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杨暕刚回到宫中,就见常年服侍在杨广身边的内侍许翔正焦急在客厅中等待他。见到他,许翔立即上前,顾不上施礼,就向他说道,“陛下相召,让殿下立刻到御书房觐见,老奴快等了殿下半个时辰了,请殿下快随老奴进宫吧!”
听到许翔的话杨暕心里一惊,父皇急召自己,这还是头一遭,再看到许翔的表现,他立即问道,“不知许公公可曾知道父皇为何这么急着要召见我?”
“这个老奴不知道,恐怕跟吐谷浑使者有莫大的关系,今天下午吐谷浑的国书已经通过六百里加急送到了洛阳,陛下看了国书之后雷霆大怒,殿下到了御书房时要小心谨慎,可不能再惹恼了陛下!”许翔低声说道。
因为杨暕以前拉拢许翔的关系。许翔对杨暕的关系比以前亲密了很多,不再像以前一样敬而远之,一副冷冰冰的样子。
“多谢魏公公的提醒,我这就跟你进攻面见父皇!”杨暕立即回道,便跟着许翔急忙匆匆向皇宫走去。
跟许翔匆匆赶到大业殿后面的御书房,就见杨广正负手而立在窗前静静的沉思着什么。看到杨广神情专注的样子,杨暕就知道杨广已经等他好久了,便立即上前施礼。杨广没有回头,没有让他起身,而是语气冰冷的问道,“你可知道御史台的职责是什么吗?”
“大隋御史台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期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
虽然不明白杨广问什么问自己这个问题,可杨暕还是像背书一样一字不差的向杨广解释一下了御史台的职责。
而通过杨暕的叙述,就可以看出大隋御史台都御史的权力有多大。
御史台是东汉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秦汉以御史负责监察事务。御史所居官署称御史府,又称兰台、宪台。南朝梁陈、北魏魏齐时,称御史台。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在唐朝贞观之前,御史台仅仅风闻奏事,没有司法权力。贞观间,御史台设置台狱,受理特殊的诉讼案件。开元十四年後,专设受事御史一员,以御史充任,每日一人轮流受理词讼。从此,凡重大案件,御史台和刑部、大理寺组成三法司联合审理。大理寺负责审讯人犯、拟定判词,刑部负责复核,同时报御史台监审。
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主官,御史中丞副之,领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此时的御史台虽然没有唐朝的御史台那样恐怖,但此时的御史台中凡官吏之考察黜陟则会同吏部、重大刑狱则会同刑部与大理寺。其他各官署则分属十三道监察御史稽察。所以这也就是在大隋为什么御史台左右都御史品级是正二品,能够跟六部尚书平起平坐的真正原因。
可以说这御史台是皇帝在帝国的耳目,可以通过御史台监督帝国的一举一动。
可以说这是帝国的情报机构,当然,除此之外在朝廷中还有几个情报机构,只不过这御史台是监督文武百官和百姓的。
“对,他们就是朕的耳目风纪之司。”杨广冷冷的说道,“既然你这么清楚,为什么还要明目张胆的持宠骄横,敢率领骁骑营在洛阳大街上耀武扬威?上次朕就说过,让你不要将以前的陋习带出来,不要仗着自己太子的身份放纵,肆意妄为,做一个只知道遛鸟斗鸡的纨绔贵公子。你看你现在都做了什么?敢私自带数千骁骑营到酒楼吃喝玩乐,还敢在朱雀大街上率领骁骑营骑马奔驰。难道你就是这样给朕练一支精兵的吗?你就这样信誓旦旦的想朕立军令状,说不会辜负朕对你的期望的吗?”
