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暕没想到也这么一个意外收获,本来他还以为这一次杨玄感弹劾他,是心血来潮,现在看来,这分明是针对他的阴谋,难道杨玄感现在就也了反意。
能第一个造反的,绝不是一个傻瓜,杨玄感也一样,不是傻瓜的他,很明显今天的举动是另有深意的。
再想到现在张老四的情报,杨暕知道,这是杨玄感向他发出的挑战,要说杨玄感是刘权一党,杨暕倒是不相信。杨玄感的身份比刘权珍贵的多了。
因此杨暕觉得杨玄感这么做一定是另有目的,只是现在他想不出来到底是什么目的。
…………
元谡知道自己接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他是执法严明不假,但几年官场混下来了,他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愣头青了,多少也有生出一点感应,这件案子恐怕没那么简单,毕竟这关系着杨玄感和杨暕。
元谡是关陇世家元家的人,他哥哥元寿,兼领元帅府属。参加过平陈之战,后拜尚书左丞。迁太常少卿,出为基州刺史。后被徵太府少卿,进位开府。杨广即位后,以从平汉王谅功,授大将军,迁太府卿,兼左翊卫将军。
比起他哥哥来,元谡不是特别的出名,不过他也不会傻不拉几的跑过问杨玄感或者杨暕,昨天一下朝之后,元谡不是赶着会自己那个大理寺的衙门,而是直接跑到张瑾的府中去求教去了。
“张老弟,这件案子你怎么看?”元谡跟张瑾的交情非同一般,两个人可是亲密无间的合作过,两人的交往基本不受那官场潜规则的影响,直来直去道。
满朝都知道,关陇世家在朝张的影响力,张瑾当属第二人,可以说除了宇文述,张瑾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元谡接了这件案子不找他来取经,找谁去?
张瑾是何等的聪明,元谡的来意他岂能不知道,但这件案子他自己确实不太清楚,但是他看出来皇上似乎有意冷处理这件案子,这一点他得提醒一下元谡,回头别给他整出一个惊天大案来,坏了皇上的大事,那可就麻烦了。
“元兄,你先告诉小弟我你怎么审理这件案子?”张瑾命人给元谡上茶,然后问道。
“怎么审?当然是将那双方带到公堂对质,问清楚事实,再定案了。”元谡不假思索的道。
“呵呵。”张瑾一笑道,“元兄审案无数,为何这一次却这么的鲁莽呢?”
元谡低头沉思了一下,抬头道:“张兄的意思是……。”
“元兄是想对杨玄感下手吧?”张谨说道。
元谡和他一样是关陇世家的人,杨玄感是山东士族的人,所以张谨一眼就能够看出,元谡是想对杨玄感下手。杨素死还,山东士族以杨玄感马首是瞻,但杨玄感和杨素相比,相差不止十万八千里。
这个时候杨玄感莫名其妙的弹劾杨玄感,让元谡觉得这是对山东士族下死的机会,毕竟太子杨昭在的时候,和杨玄感走的近,在关陇世家看来,太子杨昭等于是背叛了关陇集团。而齐王杨暕不同,杨暕和宇文述的关系不错,所以在元谡在内的关陇世家,都觉得杨暕可以成为太子。
现在杨玄感弹劾杨暕,元谡是看都了机会,如果在这件事联合杨暕,整死杨玄感,打击山东士族,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难道不可以?”元谡问道。
“不可以。”张谨毫不犹豫的说道:“这个杨玄感现在动不得。”
“张老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本官也好歹是朝廷命官,本案的主审,为何不能动他?”元谡大惑不解道。
“现在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平衡,别忘了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是怎么存在的。”张谨淡淡一笑问道。
元谡勃然变色,有些结巴道:“你,你是说皇上……?”
“虽然我不敢肯定,但我觉得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否则这件事在朝堂上不会交给元兄。圣上的意思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张谨分析道。
“这么说,圣上现在是不准备对杨玄感动手了?”元谡有些气愤,又有一些无奈。
“就是这个意思,圣上是不幸看到在朝中关陇世家独大,”张谨说道。
元谡点点头,他知道张谨说的是事实,但是他不甘心啊,难道这么一个对付杨玄感的机会就放过了。
“那案子怎么办?”元谡问道。
“案子很简单,基本上不用审就知道谁对谁错,但是这件案子的背后,却是错综复杂,皇上为什么让你的大理寺接手这件案子,因为你们不仅可以审君也可以审民,杨玄感和齐王之间的纠纷的案子你们来审最合适不过了。”张瑾道。
“这个我也知道,但这个案子该怎么判呢?”元谡发愁道,“皇上给了我十天期限,可这个案子根本一天都用不了。”
“何兄,这件案子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关键就在你能不能把握住皇上的心思。”张瑾道,“反正无论是杨玄感还是齐王,皇上都不希望他们出事。这才是皇上给了你十天期限的真正原因。”
“可是杨玄感既然弹劾齐王,很显然不是心血来潮,很可能是精心筹划的,如果杨玄感拿出证据来,我怎么结案呀!”元谡道。
“证据?有时候证据有多少用?更何况对方是齐王,圣上只有齐王一个儿子,能把齐王怎么样?杨玄感是个傻瓜,齐王就是再怎么混,圣上都不可能对付他。”张谨道。
“这到也是。”元谡点点头。
齐王杨暕现在可是谁也不想得罪的人之一,古往今来从来没有皇太孙,也只有刘权这样的人,才异想天开觉得可以立皇太孙,在元谡的眼中,齐王杨暕就是太子。
“杨玄感是难缠的主,绝对不容易对付,简单的一个案子只要这一扯上权贵,就会越来越复杂,还牵涉朝中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我这个大理寺卿还真难当!”元谡埋怨一句道。
能第一个造反的,绝不是一个傻瓜,杨玄感也一样,不是傻瓜的他,很明显今天的举动是另有深意的。
再想到现在张老四的情报,杨暕知道,这是杨玄感向他发出的挑战,要说杨玄感是刘权一党,杨暕倒是不相信。杨玄感的身份比刘权珍贵的多了。
因此杨暕觉得杨玄感这么做一定是另有目的,只是现在他想不出来到底是什么目的。
…………
元谡知道自己接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他是执法严明不假,但几年官场混下来了,他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愣头青了,多少也有生出一点感应,这件案子恐怕没那么简单,毕竟这关系着杨玄感和杨暕。
元谡是关陇世家元家的人,他哥哥元寿,兼领元帅府属。参加过平陈之战,后拜尚书左丞。迁太常少卿,出为基州刺史。后被徵太府少卿,进位开府。杨广即位后,以从平汉王谅功,授大将军,迁太府卿,兼左翊卫将军。
比起他哥哥来,元谡不是特别的出名,不过他也不会傻不拉几的跑过问杨玄感或者杨暕,昨天一下朝之后,元谡不是赶着会自己那个大理寺的衙门,而是直接跑到张瑾的府中去求教去了。
“张老弟,这件案子你怎么看?”元谡跟张瑾的交情非同一般,两个人可是亲密无间的合作过,两人的交往基本不受那官场潜规则的影响,直来直去道。
满朝都知道,关陇世家在朝张的影响力,张瑾当属第二人,可以说除了宇文述,张瑾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元谡接了这件案子不找他来取经,找谁去?
