,又有方正学这样的大儒为师,是他们千载难逢的好福气。听你的意思,倒像是他们遭了灾了?”

    沈若寥仔细品味了一下朱棣话里的真正意思,明白了王爷是想知道三个儿子的日子究竟过得怎样。他不由暗暗佩服王爷的心机,説道:

    “老实説,此行我并没有在宫里见到三位殿下。甚至入宫之前,我都不知道王爷您把他们送到京师吊丧去了。后来还是黄子澄黄大人提起,我才知道此事。天子知道王爷和娘娘惦记着三位殿下的起居寒暑,特意修书一封,命我带来交给王爷。还有方正学方大人,也为了三位殿下的学业之事,托我给王爷送来一封书信。王爷您现在过目吗?还是……?”

    朱棣似乎并不感到意外,説道:“既然是天子和方先生的信笺,孤当然应该立刻拆阅。若寥,一路辛苦你了。襄阳的意外,你为孤受了大罪,也委屈你了。”

    沈若寥将朱允炆和方孝孺的信奉给燕王。朱棣接过信来,飞快地阅毕,龙眉微锁,沉思了片刻,望着沈若寥,不动声色地问道:

    “信里的内容,你知道吗?”

    沈若寥道:“知道大概;天子和方大人写信之前,曾经当着我的面和齐泰、黄子澄两位大人讨论过。”

    “当着你的面?”朱棣眼中一闪,“他们还説了什么别的么?”

    “其它的都是一些大面的东西,説到细节的时候,方大人就把我送出来了。”沈若寥道。

    “大面的,是些什么?”朱棣问道。

    沈若寥想了想,道:“王爷,跟您説这些大面的,不如跟您説细节。不过细节是从别处得到的。我见到了二王子,不过不是在宫里,是离开皇宫以后,在市中一家酒楼里。”

    朱棣闻言,不由自主坐直了身子。“哦,你见到二王子了?详细説説?”

    沈若寥把他如何见到朱高煦、以及朱高煦和他説的话都一五一十地説了出来,包括朱高煦请了他一顿饭。

    朱棣听罢,喃喃念道:“到底是煦儿能干,没让我失望。”

    他沉默少顷,抬起头来,看了看姚表,道:

    “説到换血——树德,早上你不在;吏部今早送来通报公书,天子已经任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左佥都御史景清为北平参议,河南卫指挥佥事谢贵为北平都指挥使,永平卫都指挥佥事张信调任北平都指挥佥事。原北平都指挥使陈亨擢为都督佥事,改守大宁;其他人员撤离回京,或是调任他处。按惯例,亲王藩地官员调动,吏部给王府的通报公书当与新任官员同时启程。所以,张昺、景清、谢贵和张信这四人今天早上就站在端礼门外,要例行到任官员的公事,拜谒亲王。孤推説身体不适,请他们以后再来。朝廷已经开始动手给我们换血了。现在还只是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用不了多久,就要动王府军队了。”

    姚表似乎已经料到会有这一步,不慌不忙地説道:“难怪今日入宫,气氛比平时紧张了不少。端礼门守卫的士兵,把臣也拦下,非要臣等待通报。百户王真大人将他好一顿骂。”

    “把你也拦下?”朱棣微微一愣,旋即笑道:“那是哪个士兵,如此大胆?”

    姚表笑道:“此人名叫薛六,据他自己説是胶东人。王爷您可得专门管管这事,把他当个典型,让全军都看看清楚,身为王爷的战士究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免得起歪风。”

    朱棣微笑道:“是个好主意;骆阳,你去把谭渊和王真叫来;让他们把那个胆大包天的薛六也找来。孤是得好好管管这些人了。”

    沈若寥看着骆阳领命而去,心里有些发凉,不由暗暗为薛六捏起汗来。

章节目录

秋风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叶高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高平并收藏秋风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