听杨广的怒声呵斥,杨暕这才知道为什么父皇会这么焦急的召见自己了,原来是有御史向他弹劾了关于自己让骁骑营中午时分在长安酒楼吃饭的事情。
只是听到杨广说话的语气,跪在御书房的他的身体就开始有点发冷,因为从父皇的话语中他听出了这份愤怒是发自内心的,其中还夹杂着淡淡的失望。
不过他也从父皇话中的内容中知道这份弹劾的奏章内容的虚假,里面有诸多的诽谤和诬陷,甚至是欲加之罪。不过他没有辩解,而是选择了沉默。
“怎么不说话?难道你就不想为自己辩解吗?”杨广对儿子的沉默有点不解。如果在以前,自己这么骂他,他早就反驳了。
“回父皇,昨天儿臣率领骁骑营到酒楼吃饭是真的,这点儿臣无须辩解。至于其他的说儿臣纵马伤人,持宠骄横,耀武扬威,这些都是欲加之罪,儿臣不想辩解。”杨暕不卑不亢的说道。
“哼——”杨广冷哼一声,“难道你以为御史台的御史还会诬陷你?”
“不是会诬陷儿臣,是他们已经诬陷了儿臣,今后还想继续诬陷儿臣。”杨暕义正言辞的说道。他觉得这些诬陷和诽谤自己言辞这么虚假,这么的经不起推敲,杨广肯定会明辨是非,不会轻易相信的。
历史上说杨广是暴君,而不是昏君,杨暕相信现在的杨广比谁都明白,所以他也不需要解释。
“住口——你这个逆子。”杨广勃然大怒,厉声质问道,“你这是什么态度?难道朕的御史台就成了专司诬陷你,诽谤你的机构吗?”
没想到自己只是说了一句实话,尽然会激怒父皇,这是杨暕都没有想到的,看到杨广眼中闪过的阴骘之色,他只能低着头没不敢再说话。
“陛下息怒,殿下刚才是一时失言,还请陛下消消气。”许翔见状忙立即出言劝解杨广。其实他也是非常的吃惊杨暕刚才的反常表现,因为来之前他就告诉就杨暕,说陛下心情不好让他小心谨慎。
“别跪着了起来说话吧!”被许翔这么一劝,杨广的气倒是消了不少。
“多谢父皇!”杨暕起身谢道。
“你要记住,不管骁骑营中的士卒是世家子弟,还是平民子弟,首先他们是大隋的军人,是戍卫大隋的虎贲,其次才是你的袍泽,跟你一同战争天下的兄弟。所以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你都要一视同仁,而不能厚此薄彼。”杨广转身说道。
“多谢父皇的教导,儿臣知错了!”听到杨广的解释,杨暕才发现自己误解了父皇的意思就立即认错。因为他从杨广的口中听到,杨广不是为了御史弹劾他而生气,而是为了他做事不知轻重而生气。
“这是吐谷浑传来的国书的副本,你是怎么看的,说说自己的意见。”杨广将一卷紫色锦卷递给他。
恭敬的用双手接过锦卷,仔细看完上面的内容,将锦卷递给一旁的许翔,酝酿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杨暕这才说道,“父皇,儿臣以为不能和亲,不能下嫁公主。”
“理由呢?”杨广问道。
“前一段时间吐谷浑各族侵扰陇西边境,只是他们的一种策略,目的就是为了这纸和亲的国书,他们是想通过前一段时间向大隋陇西用兵举动,想压迫大隋跟他们和亲,目的是为了试探大隋的底线,想看看大隋是否会向他们用兵,只要父皇答应他们的和亲要求,就暴露了我们大隋对吐谷浑的怀柔之策,就会让他们清楚大隋的底线,恐怕到时候他们还会提出更为苛刻的条件。”杨暕冷静的分析道。
“朕也是这么想的,而且朕认为跟大隋和亲的恐怕不止是吐谷浑,这次突厥,高句丽和吐谷浑一同派遣使团到洛阳,朕猜测他们也有想跟大隋和亲的意思。只是突厥和高句丽这次突这跟岭南一同派出使者,说明他们在私底下已经达成了某种协议,不达目的不想罢休,要是朕拒绝他们的话恐怕会引起战端啊!”
杨广叹息一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忧虑,“高句丽国小,有幽州在,东北边境可以不虑。可是突厥,这些年来的休养生息,野心是越来越大了。如果我们和吐谷浑开战,这突厥是不会保持中立得到,那个时候大隋必将四面受敌,处境将会非常堪忧啊!”