张瑾是何等的聪明,元谡的来意他岂能不知道,但这件案子他自己确实不太清楚,但是他看出来皇上似乎有意冷处理这件案子,这一点他得提醒一下元谡,回头别给他整出一个惊天大案来,坏了皇上的大事,那可就麻烦了。
“元兄,你先告诉小弟我你怎么审理这件案子?”张瑾命人给元谡上茶,然后问道。
“怎么审?当然是将那双方带到公堂对质,问清楚事实,再定案了。”元谡不假思索的道。
“呵呵。”张瑾一笑道,“元兄审案无数,为何这一次却这么的鲁莽呢?”
元谡低头沉思了一下,抬头道:“张兄的意思是……。”
“元兄是想对杨玄感下手吧?”张谨说道。
元谡和他一样是关陇世家的人,杨玄感是山东士族的人,所以张谨一眼就能够看出,元谡是想对杨玄感下手。杨素死还,山东士族以杨玄感马首是瞻,但杨玄感和杨素相比,相差不止十万八千里。
这个时候杨玄感莫名其妙的弹劾杨玄感,让元谡觉得这是对山东士族下死的机会,毕竟太子杨昭在的时候,和杨玄感走的近,在关陇世家看来,太子杨昭等于是背叛了关陇集团。而齐王杨暕不同,杨暕和宇文述的关系不错,所以在元谡在内的关陇世家,都觉得杨暕可以成为太子。
现在杨玄感弹劾杨暕,元谡是看都了机会,如果在这件事联合杨暕,整死杨玄感,打击山东士族,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难道不可以?”元谡问道。
“不可以。”张谨毫不犹豫的说道:“这个杨玄感现在动不得。”
“张老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本官也好歹是朝廷命官,本案的主审,为何不能动他?”元谡大惑不解道。
“现在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平衡,别忘了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是怎么存在的。”张谨淡淡一笑问道。
元谡勃然变色,有些结巴道:“你,你是说皇上……?”
“虽然我不敢肯定,但我觉得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否则这件事在朝堂上不会交给元兄。圣上的意思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张谨分析道。
“这么说,圣上现在是不准备对杨玄感动手了?”元谡有些气愤,又有一些无奈。
“就是这个意思,圣上是不幸看到在朝中关陇世家独大,”张谨说道。
元谡点点头,他知道张谨说的是事实,但是他不甘心啊,难道这么一个对付杨玄感的机会就放过了。
“那案子怎么办?”元谡问道。
“案子很简单,基本上不用审就知道谁对谁错,但是这件案子的背后,却是错综复杂,皇上为什么让你的大理寺接手这件案子,因为你们不仅可以审君也可以审民,杨玄感和齐王之间的纠纷的案子你们来审最合适不过了。”张瑾道。
“这个我也知道,但这个案子该怎么判呢?”元谡发愁道,“皇上给了我十天期限,可这个案子根本一天都用不了。”
“何兄,这件案子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关键就在你能不能把握住皇上的心思。”张瑾道,“反正无论是杨玄感还是齐王,皇上都不希望他们出事。这才是皇上给了你十天期限的真正原因。”
“可是杨玄感既然弹劾齐王,很显然不是心血来潮,很可能是精心筹划的,如果杨玄感拿出证据来,我怎么结案呀!”元谡道。
“证据?有时候证据有多少用?更何况对方是齐王,圣上只有齐王一个儿子,能把齐王怎么样?杨玄感是个傻瓜,齐王就是再怎么混,圣上都不可能对付他。”张谨道。
“这到也是。”元谡点点头。
齐王杨暕现在可是谁也不想得罪的人之一,古往今来从来没有皇太孙,也只有刘权这样的人,才异想天开觉得可以立皇太孙,在元谡的眼中,齐王杨暕就是太子。
“杨玄感是难缠的主,绝对不容易对付,简单的一个案子只要这一扯上权贵,就会越来越复杂,还牵涉朝中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我这个大理寺卿还真难当!”元谡埋怨一句道。