“那父皇的意思是?”杨暕问道。
既然杨广已经说出了跟吐谷浑不和亲的弊端和得失,他就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固执己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要是真跟吐谷浑开战,大隋四面受敌时该怎么面对这份危机。
如果皇帝是杨坚,杨暕到是不用担心,但是偏偏是杨广,杨广绝对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这样的人如果四处开战,那大隋真的是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了。
听到许翔的话杨暕心里一惊,父皇急召自己,这还是头一遭,再看到许翔的表现,他立即问道,“不知许公公可曾知道父皇为何这么急着要召见我?”
“这个老奴不知道,恐怕跟吐谷浑使者有莫大的关系,今天下午吐谷浑的国书已经通过六百里加急送到了洛阳,陛下看了国书之后雷霆大怒,殿下到了御书房时要小心谨慎,可不能再惹恼了陛下!”许翔低声说道。
因为杨暕以前拉拢许翔的关系。许翔对杨暕的关系比以前亲密了很多,不再像以前一样敬而远之,一副冷冰冰的样子。
“多谢魏公公的提醒,我这就跟你进攻面见父皇!”杨暕立即回道,便跟着许翔急忙匆匆向皇宫走去。
跟许翔匆匆赶到大业殿后面的御书房,就见杨广正负手而立在窗前静静的沉思着什么。看到杨广神情专注的样子,杨暕就知道杨广已经等他好久了,便立即上前施礼。杨广没有回头,没有让他起身,而是语气冰冷的问道,“你可知道御史台的职责是什么吗?”
“大隋御史台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期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
虽然不明白杨广问什么问自己这个问题,可杨暕还是像背书一样一字不差的向杨广解释一下了御史台的职责。
而通过杨暕的叙述,就可以看出大隋御史台都御史的权力有多大。
御史台是东汉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秦汉以御史负责监察事务。御史所居官署称御史府,又称兰台、宪台。南朝梁陈、北魏魏齐时,称御史台。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在唐朝贞观之前,御史台仅仅风闻奏事,没有司法权力。贞观间,御史台设置台狱,受理特殊的诉讼案件。开元十四年後,专设受事御史一员,以御史充任,每日一人轮流受理词讼。从此,凡重大案件,御史台和刑部、大理寺组成三法司联合审理。大理寺负责审讯人犯、拟定判词,刑部负责复核,同时报御史台监审。
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主官,御史中丞副之,领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此时的御史台虽然没有唐朝的御史台那样恐怖,但此时的御史台中凡官吏之考察黜陟则会同吏部、重大刑狱则会同刑部与大理寺。其他各官署则分属十三道监察御史稽察。所以这也就是在大隋为什么御史台左右都御史品级是正二品,能够跟六部尚书平起平坐的真正原因。
可以说这御史台是皇帝在帝国的耳目,可以通过御史台监督帝国的一举一动。
可以说这是帝国的情报机构,当然,除此之外在朝廷中还有几个情报机构,只不过这御史台是监督文武百官和百姓的。
“对,他们就是朕的耳目风纪之司。”杨广冷冷的说道,“既然你这么清楚,为什么还要明目张胆的持宠骄横,敢率领骁骑营在洛阳大街上耀武扬威?上次朕就说过,让你不要将以前的陋习带出来,不要仗着自己太子的身份放纵,肆意妄为,做一个只知道遛鸟斗鸡的纨绔贵公子。你看你现在都做了什么?敢私自带数千骁骑营到酒楼吃喝玩乐,还敢在朱雀大街上率领骁骑营骑马奔驰。难道你就是这样给朕练一支精兵的吗?你就这样信誓旦旦的想朕立军令状,说不会辜负朕对你的期望的吗?”
听杨广的怒声呵斥,杨暕这才知道为什么父皇会这么焦急的召见自己了,原来是有御史向他弹劾了关于自己让骁骑营中午时分在长安酒楼吃饭的事情。
只是听到杨广说话的语气,跪在御书房的他的身体就开始有点发冷,因为从父皇的话语中他听出了这份愤怒是发自内心的,其中还夹杂着淡淡的失望。
不过他也从父皇话中的内容中知道这份弹劾的奏章内容的虚假,里面有诸多的诽谤和诬陷,甚至是欲加之罪。不过他没有辩解,而是选择了沉默。
“怎么不说话?难道你就不想为自己辩解吗?”杨广对儿子的沉默有点不解。如果在以前,自己这么骂他,他早就反驳了。
“回父皇,昨天儿臣率领骁骑营到酒楼吃饭是真的,这点儿臣无须辩解。至于其他的说儿臣纵马伤人,持宠骄横,耀武扬威,这些都是欲加之罪,儿臣不想辩解。”杨暕不卑不亢的说道。
“哼——”杨广冷哼一声,“难道你以为御史台的御史还会诬陷你?”
“不是会诬陷儿臣,是他们已经诬陷了儿臣,今后还想继续诬陷儿臣。”杨暕义正言辞的说道。他觉得这些诬陷和诽谤自己言辞这么虚假,这么的经不起推敲,杨广肯定会明辨是非,不会轻易相信的。
历史上说杨广是暴君,而不是昏君,杨暕相信现在的杨广比谁都明白,所以他也不需要解释。
“住口——你这个逆子。”杨广勃然大怒,厉声质问道,“你这是什么态度?难道朕的御史台就成了专司诬陷你,诽谤你的机构吗?”
没想到自己只是说了一句实话,尽然会激怒父皇,这是杨暕都没有想到的,看到杨广眼中闪过的阴骘之色,他只能低着头没不敢再说话。
“陛下息怒,殿下刚才是一时失言,还请陛下消消气。”许翔见状忙立即出言劝解杨广。其实他也是非常的吃惊杨暕刚才的反常表现,因为来之前他就告诉就杨暕,说陛下心情不好让他小心谨慎。
“别跪着了起来说话吧!”被许翔这么一劝,杨广的气倒是消了不少。
“多谢父皇!”杨暕起身谢道。
“你要记住,不管骁骑营中的士卒是世家子弟,还是平民子弟,首先他们是大隋的军人,是戍卫大隋的虎贲,其次才是你的袍泽,跟你一同战争天下的兄弟。所以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你都要一视同仁,而不能厚此薄彼。”杨广转身说道。
“多谢父皇的教导,儿臣知错了!”听到杨广的解释,杨暕才发现自己误解了父皇的意思就立即认错。因为他从杨广的口中听到,杨广不是为了御史弹劾他而生气,而是为了他做事不知轻重而生气。
“这是吐谷浑传来的国书的副本,你是怎么看的,说说自己的意见。”杨广将一卷紫色锦卷递给他。
恭敬的用双手接过锦卷,仔细看完上面的内容,将锦卷递给一旁的许翔,酝酿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杨暕这才说道,“父皇,儿臣以为不能和亲,不能下嫁公主。”
“理由呢?”杨广问道。
“前一段时间吐谷浑各族侵扰陇西边境,只是他们的一种策略,目的就是为了这纸和亲的国书,他们是想通过前一段时间向大隋陇西用兵举动,想压迫大隋跟他们和亲,目的是为了试探大隋的底线,想看看大隋是否会向他们用兵,只要父皇答应他们的和亲要求,就暴露了我们大隋对吐谷浑的怀柔之策,就会让他们清楚大隋的底线,恐怕到时候他们还会提出更为苛刻的条件。”杨暕冷静的分析道。
“朕也是这么想的,而且朕认为跟大隋和亲的恐怕不止是吐谷浑,这次突厥,高句丽和吐谷浑一同派遣使团到洛阳,朕猜测他们也有想跟大隋和亲的意思。只是突厥和高句丽这次突这跟岭南一同派出使者,说明他们在私底下已经达成了某种协议,不达目的不想罢休,要是朕拒绝他们的话恐怕会引起战端啊!”
杨广叹息一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忧虑,“高句丽国小,有幽州在,东北边境可以不虑。可是突厥,这些年来的休养生息,野心是越来越大了。如果我们和吐谷浑开战,这突厥是不会保持中立得到,那个时候大隋必将四面受敌,处境将会非常堪忧啊!”
“那父皇的意思是?”杨暕问道。
既然杨广已经说出了跟吐谷浑不和亲的弊端和得失,他就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固执己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要是真跟吐谷浑开战,大隋四面受敌时该怎么面对这份危机。
如果皇帝是杨坚,杨暕到是不用担心,但是偏偏是杨广,杨广绝对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这样的人如果四处开战,那大隋真的是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